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看雲識天氣嗎?

2020-12-06 蝌蚪五線譜

僅是對於雲形成的物理原理的一點理解,就能使人明白大氣的複雜性以及難以準確預測數日之後天氣的原因。

積云:在晴朗的日子裡,太陽輻射使地面升溫,地面上的空氣隨之變暖。暖空氣通過對流上升,形成積雲。如果你看到了一個堆滿積雲的天空,你會發現積雲的底部都是平的,所有的雲都處於同一水平高度。積雲一般不會帶來雨——你將有個好天氣。

積雨云:儘管小積雲不會帶來雨,但如果積雲逐漸變大並向大氣更高處擴散,這是大雨即將來臨的跡象。積雨雲通常有著平整的頂部。在積雨雲內,暖空氣對流上升,逐漸降溫,直至其溫度和周圍大氣溫度一致。這時,空氣不再輕快地迅速上升。相反,積雨雲伸展開,形成了獨特的鐵砧狀。

捲雲:捲雲形成於極高的大氣中,呈現出典型的鉤狀。如果你注意到捲雲開始覆蓋天空,並且變得更低更厚,這是一個好的跡象——暖鋒即將來臨。低垂的雲層意味著鋒面將近,接下來的12個小時內將有陣雨。

層云:層雲是一種連綿不斷的低薄雲層,形成於緩慢上升的空氣中,或是微風把溼空氣帶到冰冷的陸地或海洋表面。層雲很薄,因此,即使天空暗沉也不大可能下雨,最多是毛毛細雨。層雲與霧基本相同只是不接地,如果你曾在霧天走進山裡,那麼你就是漫步於雲端。

莢狀云:最後提到的兩種雲不能幫你預測天氣,但它們展示了格外複雜的大氣運動。當空氣被吹動上升、穿過山脈時,平滑、透鏡狀的莢狀雲就形成了。

開爾文-亥姆霍茲波(雲):當不同高度的氣團以不同速度進行水平移動時,大氣狀況變得不穩定。不同氣團之間的邊緣開始形成波紋,最終形成更大的波浪。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2018年04月04日 17:2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 看雲識天氣,你會了嗎?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裡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彙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 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學案)
    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繫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第一課時
    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雲和天氣的關係的課文——《看雲識天氣》。(一)明確目標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2.理清如何看雲識天氣。3.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nbsp&nbsp&nbsp&nbsp知多點,學多點。對於專業的科普知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枯燥無味,專業且不可讀,讓閱讀者望而卻步。因此,本報推出科普專欄,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解讀科普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述,讓大家輕鬆閱讀長知識。
  •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來源:臨沂天氣原標題:《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 《看雲識天氣》課後練習題答案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   一、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語文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單元教學目標:(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 雲騰致雨,古人教你看雲識天氣
    通過看雲,常常可以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重視雲的觀測。《詩經·小雅》曰:「上天同雲,雨雪雰雰。」意思是說,下雪的雲,在天空中是均勻一色的。的確,冬季下雪之前,雲層常常是比較均勻的高層雲;而當下雪時,就變成雨層雲了,雲的分布同樣也比較均勻。夏季下大雨的雲一般是怎樣的呢?北宋蘇軾形容:滿座頑雲撥不開……浙東飛雨過江來。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教案(新課標)
    17、《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學習目標: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 「看雲識天氣」,看到這些雲你應該考慮躲雨了
    看雲識天氣雲是地球上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太陽輻射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樣就產生了雲的外觀。
  •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必考題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年語文中考中的說明文閱讀題。     閱讀《看雲識天氣》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題。     ①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
  • 古代將軍的「看雲識天氣」,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可不像現在一樣可以收聽天氣預報來獲知未來的天氣狀況。但是在當時,人們不管是日常出行,還是下地耕作,都要受到不少天氣的影響。這時候,聰明的古人已經憑藉著他們自己長期以來對天氣的觀察,總結出了一套準確率頗高的預測天氣的方法,並且還把這套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去了。這便是今日小編要聊的古代將軍的「看雲識天氣」,有些現象如今用科學都解釋不了。大家可別覺得這是小編信口胡謅的,小編這麼說當然是有真憑實據的。早在唐朝就有文獻記載,當時人們的「觀天法」。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看雲捲雲舒,垂直上升運動不可少  雲就像個淘氣的孩子,剛才還在你頭頂上空,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抑或像個魔術師,搖身一變,成了其他模樣。是什麼氣象因素讓雲變得如此「調皮」呢?
  • 古代將軍,一定要學會「看雲識天氣」,有的現象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初中課本上有篇課文叫做《看雲識天氣》,估計很多讀者也都還記得,書中寫到;「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就是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們才開始關注天上的雲彩,但是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人們就已經懂得「看雲識天氣」了!那麼古人是如何看的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 氣象專家介紹:觀雲識天 首先你得讀懂雲的語言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雲向東,有雨變成風,雲向南,水漣漣,雲向西,下地披衣」,不論這些民間諺語有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平時在生活中有些市民似乎都有觀雲識天的本領。
  • 「看雲識天氣」,看到這些雲你可以安心出門辦事
    看雲識天氣雲是地球上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太陽輻射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另外,根據云的形態可以分為許多種類,而且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觀察天空中不同形態的雲,從而來判斷天氣,做做天氣預報。
  • 看雲識天氣,您必看的生活小常識
    #日常生活中,天空中的雲是變化莫測,似乎毫無規律,更別說看雲識天氣。往往會伴隨著小雨和降雪的發生。高積雲高層雲(As):是像一塊灰色或者藍灰色的床單一樣布滿整個天空,表面光滑,並且有足夠的雲遮擋太陽形成陰影,一般很少有降雨,會形成多雲天氣
  • 怎樣看雲識天氣 一起跟著氣象專家學學吧
    市民們參觀氣象臺據了解,今年「世界氣象日」公眾開放活動的主題是「觀雲識天」。在行政樓一樓的大廳裡,10種雲屬分別製作成10塊展板,每塊展板上都有這一雲屬的常見圖片,以及該雲屬所對應的天氣。「我們今天的天上雲應該屬於層雲,它像是一塊低厚而又朦朧的『雲霧毛毯』,因為它在10種雲屬裡形成的位置最低,所以今天外面會有霧,偶爾還有飄點毛毛雨。」湖州市氣象臺臺長李洪權介紹。文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餘項晨小朋友一大早就在媽媽的陪伴下前來參加活動。「他最喜歡的學科就是科學,老師告訴他們今天有這個公眾開放日的活動後,他就特別想來參加。」媽媽餘鳳琴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