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戰鬥機,簡稱「零戰」,是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艦載戰鬥機;當初,憑藉零戰出色的空戰性能,以及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能,以及大無畏空中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真的是威名遠播,讓對方飛行員心驚膽戰。
二戰初中期,零戰以火力猛、航速快、轉彎小、作戰半徑大等特點,在空戰中,經常碾壓對手的其他戰鬥機,但隨著P-51野馬、F-6F地獄貓等高性能戰鬥機的投入實戰,零式戰鬥機的空中優勢就逐漸喪失了。
零戰的技術參數為,機長9.06米,機高3.5米,最大起飛重量2.7噸,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535公裡,最大航程機內燃油狀態時為2200公裡、外掛副油箱時可達到3350公裡。
機載武器為2門99式1型20毫米機關炮,每門備彈量60發;2挺97式7.7毫米機槍,每挺備彈500-700發,火力遠超僅裝2-4挺航空機槍,卻不裝航空機炮的歐美同期戰鬥機。
在空中對壘時,對於早期防彈不完備,結構並不堅固的歐美戰鬥機而言,零戰的2門20毫米航空機炮的火力,具備極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此後,改用加長炮管的99式2型機炮,提高了穿透力以及有效射程,彈道性能也更優異。
零戰的優勢就是輕,空重僅1.68噸,翼載極小,彌補了發動機不足1000馬力的不足,機內燃油時保證了2200公裡的超大航程;同時又由於輕,零戰獲得了非常快的爬升速度,每分鐘高達900米,保持了空戰的優勢,居高臨下打敵機。
飛行速度快、爬升快、轉彎小、航程遠,特別是機載火力猛,是零戰在先期擊落大量英美中等國戰鬥機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與日本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飛行員高超的飛行能力,以及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分不開,以上零戰取得的空中戰績,飛機和飛行員都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1941年3月14日,前出武漢部署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得悉中國空軍已經換裝蘇制新型伊-153戰鬥機後,由第一聯合航空隊第12航空隊派出12架零式艦載11型戰機,從宜昌起飛前來成都挑戰。
國民政府航委會寄予蘇制新型戰鬥機非常高的期望,隨即命令裝備伊-153的部隊起飛迎戰,成都上空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新型戰鬥機生死大較量。
最終,3·14空戰結束,在空戰中被零戰直接擊8架伊-153,連帶迫降損失共計16架;此外,還有3架飛機迫降,3架飛機被誤傷,而日本海軍航空兵零戰卻沒有一架被擊落,16:0中國空軍慘敗。
對中國空軍而言,這還不是該戰鬥的全部損失,疏散的SB-3轟炸機飛往蘭州暫避時,中途迫降1架;因通信聯絡遲緩,編隊又被駐蘭州蘇聯志願隊伊-153攻擊,導致輕傷3架;疏散的SB-2轟炸機中,轟炸總隊1架在邛崍著陸失事,第1大隊1架迫降宜賓。
據此,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零式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界就有了「殺人魔機」的綽號,以至於飛行員都談零戰而失色了,這是歷史事實,就不必違言了。
在艱苦的抗戰中,中國空軍的戰鬥機曾經被悉數擊落,空軍一度陷入了有編制,卻無戰鬥機的尷尬狀態,落後就要挨打,在舊中國空軍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