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英國海軍是否浪得虛名?其實放到太平洋比日本還猛

2020-12-04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英國海軍,人們可能都不陌生。英國海軍曾是大英帝國的象徵,曾稱雄世界海洋上百年。不過一戰後,英國海軍走向衰落,被美國海軍逐漸趕超。二戰中,由於英國海軍表現比較平庸,不像日本那樣搶眼,加上其Z艦隊在馬來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消滅,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英國不是日本的對手,英國海軍完全是浪得虛名。那麼實際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如果把英國海軍放到太平洋可能比日本還要猛。

作為世界老牌海軍強國、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的家底是非常雄厚的,特別是在海軍方面。首先,英國的造船能力很強,英國的造船能力是日本的數倍。二戰時英國的年造船能力高達600萬噸,而日本僅僅100萬噸左右。英國的造船能力完全碾壓日本。英國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產量是日本的4倍,護衛艦產量是日本的20倍。即使在航母領域,日本仍然處於絕對的劣勢。二戰爆發後,英國一口氣生產了50多艘航母,而日本僅僅裝備了20多艘,而且大部分都是戰前生產的。二戰前日本航母數量比英國多,只是英國人沒有那麼強烈的生產需求,如果英國人發飆,很快就能碾壓日本。這就是兩國工業和國力的差距。

其次,在造船技術上,英國同樣佔有明顯的優勢。作為日本海軍的老師、世界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的造船水平和技術積累遠高於日本。當時英國海軍的裝甲航母是現代航母的模板,很多技術引領世界潮流。二戰初期英國海軍航母和艦載機性能落後於日本,是因為英國人沒需要,當英國人需要航母的時候,英國很快就研發出性能出色的光輝級、仇怨級等各種型號的航母。英國二戰末期開工建造的維特拉號航母一直被印度用到了2017年,其水平不言而喻。隨著戰事的升級,英國的艦載機水平直線上升,海颶風、海噴火、海毒牙一個比一個厲害,二戰後期英國的噴氣式戰機海流星都出來了,日本的零式估計連群毆的勇氣都沒有。要知道,聲納、雷達、深水炸彈、航母蒸汽彈射等海軍技術都是英國人發明的。英國海軍已經普及雷達了,而日本海軍還在使用「貓眼神功」。在基礎工藝和尖端科技方面,日本和英國的差距非常明顯。

再其次,英國的家底很厚。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窮兵黷武的瘋狂擴充海軍力量,而英國則在和德國、義大利的對決中損耗嚴重。但即使如此,英國海軍的噸位仍然遠高於日本。1941年底,英國海軍噸位約為143萬噸,而日本為119萬噸,英國海軍仍然具有較大優勢。此外,英國還有2000萬噸商船,佔世界商船總噸位的三分之一,比日本足足多了四倍。和英國相比,日本的底子還是太薄了。

實際上,兩國的差距並非僅限於此,因為在英國的造船廠裡堆滿了正在開工建造的軍艦。當時英國開工建造的戰艦有近百艘,僅僅大型航母就有6艘,還有一艘打輔助的輕型航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動工完成的大型戰艦隻有一艘輕巡洋艦和三艘雲龍級航母,另外用商船和戰艦改裝了一些航母,剩下的都是戰前建造或者開工的。太平洋戰爭的4年時間裡,日本僅建造了383艘各類艦艇,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小型軍艦,總噸位不過85.8萬噸,還不及英國的零頭。兩國的差距由此可見。

最後,英國的資源比日本多,禁得起消耗。作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世界老牌工業強國,英國的資源和工業產能以及財力遠遠超過日本。英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3倍,煤炭是日本的8倍,原材料生產是日本的 9倍,石油產量是日本的18倍,財政收入和軍費比日本高了一倍以上。所以英國和日本單挑,英國只要頂住日本的第一波進攻,日本必敗,英國人用不了多久就能拖垮日本。日本這種賭徒手裡資本有限,妄想靠運氣一局定輸贏,這種孤注一擲的賭博方式一旦失手,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最終必然輸得一敗塗地。英國和美國一樣都屬于越打越多、越打越強的角色,而且家底雄厚,日本根本不可能一波把英國帶走,所以兩國打起來,日本必輸。

