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驚醒沉睡的巨人,美國全甲板攻擊背後的實力保障,美國巨大的...

2020-12-04 騰訊網

導語:算起來,本期應該是介紹二戰前美國「全甲板攻擊理論」的第5期了,前面通過美國海軍航空兵早期的發展介紹了美國航母的「全甲板攻擊理論」,從最初由運煤船改裝而成的「蘭利號」,到由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2「列剋星敦級」,再到按照「全甲板攻擊」建造的首型純血統航母「突擊者號」。經過10多年的摸索探索,美國海航的作戰初步形成規模,不過說到「全甲板攻擊時」我們一般通常會先想到的是飛機規模,但是近期一位朋友留言說「最後還是拼防禦能力,打光人家的飛行員就贏了」,所以今天我們就聊聊美國為保障「全甲板攻擊」是怎樣用強大的國家實力去支撐的。

其實說到二戰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上對日本的國力碾壓,大家也都或多或少的知道是國家工業、科技、後勤等領域的全方面碾壓,但是具體到為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做強有力後盾的措施到底有哪些,這個不知道。而且美國很多人都覺得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部開啟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航偷襲珍珠港後才爆發後,如果是這樣美國就不可能有這麼快的爆兵速度,因為建設海軍不像陸軍那樣只要有槍經過個把月的訓練就能組織起一支10萬+的部隊。海軍作為技術兵種,所有的設備從採購、建造、人員訓練等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人員的訓練保守估計的訓練時長都要2年的時間。

圖為美國陸軍航空兵,背後是他們的轟炸機座駕,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都是沒有空軍的

特別是飛行員的訓練,像後期美軍之所以能在馬裡亞納海域暴虐日本海航,就是因為日本海航的精英飛行員已經在所羅門海戰中損失殆盡,後續的飛行員缺口沒有能快速補上,而且隨著戰事的焦灼日本海航的飛行訓練周期大大縮短,導致許多飛行員都還沒完全熟練就要上戰場。像後期日本海航不是沒有先進的飛機,只是缺少優秀的飛行員去戰鬥而已,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局面,日本海軍高層才同意大西瀧治郎的「神風自殺攻擊」,因為他們覺得與其讓這些菜鳥飛行員駕駛著昂貴的戰機毫無意義的去送死,還不如直接讓他們進行神風自殺攻擊,爭取「一機換一艦」的戰果。而反觀美軍這邊,日本早期海航的技術可是遠高於美國,所以和日本這樣如此強勁的對手對抗美國怎麼可能沒有大的損失,美國的損失是比日本的損失小點,但這個缺口依然不小,但為什麼美軍能補得上這個缺口呢?

美國海航強大的造血計劃

正如前面說的,海軍航空兵最關鍵的海上飛行員,飛機、軍艦這些產品損失掉了可以用國家的工業機器快速補充,但是飛行員的培訓卻不能像工業產品那樣進行流水線生產快速補充,唯一能在戰爭中將缺口快速補上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未雨綢繆。早在1935年海軍就出臺了《海軍航空候補生計劃》,並且還從國會那裡得到認可成為法案,該法案計劃在18~28歲間的大學生/畢業生中培養飛行員並納入預備役,並且還創建非軍官的「航空候補生」軍銜,這些願意扛著「航空候補生」軍銜的大學生只要在海軍服役,參加一年的培訓就直接晉升少尉或者中尉軍銜,並在軍隊中服役3年。在4年的服役生涯結束後還可以一次性的領取一筆不菲的退役獎金,這一政策立刻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並後來成為海軍的長期制度。

