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2020-07-26 天文在線

木星在太陽系的行星之間以體積最大,且質量最大而聞名。作為那個知名作曲家霍爾斯特的名曲,名氣也是相當之大的。♪

因為它的體積實在是太大了,在它接近的時候從地球來觀測,也是十分容易辨認出的。

木星的直徑是地球的11倍,質量大概有300倍。大紅斑作為木星上最大的風暴,也能塞進兩三個地球了。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如此巨大的木星,對於地球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木星沒有存在的話,人類也必不可能迎來今天的繁榮。

其原因就在於,木星阻擋了飛向地球的隕石們。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我們來結合這顆巨大行星的特有性質來進行詳細說明吧。

為什麼說木星能阻擋隕石?

直接說木星阻擋了隕石其實並不太嚴謹。

更嚴謹點應該說是因為木星的巨大引力把隕石吸過去了才正確。

本質上,在宇宙中漂浮的巨大固體物質(比如小行星)墜落到地球表面的被稱為隕石,但是事實室每天都會有一些宇宙的固體物質墜落在地球上。

而且那其中的大半要麼是落在海裡,要麼是在大氣內燃盡,再或者就是墜落在無人居住的荒郊野嶺,對人類沒有任何直接影響。

然而,縱觀數萬年的歷史,可以毀滅人類文明程度的尺寸的小行星,也不是沒有墜落的可能。

在2013年於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降落的巨大隕石引起了熱議。這次隕石的墜落造成了巨大傷亡的慘劇。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畢竟,恐龍滅絕的原因之一也說是有巨大隕石的撞擊啊。


現在太陽系內光是在已知範圍內,就漂浮著數十萬顆小行星。從大小上來看,即便是直徑1公裡或者再小一點的小行星,以超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也可以產生摧毀一個國家的能量。

雖然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人類也會像恐龍一樣因小行星撞擊而滅亡,但事實上,木星其實一直在幫助我們規避小行星的撞擊。

前文也提到了,木星的的直徑是地球的11倍,質量大約為地球的三百倍。

而且,就算把除木星以外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加在一起,也不及木星的質量。

也是因為質量過大的原因,太陽系的整體重心也偏離了太陽的中心,差不多跑到了太陽半徑的1.068倍外的位置。

由於木星巨大引力的影響,在太陽系內運轉的的彗星或者小行星等的軌道都被木星改變了,朝它的方向被吸引過去。

正是因為有這種特性,木星才被稱作為「太陽系中的清潔使」。它不僅僅減少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對於火星、金星、水星等也同樣如此。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也有說法聲稱,可能只是因為體積太大了,所以導致被撞擊的概率也很大。(;^^)

假如說沒有木星存在的話,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大約會增加1000倍。

可以說是正是因為木星的存在,地球被隕石撞擊的可能性才被減到了最小。人類能得到今天的繁榮昌盛可是都多虧了木星的功勞。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木星產生了副作用的觀點也存在嗎?

但是,根據近幾年的計算機模擬的結果來看,也有因為木星過大的引力而改變軌道,朝地球飛來的小行星。所以不能把木星只看作救世主的形象。

雖然改個說法可能有點顯得那啥,但是木星確實就像神和惡魔均沾的那種感覺差不多。

那麼,至今為止到底有多少小行星撞擊過木星呢?讓我們稍微看看歷史怎麼說吧。


至今為止撞擊過木星的小型天體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雖然對木星本身的觀測是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但是首次發現小行星撞擊木星的大概是在1690年差不多。然而,真正的觀測記錄卻並沒有被保留下來,流於後世的只有似乎是撞擊時樣子手稿。畫這個手稿的人是一位名叫喬班尼-卡西尼的天文學家,他留下來了9張木星表面撞擊痕跡的手稿。

在天文觀測遠遠沒有今天這樣頻繁的那個時代,能觀測到大規模的彗星撞擊痕跡簡直就是奇蹟!

※順帶一提,喬班尼-卡西尼同時也是大紅斑的發現者。

1994年的撞擊

1994年觀測到的蘇梅克列維第九彗星(以下簡稱SL9),是在木星的撞擊中最有名的。

當時,美國的一對天文學家夫婦發現了這顆撞擊的彗星。不過,最開始觀測到它的核心像是棒狀的,所以誤判為銀河的一種了。

彗星的核呈棒狀的原因是,它突破了木星的洛希極限,因潮汐力的作用,被分裂成近20個彗星小碎片了。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順帶一提,此次衝擊在木星上形成了一個直徑12000km的黑斑,這個大小能把整個地球吞進去了,簡直太可怕了。(;-_-)

巨大的彗星撞擊其他的行星這件事,對於當時的天文學會來說是個巨大的衝擊。恰巧在那時候,人們也認識到了恐龍的滅絕可能也是因為隕石的撞擊,所以人們對阻止天體撞擊地球的對策進行了嚴肅的討論。

2009~2010年的撞擊

2009到2010年見觀測到了3次小行星向木星的撞擊。

首當其衝是2009年7月19日,澳大利亞的一名天文愛好者安東尼-韋斯萊,觀測到了木星表面一個長約8000km的黑色的圖案。起初,還想著是不是磁暴或者衛星的影子之類的,調查之後發現是前幾天觀測到的小行星的撞擊痕跡。

此次撞擊產生的能量大約相當於1908年俄國通古斯卡河上空的隕石爆炸(通古斯卡大爆炸)時的數千倍!

