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鍊發展成色 建設質量強國

2020-11-25 光明時政

  淬鍊發展成色 建設質量強國(產經觀察·著力發展實體經濟②)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精益管理,助力提質增效

  鏡 頭

  「這邊,這邊,把這臺設備挪到這裡來。」今年3月以來,天津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經歷了一場生產線大改造。

  2018年起,哈囉出行開始在供應商夥伴中推行精益生產指導項目,以精益管理提升供應鏈的生產管理能力。作為共享助力自行車控制器的供應商,松正電動也主動加入其中。「授課老師提醒我們,按照原來的生產線設計,工人作業要等料,產品得走回頭路,效率不夠高,良品率也不夠穩定。」松正電動微車事業部外貿產品線總監程偉真告訴記者,今年經過改造,生產線從一條流水線帶兩條組裝線變成了生產組裝一體化,「新布局下,產品從進料到下線不再走回頭路,每個工人作業時間基本一致。」

  精益管理,讓松正電動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更有保障。與去年相比,單臺控制器的生產效率提高70%,單位面積產出提升84%,交付能力翻了一番,人均產值從9萬元提升至15萬元。「更重要的是,良品率、穩定性大幅提升,更受客戶青睞,出口額較去年提升30%。」程偉真說。今年前三季度,松正電動已實現銷售收入5.23億元,是2019年全年銷售收入的2倍多。

  「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正如一位國際質量管理權威專家所說,建設質量強國,需要我國企業積極採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切實提高質量競爭力。

  企業是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主體,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檢驗、缺陷召回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武漢大學教授程虹建議,提升企業質量水平,一方面要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加快成果轉化,注重成果的標準化、專利化,積極應用新技術改善品種質量、提升產品檔次,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標準、計量和檢驗檢測等基礎管理,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

  「『十四五』期間,要重點發揮龍頭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質量引領示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建議,近些年中央企業在質量工作方面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基於質量問題「雙歸零」的系統管理方法,中國兵器集團不接受、不生產、不流轉不合格品的「三不」質量目標管理,中國航空集團「掛帳銷號、問題歸零」的產品質量監督制度等,「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向各行各業推廣這些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模式,促進各行業質量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立健全新型監管機制,提升問題發現處置能力

  創新監管,守護質量安全

  鏡 頭

  「客戶要求我們提供相關許可證,如果不能馬上辦理,就會損失一筆300萬元的訂單。」前些日子,江蘇泰州市力虎工具公司總經理王進有些著急,後來便試著在「泰檢易」平臺上尋求幫助。

  工作人員考察企業後,第一時間聯繫當地監管部門,指導企業改善管理,達到申請許可證的條件。不到一個月,力虎工具就領到許可證,順利完成訂單。

  據介紹,「泰檢易」平臺是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推出的「網際網路+」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涵蓋了檢驗檢測線上服務、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等多項業務。

  「十三五」期間,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積極推動下,類似「泰檢易」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已在不少地方落地。

  建設質量強國,離不開有力有效的監管。「十三五」期間,我國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為質量強國建設保駕護航——

  工業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實現重構再造。「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停止徵收生產許可證審查費用和發證檢驗費用。許可證管理目錄從2017年的60類壓減至現在的10類。審批程序更加簡化,企業獲證時間從5年前的60個工作日壓縮至現在的最快當場取證。

  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積極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工作,對不同風險等級的企業採取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頻次,力爭實現監管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監管方式不斷創新,使得「十三五」期間質量問題發現和處置能力實現較大提升。「十三五」期間,我國對11萬餘家企業生產的12萬批次產品開展國家監督抽查,依法處置不合格企業1萬多家,2019年不合格發現率達到10.7%。

  在群眾普遍關心的特種設備、食品等領域,質量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我國萬臺特種設備死亡率持續下降,從2016年的0.33降至2019年的0.11。積極推進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動食品質量提升,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將著力構建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體系、追溯體系和風險監測體系,強化完善以監測評估為基礎、以分類監管為抓手、以信用監管為依託、以智慧監管為支撐的新型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守牢安全底線,紮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提升勞動者素質,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工匠精神,造就更高品質

  鏡 頭

  全球最大噸位的全地面起重機什麼樣?走進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記者見識了它的威力——這臺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7節主臂長度達92.4米,塔臂可伸展至84米,風電臂長可伸展至51.5米,在4—6級風力下,吊起近百噸風機安裝時,誤差不超5毫米。

  吊裝能力驚人,關鍵靠什麼?靠焊接。這臺起重機所用板材強度有的達到1100兆帕,連接這些板材的焊縫,需要達到同樣強度,焊接工藝更為複雜,若分寸火候拿捏不好,產品質量就會出問題。2018年,接到生產任務後,徐工起重機結構車間焊工張懷紅憑藉精湛技藝「繪製」出一條條完美焊縫。

