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2021-01-08 鴻鵠高飛翔九天

在抗日劇中鬼子們似乎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髒話「八格牙路」。這句髒話在日文中寫作バカヤロ,如果用漢語中讀音相近的字眼音譯過來就是八格牙路。這句髒話還曾在日本引起過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風波:1953年2月28日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與議員西村榮一發生口角。當時情緒激動的吉田茂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八格牙路」,結果就因為這句髒話引發了在野黨集體抨擊吉田茂對議員不敬的行為。後來隨著事態愈演愈烈迫使吉田茂不得不解散眾議院。

這一政治風波後來被稱為「八格牙路解散事件」。那麼「八格牙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日文的書寫系統其實是受到漢字深刻影響的:日文中的平假名由漢字草書演化而來,日文中的片假名則源於漢字楷書。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是日本漢字、假名、羅馬字組成的。日本漢字並不嚴格等同於中文的漢字,也包含日製漢字或和製漢字(日本官方定為國字)。日文中儘管也有漢字,然而這些日本漢字所對應的含義未必與漢語中所對應的含義是吻合的。

所以日文的翻譯就存在音譯和意譯兩種模式。「八格牙路」一詞實際上是用漢語中讀音相近的字眼對「バカヤロ」這句日文進行的音譯,如果要按這句話的翻譯成漢語應該寫作「馬鹿野郎」。這其中「馬鹿」一詞源於中國《史記》中「指鹿為馬」這個典故,所以「馬鹿」在日文中是用來代指稀裡糊塗的情況和人物。罵一個人是「馬鹿」也就相當於罵他是笨蛋、。「野郎」則是指代第二人稱「你」。「馬鹿野郎」的含義就是:你已蠢得無可救藥了。有時也會省略掉「野郎」這一後綴直接罵人「馬鹿」。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互相罵對方是「馬鹿」。所謂的「海軍馬鹿」、「陸軍馬鹿」其實也就是「海軍是」、「陸軍是蠢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矛盾使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呢?日本是一個曾給中華民族帶來過巨大災難的國家,每當國人反思我們如此偌大一個國家被東洋彈丸島國欺凌之時總會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團結,而當時的舊中國處於內亂之中。然而日本陸海軍之間這種互罵的行為似乎怎麼看也不像是團結的樣子啊?

事實上日本是一個極其複雜矛盾的國家:他們黷武而愛美、尚禮而好鬥、喜新而保守、忠貞而善變,前一秒還彬彬有禮的日本人可以在下一秒化身為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在國民的團結性這個問題上日本依然給我們呈現的是極其矛盾的一種狀態:一方面日本人的團結協作精神在全世界都是聞名的,也正是憑藉這一精神使這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得以崛起;然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其實也是一個內鬥嚴重的民族——歷史上日本海軍和陸軍的關係正是日本這種內鬥的典型。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其實一直存在相當強烈的生存競爭,事實上正是這種生存競爭使日本在近代走上了一條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那麼在日本還不具備挑戰大陸國家的實力的古代又是如何解決這一生存競爭問題呢?答案就是內戰——本就是彈丸之地的日本曾一度分裂出66個割據一方的諸侯大名,諸侯混戰中的勝出者往往沒收戰敗方的封地用以恩賞自家武士,也就是說用戰爭的方式緩解自家面臨的生存競爭問題。整個日本古代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

在漫長的戰爭過程中日本人逐漸形成了一種既團結又對立的民族性:他們可以迅速凝聚起來對外擴張,而當外部矛盾相對緩和時他們就會展開內鬥,因為在這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每個人都要爭奪自己生存所需的資源。1872年日本頒布了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由此確立起普遍義務兵役制度並模仿西洋列強進行兵制改革。日本的近代化陸軍和海軍建設就由此揭開序幕。在此之前日本是沒有一支統一的軍隊的。

在古代日本當兵打仗是武士階級的專利,農民、商人子弟是不能當兵的。武士其實並不是國家的正規軍,而是分屬於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諸侯大名。在漫長的諸侯割據戰爭中由不同的諸侯大名統治的各藩之間積累了太多錯綜複雜的矛盾。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表面上看結束了諸侯大名割據的狀態,以廢藩置縣的形式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然而實際上原來各藩的領主貴族們搖身一變成為明治新政府的華族,然而原來各藩之間積累的矛盾並未消失,因為他們依然需要爭奪有限的資源。