當時的美國家庭的飛機擁有率以及航空愛好者也不少,很多人在參軍前或多或少都有駕駛過飛機的經驗,而那時的戰鬥機和普通飛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通過這個法案,海軍吸引了大量學歷高、實踐經驗豐富飛行技術人才,這樣可以保證戰爭爆發後能直接從民間抽調這些「編外老兵」去彌補人員缺口,而且在平時,這些人員又不會佔用海軍的太大的編制,是典型的「藏兵於民」。「航空候補生」法案也帶動了美國民用航空協會的發展,1939年軍方直接出資建造各種航空設施,為民間航空協會提供基礎設施的幫助,讓他們開辦航空訓練班去為海軍培養飛行員,從剛開始實驗性的開辦12所航空學校開始,不到一年的時間,航空學校的數量就高達700所,可見實施的效果非常好。

除了招收男飛行員外,候補生計劃中也有招收女飛行員,不過由於身體特性的原因女性所佔的比例並不高

從航空候補生法案頒布3年,美國海航可用的飛行員數量就達到了1700多人,而此時(1938年)大洋對岸航空戰術探索先驅的德國飛行員也僅有1800多人。要注意哦,德國全部的飛行員就1800多,而美國僅僅是海軍航空兵就1700多人,還不包括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的飛行員人數。而到了1941年太平洋爆發前,美國海航的飛行員數量更是達到了4600多人,而且那些航空學校每年還能培養800多人,預計在1943年12月前能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的飛行員總人數達2萬多的。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這些航空學校的訓練時間為地面學習時間33周、飛行訓練12個月,不過這段時間內他們需要學習航母上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偵察機共4種飛機,因為不是海軍的正式編制,不知道服役後會被分配到哪一種飛機上,所以就得學4種飛機的技術。而戰爭爆發後,航空學校將訓練時間改為地面學習18周,飛行訓練6個月。但你別以為這是訓練縮水了,相反這還是訓練提高了,因為這個訓練周期只需要聯繫一種飛機就可以了,而不再練4種飛機。

正是因為如此強大的飛行員培養機制為美國海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飛行員而且這些飛行員在質量上並不比日本的飛行老鳥差,正是因為有如此強大的飛行員戰略儲備機制才讓美國能在太平洋戰爭上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飛機技術的彎道超車

其實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海航的飛機質量並沒有日本的好,日本的零式戰機和97艦攻是當時世界海航當中最好的飛機,由於美國的保守航母艦載機很多創新的地方都是日本領先,比如艦載單翼全金屬戰機,日本早在1936年就開始換裝了,而美國直到1940年才開始換裝。所以日本在太平洋初期才如此厲害,但大家也知道,日本飛機的發動機技術不行,零式戰機都是依靠犧牲防護來換取機動能力的,所以飛機發動機技術成為美國海航彎道超車的決定性因素。

在戰爭初期,美軍唯一能和日本零式正面對抗的只有陸軍的P-38戰機,同時它也擊落山本座駕的主力機型

「只要動力足夠大,,板磚都飛上天」這是今天我們對二戰美國海航艦載機的一個吐槽,和其他機體流線型設計、有著豐富視覺美感的戰機相比,美國海航的戰鬥機粗胖的機身、有稜有角的機翼造型及其簡單,所以被很多軍迷網友戲稱「板磚」,怎麼看都不像那種能飛得快的飛機。但是美國在飛機發動機技術上深度研發,你怕飛機速度不夠是吧,那我把飛機的速度直接提升一倍,看你夠不夠用。格魯曼公司在F-2A「水牛」戰機和F-4F戰機上使用的萊特R-1820-40型「颶風」發動機和普惠R-1830-36型「雙黃蜂」發動機最大馬力都是在1200左右,而讓美國飛機技術進行彎道超車的萊特R-3350型發動機和普惠R-2800-10W型「雙黃蜂」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均超過2000馬力。R-3350型發動機是給B-29轟炸機使用的,而普惠R-2800-10W型「雙黃蜂」發動機是給海航的戰鬥機使用的。而且別以為發動機功率強大,飛機的機動性能就差,相反它的機動能力並不差。

