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2021-01-08 阿拉莫人文百科

隨著當今軍事歷史知識的普及,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相互嫌棄似乎已成了人們普遍津津樂道的有趣話題。其實,軍種對立是近代各軍事大國均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縱觀歷史,陸軍和海軍的競爭幾乎在每個軍事大國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十分激烈。但成為一種代表性的現象以至幾乎盡人皆知的,似乎只有日本一家。各大國中,像日本陸海軍這般嫌棄如此之大,鬥爭如此之狠的實屬舉世罕見。

日本陸海軍的嫌隙在明治維新時代就已經產生,在二戰的時候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雙方的不睦也深刻影響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個戰場的軍事行動。後來,甚至發展到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而且各自的螺絲方向都是反著擰的。

戰後,日本天皇裕仁在《昭和天皇獨白錄》裡回溯戰敗原因時,還專門提到日本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陸海軍之間的惡劣關係和作戰上計劃上的相互掣肘。

那麼,舊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是怎麼來的?

歷史矛盾「舊恨」連連在「倒幕運動」的過程中,明治天皇雖然開始親政,但尚沒有直屬於天皇的軍隊。所以,當時的倒幕軍隊還是以西南四強藩(薩摩、長州、肥前、土佐)武士為主,各藩軍隊的實際領導人還是藩主。由於四強藩在倒幕維新中的卓越表現,使得他們在日後成立的明治政府中佔據重要地位。然而,由於四強藩內部的差異逐漸擴大,原有的土佐、肥前勢力和地位逐漸衰弱,後被日益強大的長州、薩摩兩大藩所取代。在倒幕戰爭前,這兩藩就矛盾不斷。在戰爭中,長州藩作為堅定的倒幕主力,始終衝殺在前。而薩摩藩則始終表現油滑,七卿流亡和禁門之變等事件也使兩藩矛盾激化。雖然在坂本龍馬等人的積極斡旋下,兩藩暫時決定聯合倒幕。但是兩藩的矛盾並沒有因為薩長同盟的形成而從根本上解除。

影視劇裡的倒幕戰爭

隨著戰後兩藩成為左右日本政局的兩大勢力(即「薩摩閥」和「長州閥」),兩藩的爭鬥也逐漸變為了兩支政治派系之間的激烈爭鬥。

隨後,明治政府新成立的兵部省的軍務大權也被薩摩閥和長州閥掌控。其中,薩摩專注於海軍建設,逐漸成為成為海軍的主導,而長州閥則佔據陸軍主流,兩派各自擁兵自重,開始形成日後「長之陸軍、薩之海軍」的基本鬥爭態勢。於是,派閥爭鬥就這樣延伸進了軍隊之中,藩派矛盾演變成了軍種矛盾。

在後來的發展中,陸軍先學法國,後學德國,繼承了普魯士陸軍的鐵血傳統。而海軍則始終師從英國,學的是正宗英倫貴族範。陸軍覺得海軍是娘炮,海軍覺得陸軍是土鱉,雙方的隔閡就這樣算是基本打牢了。

倒幕四強藩

爭奪資源「新仇」不斷日本作為一個典型的海島國家,資源匱乏的問題始終幹擾著國家的正常發展。有限的資源和軍費逼迫著海軍和陸軍相互劍拔弩張,年年打破了頭去爭搶預算。

日本作為島國,「海主陸從」是其根本戰略選擇。但無奈海軍和陸軍對國家戰略方向的規劃都各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海主陸從在雙方巨大的戰略分歧面前,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從陸軍而言,沙俄和之後的蘇聯始終是其最大威脅。尤其在日俄戰爭日本險勝之後,陸軍尤其擔心來自俄國的報復和突然攻擊。而海軍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徹底打垮了清朝和沙俄的海上力量,解除了來自周邊的軍事威脅,所以將假想敵設為了太平洋對岸的鄰居——美國海軍。

日本海軍的經典之戰——對馬海戰

一個向北向西(防範俄國),一個向東向南(防範美國),日本的軍事資源被陸軍和海軍投入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戰略方向之中。陸軍一直致力於打造平時25個師團,戰時50個師團的建設目標,海軍則始終心心念念著自己的「八八艦隊」造船計劃,而有限的資源連一家獨享都不夠,所以後來發生海軍將軍艦炮口對準陸軍省,陸軍派兵圍了海軍省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戰期間的軍種扯皮二戰前夕,陸軍和海軍對各自利益的追逐已經完全駛向了相反的方向。陸軍主張北上進攻蘇聯,由陸軍唱主角。而海軍主張南下攻佔南洋,由海軍打頭陣。北上和南下之爭成為了長期困擾日本高層的決策難題。