在日本建設近代化的陸海軍過程中陸軍主要出自長州藩,而海軍主要出自薩摩藩。這兩個藩僅僅只是在倒幕維新的過程中結成了暫時的同盟,而在此之前雙方的關係相當糟糕:1863年長州藩派兵進入京都試圖控制天皇朝廷,這時薩摩藩站在幕府一方對長州進行了打擊,此後長州方面直接稱薩摩為「薩賊」。儘管後來兩藩攜手顛覆了德川幕府,建立了明治新政府,但這一結盟是建立在有德川幕府這個共同的敵人之上的,當這一巨大的外部壓力消失後薩長聯盟也就走到了盡頭。

此後薩摩和長州兩藩圍繞在明治新政府內的權力分配問題展開了長期的鬥爭,形成了日本近代史上獨特的藩閥政治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分別出自長州和薩摩的陸軍和海軍的關係自然不會融洽。日本的近代軍事體制是從西方國家學習來的,然而日本陸軍和海軍所學習效仿的對象卻並不相同:日本陸軍先是學法國,法國在普法戰爭中落敗後日本陸軍轉而開始學習德國,因此繼承了普魯士陸軍的鐵血傳統。日本海軍則由始至終師從英國,因此繼承了正宗英倫貴族範。

陸軍覺得海軍是,海軍覺得陸軍是土鱉。雙方的隔閡就這樣越來越大。長州和薩摩的歷史積怨、分布繼承德國和英國的軍事理念都增加了陸軍之間的隔閡,同時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也存在現實利益上的競爭與分歧: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要想同時保持一支稱雄世界的陸軍和一支傲視全球的海軍其實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在資源分配上向誰傾斜呢?毫無疑問陸軍和海軍自然都希望自己成為優先發展的對象。

日本陸軍一直致力於打造平時25個師團、戰時50個師團的建設目標,日本海軍則始終心心念念著自己的「八八艦隊」造船計劃,然而有限的資源連一家獨享都不夠。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在資源分配上存在競爭關係,同時雙方在對外擴張的路線上也是分歧重重:陸軍主張北進同蘇聯爭奪蒙古和西伯利亞,以確保他們所謂的「滿蒙生命線」;海軍則主張南進控制太平洋地區的石油、橡膠等資源。當日本陸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敗於蘇軍之手時日本海軍竟幸災樂禍。

被海軍幸災樂禍的陸軍則針鋒相對地諷刺海軍遲遲不敢在南進路線上有所實際行動,儘管南進是海軍的一貫主張,但海軍方面的山本五十六等人一直主張緩進,因為他不希望過分刺激美國,事實上這是代表當時海軍中一種普遍意見。當時的日本海軍將領普遍有在歐美留學的經歷,對美國的實力和日本的處境看得較為清晰,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普遍不大瞧得上陸軍,這也是造成雙方矛盾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並非二戰時期的特有現象。

由於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最早緣起於長州、薩摩兩藩之間的矛盾,所以自從日本近代化的陸海軍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明爭暗鬥。到了二戰時期雙方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1937年日本海軍進攻上海時50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受到數萬中國軍隊猛烈圍攻,陸軍方面卻死活不出兵增援,直到海軍大臣屈尊懇求陸軍出兵之後陸軍大臣杉山元才點頭答應。日本陸海軍內鬥最激烈之時陸軍派兵包圍了海軍省,海軍方面則針鋒相對將軍艦炮口對準陸軍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陸海軍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更為明顯:陸軍埋怨海軍在島上建機場拖累陸軍,海軍罵陸軍無能到連幾個機場都守不住。陸軍說奪回機場需要海軍負責運送給養裝備,海軍說在陸軍拿下機場之前海軍的船隻靠岸就得被飛機轟沉。後來看出來門道的美軍就故意專打海軍或專打陸軍,反正另外一方大概率會躲在一邊看熱鬧。日本方面則搞起了戰場責任區:某個島如果由海軍負責守衛,那麼陸軍就絕對不會去管,反之海軍對陸軍負責守衛的島嶼也一樣不上心。

