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裡能探索外星生命?

2020-10-18 大科技

在美國系列電影《復仇者聯盟》中,大反派滅霸的老家是一個叫做泰坦的星球。實際上,宇宙中真的存在泰坦星,它是環繞土星運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顆,不僅如此,泰坦星還被不少人稱為「另一個地球」。因為它是太陽系中有大氣層的4顆巖石星球之一(另外3顆為地球、金星和火星),而且泰坦星上還有液態甲烷構成的湖泊和河流。液態甲烷在整個泰坦星上,起到了類似地球上水的作用,它們不斷地蒸發到空中,冷卻成甲烷雲,然後形成甲烷雨,回到湖泊和河流,構成了完整的循環系統。

於是便有人開始思考,地球上充滿了生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液態水的存在。但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生命很可能是由不同的化學物質組成的,這些化學物質或許可以在像甲烷這樣的液體中溶解和聚集。不只如此,現在天文學家們新確認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它們中的一些很可能擁有由己烷、醚類、氯仿或者其他的液體組成的海洋,這些液體很可能是未知的生命基礎。

目前,人類還不清楚這些星球上是否有新的生命形式,但是研究人員正在地球上的實驗室裡探索著一些可能性。

最基礎的生命模塊

對於簡單的生命來說,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答案應該是能夠攜帶遺傳信息的分子(DNA或RNA)以及能夠形成細胞膜的分子組合。因為遺傳信息是生命的核心,也是生命延續和傳遞的媒介,而且生命的運行需要一系列可控的化學反應,細胞膜可以將生命物質與外界環境分離開來,保證這些生化反應的可控性。因此,研究者們尋找新的生命形式,首先就要從細胞膜和遺傳因子入手。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化學機制不能適用於像泰坦星上那樣的碳氫化合物(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物質,比如甲烷、乙烷、氯仿等)形成的海洋。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所在的一端帶一點負電荷,而氫端帶一點正電荷,水分子不呈電中性,而是有極性的。這種極性會影響水和各種生物體組成成分的結合,比如,水能夠通過氫鍵(稍帶正電的氫與稍帶負電的其他原子間的相互作用)與蛋白質結合,影響蛋白質的結構以及生物學功能。

而大多數的碳氫化合物是非極性的,分子兩端都不帶電荷,呈電中性,很難通過電荷的相互吸引作用,與其他化學物質形成一些特別的化學鍵(比如,使水與蛋白質結合的氫鍵)。因此如果在泰坦的甲烷湖中有生命,那將是完全不同的一套構建體系。

關於新生命形式的各種試驗

科學家要想在其他星球上發現異質結構的生命,先要嘗試在地球上創造一些異質的東西。目前,世界各地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都在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實驗室的實際操作,探索新的生命分子和結構。

201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喬納森·蘭尼爾與另外兩名化學工程師一起進行了一項研究,探索在土衛六充滿甲烷的低溫環境中,生命形態是什麼樣的?他們使用計算機數字模型確定了一種名為丙烯腈的有機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液態甲烷中,能夠組合在一起形成「空心球」,類似於組成生物體必須的膜結構。然後在2017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利用光譜望遠鏡在土衛六的大氣中檢測到大量的丙烯腈,這增加了土衛六上存在「另類生命」的可能。

除了上述數字模擬尋找細胞膜的方式,還有科學家在實驗中尋找可能構成細胞膜的化合物,美國康乃狄克州立大學的生物化學家莎拉·毛雷爾就是其中一員。她表示細胞膜參與了動植物細胞的化學反應,膜除了使細胞與外界保持相隔外,還需要有選擇性地運輸物質進出。

儘管甲烷和乙烷充滿了泰坦湖,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極低的溫度下才會變成液體,所以研究人員使用己烷來代替它們,己烷可以在室溫下保持液態。至於如何驗證某種物質是否適合作為細胞膜呢?他們將實驗測試的物質製成膜狀後,再觀察磷酸鹽(構成DNA和RNA主幹的小分子)——一種帶有輕微負電荷的分子能否穿過細胞膜。一般情況下,作為遺傳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細胞內的磷酸鹽應該不能夠通過細胞膜。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分子生物學家勞倫·威廉士也計劃做類似的實驗,他希望將液態基底更換為氯仿,用矽酸鹽替代磷酸鹽,從而使分子更容易溶解在碳氫化合物中。他的團隊還準備用其他化學物質來代替我們熟悉的腺嘌呤、胞嘧啶(DNA核苷酸中的鹼基,組成部分之一)等,測試新的、可能的基因分子。

關於新的DNA分子的實驗其實也有很多。複雜的DNA其實只有四種鹼基排列組合而成,分別為鳥嘌呤、胞嘧啶、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通常用字母G、C、A和T表示。四種不同類型鹼基的排列組合,儲存著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遺傳信息。