因此,英國海軍的總體實力遠超日本,英國海軍單挑德國、義大利、法國三國海軍,還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對抗日本,其實已經非常不容易。很多人認為,英國的表現非常平庸,但實際上大西洋海戰其實很精彩、很殘酷,甚至比太平洋戰場還殘酷,英國皇家海軍絕不是浪得虛名。如果說太平洋海戰充分證明了艦載航空兵的威力,奠定了航母在現代海上力量中的地位,那麼大西洋海戰就證明了潛艇水下力量在現代海戰中的威力和地位。不同大洋、不同對手註定英美兩國海軍戰術側重點不一樣,英國皇家海軍當時的反潛戰力和技術絕對世界第一!二戰後世界各強國瘋狂發展反潛力量和潛艇力量就是證明!

二戰中美國潛艇在太平洋上簡直如入無人之境,美國潛艇輕鬆擊沉了日本500多萬噸各類艦隻,日本最大的航母信濃號竟然在內海被美國潛艇幹掉了。如果日本像英國那樣面對上千艘性能出色的德國潛艇,估計日本人早就崩潰了。除了財大氣粗的美國和英國,沒人能對付得了德國瘋狂地「狼群戰術」,日本自然也不行。如果不是德國潛艇利用不對稱戰事把英國海軍拖成了反潛艦隊,英國的水面力量會更加強大,英國海軍將更加具有進攻性。如果沒有德意法三國以及日本牽制精力,英國海軍早就變成了和美國、日本一樣搞航母大決戰的超級進攻型海軍。

即使如此,英國海軍在應付歐洲戰事的同時,在太平洋重組了太平洋艦隊。1944年,成立之初的太平洋艦隊已經頗具規模,擁有6艘重型裝甲航母、15艘護航航母、4艘戰列艦和11艘巡洋艦以及大量的驅逐艦、護衛艦等輔助艦艇,是太平洋地區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海軍力量,實力遠遠超過日本,比全盛時期的日本亦不遜色,而這支部隊不過是英國的一支分艦隊。如果不是英國人忙於對付德國和義大利,借日本個膽子也不敢和英國人叫板。如果英國和日本單挑,狂暴的英國海軍扔到太平洋,很可能比日本還要生猛。在美國沒有完成戰爭動員前,英國仍然是世界頭號海軍強國,英國人仍然是世界海洋的霸主。英國海軍活躍在世界各大海域,英國海軍實力雄厚,沒有英國人點頭,大部分國家連家門都出不去,這就是英國的底蘊。英國稱霸世界海洋上百年,想取代英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和英國相比,日本的底子還是太薄了,二戰時的英國海軍可不是浪得虛名。