人們認為撞擊的隕石大概有500m寬,和日本的行星探測器隼鳥號著陸過的「絲川」小行星差不多大。

隨後就是第二年,2010年的6月和8月,人們觀測到了木星表面的發光現象。這個發光現象也是因為小行星產生的,不過這個小行星只有10m,所以在進入木星大氣層上層蒸發後爆炸了,沒能撞擊到木星的底層。

短時間內數顆相同大小的小行星撞擊了木星,由此可推斷,撞向木星的小行星數量可能是遠比撞向地球的數量多的。

木星會防衛隕石的入侵?太陽系的清潔使之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認識到了,木星對於地球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再重複說一遍,木星的超大引力吸引走了許多本應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和隕石。木星簡直就像地球的保鏢一樣!

在太陽系外,有幾個已知和地球環境相似、並且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但是如果不像地球一樣,沒有在相同的恆星系中存在著巨大的氣體行星的話,那麼被撞的風險就很大了。

如果深究這到底意味著什麼的話,可能就代表著假如太陽系外真的存在著有生命繁榮的行星,沒有木星一樣的行星在,大概也會毀於小行星的撞擊吧,就像歷史上的的恐龍滅絕一樣。

真的又一次切實地感覺到了,地球真是得到了恩惠的行星啊。

作者: hideo002

FY: 不可解的百雲醬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鐵姬鋼兵337:熊姐對戰二百架一級傀儡,八皇子並非浪得虛名!
    歷經千幸萬苦毛熊仔終於晉級為滅神級天級,如今整個胡桃尼亞都成為熊姐一人的主場,屠盟八皇子面對超越普通天級戰力的熊姐手段盡出,能參與氏土奪嫡的八皇子並非浪得虛名,熊姐之強讓曾經的最強天級神仙教母無語,胡桃尼亞人重新燃起鬥爭意志!
  • 二戰時的英國海軍是否浪得虛名?其實放到太平洋比日本還猛
    二戰中,由於英國海軍表現比較平庸,不像日本那樣搶眼,加上其Z艦隊在馬來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消滅,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英國不是日本的對手,英國海軍完全是浪得虛名。那麼實際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如果把英國海軍放到太平洋可能比日本還要猛。作為世界老牌海軍強國、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的家底是非常雄厚的,特別是在海軍方面。
  • 來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隕石
    隕石是指從行星際空間穿過地球大氣層燒蝕後到達地表的流星體殘留體。主要來自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和慧星,還有少量來自月球與火星,更少量來自太陽系外的物體。太陽系的小行星帶是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眾多小天體,是地球隕石的主要來源地。
  • 實踐出真知,「萬能餌」並非浪得虛名
    如果僅僅是針對商品餌,那我覺得用味道淡點的,如偏穀物香、果香的餌料還算說得過去,但這也不代表腥餌完全就釣不到目標魚。如果不針對商品餌,只談餌料,那「夏季不能用葷餌」我覺得就不成立了,比如說大家最熟悉的蚯蚓,這個屬於葷餌應該沒什麼異議吧,如果說蚯蚓不適合夏季垂釣你會同意嗎?
  • 太陽系木星
    假如月球是木星星雲說認為,其實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和恆星都來產生於一團巨大的塵埃分子雲,這些塵埃雲通過互相衝撞,或是臨近的超新星爆發使其中心發生了引力坍縮,最終有的成為行星有的則成為恆星,而木星可能就是那個與我們太陽競爭恆星之位的有力對手
  • 這顆來自於火星與木星中間的隕石極其稀有
    隕石是指從行星際空間穿過地球大氣層燒蝕後到達地表的流星體殘留體。主要來自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和彗星,還有少量來自月球與火星,更少量來自太陽系外的物體。太陽系的小行星帶是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眾多小天體,是地球隕石的主要來源地。
  • 無愧於太陽系霸主的稱號!木星或擁有數百顆衛星,遠勝其他行星
    在太陽系中,木星是除太陽以外的最大天體。儘管質量比太陽小得多,但木星仍然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身軀給整個太陽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甚至能夠將整個太陽系的質心拖出太陽表面達幾十萬公裡。木星所有的衛星之中,最遠的一個距離它超過了3000萬公裡,而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才只有38.4萬公裡。因此,木星擁有著太陽系內最多的衛星數量,看起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實際上,直到目前為止,木星的確牢牢佔據著第一行星系的地位,科學家迄今一共發現了79顆衛星,而第二多的土星比它少了十幾顆。即便如此,科學家仍然相信,這遠遠不是木星衛星的真實數量,這只能說明我們目前的觀測能力還非常有限。
  • 隕石成分體現早期太陽系的物質遷移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於當地時間9月8日發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種罕見的隕石後發現,即使木星會在形成行星的塵埃-氣體盤上鑿出空隙,阻礙物質運動,太陽附近的物質也能到達外太陽系。該成果進一步加深了科學家對太陽系和行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為何說地球也會在瞬間消失?木星是否被高估了
    若是地球的外界環境發生了改變,地球也很難繼續成為太陽系內的一顆生態星球。比如地球身邊只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的存在讓地球有了晝夜之分,也讓很多攻擊地球的小行星,隕石等無法靠近。但若說充當了地球最大的守護者行星,還一定得說到木星。