2019年2月份,美國佛羅裡達州阿拉庫阿應用分子進化基金會創始人史蒂文·本納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研究人員成功地將4種人工合成的鹼基,與天然存在的四種鹼基結合,創造出了由8種鹼基組成的DNA分子,並且該DNA分子能夠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該研究證明了,人工合成的鹼基能夠相互識別並結合,並且它們形成的雙螺旋結構能夠保持著穩定的結構。同時也證實了,宇宙中的確可能存在其他的生命基因系統。

另外,美國聖路易斯大學的布雷徹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一種新的可能構成遺傳基因的分子,這種分子的鹼基不依靠氫鍵配對,而是通過共享一種叫做硫代脂的分子而配對。

尋找外星生命

上述實驗都是科學家對於新生命形式的探索。在這些實驗中,他們不會真的創造出外星生物,但實驗也許可以回答「是否有一種新的生命形式可以在液態碳氫海洋中生存」這一問題。

目前,人們尋找外星生命都是以水為前提的,如果上面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意味著我們目前對生命的探索存在一個巨大的盲點。通過證明最基本的生命化學可以在其他的液體中產生,科學家可以開闢新的探索領域,或者指導我們如何梳理空間探測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

例如,2005年,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天體生物學家克裡斯·麥凱的研究指出,泰坦星上可能有生物通過代謝乙炔或乙烷生存,並表示它們會在泰坦星的大氣層中留下明顯的痕跡。然而在對環繞土星飛行、考察土星的卡西尼號空間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篩查後,研究人員發現,衛星的表面既沒有乙烷層,也沒有乙炔,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這種說法。

也許在實驗室中探索外星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它可以指導我們到哪裡,又該如何去尋找和驗證外星的生命。

