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裝個藍牙信標違法嗎? 藍牙信標存潛在風險)
新聞背景近日,有媒體報導,北京某小區被安裝了一種「手機監測」設備,並稱該設備能監測到居民的手機數據和地理位置,後經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該設備並非是網傳的「非法監測器」,而是一種手機應用的外置設備,也被稱為「藍牙信標」。那麼藍牙信標究竟有何功能,存在怎樣的法律風險,消費者又該如何看待這一新生事物呢?
藍牙信標存潛在風險
藍牙信標是手機應用的外置設備,其工作原理是通過低功耗藍牙向周圍發送自己特有的ID,手機上的應用軟體可以掃描並解析出ID,最後實現基於室內位置的信息推送。藍牙信標本身不具備收集數據的功能,不會竊取手機用戶的身份信息,但有手機定位並推送信息的功能。
科技就像一把「雙刃劍」,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可能引發諸多風險。如果對藍牙信標的安裝設置不加限制,且不附加任何接收條件,就有可能導致手機用戶每天接收到很多垃圾信息,而真正對其有用的信標信息反而被淹沒。因此,如同垃圾郵件,藍牙信標信息也可能被反覆推送,消耗手機內存,浪費手機用戶時間。
此外,如果藍牙信標的維護運營權流落到不法分子手中,極有可能成為作案工具,被用來發送各類違法信息。較為常見的網絡電信詐騙犯罪信息,如通過安裝在老年公寓、學校的藍牙信標發送,就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定向發送給老年人、在校學生等特殊群體,導致詐騙犯罪的高發。由於藍牙信標通常被用來推送各類商業廣告,更為常見的是,個別廣告經營者可能為了謀取不法利益,採用控制的藍牙信標發送各類虛假廣告,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雖然藍牙信標不具有收集手機用戶信息數據的功能,但是其推送的信息卻可以被加入木馬連結,一旦手機用戶點擊相關連結後,即被種上隱蔽的木馬程序,進而將手機內的各類身份信息、財務帳戶信息等發送到嫌疑人指定的手機號碼中,導致手機用戶的隱私被洩露、財產受到損失。因此,面對藍牙信標這一新生事物的推廣普及,需要引導其在法治軌道內發展,既不能因為「不明真相」,將其扼殺在搖籃中,又不能放任不管,任其肆意侵害社會安寧和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
發布信息需嚴格監管
藍牙信標的法律監管首先應注重源頭治理,即著重從藍牙信標的生產、安裝環節著手,明確生產廠家的主體責任。對於藍牙信標的生產應當建立產品序列號制度,明確記錄每一生產批次的藍牙信標從生產到安裝的產品流轉情況,保障事後倒查責任能夠予以落實。在產品類型上,對於那些不需要在手機端安裝解碼接收程序的藍牙信標,由於其具有全面推送信息功能,需要更為嚴格的監管制度,保障其信息發送的合法性。
對於藍牙信標信息發布者來說,因其發送不同信息內容而受到不同法律法規的監管。以最為常見的廣告信息發布來說,藍牙信標信息發布者作為廣告經營商,應當遵守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基本核查,做到不發布虛假廣告信息。對於公益性質的藍牙信標信息發布者來說,同樣應當採取保障信息發布真實性的措施,避免對信息受眾產生誤導。如果利用藍牙信標發送的信息內容涉嫌違法犯罪,則應視符合刑法規定的具體罪名,追究其刑事法律責任。例如,利用藍牙信標發送詐騙信息的,可能涉嫌詐騙罪;利用藍牙信標發送虛假恐怖信息的,可能涉嫌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犯罪。
值得關注的是,藍牙信標的監管主體不僅應包括藍牙信標的生產廠家、信息運營者,還應當將藍牙信標裝置場所的第三方管理主體涵蓋進來。例如,在安裝藍牙信標的居民小區或者商業樓宇,居民小區物業方和商業樓宇經營方的監管責任仍然不能推卸。從法律關係上來看,小區物業受業主委員會委託,對居民區內的安寧秩序負有保障義務,商業樓宇的運營方受商業公司的委託,對商業秩序的規範負有監管責任。因此,對於各類信息發布者在小區內或商業樓宇內擅自安裝藍牙信標或者違法推送有害信息的,小區物業或者商業樓宇的運營方均負有監管責任。
手機用戶應有選擇權
鑑於大多藍牙信標對手機用戶推送信息不加甄別,而手機用戶只能處於被動接收的地位,因此對手機用戶權益的保護,首先應注重對其知情權、選擇權的保護。
從技術手段上來講,應嚴格限制不需要手機端應答選擇程序的藍牙信標,可以推廣使用有手機應答選擇程序的藍牙信標,使得手機用戶在開通藍牙後,仍然可以選擇接收信標信息或者選擇不接收,或者選擇接收特定類別的信標信息,避免手機用戶一旦開通藍牙服務,則只能不加區分地接收各類藍牙信標推廣信息。
從安裝「門檻」上來講,藍牙信標的鋪設安裝不僅需要徵得安裝場所監管主體的同意,同時應當在工商管理部門或者派出所備案,做到信息推送的有據可查,避免藍牙信標的重複鋪設。同時,應賦予安裝場所固定手機用戶的否決權,一旦多數固定手機用戶不同意安裝藍牙信標,那麼應當及時予以拆除,從而保障手機用戶的藍牙通訊秩序不受影響。例如,在居民小區安裝藍牙信標,一旦一半以上小區業主明確表示反對,則不應繼續安裝,已經安裝的應當及時拆除。對於商業樓宇內的藍牙設備安裝,應一半以上商業店鋪可以行使安裝否決權,保障商業樓宇的藍牙通訊不受影響,維護手機用戶的選擇權利。
此外,從手機用戶隱私權、財產權利的保護來說,由於藍牙信標推送各類違法信息通常是侵犯手機用戶隱私權、財產權的「幫兇」,成為實施侵權行為的重要一環,因此,除應追究直接侵犯手機用戶財產權、隱私權的侵權者責任,同時應要求信息發布者承擔連帶責任,就信息發布後的侵犯隱私權、財產權的行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延伸閱讀
藍牙信標功能多
相比於傳統的GPS定位,藍牙信標具有耗電量小、定位精準、方便室內使用等優勢,同時具備發送信息的「信」功能和標明位置的「標」功能。又由於藍牙信標可以不間斷髮送信號,一旦手機用戶進入藍牙信標的信號覆蓋範圍內,就可以形成手機端的自動應答機制,無需用戶多餘的手動操作,即可以實現信息接收功能。
基於上述優勢,藍牙信標的應用前景廣泛:如在飯店安裝的藍牙信標,可自動向進入餐廳的每一名手機用戶推送電子優惠券;博物館內安裝的藍牙信標,可以向參觀的手機用戶推送每一件展品的信息,而且在推送方式上,可以實現用戶靠近展品一定距離內才推送;甚至迷路的野外探險者,也可以藉助設置在路邊樹叢中的藍牙信標,接收最方便的回家路線信息。正如有媒體評論,藍牙信標的廣泛應用,就像神奇魔法一樣,將傳統手動刷條形碼或二維碼的應用空間大幅縮減,從而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