  • 千古名相諸葛亮,確有真才實學,還是浪得虛名
    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或許是得益於網絡的發達,噴子的增多吧,越來越多地聽到對於他的質疑之聲。說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宛如一個神明跌入深淵一般。那麼,被譽為千古名相的諸葛亮,到底是真有真才實學呢?還是浪得虛名呢?其實答案也很明顯,諸葛武侯當然是真材實料假不了。
  • 行星老大——木星,太陽系中巨大、恐怖但又神秘的行星
    木星可說是太陽系行星的老大一般的存在。它是太陽系裡最大最重要,同時也是非常可怕的一顆行星。對於宇宙愛好者來說,在宇宙中可能遇到最恐怖的遭遇莫過於降落在木星上這件事了。木星也就是所謂的棕矮星,這種星球未來極有可能會成為太陽身邊小而寒冷的伴星。
  • 木星消失了會怎樣,隕石來襲,地球還是那個地球嗎?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會怎樣?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了會怎樣?在浩瀚宇宙空間中,行星天體的數量數不勝數,就跟地球裡的沙子一樣多,突然之間一顆天體消失了,相對於整個浩瀚宇宙空間來說自然無關緊要,那如果消失的是我們的木星,那又會怎樣?
  • 太陽系木星有多恐怖?
    所以說無論是在質量還是體積上,木星都比一般行星大得多,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一哥!>>木星的內部結構說完木星的質量和體積,我們來看看它的內部結構。雖說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但它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並且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其表面千米處,液態氫就會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
  • 地球只有月亮一顆衛星,木星卻有79顆,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唯一有智慧生命的星球,而地球也有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其實在宇宙中,有衛星的行星並不稀奇,很多行得都有衛星,有的行星衛星數量還特別多。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有小太陽之稱,它的體積是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也是地球的318倍,太陽系其它七大行星加起來也沒有木星大。木得的衛星也是非常大,有79顆之多,讓地球非常眼紅,這麼多的衛星要是分給地球幾顆就好了,這也太不公平了。木星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衛星,其它還是它的實力夠強大,由於它體積巨大,質量巨大,它的引力自然是非常強的。
  • 隕石撞地球下場慘重,那麼木星撞上太陽會怎麼樣?這威力有點大!
    科幻電影非常受大家的喜歡,並且在這些科幻電影當中經常會看到隕石撞擊地球的畫面,這種場景只能夠在電影當中一飽眼福了,因為對我們來說並不希望親眼目睹這樣的場景。在科幻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隕石撞擊地球的時候,場面十分的壯觀,當然給地球帶來的下場也是十分慘重的。
  • 早期太陽系的物質是如何實現遷移的?隕石裡或有答案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於當地時間9月8日發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種罕見的隕石後發現,即使木星會在形成行星的塵埃-氣體盤上鑿出空隙,阻礙物質運動,太陽附近的物質也能到達外太陽系。該成果進一步加深了科學家對太陽系和行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 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並非木星,土星新發現20顆衛星17顆逆行
    它能夠幫助我們阻擋隕石撞擊,導致地球的潮汐運動。而潮汐運動有助生命的存在發展,如果沒有潮汐運動,地球上不平衡的能量就很難傳遞,更容易頻繁的發生火山和地震。另外月亮設想中未來還可以作為網關空間站,作為人類去往其他星球的中轉;月亮上還有豐富的礦藏等待人類去掘金。然而您知道太陽系中那顆行星的衛星最多嗎?
  • 通過研究隕石,科研人員發現了早期太陽系中物質的傳播形式
    對稀有類型的隕石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木星清除了形成行星的塵埃和氣體盤中的間隙,來自太陽附近的物質仍到達了外部太陽系。這項研究結果於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使人們對我們的太陽系如何形成,以及行星如何圍繞其他恆星形成有了新的認識。
  • 木星是氣態行星,那麼隕石能穿透它嗎?其實它非常的「硬」
    所以在宇宙中,這些沒有固定軌道的小行星和隕石,是非常危險的。但是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有四顆是氣態行星。那麼這些小行星和隕石,有沒有可能將這些行星給穿透呢?就比如說木星是氣態行星,那麼隕石能穿透它嗎?其實它非常的「硬」。這可能是一個誤會,因為氣態行星的氣態,並不像是地球上的大氣層那樣。
  • 隕石的故鄉之小行星帶
    好多朋友會問隕石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隕石?其實隕石的「家」是遙遠而古老的太空。它們是有地球以外的太陽系其他天體,如小行星、行星、大的衛星或彗星等分裂後產生的碎塊形成的,包含著大量太陽系天體形成和演化的信息。從現在採集到的隕石來看,大部分隕石來源於小行星帶。通過碰撞和引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