早期美國海航對抗日本零式戰機的主力機型,F-4F戰機

美國海航隱性的實力

如果說人才培養代表國家的軟實力、飛機發動機技術代表硬實力,光是這兩點美國海軍在打持久的消耗戰就有著絕對的優勢,但除了這兩個以外其實還有科技硬實力帶來的隱性實力,因為這種東西並不直接通過戰力表現出來,但是對於提升艦載機的實力卻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其中最典型的設備就是能實時交流的「機載通訊無線電」。對於這個我此前頭條早期的一篇文章也說過。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就將無線電設備安裝在戰機上,並在後期的使用中不斷完善這一系統。這樣艦載機可以編隊中的其他飛機、航母進行實時交流,最關鍵的作用就是在被擊落前能發出求救信號和坐標位置,航母編隊還能派出水上飛機撈人,這樣飛行員的損失率就大大降低。

而日本這邊卻沒有這一玩意,他們進行飛機編隊交流還是依靠手語、旗語、甚至在小黑板上寫字進行交流,不過還是有專門的飛機攜帶無線電和航母編隊進行通訊的,不過不是實時通訊設備,而發送電報的方式進行聯繫。而且飛機被擊傷或者擊落之後基本就宣告陣亡,因為沒有通訊設備發送求救信息,航母編隊根本無法定位落水飛行員的大概位置,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飛機在受傷無法返航時會進行自殺式攻擊的原因之一。而這也成為日本飛行員損耗速度過快的原因,也正是這個原因加速了日本戰敗的腳步。

結語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我們就可以知道美國強大的戰爭實力,也正是國家軟硬相結合的實力讓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日美開戰前曾經做過留美武官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極力反對同美國開戰,因為曾經到美國的鋼鐵、石油等重工業產地做過實地調查的他深知美國巨大的戰爭潛力。但此時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極力的要往火坑裡跳,僅憑山本五十六以及日本海軍部分高層的反對也不能阻止,最後日本在美國強大的實力下被暴打,最後驗證山本五十六在成功襲擊珍珠港之後說的那句話「我們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相關焦點