相關焦點

  • 外星生命到底以何種生命形式存在,為何以地球生命形式去探索宇宙
    自從人類進入太空以來,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的增多,放眼其他星球,總有許多人認為一定有外星人存在,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星迷。可是截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存在,所以在廣袤的宇宙中,人類可能是非常孤獨的。可是很多人都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我們要以地球的標準去評判生命的存在形式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為何以地球的標準尋找外星生命。
  • 科學家反駁霍金:外星生命探索不是危險是機會
    像影片《黑衣人3》中,外星人鮑裡斯始終沒有放棄對地球的覬覦,《普羅米修斯》中的外星文明的邀請差點成為了人類生存的威脅,《超級戰艦》中的外星戰艦甚至直接與地球人大打出手。  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 「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對這種探索行動也是一種否定態度。
  • 錢學森參與的實驗室,正在南極冰下測試,欲到木衛二找外星生命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同時也推動我們不斷地探索和找尋答案。2019 年年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在南極完成了對 「冰下探索浮力探測車」 Bruie 的實地測試,他們希望有一天這個探測車能前往木衛二,探索這顆星球上的「冰下海洋」 是否擁有生命的存在。
  • 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給出答案
    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論了解一下。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類開始嘗試邁向太空,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國家開始向外太空派遣太空人和發射人造衛星,目的就是探索深邃的宇宙,探究是否存在地外生命。儘管如此,人類科學家還是想知道,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是否也存在生命。根據科學家的分析推理,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郊區」,太陽系裡尚且存在一個能夠孕育生命的地球,那麼銀河系裡其他區域的星系可能存在著生命。不僅如此,有科學家還通過計算得出宇宙應該也是熱鬧的,不僅僅存在人類這一種文明,也不僅只有地球存在地外生命,但是幾十年的探索結果告訴我們,現實的宇宙就是一片死寂。
  • 諾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探索外星生命是天文學家的浪漫
    10月27日,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在上海接受記者專訪時談起野外觀測趣事,稱探索外星生命是天文學家傳承千年的浪漫情懷,現代科技使之變為可能。還是說其他星球還存在著其他形態的生命。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他指出,關於天文總是會有些浪漫情懷的,我也做過非常多的天文觀測,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南非、智利等等。做這些觀測的時候,我不喜歡使用手電筒,哪怕是在野外的時候也是如此。所以你的眼睛就會變得很敏感,在那一瞬間,你會發現一個璀璨奪目的星空,而現代科技終於讓我們有機會尋找問題的答案。
  •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問題,蓋亞假說給出答案,人類應放棄探索
    眾所周知,最早獲得探索太空能力的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但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更勝一籌,因此美國在太空探索上創造了比蘇聯更多的成就。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在航天方面和美國相提並論。對於美國熱衷於探索太空的原因,外界的說法莫衷一是。有的說法認為,美國是為了搶在其他國家前面探索其它星球,並進行地外能源的開發。
  •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問題,蓋亞假說給出答案,人類應放棄探索
    眾所周知,最早獲得探索太空能力的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但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更勝一籌,因此美國在太空探索上創造了比蘇聯更多的成就。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在航天方面和美國相提並論。對於美國熱衷於探索太空的原因,外界的說法莫衷一是。
  • 特稿:地球細菌禍害外星生命?
    特稿:地球細菌禍害外星生命?月返回地球、彗星、火星、宇宙塵埃這些「天外來客」將給人類帶來對宇宙認識的新知識,探測器踏上陌生的外星球帶給人類的是宇宙探索的驕傲,對外星空生命的探索將給人類帶來新的希望。
  • 地球會是外星文明的實驗室嗎?真相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雖然人們都相信外星文明大概率是存在的,但是要讓猜測成為現實,還是需要尋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才行。於是在人類走出的那一刻,一個偉大的計劃也就開始了,那就是「地外文明探索計劃」。科學家認為,既然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的存在不用懷疑,那麼只要我們開展全面的探索,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發現地外生命以及地外文明存在的一些證據。可是想像很美好,現實往往會跟我們開玩笑,科學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探索尋找,不要說外星文明了,連最簡單的外星生命都沒有發現。
  • 已知的生命形式,我們能在這些地方找到外星生命
    當人類的科技發展到可以進行太空探索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尋找宇宙中哪裡還有地外生命,科學家也認為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在二十年內在宇宙中發現外星生命,科學界認為外星生命有多種形式,有些極端環境下也會有生命出現,美國NASA公布地外生命可能會出現在這些地方:
  • 科學家提出「機器烏賊」探索外星海洋生命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款「機器烏賊」概念設計,它或可以用於尋找外星生命。這個「柔軟的機器人」被設計用於探索類似木衛二這樣的行星的地下海洋。這一漫遊車外形酷似烏賊,背部擁有一個短的天線,可以從本地變化磁場裡獲得能量。
  • 地球是高級文明的星際實驗室?科學家:所以宇宙中沒有外星文明
    隨著科技實力的進步,很多科學家都主張將人類科技朝著外太空方向發展,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就期盼著人類科技何時能在宇宙當中如魚得水,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
  • 外星海洋裡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反過來,它們也會被鯊魚一樣的動物捕食,這些捕食者的身體呈流線型,速度很快,能利用回聲定位來發現獵物。 這種對生命形式的猜測比大多數科學家預期的要高級得多。哈佛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教授安德魯表示,即使在地球上,90%左右的歷史中,唯一存在的生命就只有微生物。
  • 外星生命就在浩瀚的宇宙裡,但現有理論可能會遮蔽我們的眼睛
    外星生命就在浩瀚的宇宙裡,但現有理論可能會遮蔽我們的眼睛  Connor Feng • 2020-01-21 18:40:
  • 地球上的「外星實驗室」
    人類正在計劃載人登陸火星,為了讓太空人能快速適應外星嚴峻的環境,科學家在地球的極端環境中建造了許多模擬外星環境的實驗室,來訓練太空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地球上的「外星實驗室」吧!為了模擬探測火星生命的過程,科學家在此建立科學站。探測生命的工具是鑽探漫遊車,配備了智能鑽頭,能調節壓力,在不同的地層中進行鑽探,並在兩米深的地方採集樣本;得到樣品後,它會在崎嶇的地表上自主導航和行進,將採集的樣品傳送到機載科學儀器上。
  • 探索外星文明的新策略:尋找地外行星的太陽能電池板、大氣汙染物
    從那以後,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們已經通過各種先進的望遠鏡,探測到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些可能潛藏著外星生命的類地行星。為了在這4000多顆行星中探測外星生命,科學家們必須首先確定哪些特徵能表明生命的存在,以便能夠縮小探測的範圍。
  • 條件極差的地表深處竟有生命存在,這是否對探索外星生命有幫助?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濤和你聊科技,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條件極差的地表深處竟有生命存在,這是否對探索外星生命有幫助?地球內部又黑又暗還高壓的環境下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該團隊正根據該發現來重新定義到底怎樣的環境才是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這些發現「迫使我們重新構想生命可以存在的邊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微生物學家Karen Lloyd說。勞埃德是深碳觀測站(DCO)的成員,該組織由全球1000多名地質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組成的協作網絡,揭示了埋藏在地球內的生命。該小組正在進行長達十年的任務,旨在探索地球深處儲存的碳如何影響地表生命。
  • 8鹼基DNA的誕生,會是外星生命的遺傳密碼麼?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1782天探索外星生命一直都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使命之一
  • 10 種搜尋外星生命的方法
    如果外星生物也跟我們一樣,通過望遠鏡向外探索,那麼他們也能看 到過去的我們。舉個例子,假使外星生物居住在離地球1000光年處的星球上,他們看到的也就是公元1015年的我們。科學家在1907年發明了無線電放大 器,而外星生物也許得花上至少900年的時間才能接受到來自地球發出的無線電波(如果他們也在使用和我們一樣的無線電放大器的話)。
  • NASA: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如果發現外星生命,我們怎麼做
    根據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有一些衛星是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的,如泰坦星、歐羅巴等天體。當然,指的是孕育生命的潛力,並不是說在這些衛星上面已經發現外星生命。NASA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歐羅巴可能具備支持上面的必要條件,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上。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都會參考地球孕育生命的條件,如需要有液態水等。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這顆衛星歐羅巴的內部存在液態水,其含水量非常豐富,在它表面的冰層看起來就像一個外殼。如果在歐羅巴的液態海洋中有穩定的熱源,那可能會出現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