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之外的第三極,二戰中英國艦隊航空兵使用的英式艦載機

2021-01-08 老槍與戰線

熟悉二戰歷史的讀者肯定聽說過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名言:一切會飛的東西都歸我管。其實任何國家的獨立空軍,對飛行器的管轄權都是出自本能的敏感,在英國也不例外。

從1918年4月1日到1939年5月24日,英國海軍航空兵是不存在的,一切飛機和飛行員都屬於皇家空軍。這個時間段之後,艦隊航空兵被移交給海軍,但大型水上飛機、岸基巡邏機和轟炸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歸屬皇家空軍。

英國海軍沒有航空兵管轄權,這就造成二戰爆發的時候,英國艦載機是當時三個航母大國中最不起眼的。機型老舊、數量少並且設計思路和性能都有問題。二戰中後期一些高性能機型加入航母部隊服役,但數量仍舊不足,艦隊中大量充斥引進的美式艦載機。所以英國艦載機在戰爭中沒有像美國和日本的機型那樣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於二戰中英國海軍航母艦隊使用的艦載機我打算分為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講英國自行研發製造的艦載機,第二部分講英國引進的美式艦載機。

下面我們開始,以二戰期間艦隊航空兵現役機型為準。

1、費爾雷 費爾雷 III偵察機

824中隊的費爾雷 IIIF

基本設計始於1918年,如果要從起源上溯還能再提前1年。如同很多早期英國飛機一樣,該機即可安裝浮筒又可安裝輪式起落架。用於岸基則是雙座轟炸機,艦載時則是三座偵察機。

1933年824中隊的費爾雷III與鷹號航母

其中F型於1926年4月首飛,30年代曾大量裝備航母飛行隊,包括暴怒、勇敢、競技神、鷹、光榮號航空母艦。1936年該機從航母上退出,但直到1941年仍有部分該機作為拖靶機服役。

2、費爾雷 海豹偵察機

皇家空軍裝備的海豹

海豹是費爾雷III的發展型,1933年裝備部隊。該機是三座艦載偵察/觀測機,配置於大型水面艦隻時該機可改用浮筒。

光榮號航母上的海豹機群準備起飛

1936年起該機被鯊魚和劍魚替換轉入二線,二戰爆發時艦隊航空兵和皇家空軍總共尚有16架在役,至43年徹底退出現役。

3、霍克 魚鷹戰鬥/偵察機

1933年803中隊的霍克魚鷹

魚鷹是1928年首飛的雄鹿輕型轟炸機的發展型,雙座艦載戰鬥/偵察機。該機作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的教練機一直使用到1944年。

1933年鷹號航母上803中隊的魚鷹

除魚鷹外,其前身雄鹿、Audax等型號也曾少量進入艦隊航空兵擔任教練機,因數量較少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4、霍克 尼姆羅德戰鬥機

802中隊的尼姆羅德

32年投入現役的老式雙翼戰鬥機,最初裝備於光榮號航空母艦。

提升中的尼姆羅德

這種飛機剛好趕在39年二戰爆發前退出一線,但仍作為艦隊航空兵的公務聯絡機用到42年。

5、布萊克本 鯊魚魚雷轟炸機

1935年勇敢號航母820中隊的鯊魚

33年首飛的三座魚雷轟炸機,該機裝備後取代了部分海豹和巴芬,但在37年開始被劍魚替換,作為艦載機服役時間較短。

在勇敢號航母上方飛過的鯊魚

大戰爆發後尚有20餘架鯊魚在擔任訓練、聯絡和拖靶任務。但在42年1月份,駐馬來亞的鯊魚恢復一線巡邏並對日本目標進行轟炸,相信這些老式飛機此後不久即折損殆盡。

6、費爾雷 劍魚魚雷轟炸機

1939年皇家方舟號820中隊的劍魚

劍魚幾乎是二戰期間英國海軍航空兵的象徵,在早期英國海軍取得的重大戰果幾乎都與劍魚有關,戰後統計發現劍魚擊沉的德意運輸船噸位超過其他任何一種飛機。最初劍魚是作為三座魚雷機和偵察機開發,但服役後發現該機也可勝任70度角的俯衝轟炸。