  • 美國誤炸日本「阿波丸」號,北京人頭蓋骨等巨大寶藏沉睡臺灣海峽
    然而,在最後一次運輸途中,「阿波丸」號遭到了美國潛水艇的誤炸,沉沒在臺灣海峽,中國的國寶、已神秘失蹤多年的北京人頭蓋骨等巨大寶藏隨著「阿波丸」號一同沉入了海底,沉睡至今。美日私下協議,「阿波丸」號重裝登場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
  • 兩棲攻擊艦也有甲板跑道,為什麼不能算航母
    我們都知道,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一樣也有甲板跑道,儘管如此,仍然和航母有一定的差距。不過,美國媒體發表文章稱,中國建造4萬噸兩棲攻擊艦看上去很像航母。對此,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真的能夠狐假虎威嗎?那麼,兩棲攻擊艦為什麼不能算航母呢?
  • 都有直通甲板:4萬5000噸兩棲攻擊艦,為何不叫輕型航母?
    【話說軍世】現代海軍中,有不少國家並沒有裝備航空母艦,而是裝備了兩棲攻擊艦「客串」輕型航母,而且排水量也都在數萬噸,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二戰時代艦隊航空母艦的排水量,那麼同樣是直通甲板,為什麼兩棲攻擊艦不叫輕型航母呢?都有直通甲板:4萬5000噸兩棲攻擊艦,為何不叫輕型航母?
  • 中國海軍實力超日本?美國國會警告:中國海軍都快超過我們了!
    近幾年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不斷增強,連年「下餃子」,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中國海軍的實力。不久前美國媒體根據評估報告得出結果,認為中國海軍目前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儘管該消息反映了中國海軍實力的增長,但是很快美國就發現中國海軍的實力遠不止如此,中國海軍發生了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美國國會表示:中國海軍都快超過我們了!俄羅斯人:東方巨龍已不再沉睡。
  • 山東艦的甲板鋼:高強、耐腐還防彈!性能指標追平美國福特號用鋼
    和遼寧艦相比,山東艦服役的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標誌著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現代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而且是100%純國產建造,完全不依賴於任何國外的技術和工業協助,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擁有完全航母研發和建造技術的國家,目前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即使法國、英國和俄羅斯也不具備完全自建航母的技術和工業實力,而是或多或少需要藉助於其他國家的幫助。
  • 緊跟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日本投入巨資展開研究,暴露背後隱藏實力
    如今日本是緊跟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也投入巨資開始了相關的研究工作。,日本試圖通過加入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而獲得登陸月球的太空人的資格。從日本投入巨資看,已經暴露了日本背後隱藏的實力,近年來日本是頻頻展示出其在航天探索領域的野心,其中就包括「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這是一款用來在地外小行星登陸的返回式探測器,目前在結束了「龍宮」小行星的著陸探測之後在返回地球的途中。
  • 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目前日本最著名的軍港便是駐紮美國第七艦隊的橫須賀了。不過軍迷恐怕還知道有一個著名的軍港,那便是吳港,這裡曾是「雪親王」的下錨地。不過作為曾經內有「祥瑞」的地方,日本在這裡駐紮了二戰後第一批自行研製的反潛驅逐艦。
  • 在美國最危難的時候,一位巨人的出現,使美國走出了困境
    羅斯福是個傳奇的人物,不僅因為它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最高只能連任兩屆),更因為他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羅斯福在很多問題上並不單刀直入地明確表態,而是儘量多留些餘地,以便使自己處於不易受攻擊的穩固位置。但是,所有的演說都貫穿著這樣一根紅線,即通過抨擊胡佛政府來強調改變現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一語驚醒夢中人!美國開戰前多個徵兆已出現,各國必須要小心
    根據人民日報的相關軍事分析,美國在開戰之前必定有4個徵兆。比對一下現狀,我們發現如今美國已經出現了其中的3個 ,這無疑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各國必須要小心了。部署在關島的美空軍轟炸機已經隨時做好戰鬥準備,這便是其中的一個開戰徵兆。
  • 南極「沉睡的巨人」託滕冰川正在從底部融化,海平面恐上升3米