既然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馬鹿」,那麼為什麼沒有「空軍馬鹿」的說法呢?這是因為日本沒有空軍。那麼在中國戰場進行大轟炸的日本飛機是哪兒來的呢?轟炸珍珠港的日本飛機是哪兒來的呢?日本沒有空軍不代表沒有空中力量,在當時日本的空中力量是分別隸屬於陸軍和海軍的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也就是說在日本並沒空軍這一獨立的軍種建制,但日本陸軍和海軍分別掌握有一定的空中武裝力量。所以自然也就沒有「空軍馬鹿」這樣的說法了。

日本陸海軍之間的內鬥使日本軍隊最終出現了一系列世界裝備史上都難得一見的「奇葩」裝備:大名鼎鼎的「零式戰鬥機」是屬於海軍的戰鬥機型,所以陸軍不管這種機型性能好不好就是不用,反而另起爐灶研發出陸軍專用的「三式」和「五式」戰鬥機。由於當時的日本沒獨立的空軍建制,所以日本的空中力量全是分別隸屬於陸軍和海軍的。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和海軍在飛機裝備領域掀起了一場軍種之間的軍備競賽:陸軍研製出了52種飛機型號,海軍方面則研製出了112種。

在其他裝備領域雙方也展開了競爭:海軍自己建起兵工廠生產坦克和火炮,陸軍則研發了自己的潛艇和航母。二戰期間日本不僅有海軍陸戰隊,更是有了獨步天下的「陸軍海戰隊」。雙方的矛盾甚至滲透到了像武器裝備上的螺絲旋往哪個方向擰這樣的細節層面:如果陸軍要往左,那麼海軍就一定要往右,弄得後勤保障人員不得不同時準備兩套工具,無形中增加了部隊在後勤保障方面的難度。聯合艦隊的一名參謀對此評價道:「我們用了30%的力量和美國人作戰,剩下70%的力量都去和日本陸軍作戰了」。

