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蘭豆製品: 100多個大訂單 幾乎零差評
1至5月銷售額達4500萬元,同比增加10%
株洲日報記者 王軍
荷塘區戴家嶺路299號,算得上「臥虎藏龍」。「中儲糧」車水馬龍,「唐人神飼料」機器轟鳴,「錦蘭豆製品」清香四溢,古樹虯枝也蓋不住這一番繁忙景象。
眼下,「錦蘭豆製品」又有新動作——改造老廠房,升級標準化生產線。這個雄心壯志,與良好的市場前景不無關係。今年1至5月,公司銷售額4500萬元,同比增加10%。「我們籤的訂單,一家都沒丟掉。」公司負責人陳蘭自豪地說,疫情對企業的衝擊微乎其微,因為她們始終把最好的產品交給市場。
博採眾長,為我所用
6月29日下午,風吹動廠房前的古樹,騰騰熱氣從管道排出。進入生產車間,30多條鮮食豆製品生產線上,320名員工各司其職,或磨豆煮漿、或壓榨成型、或切塊包裝。
濃濃的豆香四溢,翻滾的豆漿冒著氣泡。「除了用蒸汽煮漿,全流程都是純手工製作。」車間負責人黃思文介紹,製作豆製品各有各的標準,決定口感看製作人手藝,配料放多少,煮多長時間,這是門不外傳的學問。
黃思文來自湖北,家裡世世代代做滷香乾,以潤滑的口感聞名,後來從小作坊走進了「錦蘭豆製品」。「比如凝固過程中,35千克的黃豆就要配0.5千克石膏。」黃思文說,配比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氣溫高低、口感需求調整。
連著蒸汽管道的鐵桶內,白花花的豆漿起浪,煮熟了就要立即冷卻凝固,來自衡山的師傅老陳,會帶領自己的團隊製作油豆腐。衡山的油豆腐在市場上受歡迎,陳蘭把整個團隊請進了公司。
「我們是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事實上,製作豆製品陳蘭是外行,她以前從事服裝行業,目睹豆製品加工「髒亂差」後,整合78家個體戶成立公司,聘請專業團隊製作不同門類的豆製品,比如香乾是邵陽武岡的團隊,油豆腐是衡山團隊,滷香乾是湖北團隊。
經過摸索,公司申報了2個專利,7個實用新型,統一了標準化生產流程,並在荷塘區開闢了一處400畝的黃豆種植基地,確保各類原材料安全可靠。「每天的出貨量,穩定在60噸左右。」陳蘭說,目前公司產銷兩旺,市場前景看好。
不讓殘次品流向市場
下午6時,廠區內冷藏車排成隊,司機們圍坐在前坪,等著裝卸豆製品。
「製作好的成品,需要4小時內送達。」陳蘭說,目前公司與長沙和株洲的40家大型農貿市場籤訂了供貨協議,從晚上10時到次日凌晨3時,40多臺冷藏車浩浩蕩蕩。
到了夏季,嬌貴的豆製品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呵護。6月12日,一車5噸的豆腐胚被送到瀏陽一家大型熟食廠,幾個小時後對方反饋出現打滑跡象。「按說點貨時質量完好,責任就不在我們,但我們仍舊將單據作廢,4.6萬元的損失獨自承擔。」陳蘭不問緣由,答應給對方補貨。
在她看來,在批發商手中的貨品,也代表這公司的產品品質,如果讓殘次品進入市場,砸的也是公司的招牌,雖然氣溫升高對鮮食豆製品的運輸和儲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份損失決不會讓對方承擔。
據介紹,該公司每年作廢的送貨單據達到30萬元,主要是夏季送出的豆製品出現打滑跡象,而公司每次都會主動承擔責任,也贏得了對方的一致認可。「6月8日我們也有920公斤香乾出了問題,還好有『錦蘭豆製品』兜底。」株洲某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感受到了「錦蘭」的仗義,近日又追加了訂單。
「對於一家成長型企業而言,擁有良好的品質和信譽,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最讓陳蘭自豪的是,目前該公司籤訂的100多個大訂單,幾乎零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