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這樣的段子,有人說,大學一定比學院好,於是,反對者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也是學院吧。
在高考志願填報時,有家長和考生疑惑,為什麼有的高校稱之為「大學」,而有的高校稱之為「學院」?
下面,我們看一看大學與學院的區別:
第一,辦學規模不一樣。大學的在校生人數要求在8000人以上,而且在校研究生的人數不能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人數的5%。學院的在校生人數在5000人以上,而且不設有研究生。
第二,學科專業的設置不同。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管理學、醫學、農學、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學院應該有1門以上的學科作為主要學科,而大學的要求更高一點,要有三個以上的學科作為主要學科。
第三,師資隊伍的配備不同。學院的專任教師不能少於28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人數在專任教師總人數中不能低於30%,具有正、副教授職稱的教師人數不能低於專任教師總人數的30%,而且學校裡具有正教授職職稱的教師不能少於10個人。
在中國,絕大部分的大學比學院好,大學通常是綜合性,學院通常是比較專業性的。但有些學校再好再大也註定是學院,比如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外交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所以有兩種情況,要麼很好很專業叫學院,要麼是很瞥的學校叫學院。總之,叫大學或學院都不是絕對的,關鍵看它本身的名氣!
今天,我們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厲害的8所學院!考上就是賺到!
1、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是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2017年外交學院成功躋身全國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建校60年來,外交學院本著服務中國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線的方針,為國家培養了兩萬餘名優秀的畢業生,其中近500人擔任駐外大使,為新中國外交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批國際關係學和外交學專業碩士和博士授予單位。現擁有國際關係、外交學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政治學(一級學科)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3個及4個專業學位授予權,10個本科專業。兩個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和中國國際法學會以及北京市「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設在我院。
這所學校在河南省提前批次招生。
2、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電總局共建高校,擁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杭州下沙和桐鄉烏鎮。學校總佔地1305畝,總建築面積56.6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類專業院校,中國十大影視學院之一。
學校設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0餘人;戲劇與影視學獲得省一流學科A類立項,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獲得省一流學科B類立項,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6個校一流培育學科;開設本科專業41個,其中藝術類專業18個,播音與主持藝術和廣播電視編導等2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
目前全國培養廣播影視及其他傳媒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雖然不是「985、211」,但浙傳的名聲卻是十分響亮的。建校30多年來學校為中央和地方傳媒行業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
下面,我們看一下這所學校在河南歷年的招生情況:
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簡稱「北二外」,是教育部、外交部、國家旅遊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後參與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碩士學位高校,我國最著名的外國語大學之一,中國旅遊界最高學府。
學校坐落於北京市朝陽區。現有各類在校生近萬人,其中本科生6200餘人、研究生1300餘人、留學生700餘人、貫培生1000餘人。
現設英語學院、日語學院、亞洲學院、歐洲學院、中東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商學院、經濟學院、政黨外交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漢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基礎科學部、貫培學院和夏鬥湖學院17個教學單位。圖書館現有藏書117萬餘冊,年訂外文(包括港澳臺)原版報刊約200種、中文報刊約850種;電子圖書108萬餘冊;資料庫105個,其中中文資料庫42個、外文資料庫61個,自建資料庫2個。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44個(其中有26個語種專業)、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聯合培養博士點2個(與美國賓漢姆頓大學聯合培養翻譯博士,與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聯合培養旅遊博士)、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分別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聯合共建)。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2個(旅遊管理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4個(外國語言文學、旅遊管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日語、阿拉伯語、英語、旅遊管理)、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日語)、北京市一流專業1個(翻譯專業)。
2013年,北二外成功加入CIUTI(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躋身世界頂級語言類大學行列,也是該聯合會目前在中國僅有的四所成員高校之一。
下面,我們看一下這所學校在河南歷年的招生情況:
4、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由1940年建立的國立音樂院等幾所音樂教育機構於1949年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國家重點大學和 「211工程」建設院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央音樂學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357人,其中本科生1546人,碩士生672人,博士生118人,附中(含附小)1021人。作為全國音樂教育中心,音樂創作、表演和研究中心,以及社會音樂推廣中心,中央音樂學院是一所代表中國專業音樂教育水平,專業設置齊全,並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音樂學府。