參考資料:《二戰史》、《太平洋戰爭》、《二戰中的英國》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巨頭,二戰時的日本頗有實力,特別是日本海軍世界名列前茅,是二戰時期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一度打的美國海軍毫無還手之力,日本海軍航空兵更是讓美軍聞風喪膽。不過沒多久,美國海軍發現了日本海軍的一個明顯弱點,那就是日本海軍缺乏反潛能力,日本海軍的反潛能力簡直就是擺設,美國潛艇在太平洋上如入無人之境,把日本海軍搞得焦頭爛額。
  • 「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隨著當今軍事歷史知識的普及,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相互嫌棄似乎已成了人們普遍津津樂道的有趣話題。其實,軍種對立是近代各軍事大國均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縱觀歷史,陸軍和海軍的競爭幾乎在每個軍事大國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十分激烈。但成為一種代表性的現象以至幾乎盡人皆知的,似乎只有日本一家。各大國中,像日本陸海軍這般嫌棄如此之大,鬥爭如此之狠的實屬舉世罕見。
  • 二戰時日本海軍重巡洋艦「摩耶」號沉船被發現
    據日本NHK報導,在二戰太平洋戰爭時期被美軍擊沉的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摩耶」號的船體在菲律賓海域的海底被發現。美國調查小組的無人探測器拍攝到的影像清晰地顯示了船體的樣子。「摩耶」號巡航艦是在菲律賓帕拉萬島前海1850米的海底被發現的。
  • 二戰時日本落後歐美一大截,為何能成為世界第五強國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之一,是二戰時的世界第五強國。二戰中,日本在亞洲和太平洋猖獗一時。太平洋戰爭中,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差點被日本聯合艦隊一波流幹掉。所以人們往往把日本和美英放到一起比較,認為日本並不遜色於歐美,和英美屬於一個檔次。其實不管是工業還是科技,日本都遠遠遜色於歐美,日本的發達程度其實還沒有義大利和捷克高。那麼二戰時的日本落後歐美那麼多,為何卻能成為世界第五強國?其實,很多人有個誤區,總是認為只有國家發達,國家才會強大。
  • 二戰時的英國有多厲害?和德意日三大強國同時交手
    此外,英國人還壟斷著世界的金融、航運、貿易等經濟命脈,軍事基地和貿易據點遍布全球,世界主要海上航道幾乎都在英國人手中,沒有英國人點頭日本海軍都出不了亞洲。英國人三百年的積累底蘊雄厚,尤其是軟實力非常強,論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美國都得靠邊站,世界老牌霸主可不是吹的。二戰爆發後,德國向英法發起了挑戰。法國戰役中,英法被德國擊敗,英國人被驅逐回本土。
  • 這個國家海軍曾是世界第一,結果,在二戰中被超越
    在這場波及全球,戰況慘烈的戰爭中,全世界海軍的實力格局,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英國這個常年海軍的國家,在二戰中衰弱,被美國取而代之。英國這種衰弱,其實擁有很多原因。一方面來自於美國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是英國自身的衰弱。美國自南北戰爭以後,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國的經濟實力就已經躍居世界第一。
  • 看看日英在東南亞的較量,才知道二戰時的日本和英國哪個更強
    在東南亞戰場,由於在馬來亞戰役中,英軍被日軍打的狼狽不堪,所以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比英國要強,認為英國人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對手。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在長達四年的東南亞爭奪中,除了戰爭初期日本贏了一波,其他時候基本都是被英國人按在地上摩擦,被英國人揍得滿地找牙。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
    上文我們理了下英國空軍的戰鬥機,這篇我們接著說英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英國海航在戰前得不到重視,二戰前中期都是靠一些二流多用途飛機兼顧防空,戰後初期借著戰爭期間的慣性也曾經推出一些新型艦載機,但隨著航母艦隊規模不斷縮小,艦載機的發展勢頭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來。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但以日本方面的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絕非愚蠢的決定,而是日本國內諸多的軍事、政治、外交人才,經過長時間反覆討論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確決策。