圍殲俾斯麥號時勝利號上的劍魚機群

劍魚的外表有一定欺騙性,這種飛機在36年開始裝備部隊,也就是說雖然它確實是過時飛機,但並不像一般人想像得那樣老舊。

1942年2月,在德國海軍突破海峽的雷霆—薩布魯斯行動中,無護航的劍魚在德軍戰鬥機圍攻下全軍覆沒,此後劍魚即很少承擔魚雷攻擊任務而轉用於反潛巡邏,戰爭中期起更為其加裝了水面搜索雷達。

德國投降時,英國尚有9個前線中隊裝備劍魚。這種飛機始終作為一線飛機服役,最後一個劍魚中隊到1946年才解散。劍魚甚至熬死了試圖替代它的機型。

7、布萊克本 賊鷗戰鬥/俯衝轟炸機

1939年803中隊的賊鷗

賊鷗是37年首飛的雙座艦載戰鬥/俯衝轟炸機,這是英國艦隊航空兵擁有的第一架全金屬單翼機,可收放起落架和封閉式駕駛艙一步到位,與之前的機型比脫胎換骨。

皇家方舟號800中隊的賊鷗

挪威戰役期間,賊鷗炸沉了德國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這是俯衝轟炸機擊沉的第一艘大型軍艦。賊鷗的速度比同期裝備的海鬥士快得多,非常適合攔截來襲的轟炸機。但該機動力不足,在德軍單發戰鬥機打擊下損失慘重。

賊鷗於41年退出一線,但作為拖靶機和艦隊航空兵的高級教練機一直服役到1945年。

8、布萊克本 大鵬戰鬥機

40年5月778中隊的大鵬

這是英國航空部35年提出的艦載炮塔式戰鬥機要求的產物。大鵬是在布萊克本賊鷗俯衝轟炸機基礎上開發的,和博爾頓保羅公司的無畏式類似。雖然是布萊克本的設計,但實際上所有的大鵬都是博爾頓保羅生產的。

1940年拍攝的大鵬編隊

1939年起大鵬開始編入一些賊鷗中隊,但因為動力炮塔增重造成性能降低,非常不受歡迎。挪威戰役期間兩個編入部分大鵬的中隊隨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參戰,在對空攔截中進一步顯示其無能。

40年後這些飛機退出一線轉為救援機或拖把機,至44年徹底退出現役。

9、格羅斯特爾 海鬥士戰鬥機

41年皇家空軍駐馬爾他島的海鬥士

作為英國最後一種雙翼戰鬥機,鬥士的性能在雙翼機中堪稱翹楚。慕尼黑危機爆發時,英國人發現由於長期壓制海軍航空兵,他們的航母處於危險的無保護狀態下,於是緊急改裝了艦載型海鬥士。

飛行中的海鬥士

戰爭爆發時艦隊航空兵有54架海鬥士,兩個中隊的海鬥士隨光榮號參加了挪威之戰,其後部分轉到了鷹號航空母艦,另一些則部署到了馬爾他島,在當地成為戰爭初期防空力量的中堅。

