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日本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

2020-12-01 觀察者網

2014年度諾貝爾獎第二項今日公布。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三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發明了高效的藍色發光二極體(LED),讓明亮切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

這三名科學家分別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其中赤崎勇和天野浩是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是美籍日裔科學家。

3名日本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在頒獎詞中說,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授予那些對全人類的福祉作出重大貢獻的成就,通過藍色LED技術的應用,人類可以使用一種全新的手段產生白色光源。相比舊式的燈具,LED燈具有更加持久且高效的優點。

紅色與綠色發光二極體已經伴隨我們超過半個世紀,但我們還需要藍光的到來才能徹底革新整個照明技術領域,因為只有完整的採用紅,綠,藍三原色之後,我們才能產生照亮我們世界的白色光源。但儘管工業界和學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產生藍色光源的技術挑戰仍然持續了超過30年之久。

當時,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工作,而中村修二當時則在位於四國島上的德島市內一家名為「日亞化學」(Nichia Chemicals)的小公司工作。當他們通過半導體產生出藍色光源時,照明技術革命的大門打開了。白熾燈照亮了整個20世紀,而21世紀將是LED燈的時代。

一個發光二極體由數層半導體材料構成。在LED燈中,電能被直接轉換為光子,這大大提升了發光的效能,因為在其他燈具技術中,電能首先是被轉化為熱,只有很小一部分轉化成了光。白熾燈和滷鎢燈一樣,電流被用於加熱一根燈絲,從而實現發光。

在日光燈管中(此前這種燈泡曾經被稱為低耗能燈泡,但隨著LED燈技術的出現,這一名稱失去了意義),氣體進行放電,在此過程中同時發熱並發光。

一個發光二極體由數層半導體材料構成。在LED燈中,電能被直接轉換為光子,這大大提升了發光的效能,因為在其他燈具技術中,電能首先是被轉化為熱,只有很小一部分轉化成了光。白熾燈和滷鎢燈一樣,電流被用於加熱一根燈絲,從而實現發光。 在日光燈管中(此前這種燈泡曾經被稱為低耗能燈泡,但隨著LED燈技術的出現,這一名稱失去了意義),氣體進行放電,在此過程中同時發熱並發光。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簡介

赤崎勇(Isamu Akasaki),日本國籍,1929年出生在日本知覽町(Chiran, Japan),1964年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日本名城大學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天野浩(Hiroshi Amano),日本國籍,1960年出生於日本濱松。1989年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美國國籍,1954年出生於日本伊方町(Ikata, Japan)。1994年與日本德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

日本揭示藍色發光二極體高效奧秘

2006年9月11日《科技日報》報導,藍色發光二極體以發光效率高、省電而著稱,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晶體構造的角度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日本學者中村修二20世紀90年代初發明了以氮化銦鎵為材料的藍色發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材料晶體中妨礙發光的構造缺陷遠遠大於紅色發光二極體材料,但它卻更亮、發光效率更高,這一點長期以來都難以解釋。

筑波大學的秩父重英等研究人員在新近一期《自然•材料》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分析氮化銦鎵晶體後發現,晶體中散布著由幾個銦原子和氮原子聚集在一起組成的部分,這些部分容易捕獲晶體內帶正電的空穴,形成大量發光的「激發子」。

這種機制不受晶體構造缺陷的影響,能夠發出明亮的光。科學家說,這意味著非均勻的晶體可望用於製造新型發光器件,即使晶體有缺陷也能高效率地發光。

3名日本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體。

相關焦點

  • 三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兩名日本科學家和一名美籍日裔科學家。此前廣受外界關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裔教授楊培東和史丹福大學華裔教授張首晟無緣獲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兩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一名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三人在新型節能環保光源高亮度藍光LED研究方面的成績。
  • 三位日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迄今已有22名日本人獲諾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於今日揭曉,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赤崎勇,日本工程學、物理學家,曾任松下電器研究員,現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 日美3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標題:日美3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電 斯德哥爾摩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當地時間7日宣布,日本物理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原標題:發明藍光LED燈 3人獲物理諾獎    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日本科學家赤崎勇、
  • 日美3位科學家因發明藍光二極體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劉仲華、李玫憶)7日上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斯泰方·諾爾馬克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藍光二極體方面的發現。 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今年3位科學家發明的藍色二極體即LED比傳統的光源更加明亮、高效和環保。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本報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  (記者劉仲華)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藍色發光二極體(LED)方面的發現。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3名科學家於20世紀90年代初發明的藍色發光二極體比傳統的光源更加明亮、高效和環保。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日裔科學家獲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兩名華裔科學家未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日本及美國三位科學家獲得 人民網北京10月7日電(趙英梓)北京時間17點45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及美國三位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
    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其中一位為女性科學家
    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則規定,獲獎者的貢獻必須「已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意味著諾貝爾委員會往往會在科學發現的數十年以後才會為此頒發獎項。
  • 獲獎者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原標題:獲獎者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新華社/法新   3名日本出生的科學家因發現新型節能光源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3名獲獎者發明了一種藍色發光二極體(LED),幫助人們以更節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依據這一原理問世的LED燈「將點亮整個21世紀」。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3位女性: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居裡夫人」瑪麗•居裡(Marie Curie)、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huji Nakamura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及美國三位科學家Isamu Akasaki、Hiroshi Amano、Shuji Nakamura獲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
    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
    摘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10月8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第二項大獎——物理學獎揭開面紗,一位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及兩位瑞士科學家共同斬獲這一榮譽。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2017年,3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約翰|巴丁|...
    3位女性: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居裡夫人」瑪麗•居裡(Marie Curie)、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居裡夫人)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授予揭開黑洞秘密的3位科學家
    Ghez) 因為發現銀河系中央存在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總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她也成為繼瑪麗·居裡(1903年)、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和唐娜·斯特裡克蘭(2018年)之後,第四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 藍色發光二極體:「20歲」奪得諾貝爾獎
    7日,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共獲殊榮。發光二極體的英文簡稱是LED,對於這個詞,大多數國內讀者應不會陌生,因為LED燈已大量應用於我國室內外照明等領域,逐步取代白熾燈、螢光燈等傳統照明設備,成為節能、環保、智能化照明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