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1日凌晨6時12分,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完成了在小行星Bennu上的著陸採樣任務,目前,地面控制團隊正在對任務效果進行評估,預計,最遲在明天晚些時候,科學家將能夠對這次著陸採樣任務的效果得出結論,主要評估是否採集了足夠多的巖石和土壤樣品(不少於60克)。那麼,關於小行星Bennu,你究竟了解多少?一起看看關於小行星Bennu的10件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
小行星Bennu絕對需要美白一下,因為它看起來實在是太黑了。儘管Bennu被列為B型小行星,這意味著它是一個碳質天體,但是與太陽系其他天體比較起來,Bennu仍然太黑了,其表面反照率僅有4%,大約跟瀝青差不多。相比之下,太陽系反照率最大的金星可以反射65%的太陽光,而地球也能夠反射30%的陽光。
Bennu形成於太陽系早期,而且在其形成以來,其表面形態和內部結構一直沒有怎麼變化過。科學家推算出Bennu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太陽系形成後的1000萬年之內,因此,它是非常古老的,大約有45億年高齡了。
儘管將Bennu比作一個碎石堆顯得有些不尊重,但是這卻是事實:Bennu確實是一堆碎石堆。根據科學家的說法,Bennu是一個直徑約100公裡的小行星被撞擊後產生的碎片堆積而成的,在撞擊發生後的一周時間內,在重力作用影響下,這些撞擊產生的碎片重新聚到一塊,就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Bennu。
正因如此,Bennu的密度非常小,其體積的20%-40%是空洞,如果自傳的速度再稍微快一點的話,Bennu會解體。
由於像Bennu這樣的小行星自形成以來,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打擾,因此,它們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重要信息,能夠幫助科學家揭開太陽系形成之謎,並且對於研究地球生命誕生之謎也有幫助,因為過於地球生命來源之謎,有一種「小行星來源說」,認為正是像Bennu這樣的小行星,將生命物質傳遞到地球上,從而最終在地球上誕生了生命。
是的,你沒有看錯,科學家研究認為,小行星Bennu上的鉑金的含量要比地球上高得多,但是目前還無法開採。事實上,除了有鉑金外,科學家對Bennu上的水更感興趣,因為這可能會為將來的星際旅行提供水源。
重力並非影響小行星Bennu的唯一因素,事實上,科學家發現,Bennu面向太陽的一面會發生巨大的熱效應,從而對Bennu的公轉軌道產生微小的影響:大約每年遠離太陽0.29公裡。
Bennu最早發現於1999年,發現的原因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可能會在未來撞上地球,時間大約在2175-2199年之間,撞擊的概率大約為2700分之一。
早期對Bennu的觀測表明,這顆小行星的表面非常光滑,主要由直徑幾釐米的小顆粒巖石組成,但是當OSIRIS-REx太空飛行器抵達Bennu軌道後拍攝的照片則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因為Bennu的表面不是非常光滑,而是崎嶇不平,滿布各種巨石,以至於科學家很難為太空飛行器著陸採樣找到一個平坦的區域。
Bennu的名字是由一名9歲的少年起的,2013年,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9歲男孩麥可·普齊奧(Michael Puzio)為該太空飛行器起名Bennu,這是一個古埃及神話中會飛翔的神靈,象徵著「重生,創造和起源」。
儘管NASA太空飛行器已經登陸,但是對我們來說,這個天體仍然充滿了神秘感,比如,太空飛行器排隊照片表明,Bennu會向太空中噴射細小的顆粒物質,這對於一個小行星來說是極其罕見的,另外,科學家在太空飛行器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一些神秘的物質,它們似乎來源於太陽系其他天體上,等等。
Bennu並不是人類太空飛行器登陸的第一個小行星,而是第三個,之前,日本航天機構的隼鳥1號和2號已經分別在小行星「糸川」(Itokawa)和龍宮上成功登陸並且取樣,預計,如果本次採樣任務成功,OSIRIS-REx太空飛行器最快將在2023年9月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