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不僅要有好的裝備來支撐作戰,也要有一名優秀的指揮官。二戰時期,日軍就會為他們的大隊長級別的指揮官配備望遠鏡、指北針和軍刀等。而日軍的一個大隊隊長相當於我軍的團級指揮官,大隊人數高達1100人。所以望遠鏡的好壞也象徵著日本軍官的層級大小。
日軍裝備有三種望遠鏡,分別是「十三年式6倍望遠鏡」、「九八式7倍望遠鏡」和「九三式4倍望遠鏡」,前兩種「十三年式6倍望遠鏡」和「九八式7倍望遠鏡」都是仿製德國的蔡司望遠鏡。日軍大隊以上的軍官就是配備的「十三式6倍望遠鏡」,這款望遠鏡的零件全部由德國進口,並且還是和德國工程師一同研發製造,視野極為開闊,功能也是十分先進。「九三式4倍望遠鏡」相較於前面兩款望遠鏡,其成本更低,製作也不如前面兩款精良,所以一般配備給日軍騎兵和低級軍官使用。
我們在太平洋戰爭中,常常會看到日本海軍使用望遠鏡時會在下面掛上一條白布,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由於海軍的戰鬥環境決定的。海軍裝備的就是上述第二款「九八式望遠鏡」,它的出瞳直徑大,適合在光線不好的時候使用。海面容易反射光線,導致視盲,所以如果在望遠鏡下方懸掛一塊白布可以遮擋散射的光線以便更好的觀察敵人動向。另一方面由於海上晝夜氣溫溫差大,軍官們在使用望遠鏡時呼出的哈氣容易汽化形成霧氣覆蓋到鏡片上遮擋視線,懸掛一塊白布的話這種現象就容易避免了。
望遠鏡不僅在製造上有區分,對於日本軍官的配置上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對於日本軍官們來說望遠鏡是和軍刀一樣的身份和榮譽的象徵,所以即使當時的情況下軍費緊張,望遠鏡的造價高,很多日本軍官也要自己出錢購買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