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計量:精準感知世界 助力質量強國

2020-12-06 中國工商報

編者按
  
測量是人類探索世界的鑰匙,而計量則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基礎。計量伴隨著科技進步不斷發展,已經成為檢驗科學發現、支撐產業發展、保障貿易公平、維護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石。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作為我國的國家計量院,代表著我國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多個學科的最高計量能力,是我國計量科學研究和量值溯源體系的源頭與核心。本期特別刊發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所長李紅梅、長度計量科學與精密機械測量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高思田撰寫的文章,以期廣大讀者從中感受到計量在科技創新、質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化學測量與化學計量
  化學測量無處不在,與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無論是臨床醫學檢驗,還是食品藥品成分分析,再或大氣、土壤、水質監測等,都離不開化學測量,都需要通過化學測量分析物質的結構、含量組成和特性。在全球測量活動中,化學測量已經佔60%以上。化學測量涉及物質的微觀結構、組成和性質,測量過程複雜,影響因素眾多,測量方法、測量設備、校準標準、樣品處理與試劑、操作者、環境等都可能對測量產生影響,不同醫院檢驗結果不一致,導致檢驗報告不通用,就是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因此,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可比性成為化學測量的巨大挑戰。
  「測不準」問題存在於各個領域,近十年來引起了全球各國廣泛重視。據統計,在臨床醫學領域,醫生的診斷結論80%依賴於臨床檢驗,臨床檢驗結果偏差越大,導致的重複測量和醫療資源的浪費就越大。根據美國國家計量院(NIST)的評估報告,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每年花在醫療方面的費用約為1萬億美元,超過GDP的13%,其中20%以上用於測量。這些測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為防止誤測和確認測量結果等進行的重複測量,由此導致的費用約為660億美元,佔美國年醫療費用的6.6%。我國2014年衛生總費用為3.5萬億元人民幣,若按上述比例估算,花在重複測量的費用約為2300億元。
  因此,加強化學測量過程及結果的控制和評價,確保化學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溯源性和有效性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也是化學計量的根本任務。化學計量是研究化學測量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是為了保證化學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有效而進行的活動。
  化學計量主要由標準裝置、標準物質和標準方法三個核心要素構成。化學計量源頭的基標準裝置、基標準方法和基標準物質三位一體,保證化學測量的溯源性,使實際測量量值能夠通過不間斷的溯源鏈,溯源至化學計量源頭,進而溯源至國際基本單位,保持全球量值一致性和準確度。其中標準物質是量值溯源和傳遞的主要載體,處於核心關鍵位置,也被稱為「化學測量的砝碼」,主要用於校準、質量控制、測量方法與結果評價、確定特性量值等。因此,化學計量的很多工作,是圍繞著標準物質的研發和應用相關技術展開的。

化學計量發展及應用
  世界第一個標準物質因20世紀初工業文明對質量的需求而誕生於美國,推動了美國鋼鐵產業標準化。隨著化學測量結果的溯源性與有效性被逐漸引起關注,1971年「摩爾」正式成為第七個國際基本(SI)單位,標誌著化學計量正式啟航。1993年國際物質量諮詢委員會的成立,化學計量國際化大家庭正式組建,第一個國際化學計量比對隨即展開。時至今日,科技、經濟、社會都對化學計量提出了更為廣泛而迫切的需求,化學計量成為國際上最活躍的計量研究領域。我國隨著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至2020年)》和《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化學計量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國家標準物質作為國家科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2003年起,納入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中。
  經過努力,目前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綜合實力已邁入國際第一梯隊。在基本單位復現和原子量測量等基礎研究中,10個元素原子量測量結果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採納並列入國際元素周期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計量院在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物質量諮詢委員會(CCQM)框架下的國家校準與測量標準(以標準物質為主體)能力互認(CMC)數量名列全球第一。其中,在高純物質、食品安全計量等領域實現了領跑,在大眾健康、環境等領域,正努力實現並跑。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實驗室在食品藥品、臨床檢驗、法庭科學、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化學計量及其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共研製6項計量基準、58項計量標準和1600餘種標準物質。
  在食品安全方面,化學計量有效保障了民生安全和社會發展需要。基於系列純度國家基準物質技術開發,研製了農藥、獸藥及違禁藥物純度基標準物質200餘項,應用於全球近4500家用戶。
  高準確度測量方法開發、國際互認與面向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開展的標準物質、測量質量控制和評價服務等同步進行,實現了對原國家食藥總局、質檢總局、衛計委、農業部等部門工作的有效支撐和保障。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試驗室先後為「三聚氰胺」事件處置,2008年奧運會、田聯世錦賽運動員食品安全保障等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服務。以「三聚氰胺」事件為例,在較短時間內研發了「快速、準確、經濟、便捷」的檢測方法和標準物質,滿足了國家急需,並被亞太區域計量組織評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十大典型事例之一。在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中,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試驗室與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聯合開展質控技術研究以及檢驗實驗室能力評價,提升了專供運動員食品的興奮劑檢測質量,為避免因食用肉類食品造成的尿檢陽性問題,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要求瘦肉精含量比國家標準限量值低兩個數量級)。
  在環境監測領域,化學計量為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實驗室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保標樣所、原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工信部等部門有關單位,聯合開展標準物質和化學計量技術研究,為排放水、電子電氣產品中重金屬檢測等國家標準的實施提供了全面支撐。有效保障了我國水質監測和國土資源調查數據的可靠性,支持全國範圍水質監測及260萬平方公裡國土酸雨測報,並使得投入20億元的《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評價計劃》中相關檢測數據的優良率由46%提高85%。
  在臨床診斷領域,化學計量呵護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以膽固醇和腫瘤標誌物兩個臨床檢驗項目測量為例,若分別減少偏差3%和10%,相應的漏診率將減小9%~20%和10%~50%。再如,血清中C肽測量準確性問題一直困擾著糖尿病的準確診斷和治療。為了滿足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相關機構對C肽診斷標誌物準確測量的要求,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實驗室與國際計量局化學部聯合主導並參與了C肽純度國際計量比對,比對結果取得了等效一致。隨著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診斷標誌物的計量技術和標準物質的深入研究,將不斷促進國際間測量標準的統一,對大大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有效性,實現對同一病人在不同地點和不同時間的檢驗結果互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法庭科學領域,化學計量的引入為準確量刑、司法公正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和手段。例如,國際互認的高準確度毒品標準物質應用於涉毒案件中毒品淨含量的檢測和計算,降低了檢測不確定度,減少了量刑不準的概率,彰顯了司法公正。

