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植物,種子可當咖啡替代品,根莖治咳嗽氣喘,葉治蛇蟲咬傷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望江南這個名字聽上去頗為古典,首先讓人想到的是唐代的詞牌名,以及一些耳熟能詳的詩句。但是本文所要說到望江南卻是一種植物,又名野扁豆、狗屎豆、羊角豆、黎茶等,為豆科決明屬一年或多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常生長於丘陵山地或灌木林中,村邊曠野荒地也常見。
望江南開花了,恰是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季節,沉鬱的綠葉,金燦燦的花朵飄香沁人心脾,飽滿的鐮狀莢果,外加一個詩意的名字,常常將我帶到那個楊柳垂堤,煙雨朦朧,小橋流水的江南。想到「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想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想到「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一直想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飄浮的思緒,可以這樣唯美,一幅一幅,全是恬淡清新的風景畫。
望江南,黃色花朵十分醒目,適用於花境或庭院點綴。在醫藥上常將本植物用作緩瀉劑,望江南的根莖部位可以治療咳嗽氣喘、血淋、便秘、頭痛、目赤、疔瘡腫毒、利尿;鮮葉搗碎治蛇蟲咬傷;種子炒後治瘧疾,用於頭暈頭脹、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等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對於望江南醫療層面的運用外,在不少地方更是會將它引入日常食用的範疇。
望江南鮮嫩的豆莢、葉、花都可食用。不過在我國古代已有明確提及,望江南有小毒,因而在入藥或者食用前都需要進行炮製。清代的《植物名實圖考》也十分讚賞望江南的食用價值,並援引了蘇東坡所謂的「蜀人但食其花,潁州但食其葉」的說法,而北方茶葉較少,又常常衝泡其葉作為茶飲。可見望江南在當時已被人們當作野菜食用。
但在國外有不少地區將它的種子進行烘焙並作為咖啡的替代品來食用,不過有研究表明,望江南的種子裡並不含咖啡因,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並不能起到咖啡對於人體提神的功效,它只能被用來衝泡代茶飲用,被視作為一種普通飲品。
在歷史上,望江南的種子常被當作決明子使用,這並非古人的錯誤認知,古人對決明和望江南的區別如數家珍,只是他們使用的標準與今天有所不同罷了。如《本草綱目》就記載決明有兩種,書中明確記載:「一種茳芒決明,《救荒本草》謂之山扁豆是也,苗莖似馬蹄決明,但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亦不合,秋開深黃花五出,結角大如人指,長二寸許,角中子成數列,狀如黃葵而扁,其色褐,味甘滑。」
而另一種是馬蹄決明。《本草綱目》記載:馬蹄決明,葉如苜蓿而本不末大多,晝開夜合,兩兩相貼,秋夏開淡黃花五出,結角如初生豇豆,長五、六寸,角中子數十粒,參差相連,狀如馬蹄,青綠色,入眼藥最良。這裡所說的決明子顯然就是指植物決明的種子,並不是望江南。
但在《救荒本草》中有明確提到望江南的名字:「望江南,其名茶花兒,人家園圃多種,高三尺許,莖微淡赤華,葉似槐葉而肥大微尖,又似胡蒼耳葉頗大,又似槐角葉亦大,開五瓣金黃色花,結角三寸許,葉味微苦,採嫩苗葉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
時至今日,人們還是會將望江南入藥,只是我們明白了其就是決明子的代用品,而且因為其含有毒性,所以入藥並不多。「古今藥物興廢不同」,望江南就是證明這句話的絕佳範例。歷史的發展是延續的,古代的一些習俗至今猶有遺存,比如在一些地區,仍保留著用望江南作為野菜食用,或者製作成茶飲的習慣。
關於望江南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東西,山坡上很多,種子可當咖啡飲用,根莖治咳嗽氣喘,鮮葉治蛇蟲咬傷。用途廣泛,請珍惜。「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