  高超技藝的背後是異乎尋常的努力。在車間,張懷紅每天第一個到崗,平焊、立焊、橫焊、仰焊,一項一項地練;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做。為練好手握焊槍的基本功,張懷紅每晚在手臂上捆沙袋、舉磚塊,以此增強胳膊負重能力,練就平穩的持焊槍手法。工作20年來,張懷紅手工焊過的焊道超過40萬米,逐步成長為徐工焊工隊伍中的領軍人才。

  提升產品質量,離不開千千萬萬的一線勞動者。「十三五」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企業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使勞動者素質得到顯著提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更好弘揚。

  「建設質量強國,工匠精神與質量硬體建設同等重要。」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認為,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勞動力資源,但一些一線勞動者的素質潛力還有待挖掘,「產業質量要升級,必須補上人力資源升級這一課。企業應利用薪酬激勵、股權激勵等機制吸引工人、留住工人,打造高級技工培養晉昇平臺。」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吳甦建議,「十四五」時期,我國應組織更多行業性、地區性的技能競賽,引導企業、行業乃至全社會提高對技術工人的重視程度,還可鼓勵各地有關部門根據人才缺口情況,針對專業性技術人才引進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本報記者 李心萍 林麗鸝

[ 責編:袁晴 ]

相關焦點

  • 建設「九大強國」需合力攻堅抓落實
    原標題:建設「九大強國」需合力攻堅抓落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
  • 順應國家戰略需要 促進造船航運發展——論交通強國、海洋強國...
    縱觀世界經濟和歷史發展,交通強國也必然是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一定需要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 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的總體布局,對接SCAR的「2017-2022戰略規劃」,以及IASC第三屆國際北極研究計劃大會確定的北極研究未來十年的優先領域,共同探討我國未來極地研究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
  • 質量強國之路從質量安全起步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質量安全關乎著國家形象,直接影響著我國的軟實力。」國務院參事張綱認為,我國出口商品數量不斷增加,但被進口國家和地區通報召回的事情時有發生,給國家形象造成了很大損害。 專家們指出,質量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保障質量安全、提升質量水平、建設質量強國已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緊迫任務。
  • 【2020熱點時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這6個方面是著力點!
    聯創世華總部及十六地市聯繫方式(點擊查看) 【2020熱點時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當前,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根據《建議》提出的新要求,精心編制好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等相關規劃,充分發揮中長期規劃對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關係戰略性全局性的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推動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向縱深發展。
  • 交通強國背景下中國水運發展戰略思考
    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未來 30年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分兩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 明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任務,提出「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以及建設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製造強國等重要部署。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與會專家圍繞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張術平稱,面向「十四五」,面向未來,進一步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拓展藍色發展空間,煙臺將著力優化陸海空間布局、著力推進海洋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作出煙臺應有的貢獻。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本文轉自【光明網】;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 【黨報頭條】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
    12月22日,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淄博市人民政府協辦的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學研企精英翹楚濟濟一堂、共商大計,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 落實創新發展理念 推動科技強國建設
    德國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指出,中國的電動車質量可靠,續航能力強,充電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創新產業的巨大發展」。  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創新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不斷深化改革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不斷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培養人才,並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在全社會範圍內積極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學思踐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系統闡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蓄勢期遠,謀海濟國,積極推進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努力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始終高舉旗幟、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 牢牢把握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記掛在心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
  • 匯聚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深厚博大的航天「三大精神」一脈相承,體現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勵全體航天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航天夢想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勉勵中國航天人要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尤其是今年航天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中,再次指出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 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排頭兵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使命。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在五中全會《公報》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一共出現了11個「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交通強國、貿易強國、海洋強國,最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些「強國」目標,引人注目,在「強起來」的新時代,如何理解和把握?
  • 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數發展預測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提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擘畫,為我國科技事業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為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
  • 體育強國建設下健身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辦發〔2019〕40號文件《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將體育強國建設全面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格局,把體育事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望海樓:匯聚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深厚博大的航天「三大精神」一脈相承,體現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勵全體航天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航天夢想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勉勵中國航天人要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尤其是今年航天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中,再次指出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 聯測科技:2018質量品牌提升發展大會,助推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質量,優質的產品會為品牌帶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聯測科技,一直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緊跟中央指導思想,秉承「抓質量、提能力、強服務、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做強實力、激發活力、形成合力,在服務質量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數字中國建設的實踐中彰顯價值和力量,為助力「中國質量品牌提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品牌、質量時代,說著輕巧,知易行難。然而這卻是中國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路徑。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中國首次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說明中國領導集體對海洋問題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