海鬥士是開戰時英國航母上唯一能打格鬥空戰的型號。

10、費爾雷 大青花魚魚雷轟炸機

1942年822中隊的大青花魚

該機於38年首飛,40年進入現役。是能滿足偵察、水平轟炸、俯衝轟炸、魚雷攻擊的三座艦載魚雷轟炸機。

43年不屈號航母搭載831中隊的大青花魚

一般認為該機是用來替代36年服役的劍魚式魚雷機,但最終兩者同時服役,並且大青花魚比劍魚還先退役。

該機的主要問題是機動性不佳,投雷後仍無法做劇烈規避機動,因此不受飛行員歡迎。

11、費爾雷 管鼻燕戰鬥機

1941年803中隊的管鼻燕

管鼻燕是從不太成功的費爾雷戰鬥式輕轟炸機基礎上發展出的型號,可擔負導航、觀測、偵察任務的雙座戰鬥機。

1941年在地中海作戰的管鼻燕

1940年該機投產,當時只將其看作一種臨時性過渡產品。管鼻燕當然無法在格鬥中和單座戰鬥機匹敵,但對付因為戰鬥機航程有限而得不到掩護的德意轟炸機卻遊刃有餘。該機在41—42年間活躍於英國航母艦隊,其後就被單座戰鬥機取代,但仍保留部分作為偵察機使用。大多數管鼻燕被轉為教練機以培訓梭魚的飛行員,大約100架曾被改裝為夜間戰鬥機,但戰果寥寥。該機於45年退役。

12、霍克 海颶風戰鬥機

1942年勝利號航母801中隊的海颶風

海颶風自41年中期起投入使用。最初的海颶風Mk IA是在颶風Mk I基礎上加裝彈射裝置,用於戰鬥機彈射商船的一次性飛機。其後的海颶風MK IB即已是有全套起降設備的正規艦載機了,並於41年7月起在暴怒號航空母艦上服役。

搭載中的海颶風,時間不詳

海颶風在護航作戰中殺傷比相當顯著,即使在更先進的型號投入使用後,海颶風仍在護航航母和商船航母(加裝了航空設施的貨船,仍運載貨物,比護航航母更低一級)上繼續服役。各型海颶風產量約1200架,是41到44年間英軍航母艦隊空戰能力的象徵物。

13、費爾雷 梭魚魚雷轟炸機

1943年810中隊的梭魚

梭魚是旨在替換大青花魚的三座魚雷/俯衝轟炸機,43年1月第一批梭魚服役,直接把大青花魚和劍魚一起頂掉了。

830中隊的梭魚掛裝炸彈從暴怒號上起飛

由於德意海軍的弱勢,梭魚使用魚雷的機會較少,大多數時候該機被作為俯衝轟炸機使用。得益於英國較高的電子戰水平,該機很早就裝備了對海雷達,在戰爭末期又安裝了專用反潛雷達。

14、超級馬林 海火戰鬥機

諾曼第登陸期間885中隊的海火

自38年起,英國海軍部就開始覬覦先進的噴火戰鬥機,但他們的蠢動一次次遭到空軍部甚至邱吉爾的迎頭痛擊。直到41年末,海颶風在實戰中獲得成功後,海軍部才獲準將噴火改裝為艦載戰鬥機。

1945年參加對日作戰的海火

海火的空戰能力優於二戰中英國航母裝備的所有戰鬥機,但在多任務能力上不如美制地獄貓和海盜。對於艦載機來說,該機結構強度不足,起落架較脆弱,航程也比較短。這些問題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在新的改型上解決。

海火在英國航母上一直服役到1954年。

15、費爾雷 螢火蟲攻擊戰鬥機

1945年怨仇號航母1771中隊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在管鼻燕基礎上發展的替代機,其設計要求起源於1938年。英國航空部同時提出了用於遠程海上空戰的雙座型戰鬥機和用於基地防禦的單座型戰鬥機的需求,單座型後來發展為布萊克本的火把式。

摺疊機翼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英國傳統艦載戰鬥機設計思路的典範,也最終證明這種雙座設計低估了技術的發展。該機比單座機笨重,且速度較慢,並不適合捲入格鬥空戰。但由於機體堅固、火力強大且航程較長,螢火蟲能夠勝任偵察、防空、夜間截擊、對地/對艦攻擊以及反潛巡邏等多種任務,仍不失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的一種優秀機型。

16、布萊克本 火把攻擊戰鬥機

被迫換用氣冷發動機的火把

嚴格來說火把應該是二戰結束後才裝備的飛機,但它的原型機43年就在卓越號航母上做了起降試驗,因此也勉強列入二戰時期的艦載機行列。

從卓越號上準備起飛的火把原型機

該機設計起始於1940年,最初打算設計成一種遠程防空戰鬥機,但由於性能拙劣導致預定的發動機被指派給其他機型,因此被重新設計為以使用火箭和魚雷進行反艦戰鬥為主的攻擊戰鬥機(類似於皇家空軍的英俊戰士),一直拖到戰爭結束才定型投產。