化學計量未來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期間,化學計量將繼續迎接新的更大機遇與挑戰。
  在基礎計量研究方面,基本單位制變革,摩爾的重新定義,引領了化學計量研究的學科方向。以溯源至SI的化學計量技術和標準物質為主線,開展物質含量組成、活性、空間結構等技術研究、標準資料庫以及計量學模型的構建,將在生命科學、交叉科學領域科學研究發展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在食品安全計量方面,為進一步支撐政府決策和監管,保障食品安全質量,提升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有效性,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實驗室將重點圍繞溯源至SI單位的標準物質、標準方法評價、資料庫建立和檢測能力評價四個方面開展食品安全計量研究。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計量局(BIPM)、「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機構開展持續深入合作,建立完善真菌毒素國際計量溯源體系;建立完善農、獸藥殘留檢測計量溯源體系;環境汙染物及非法添加物檢測計量溯源體系、重金屬及形態檢測計量溯源體系;著力提升國家食品安全計量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在臨床檢驗與藥物計量方面,不斷加大體外診斷試劑和生物藥物的計量研究,努力為重大疾病診斷標誌物建立國家計量溯源源頭基準物質,實現國際等效互認,並加強臨床診斷標誌物標準物質技術推廣;在生物藥物的結構表徵、標準資料庫建立等方面積極探索,為落實中國計量院與美國NIST之間的計量標準合作內容,為生物醫藥產業質量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在環境監測計量方面,面對環境保護新挑戰,溫室氣體、POPs、重金屬水體和土壤等高準確度標準物質將是該領域的研究重點。而對扁平化量傳服務模式的探索,將促使化學計量成果更好地服務一線檢測實驗室,為我國《環保法》和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所長 李紅梅

