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于振宇
今年是湘江保護治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3月24日,團省委、省河長辦等單位啟動了「我是河小青·美麗湖南行」活動,開始招募熱心河流環保的青少年作為「河小青」,協助河長保護母親河。
誰能成為河小青?一名優秀的河小青應該具備什麼素質?記者採訪了被邀請前來宣講的「走讀湘江」環保公益社的志願者們,聽他們講述湘江保護背後的故事。
為何邀請他們?
走讀湘江行程2000多公裡,撰寫3萬餘字環境報告
身穿長沙市一中的校服,帶著測試裝備,用黑色的支撐架託起白色的塑料瓶。3月24日上午,記者見到「走讀湘江」環保公益社志願者鄭展翅時,他正在風帆廣場的湘江畔裝水,進行水質現場檢測。「PH值在5-7之間,屬於正常範圍。」
今年16歲的鄭展翅參加河流保護公益活動已經有3年的時間,帶上簡易測試裝備隨時檢測河流水質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一般會檢測PH值、含氧量、氨氮含量。
2017年暑假,包括鄭展翅、曾晨希、袁有晴、唐嘉萱、彭紫瑄、譚仁韜在內的來自長沙市一中、長郡中學等學校的9名中學生,組成「走讀湘江」環保公益團隊,歷時9天,途經永州、長沙等6個城市,從湘江源頭,到洞庭之濱,行程2000多公裡。
參觀湘潭環保科普教育基地,到汙水處理廠體驗汙泥去除工作,深入垃圾焚燒發電廠了解發電過程,坐船到洞庭湖小島上感受生物多樣性……在永州、湘潭、衡陽等地,環保部門、水利部門的負責人,甚至市長,都現身座談會,不僅詳細介紹了環保工作形勢,還耐心回答了隊員們的「中學生如何參與環保工作」「經濟發展與環保生態如何平衡」等問題。回憶起來,鄭展翅興奮不已。
1917年暑假,毛澤東邀上好友蕭子升,歷時一個月,走了九百多裡路,遊歷了長沙、寧鄉等五個縣,了解社情民意,讀「無字書」,激發了革命熱情。100年後,「走讀湘江」讓9名中學生對投身環保志願活動有了不一般的熱情。
走讀中,隊員們探訪了湘江源、湘水與瀟水匯合處、東洞庭湖等15個地點,在7處水樣取樣點進行專業水質檢測,發放調查問卷3552份,撰寫環境研究報告近3萬字。
2017年12月,亞太低碳技術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走讀湘江」團隊獲得特別貢獻獎,隊員曾晨希作為綠色志願者代表全英文倡議發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之點讚。
隊員們備受鼓舞,還發起成立一個中學生環保社團,並建立了專門的網站,在校園內宣傳環保理念。「今年暑假,我們將繼續為走讀湘江綠色遊學活動招募一批志願者,讓更多中學生親身感受湘江文明,投身環保公益事業。」隊員袁有晴、唐嘉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青少年如何更好地參與母親河保護?
「有了河小青,就有了專業的平臺」
2017年底,湖南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全省3.57萬名河長活躍在巡河護湖一線。「走讀湘江」環保公益社又該如何助力河長制?這是志願服務團隊隊員們這幾個月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有了『河小青』,青少年參與保護母親河就有了專業的平臺。」隊員們興奮地告訴記者,活動面向全社會線上徵集保護家鄉母親河的方案,組委會將對入選方案給予大力支持,隊員們正在準備申報「走讀湘江」項目,以帶動更多中學生通過走讀形式參與保護母親河。「青少年應該成為河長們的得力助手,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8年以來,「走讀湘江」環保公益社還聯合湖南環保聯合會開展了兩期河小青體驗營社會實踐活動,吸引了來自長沙市一中、師大附中、清水塘小學、濱江小學等近20所學校的100餘名中小學生參加。通過邀請有經驗的河長為學生們做環保培訓,小組討論交流,到湘江邊上巡查,勸阻行人不亂扔垃圾等,孩子們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也可以為保護母親河出一份力。
「走讀湘江」環保公益社隊員曾晨希,小學5年級就因為熱心環保公益活動,榮獲「長沙市優秀青少年志願者」稱號。她告訴記者,「我是河小青·美麗湖南行」還將對活動成果進行集納,撰寫「我是河小青·美麗湖南行」年度白皮書,還將開展「河小青對話河長」系列新聞採訪,就大家關心的河流保護問題與河長共商對策。
「湘江從源頭的潺潺溪流,到面前的一碧萬頃,經過了長久的堅持。只要我們浸潤了河流的力量,行動起來,一點一滴、一步一步,堅持下去,定能保母親河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隊員鄭展翅、曾晨希堅定地說。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我省將構建省市縣鄉四級河小青志願服務體系,助力河長制,推動河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