  • 日本神鷹號護航航母:太平洋戰場上的小小「搬運工」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起飛,島國的屬性讓日本格外重視海軍建設。而日本發展海軍對照的目標,自然是同為島國的大英帝國。然而照貓畫虎,日本當時雖然在各方面都盡力向英國靠齊,但是許多方面都是學了個樣子罷了。比如二戰時發揮重要作用的護航航母,到了日本手裡就只能淪為「搬運工」。
  •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Hedgehog)是二次大戰英國海軍發明的一種反潛用多管迫擊炮或者稱為擲彈器,於41年底試驗成功,43年後廣泛裝備英美海軍。 深彈爆炸時的聲波又會對聲吶系統造成幹擾,一般需要15分鐘才能恢復正常工作,很多潛艇趁此機會逃離現場。所以當時反潛效率不高,平均下來10次深彈攻擊才能有1次擊中目標。反潛變成一種很需要耐心的貓捉老鼠遊戲,反潛艦投擲深水炸彈,然後低速觀察是否有擊沉跡象並等待聲吶恢復工作後再次探測並發動攻擊,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有的時候反潛攻擊會持續十多個小時,投擲上百枚深彈。
  • 二戰日本海軍使用望遠鏡時,為什麼下面會掛上一條白布?
    二戰時期,日軍就會為他們的大隊長級別的指揮官配備望遠鏡、指北針和軍刀等。而日軍的一個大隊隊長相當於我軍的團級指揮官,大隊人數高達1100人。所以望遠鏡的好壞也象徵著日本軍官的層級大小。日軍裝備有三種望遠鏡,分別是「十三年式6倍望遠鏡」、「九八式7倍望遠鏡」和「九三式4倍望遠鏡」,前兩種「十三年式6倍望遠鏡」和「九八式7倍望遠鏡」都是仿製德國的蔡司望遠鏡。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馬鹿野郎」的含義就是:你已蠢得無可救藥了。有時也會省略掉「野郎」這一後綴直接罵人「馬鹿」。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互相罵對方是「馬鹿」。所謂的「海軍馬鹿」、「陸軍馬鹿」其實也就是「海軍是」、「陸軍是蠢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矛盾使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呢?
  • 名字很霸氣、戰果很一般的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四大金剛
    到1907年,日本海軍總計擁有戰列艦12艘,裝甲巡洋艦9艘,正在建造的還有兩艘戰列艦和四艘巡洋艦。這麼強大的海軍實力讓日本人躊躇滿志,環顧太平洋,曾經的大國在甲午被他打得奄奄一息,想在太平洋插上一腳的沙俄被他把腿直接給砍了,只有美國在太平洋不斷地擴張,實力還比自己強。無敵是一種多麼無聊的存在啊,從建立以來鮮有敗績的日本海軍瞄上了美國。
  • 二戰小國的智慧:腳踏兩隻船不說,還把各大國安排得明明白白
    太平洋戰場的海上戰役是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開始,而陸上的戰爭則是以日軍南方軍入侵東南亞為開端。攜著珍珠港勝利的餘威,日軍在東南亞的戰事進展得很順利,先後佔領了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數十萬英美軍隊被日軍俘虜。到了42年上半年,基本上整個的東南亞都在日軍的統治之下。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僅生產600架,卻獨佔二戰時英國海空軍三分之一戰果
    英國之所以能稱霸海外,全憑著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直到二戰前期英國依舊擁有唯一可以把海軍和部隊部署到全球各地的海軍力量,也離不開各類先進的軍事裝備。據統計,1940年開始服務於英國海軍的「管鼻鸌」戰鬥機,短短五年間就佔據英國艦隊的航空兵在二戰中三分之一的擊落戰果,史無前例。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俄媒評二戰最危險5強戰鬥機,日本戰機排第五,英國戰機排第一
    俄媒軍事評論網站評二戰最危險五強戰機,榜首不是美軍戰鬥機,而是英國颱風戰鬥機,和如今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四國聯合生產的現役颱風戰鬥機同名卻不同命。其餘四個入選二戰最危險戰鬥機榜單的分別是美國P-51野馬戰鬥機、蘇聯拉-7戰鬥機、德國FW-190D戰鬥機和日本四式戰鬥機。
  • 獨挑大梁:二戰前期的皇家海軍管鼻燕戰鬥機傳奇
    1940年,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不可避免的深陷二戰泥潭。由於國家還未來得及轉入戰時狀態,軍用飛機的生產線和調配圈就成為了海軍與空軍的主要爭奪目標。二戰爆發後加入現役的光輝級艦隊航母相比在太平洋地區堆砌艦載機數量的美國和日本,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總是顯得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