    素有「沉睡的巨人」之稱的託滕冰川對於南極洲來說意義非凡。如果它全部融化,那麼不僅海平面高度將上升約3.3米,東南極冰蓋也會因此而瓦解。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南冰洋的強風正在慢慢將這塊冰川喚醒。來自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學者利用衛星圖像和風力數據進行了調查,指出了風對於冰川底部海水的作用。當南冰洋的風力較強時,冰川的漂流速度也會加快。強風吹過海面,導致深海區域的較暖海水湧升到上部,從而接觸到大陸架。一旦其抵達海岸區域,便開始在漂浮冰川的底部構成環流,使冰山從下面開始融化。
  • 一個日本小兵的中途島戰役,蒼龍號航空母艦乘員的回憶
    凌晨2時30分,日本機動部隊上空出現了美國飛機。美軍已正確掌握了日本艦隊的位置。美國人的機動部隊包括企業、大黃蜂、約克城三艘航母,規模與日本機動部隊相當。美日機動部隊相距僅240千米,雙方都寄望於奇襲對方。
  • 日本神鷹號護航航母:太平洋戰場上的小小「搬運工」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起飛,島國的屬性讓日本格外重視海軍建設。而日本發展海軍對照的目標,自然是同為島國的大英帝國。然而照貓畫虎,日本當時雖然在各方面都盡力向英國靠齊,但是許多方面都是學了個樣子罷了。比如二戰時發揮重要作用的護航航母,到了日本手裡就只能淪為「搬運工」。
  • 日本最害怕的國家,20萬日本人被殺死,美國在背後撐腰也沒用
    在戰爭的後期,日本已經沒有能力進行抵抗了,但是依舊不對其進行投降,之後還突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於是美國就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才宣布了投降,儘管如此,日本的死亡人數相比於其他各國,死亡人數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因為日本的作惡,所以日本就籤署了無條件的投降協議,世界各國尤其是被日本傷害過的國家,都在舉國歡慶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其中有一個國家拒絕了日本的投降,而這個國家也是日本最害怕的國家,曾經有20萬日本人被殺死,即使美國在背後撐腰也沒有用。
  • 美國的「福特」級航母,特點是什麼,究竟有多強
    三、福特號新的高效的動力系統和電力分配福特級的動力系統是核動力,理論上不必考慮續航力問題;電力系統比前一級的尼米茲擴大不少,全艦無論舒適性還是電力保障的可靠性都增強很多。在核反應堆選用上,福特級選用的是A1B反應堆,是一種新型壓水式核子反應堆,這是專門為美國海軍設計給福特級航空母艦用的核反應堆。
  • 安倍爆料:川普曾質疑我,「假如美國被中國攻擊,日本什麼都不會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在被昔日好友詹森稱為「前總統」後,川普「親密的盟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也來爆他的料了。共同社:川普說日美之間存在「不公平」,安倍以新安保法為由勸說據日本共同社13日消息,安倍12日接受了共同社的獨家專訪。
  • 抖音多年以後一場大雨驚醒沉睡的我是什麼歌 《星星點燈》無數人聽...
    抖音多年以後一場大雨驚醒沉睡的我是什麼歌 《星星點燈》無數人聽著它長大變老時間:2019-04-20 13:1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多年以後一場大雨驚醒沉睡的我是什麼歌 《星星點燈》無數人聽著它長大變老 現在的音樂市場最大的應該就是抖音了,每次有什麼好聽的歌曲
  • 背後的巨人(4) 百年傳動系統巨頭採埃孚
    背後的巨人(4) 百年傳動系統巨頭採埃孚 正是基於這樣的關係,也使得每一個零部件的品質與性能都切實影響著車輛最終的整體表現,而零部件生產企業則可謂隱匿在光環下的背後的巨人。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帶您去了解車企背後巨大的產業鏈中的零部件企業,它們往往有著比主機廠還深厚的背景以及強大的研發創新和製造能力,而有些企業則將觸角伸向了諸多領域,構成了一個帝國式的企業。
  • 075型兩棲攻擊艦艦首甲板又寬又厚,是為了增加機庫面積嗎?
    與其它強調全球霸權的國家不同,我們的兩棲攻擊艦隻需要滿足拿下灣灣的需要即可,因此對攻擊艦的自持力要求不高,對內部空間的需求也不會太大,設計師可以賦予它更豐富的功能。但我們需要075在關鍵時刻作為主力艦隨航母參戰,原因無非是強敵太多、實力有限,因此075的很多細節與眾不同,比如它那又寬又厚的艦首甲板,老實說剛看到075一號艦的時候,這個碩大肥厚的前甲板讓小編過目不忘,搞得我都沒心思去看艦島的大小了。對比黃蜂、美利堅兩級攻擊艦,075的艦首很簡潔,甲板也明顯厚的多,似乎前甲板下方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利用,這個空間是不是用來延長機庫呢?
  • 揭露宇宙丨沉睡的巨人 06
    《沉睡的巨人》大衛•威爾科克:歡迎收看本期節目。我是大衛•威爾科克,這位是我的搭檔,科裡•古德。
  • 075型衛星圖:清晰看到7個起飛點,亞洲顏值最高的兩棲攻擊艦
    【話說軍世】在海軍艦艇序列中,兩棲攻擊艦是僅此航母的大型海上平臺,同樣擁有直通甲板的「小平頂」,也被網友稱為「準航母」,也有部分海軍軍力有限國家,利用兩棲攻擊艦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兼職」航母。日本海自的出雲級,甲板也不是方方正正的,艦艏甲板的收縮角度非常明顯,這樣是其甲板前部無法布置起降點,導致滿載排水量約2萬6000噸的出雲級,甲板左側實際只有5個起降點,還不如滿載2萬1500噸的西北風級;當然,甲板前端收縮,也有好處,甲板的面積減小,有利於降低全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