相關焦點

  • 「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隨著當今軍事歷史知識的普及,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相互嫌棄似乎已成了人們普遍津津樂道的有趣話題。其實,軍種對立是近代各軍事大國均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縱觀歷史,陸軍和海軍的競爭幾乎在每個軍事大國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十分激烈。但成為一種代表性的現象以至幾乎盡人皆知的,似乎只有日本一家。各大國中,像日本陸海軍這般嫌棄如此之大,鬥爭如此之狠的實屬舉世罕見。
  • 都是馬鹿: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為什麼會有巨大的矛盾?
    有些人一直以來鼓吹日本民族如何團結,中華民族如何分裂,甚至還將這種現象歸結於「民族劣根性」。其實要是縱觀整個日本歷史,就會發現日本這個民族或者國家一點都不團結,充滿了內鬥,一直到進入工業化時代後都是如此。在日本近代的內部矛盾中,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可以算是非常有名的。
  • 日本:馬鹿松茸人工栽培初獲成功
    近日,日本TAKI CHEMICAl Co., LTD肥料製造公司傳來好消息,馬鹿松茸的人工栽培喜獲成功,由此帶動了公司日股價上升了近20%。     據了解,馬鹿松茸又稱傻瓜松茸,學名為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是珍稀菌松茸的近緣種,其多在8-9月發生,比松茸出現早,且多發生於森林中而不是松樹林中,相關資料顯示,馬鹿松茸的菌蓋平均直徑為4-10釐米,菌柄長6-10釐米,比松茸更突出濃厚的香味。
  • 麋鹿、馴鹿、駝鹿、馬鹿:這些套「鹿」你分得清楚嗎?
    牠們在漫長的歷史中確實迷了一把路:原本是我國的特有物種,曾經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遊的溼地與沼澤,但卻因為各種人為以及自然原因數量減少至幾近滅絕,後由英國引入圈養個體再次繁殖,才讓我們現在還能看到這個神奇的物種,現在麋鹿在IUCN紅色名錄上為 「野外滅絕」(EW)狀態。那麼這種喜好生活在溼地的鹿,當然不可能去寒冷的北極陪伴聖誕老人。
  • 【動物百科】「鹿中駿馬」——加拿大馬鹿
    【北美馬鹿(Elk)】:又稱加拿大馬鹿,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鹿科動物,體型似駿馬,在鹿科中,僅有駝鹿(Moose)的體型比它大。早期歐洲探險家在北美洲發現加拿大馬鹿時,因其體型比通常所熟識的歐洲馬鹿要大得多、更像是駝鹿,於是將歐洲對駝鹿的稱呼叫它,取名為「Elk」。但實際上,Elk跟歐洲馬鹿一點DNA關係都沒有,簡言之,它倆「不熟」。
  • 馬鹿被鋼繩困住奄奄一息 民警救助放生
    民警走近看,發現該馬鹿頸部被鋼繩套住,從現場來看,該馬鹿被困許久,已奄奄一息。為儘快解救被困馬鹿,民警在路人的幫助下將馬鹿摁住,並將纏繞在頸部的鋼繩取下,使馬鹿得以解脫。看著馬鹿漸漸走進深山,民警才放心駕車離開。小知識:馬鹿,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鹿科動物,因體格健大,神態驃悍,形似駿馬,故稱馬鹿。
  • 巴州開通「塔裡木馬鹿鹿茸號」航空貨運專班
    8月31日,在庫爾勒機場,工作人員正在往客機腹艙搬運成件的塔裡木馬鹿鮮鹿茸,這批鹿茸將搭乘專班銷往溫州。  天山網訊(記者景麗君 通訊員李逸攝影報導)8月31日13時53分,兩噸塔裡木馬鹿鮮鹿茸搭乘華夏航空航班從庫爾勒機場起飛,經重慶轉機,當日抵達溫州,標誌著新疆巴州「塔裡木馬鹿鹿茸號」航空貨運專班續航首發。專班通過提高運輸速度、降低運輸費用,助力農特產品外銷,促進當地農民脫貧增收。  塔裡木河沿岸綠色走廊中的胡楊林、灌木叢和草地,是野生塔裡木馬鹿繁衍的主要棲息地。
  • 「塔裡木馬鹿鹿茸號」航空貨運專班開通
    兵團日報訊(通訊員蘇江生 魏承億報導)為搶抓航空運輸有利契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開拓貨運市場,日前,「塔裡木馬鹿鹿茸號」航空貨運專班首發,2噸多產自二師三十四團的新鮮鹿茸搭航班從庫爾勒機場經重慶轉機至溫州。  據了解,三十四團作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塔裡木馬鹿馴養繁育基地,現有馬鹿存欄近7000頭,年產鹿茸20多噸,總產值近1000萬元。
  • 日本HO103機槍那些事
    大家對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馬鹿和陸軍馬鹿的清奇腦洞都是有目共睹的,今天阿狗就來和大家講講一款又美國爹和意呆利媽生出來的日本機槍ホ-103(HO-103)(乍一看還挺像他爹白朗寧M2的)話說1939年五月到八月,本子膽兒肥的想試試北上戰略,於是在諾門罕和毛子幹了一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日本關東軍被怒火中燒的老毛子不計成本的按在地上一頓摩擦
  • 日本徵兵海報史:昭和年代中二剛猛,如今卻靠二次元美女吸引肥宅
    帶有「親善」和"團結「字眼的招兵海報在「招核」時代按照日本海陸兩軍水火不容的狀況,陸軍馬鹿和海軍馬鹿在相互挖人和招兵上,也是煞費苦心。畫風很剛的日本陸軍徵兵海報陸軍馬鹿們的招募海報上在前期的時候,主要採用的是日本武士一直所信仰的「忠」和報國情懷,這些海報畫面一般都是宣導軍國主義和對外擴張的畫面,同時還有軍人精神的形象。