即便如此,該機仍以性能不佳而聞名,試飛之王艾瑞克·布朗對其的評價是:艦載機的災難。

17、德哈維蘭 海蚊多用途轟炸機

艦隊航空兵711中隊的海蚊,戰後塗裝

是的,蚊式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海蚊除了改造為摺疊機翼外,還將起落架替換為適合艦上使用的油壓型,它的速度、火炮和載彈量和其他蚊式一樣強大,還能掛裝魚雷。

在航母降落的海蚊

雖然44年3月底海蚊的樣機就在不倦號航母上成功做了起降試驗,但該機的量產一直拖到45年10月,其原因恐怕在於艦隊航空兵難以爭取到這種優秀飛機的生產配額。然而當英國航母艦隊重回遠東參加對日作戰時,皇家空軍派出了特別訓練的618中隊和他們的24架改裝蚊式轟炸型作為替代,這些飛機計劃將搭乘兩艘航母作戰,但最終因為盟軍間的協調問題未能成行。

18、超級馬林 海象水上飛機

41年700中隊的海象

海象於1933年首飛,是著名的噴火式戰鬥機設計師米切爾的作品。海象本來是超級馬林接的澳大利亞海軍的私單,但後來廣泛用於大英國協海軍艦隊。

印度洋作戰的海象,旋即被日軍擊落

海象是第一種能使用彈射器彈射的水上飛機,當二戰中期英國大中型水面艦隻淘汰水上飛機時,海象仍被航母艦隊繼續使用直至戰後。

航空母艦使用的海象並非專門的艦載型號,該機的低速性能極好,在沒有著艦鉤的情況下也能在航母甲板降落。

19、超級馬林 海獺水上飛機

1944年艦隊航空兵的海獺,單位不詳

這是著名的海象的發展型,外觀上的主要區別是採用了常規的拉進式螺旋槳。

正在著艦的海獺

和海象一樣,海獺也能放下起落架在航母上起降。海獺在戰爭結束前生產了200多架,空軍和海航都在使用,主要用於搜索救援和巡邏。

大致就這麼多。

因為是以戰爭時間為限,所以在戰爭前後擦邊的一些機型沒有列入。比如戰前布萊克本的巴芬,雖然比它早的費爾雷III都在服役,且還有國外用戶正在使用,但我看到的資料中當時英軍同類機型已全部退役;再比如戰後霍克的海怒,雖然45年2月首飛,但47年才裝備部隊,列為二戰機型實在過於勉強。

此外英國艦隊航空兵還裝備了種類繁多的輕型教練機和通用飛機,這些飛機是否用於上艦訓練及安裝了相關設備實難查證(其實以當時輕型飛機的起降性能,即使不裝著艦鉤它們也能在航母上起降),所以這類飛機統統沒有涉及。

