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看到一些跡象,覺得,可能會出現奇怪的雲彩吧,然而一陣風來,雲彩被吹得四散,天晴了。
中午時只有少量碎積雲,風依舊猛烈。直到下午,從窗口望去,似乎再度出現了什麼雲彩。跑出去拍照。
從高度來說,或許還是各種層積雲吧。又有一點猶豫,畢竟對於識別雲彩,還需要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
西方。看到粗壯的一大橫條,這個大約是被強風切出來的莢狀雲的側面。那麼應當是莢狀層積雲了。
記得似乎說所謂的青玉帶,就是指莢狀層積雲而言。我這條玉帶有點粗,不愧是XXXL的腰枝的玉帶。
天空中。我覺得似乎有兩層雲啊,如果是層積雲的話,兩層重疊應當是復層積雲了?
左側是略靠上面的那一層,分散,多少出現一些毛邊。您這是cos捲積雲的思路啊,這不是成心讓人迷糊麼。
單獨看,以及細節。綜合周遭的狀況來看,這些有孔洞的層積雲應當算是網狀層積雲了。
高度而言,似乎比高積雲或者捲積雲更低,運行速度也更快。但反正看是去有點詭異,種類識別也不確定。
有太陽的一側,似乎是有上下兩層。上面的呈白色,下面呈灰色。這麼大片何不能是高積雲了吧。
如果要我說,應當還是接近於成層狀層積雲。最近試圖努力將雲的種類分清楚,於是各種猶豫和糾結。
遠處的疑似莢狀雲的近景。真的粗壯,空中的風將它們削切成扁平,側面看去是寬帶,遠遠看是梭子形。
拍完照片,我高高興興返回辦公室,一路上歡快地唱著:寬條的,細條的,還禁煮,吃到嘴裡特別筋道。
網狀雲的一部分細節,仔細看去,多少有一點虹彩色。雲體變化多端,恍如水波翻滾,讓人看得著迷。
我在看雲的時候,門口的保安大伯一直百無聊賴。我端著相機回去,大伯吆喝,嘿,你幹嘛的。
我低頭回看相片。同一個園區,另一座樓的保安大兄弟就十分講文明懂禮貌,主動開門,說話和氣有禮,我沒搭理大伯,大伯也沒再吆喝,我已經想好了,他要是再吆喝,我就問,你叫誰呢啊?
——叫你呢。——我叫嘿啊?我有名有姓沒有啊?——我知道你叫什麼啊!——我知道你喊誰哪?
過了兩個小時,回家,天色暗淡下來,途中又拍了一群黃昏中的層積雲。其實西邊的雲正在變幻著,
似乎正在行程比較典型的向晚性層積雲,只是沒有好角度,我也就偷懶沒有拍照。畢竟不是興奮的種類。
凡蟲在微信上說,中午時秦皇島可能出現疑似糙面雲,雲要向天津去啊,不然你坐高鐵去天津追去吧。
其實難得這一天天光晴朗。我原本是想抽空去拍一點植物的,然而一直忙碌到下班為止。完全抽不出空。
不不,中間抽空去拍了一下層積雲。至於秦皇島,後來風來了,雲散了,我們誰也沒看到糙面雲。
莫說是糙面雲了,華北地區似乎誰也沒看到稍微妖孽一點的雲彩。我喜愛的病句說: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小廣告一則本文作者天冬和朋友們寫的《雲與大氣現象》即將上市!現在亞馬遜預售中。這是我國第一本關於雲朵的原創科普書,介紹了114種雲和大氣現象,收錄了300餘幅精美圖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