  • 這種動物為何取名為馬鹿?它們頭上的角,非常有意思!
    其實在鹿當中,也有一些代表力量的品種,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馬鹿。這種動物為何會取名為馬鹿呢?它們頭上的角,可非常有意思!1.「排行老二」相較於梅花鹿這樣體型嬌小的鹿,馬鹿算是一種大型鹿類動物。在品種眾多的鹿類家族中,它們的體型排行第二。
  • 梅花鹿與馬鹿區別在哪?教你一眼分清!
    從馬鹿和梅花鹿頭上收割的尚未骨化的嫩角,都稱為鹿茸,加之梅花鹿馬鹿的數量稀少,除了野生動物園和養殖場,其它地方難以見到其身影。梅花鹿和馬鹿有什麼區別?梅花鹿茸和馬鹿茸又怎樣區分?很多人傻傻分不清。鹿與馬鹿的區別談起,梅花鹿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花鹿」,因為夏季身上有白色梅花斑點而得名,所產的茸,也叫做「花茸」。而馬鹿別名為「赤鹿」,「赤」字的由來是因為其身上多為赤褐色,沒有花斑點。從飼養的角度,馬鹿沒有梅花鹿那麼嬌貴,身體抵抗能力相對好一些。但是,從鹿茸的品質和質量來講,梅花鹿是要優於馬鹿的。想要區分梅花鹿茸和馬鹿茸?
  • 野生馬鹿受傷無法行走 右旗警民聯手救助
    前幾天,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和當地群眾合力救助了一隻受傷的野生馬鹿, 10月28日,森林公安局接到報警,稱在查幹沐淪蘇木胡圖魯嘎查發現一隻野生馬鹿 到現場了之後看到它那塊離公路邊不遠,這個馬鹿在那趴著,我們就聯繫皮卡車,村長書記都過來幫著我們把馬鹿裝進了皮卡車,然後把它送到了野生動物救助站。
  • 組圖+視頻|賀蘭山下驚現國家保護動物馬鹿種群,數量眾多
    2月23日11時許,記者在賀蘭山下發現兩群下山覓食的野生馬鹿,共有60餘只,它們優美的身姿宛如賀蘭山仙子般迷人。  據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近兩年來在巡山過程中經常能看到三五隻甚至成群的馬鹿。特別是在每年冬天下雪後,就會有成群的馬鹿從山上下來覓食。
  • 男子非法收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製品 被警方在家抓獲
    常宗波 攝記者9日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獲悉,該局近日查獲一起非法收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製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收繳馬鹿腳4支、馬鹿耳朵4支、2條馬鹿尾巴和1個馬鹿心臟。11月下旬,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尚勇派出所根據情報線索得知:有一名家住勐臘縣尚勇鎮的男子,近期在中老邊境購買了馬鹿等野生動物製品。
  • 如何區分駝鹿、麋鹿、馴鹿、獐、梅花鹿、馬鹿?
    腦袋上頂樹杈,看起來卻如此高貴優雅…… 我們說的可不是電影《霍比特人》裡的精靈王瑟蘭迪爾,而是他的坐騎——那個僅僅在鏡頭裡露了幾秒臉的傢伙。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而對於各國海軍將士而言,誰都希望多那麼一點運氣,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沉到冰冷的大海裡去。若是誰能服役在不沉之艦上,那就更是讓其它水兵羨慕無比。可是在日本海軍中,有這麼兩艘驅逐艦雖然運氣十足,卻讓友軍厭惡非常,其中一個我們很熟悉,就是號稱「雪親王」的雪風號驅逐艦,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時雨號驅逐艦。
  • 一種體形似駿馬叫馬鹿,一種像駱駝叫駝鹿!
    馬鹿棲息於新疆塔裡木盆地、阿爾泰、伊犁河谷、天山山麓等地!駝鹿生長在新疆阿爾泰!這兩種鹿數量日漸稀少,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哦!1.馬鹿。別稱八叉鹿、黃臀赤鹿、紅鹿、赤鹿。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馬鹿是大型鹿類,體長180釐米左右,肩高110-130釐米,成年雄性體重約200千克,雌性約150千克。新疆馬鹿主要棲息於羅布泊、阿爾泰、伊犁河谷、天山山麓有水源的乾旱灌叢、胡楊林與疏林草地等。馬鹿主要以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甚至還吃爛泥,夏天有時也到沼澤和淺水中進行水浴。
  • 新疆哈密:野生馬鹿下天山 千姿萌態成雪域草原的靚麗風景
    新疆哈密,入冬以後,新疆哈密東天山原始森林內生活的野生馬鹿,走出山林來到平原地帶活動,結群的馬鹿在田野中時而覓食、時而奔跑,萌態可愛的形象成為雪域草原中一道靚麗的風景。據了解,天山馬鹿屬於偶蹄目牛科馬鹿屬的一個亞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山區。
  • 首都機場安檢在貨物中查貨大批馬鹿鹿角
    民航資源網2016年4月8日消息:昨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安檢在北京發往香港的貨物中,查獲了馬鹿鹿角20副。馬鹿,為中國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  該票貨並沒有符合國家要求的運輸手續,小李和她的同事及時控制住物品和貨方人員,將該情況上報值班領導並報警。隨後,首都機場安檢將貨物及貨運代理公司人員移交派出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