下篇文我們將介紹英國艦隊航空兵的美式艦載機,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僅生產600架,卻獨佔二戰時英國海空軍三分之一戰果
    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稱霸世界兩百多年,巔峰時期美日也要避其鋒芒。英國之所以能稱霸海外,全憑著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直到二戰前期英國依舊擁有唯一可以把海軍和部隊部署到全球各地的海軍力量,也離不開各類先進的軍事裝備。據統計,1940年開始服務於英國海軍的「管鼻鸌」戰鬥機,短短五年間就佔據英國艦隊的航空兵在二戰中三分之一的擊落戰果,史無前例。
  • 印度艦載機米格29K又墜毀,能倒逼印度狠下心改變嗎
    如果大伊萬沒記錯的話,這大概已經是印度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部隊發生的第5起墜機事故了,尤其是在最近一年的時間裡已經連續摔掉3架米格-29KUB9.47型雙座艦載機,說句不客氣的話,印度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在這最近一年裡是撞邪了?
  • 獨挑大梁:二戰前期的皇家海軍管鼻燕戰鬥機傳奇
    管鼻燕的外形更像是轟炸機而非戰鬥機但正是其貌不揚的管鼻燕飛機,成為了二戰中擊落敵機最多的英軍艦載機。二戰爆發後加入現役的光輝級艦隊航母相比在太平洋地區堆砌艦載機數量的美國和日本,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總是顯得中規中矩。
  • 破門之戰:美日血戰衝繩島
    參戰兵力幾乎包括了太平洋戰區所屬的全部陸海軍,負責為登陸編隊提供海空掩護的有兩支:一支是美軍第五艦隊的第58特混編隊,由米切爾中將指揮,下轄四個大隊,共計16艘航母、8艘戰列艦、18艘巡洋艦和56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300餘架;另一支是英國太平洋艦隊,現屬美軍第五艦隊建制,番號為第57特混編隊,由英國海軍中將羅林斯指揮,下轄4艘航母、2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
  • 中國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航跡遍及五大洲三大洋(圖)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中國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航跡遍及世界五大洲三大洋  記者 陶社蘭  黃海某海域,波譎雲詭,電波橫飛。「發現水下可疑目標活動,立即起飛搜索!」一聲令下,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團長齊向龍駕機躍上海天。  懸停,搜索,水下目標頓時現形,被齊向龍機組牢牢鎖定。隨著一聲「攻擊」的命令,一道紅光離開機身飛入大海。
  • 美國海軍如何打造第一艦隊?|最忠平論
    美國海軍目前有兩大艦隊,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大西洋艦隊下轄老牌的第六艦隊和川普任內復活的第二艦隊,太平洋艦隊改為印太艦隊,下轄老牌的第三艦隊、第五艦隊和第七艦隊,如今復活第一艦隊的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按照美國海軍發展戰略規劃,第一階段將會把大中型艦艇數量提升到355艘,第二階段可以把美軍艦艇數量提升到500艘以上,這就需要有更多的艦隊來支撐。
  • 稱霸一時,幾種二戰日本著名艦載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若干輕母水母,一度橫行海上,成為其野心高度膨脹的催化劑。而二戰時期的日本戰機也曾一度稱霸長空,特別是二戰前期的零式確實在全世界數一數二,成為現在不少人吹噓的資本。
  • 二戰時,在遼闊的大西洋上有過什麼樣的激烈戰鬥?
    那麼,在二戰時,軸心國與同盟國之間在遼闊的大西洋上究竟有過哪些比較激烈的戰鬥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探尋一番。首先,儘管當時在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之後,其主要精力已經實現了被迫轉移,但是,德軍最高統帥部卻仍然念念不忘大西洋,想要繼續破壞掉英國的大西洋航線。
  • 殲15艦載機首次夜間空中加油,女聲語音包成了大亮點
    據《人民海軍》7月28日報導,近日,海軍航空兵的殲-15艦載機首次完成了夜間空中夥伴加油訓練,這標誌著我國航母艦載機全天候遠程作戰新的突破。這是航母艦載機部隊錘鍊夜間打擊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節點,意味著艦載機部隊具備更強實戰能力。「夥伴加油」,是指在空中加油過程中,加油機和受油機是同種型號的戰機,攜帶加油吊艙進行空中加油。
  • 零式戰鬥機: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有「殺人魔機」之綽號