作為全國赫赫有名的音樂頂尖學府,「央音」是眾多懷揣音樂夢想的高三黨的理想學府。其音樂表演專業是全國排名前三的王牌專業。
這所學校在河南省提前批次招生。
5、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公辦藝術院校,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是一所有著電影歷史傳承和深厚電影文化積澱的高等藝術院校,學校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遷址並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改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電影學院。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學校有教職工561人,其中專任教師336人,外聘教師85名。
培養的藝術人才中有陳強、謝添、龐學勤、于洋、吳貽弓、謝飛、鄭洞天、李前寬、郭寶昌和翟俊傑等老一代藝術家;也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唐國強、宋春麗、張鐵林、張豐毅、王志文、許晴、蔣雯麗、黃磊、陸川、賈樟柯等中青年電影人代表;還有徐靜蕾、寧浩、趙薇、陳坤、黃渤、周冬雨、關曉彤、王俊凱等一大批電影新銳。建校以來,北電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餘名電影工作者。
因為很多大牌明星都畢業於該校,這所大學更是諸多懷揣「明星夢」的學生黨心中的「象牙塔」。論及專業,導演、攝影、美術、表演等四個專業是該院北京市本科品牌專業,也是國家廣電總局本科重點專業。
而動畫專業則是該院王牌專業,想報此專業的考生,需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
這所學校在河南省提前批次招生。
6、上海戲劇學院
簡稱「上戲」,是中國培養演藝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始建於1945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共建。
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實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併入後正式建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系文化部直屬高等專業藝術院校。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596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801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現設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電影電視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創意學院、音樂劇表演藝術中心、公共教學部、研究生部11個二級教學單位,還有附屬戲曲學校和附屬舞蹈學校兩所中專。 學校有本科專業20個,根據藝術院校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特點,在各個專業下還設有多個專業方向。
下面,我們看一下這所學校在河南歷年的招生情況:
7、國際關係學院
國際關係學院,簡稱國關,地處北京市西郊風景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的全國重點大學。
其前身是1949年創建的中央外事幹部學校。國際關係學院曾為誕生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開辦培訓班;五十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完成從單純外語專業向複合型涉外專業的轉型。
目前,學校本科教育設有2個學院和5個系,設有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日語、法語、傳播學、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網絡空間安全等10個專業。
近年來,學校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開展協同育人合作項目,開設了金融學、數據科學、創新創業與商科教育、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阿拉伯語、韓國語等輔修專業。學校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共同培養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研究生。
這所學校在河南省提前批次招生。
8、中華女子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坐落於首都北京,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教育部批准備案的全國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學校。
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歷經多次跨越發展,確立了建設「全國婦女教育研究中心」、「全國婦女理論研究中心」、「全國婦女幹部培訓中心」、「國際婦女教育交流中心」和「一流女子大學」的發展目標,已經發展成為培養女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務國家戰略與婦女發展的智庫、展示中國女性高等教育發展成就的窗口,在海內外有著良好聲譽和廣泛影響。
學校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識、國際視野和知性高雅的應用型女性人才。設有1個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點,21個本科招生專業涵蓋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工學7個學科門類,同時設有4個高職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282人,其中本科生4643人,碩士研究生98人,高職學生1494人,留學生47人。
現有教職工506人,其中專任教師 249人,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省部級教學團隊、教學名師。學校教師深度參與國家婦女兒童相關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婦女/性別研究形成優勢和特色。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所境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下面,我們看一下這所學校在河南歷年的招生情況:
在很多學院紛紛改名為大學的情況下,還是有不少學院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傳統色彩,並且從學校的實力上來說,這些學院的實力都要強於很多大學,甚至有些學院比985高校還要難考。 因此,在未來高考選擇學校時,切記不要以校名論學校的好壞,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一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