相關焦點

  • 走進計量科研一線 重視質量技術基礎
    本報訊 (孫霞雲)6月30日下午,省部級幹部全面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專題研討班從國家行政學院課堂走進計量科研一線,深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昌平實驗基地,與科研人員面對面交流互動,進行為期半天的現場教學。支樹平在致辭中指出,質量是永恆的主題,建成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抓質量,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計量作為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的重要組成,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在科技迅速發展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計量關係國計民生,就像空氣一樣,與人類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 國際單位制量子化時代來臨,中國著手制定15年計量新規劃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5月20日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
  • 質量、溫度等計量單位將由常數定義,對我們有何影響?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宣布,2019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全票通過的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淬鍊發展成色 建設質量強國
    淬鍊發展成色 建設質量強國(產經觀察·著力發展實體經濟②)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精益管理,助力提質增效  鏡 頭  「這邊,這邊,把這臺設備挪到這裡來。」今年3月以來,天津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經歷了一場生產線大改造。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但從專業角度觀察,SI的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計量格局。一是重新定義將實現量值傳遞溯源鏈路扁平化, 使量值溯源鏈條更短、速度更快、測量結果更準更穩。第1號決議實施後,可通過嵌入晶片級量子計量基準,將能把最高測量精度直接賦予製造設備並保持長期穩定,從而實現對產品製造全過程的更準確穩定地感知和最佳控制,有力支撐流程再造、節能減排和質量提升等。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但從專業角度觀察,SI的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計量格局。一是重新定義將實現量值傳遞溯源鏈路扁平化, 使量值溯源鏈條更短、速度更快、測量結果更準更穩。第1號決議實施後,可通過嵌入晶片級量子計量基準,將能把最高測量精度直接賦予製造設備並保持長期穩定,從而實現對產品製造全過程的更準確穩定地感知和最佳控制,有力支撐流程再造、節能減排和質量提升等。
  • 白春禮調研中國計量院
    白春禮先後考察了中國計量院時間頻率計量、量子器件、幾何量精密測量和新材料計量等實驗室,詳細了解了中國計量院的科研服務能力、未來發展方向以及與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合作的有關情況。白春禮對於中國計量院銳意進取,在時間頻率計量、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等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和讚賞。  在座談中,白春禮首先介紹了中科院的歷史和發展情況。
  • 中國計量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據悉,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11月16日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計量量子化時代到來,我們如何應對?
    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不靠譜的實物基準  國際單位制共有7個基本的計量單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起初,計量單位都是基於實物或物質的特性來定義。
  • 檢測儀器保障農產品的質量 計量人員保障檢測設備的精準
    農/獸藥殘留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於農/獸藥殘留都有嚴格的標準。出口企業更需要嚴密關注以應對歐盟、日本等日益嚴格的標準。湖南省農藥檢定所是負責全省農產品市場準入、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監督檢驗、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鑑定和農產品產地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其計量儀器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農產品的生產與質量安全和農藥市場秩序的穩定。
  • 明年中國將使用新國際單位制:計量邁入量子時代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昨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宣布從2019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重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實現「體育強國」 助力體育運動康復發展
    山東省體育局副局長王延奎在開班儀式中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要實現「體育強國」這一宏偉目標,離不開體育科技的先導作用。新形勢下,體育科技工作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如何發揮好科技的助力作用,以優質服務保障奧運備戰和全民健身,是對廣大體育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迎來自然常數
    計量,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度量衡」。從「邁步定畝」「掬手為升」到「國際千克原器」,人類的計量單位度過了以物理實物來作為基準的漫長時期。今天,所有實物基準已退出歷史舞臺,光速等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自然常數走上前臺,重新定義我們的「度量衡」。  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這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 迎來自然常數
    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這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以千克為例,最初定義為1立方分米水的質量,以一塊保存在國際計量局的鉑銥合金圓柱體為實物基準,即「國際千克原器」(IPK,俗稱大K),代表1千克的質量。各國的質量基準需要定期到國際計量局與大K做比對和校準,以保證計量量值的等效和一致性。但是,以實物作為基準,會遇到一個問題:這些實物會隨時間推移或環境改變而發生變化。
  • 「計量知識」十大計量領域詳解
    當前比較成熟和普遍開展的計量科技領域有:幾何量(長度)、熱學、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聲學、光學、化學、電離輻射,即「十大計量」。博納計量涵蓋了以上所有計量領域。3、力學計量:對質量、密度、容量、流量、壓力、真空、力值、扭矩扭力、振動衝擊、硬度等參數的計量,常見如:各類玻璃量器、各種類型的砝碼、衡器(秤、天平)、推拉力計、扭矩測試儀、真空表、壓力表、各類硬度計、轉速表、振動類儀器、彈簧衝擊錘、搖擺試驗機等等。
  • 量值定義世界 精準改變未來
    「量子計量」更精準地定義世界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約》籤署,標誌著國際計量合作的正式開始,1999年第21屆國際計量大會將每年的5月20日設立為世界計量日。國際計量界致力於確保全球範圍內準確測量活動的開展,通過每年世界計量日宣傳增強公眾對計量的認識及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 計量檢測技術助力「中國芯」
    航空發動機製造業涉及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熱物理、化學等眾多門類的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具有突出的技術輻射和拉動作用,可以廣泛帶動電子、先進材料、特種和精密加工、冶金、化工等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運行中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
  • 計量在身邊①|漲知識!什麼是生物計量、力學計量和電磁計量?
    計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長度計量、溫度計量的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物計量、力學計量、電磁計量又分別指什麼呢?其實,這些計量概念同樣就在我們身邊。先來說說生物計量。生病發燒到醫院做血細胞化驗,轉基因食品檢測、親子鑑定,甚至飯後喝一杯酸奶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涉及到生物計量。我們每一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核酸/基因、蛋白、代謝與細胞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影響中發生的,其測量準確度也從生物個體發展到單細胞水平,甚至深入到了單分子水平。通過對更精準的生物物質特性量值測量的不懈追求,人們逐漸加深對生物的認識和了解。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 迎來自然常數-光明日報-光明網
    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這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不靠譜」的實物基準    國際單位制共有7個基本的計量單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
  • 計量測試技術的前世今生
    牛頓發現,引力服從於一個普適定律:「中心相距某一距離的兩個質量之間的力與兩者中的任何一個的質量成正比,並與它們的中心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比例常數在宇宙任何地方應該是相同的。牛頓建立的引力常數對此後計量單位定義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