    零式戰鬥機,簡稱「零戰」,是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艦載戰鬥機;當初,憑藉零戰出色的空戰性能,以及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能,以及大無畏空中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真的是威名遠播,讓對方飛行員心驚膽戰。
  • 二戰時的英國海軍是否浪得虛名?其實放到太平洋比日本還猛
    二戰中,由於英國海軍表現比較平庸,不像日本那樣搶眼,加上其Z艦隊在馬來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消滅,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英國不是日本的對手,英國海軍完全是浪得虛名。那麼實際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如果把英國海軍放到太平洋可能比日本還要猛。作為世界老牌海軍強國、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的家底是非常雄厚的,特別是在海軍方面。
  • 日本二戰十大名將排名,就認識山本五十六和岡村寧次的舉手
    戰後連對手都對慄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一個僅有20平方公裡,覆蓋著厚厚火山灰的小島,在二戰最後一年被視為兵家所必爭。因為它成了美國徹底打敗日本的巨大障礙———它正處在東京與美軍戰略空軍基地塞班島之間,島上的航空兵是美軍的心腹之患。硫磺島戰役歷時整整36天,美軍以傷亡共計28686人(陣亡6821人、傷21865人)的慘重代價,全殲島上22000名日軍。
  • 盤點二戰後美國海軍歷代艦載戰鬥機:F7U外形激進
    美國海軍航母數量眾多,配套的艦載機型號更是相當龐雜,二戰後儘管艦載機進入噴氣時代,但美國海軍的艦載機型號依然相當繁多,二戰結束至今美國海軍僅上艦服役過的艦載戰鬥機就接近20款,另外還有數十款專用的攻擊機,要具體到每一款都講的話足以匯成一部美國海軍艦載機發展史了,因此我們這裡以分代的方式對其進行盤點,每一代挑選1-2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機型。
  • 幸運的不死鳥們,那些撐過二戰的日本艦隊驅逐艦(上)
    刨掉二戰中生產的,以及來路不正或者實在太老降級使用不好歸類的,由日本自己製造、歸類是艦隊驅逐艦的、並且一直被作為艦隊驅逐艦使用的、堅持到戰爭結束的艦隊驅逐艦一共是五艘。下面就讓我們一一講來,字數太多分成兩篇。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
    英國海航在戰前得不到重視,二戰前中期都是靠一些二流多用途飛機兼顧防空,戰後初期借著戰爭期間的慣性也曾經推出一些新型艦載機,但隨著航母艦隊規模不斷縮小,艦載機的發展勢頭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來。好在還有海鷂這種特立獨行的機型,又在馬島戰爭中打出名聲,才算給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英國海軍留下些許顏面。
  • 二戰著名的「野貓」艦載機竟是這樣打包運往英國的 很有趣
    畫面中的一排排碼放整齊的物體,是二戰早期著名的美式艦載戰鬥機---F4F「野貓」。這場景是1941年期間,一批碼放整齊的F4F「野貓」正在打包裝運去英國。F4F「野貓」艦載機由美國格魯曼公司設計生產,於1940年底正式交付。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1948年艦隊航空兵790中隊的海蚊海蚊在介紹二戰英國艦載機的時候已提到過,這種飛機性能相當優越,但在二戰結束前幾乎無法獲得生產機會。作為替代英國空軍寧願派出一中隊改裝的蚊式上航母替它執行任務。1951年第9中隊的華盛頓1944年英國空軍就得到了一架YB-29,在各地巡迴展出,製造將在對德轟炸中使用B-29超級空中堡壘的假象。
  • 一生都在事故中度過的無尾超音速艦載機——F7U「彎刀」
    二戰時期的德國飛機設計和製造技術(單指技術,不論空軍實力)用「領跑」來形容應該不為過吧?特別是在噴氣式飛機領域,除了英國以外,德國幾乎將當時世界所有的強國都遠遠地甩在了身後,人類首款噴氣式戰鬥機就是出自德國人之手。如果不是因為戰敗,估計在它的手裡還將創造出更多讓世界震驚的作品。
  • 二戰十大名將:第一名堪稱二戰的救世主,四大著名戰役的締造者
    第10名:鐵木辛哥,二戰蘇聯元帥,曾指揮北高加索戰役,而一戰成名。後來還在解放烏克蘭和柏林戰役屢建奇功!第九名:巴頓,二戰美國最著名的軍事統帥,巴頓以作戰勇猛,快速進攻聞名,曾在北非戰場和法國盟軍西線戰場上獲得過對德軍的重大勝利。
  • 不要蘇33,印度為何選擇更小的米格29K艦載機?真實原因很無奈
    2004年,印度與俄羅斯籤署了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改裝合同,由於維克拉瑪蒂亞號平臺較小,加之俄羅斯蘇-33艦載機生產線已經停產,印度選擇蘇-33作為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艦載機無論從航母平臺的技術要求,還是俄羅斯方面蘇-33艦載機的供應能力都很難滿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