此時的蘇聯,經過史達林的大力經營,已經成為了強大的工業國家,德國和日本都感受到了來自北極熊的巨大壓力。於是德國聯合了義大利,向日本發出了結盟的請求。陸軍極力主張與德意結成「三國軸心」,從而東西夾擊,攻取蘇聯。但海軍卻非常反對,生怕引來英美的幹涉。但由於此時日本和德國的法西斯政府均已上臺,雙方亟需政治軍事上的有力盟友,加之此時正是德國、義大利高歌猛進的時候,所以日本最終還是在1940年加入了軸心國集團。

德意日三國軸心(亂入的義大利)

但這樣一來,立即引起了美國的幹涉。日本海軍最為擔心事情還是發生了——1941年,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要知道,日本本土石油稀少,每年進口石油的80%來自美國,美國的禁運等於是卡住了日本的脖子,海軍的軍艦沒了石油更是將成為一堆無用的廢鐵。海軍對陸軍的怨恨可謂更加深重了。

到了二戰真正開打的時候,雙方的衝突甚至已經不能用激烈來形容了。

1937年日本海軍進攻上海,50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受到數萬中國軍隊猛烈圍攻,陸軍就是見死不救,知道海軍大臣屈尊懇求陸軍出兵,陸軍大臣杉山元感到有力面子,才點頭答應。

1939年日本陸軍在諾門坎被蘇聯紅軍一頓胖揍,出戰的陸軍幾乎全軍覆沒,海軍就愣是在一邊光看熱鬧,最後鳴炮慶祝。

被蘇聯紅軍徹底碾壓的日本陸軍

到了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陸海軍製造的矛盾就更多了:

陸軍埋怨海軍在島上建機場拖累陸軍,海軍罵陸軍無能連幾個機場都守不住。陸軍說奪回機場可以但是海軍要負責運送給養裝備,海軍說陸軍不拿下機場海軍的船隻靠岸就得被飛機轟沉。

這種一手撕美軍,一手撕自己的做法最後連美國人都開始看出了門道,有時甚至會專打海軍或者專打陸軍,反正另外一方大概率會躲在一邊看熱鬧。而日本陸海軍面對美軍的反攻,不去反思自己,反而搞起了戰場責任區,划起了小孩子才會弄的「三八線」:這個島海軍負責守陸軍就絕對不去管,反之陸軍負責守則海軍也一樣不上心。要是雙方不幸必須共同待在某個小島之上,那就照著老規矩繼續開撕。

軍種扯皮誕生的「奇葩」裝備雙方的內鬥使得日本軍隊最終出現了一系列世界裝備史上都難得一見的「奇葩」裝備。

大名鼎鼎的「零式戰鬥機」是屬於海軍的戰鬥機型,所以儘管性能極好,但陸軍就是不用,反而另起爐灶,研發出陸軍專用的「三式」和「五式」戰鬥機。

在二戰的幾年間,盡在飛機裝備領域,雙方就掀起了一場軍種之間的軍備競賽,陸軍研製出了52種飛機型號,而海軍則咬牙搞出了112種,壓了陸軍一頭。

日本海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

同樣的,在其他裝備領域,雙方也是互相惡鬥。海軍建起工廠開造自己的坦克和「自走炮」,陸軍則研發了自己的潛艇和航母。日本軍隊在幾年間,不光有了強大的「海軍陸戰隊」,更是有了獨步天下的「陸軍海戰隊」。上文曾提及的螺絲旋擰的方向,陸軍要往左,海軍就要往右,生生給後勤保障人員出了不少難題,連工具都得備夠兩樣。

聯合艦隊的一名參謀面對這一「奇葩」景象,也只得哀嘆道:「我們用了30%的力量和美國人作戰,剩下的70%的力量都去和日本陸軍作戰了。」

如此劇烈的內鬥和消耗無疑是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滅。為此,我們還真得為這些馬鹿和馬糞們拍個手、叫個好。

相關焦點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有時也會省略掉「野郎」這一後綴直接罵人「馬鹿」。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互相罵對方是「馬鹿」。所謂的「海軍馬鹿」、「陸軍馬鹿」其實也就是「海軍是」、「陸軍是蠢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矛盾使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呢?日本是一個曾給中華民族帶來過巨大災難的國家,每當國人反思我們如此偌大一個國家被東洋彈丸島國欺凌之時總會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團結,而當時的舊中國處於內亂之中。
  • 都是馬鹿: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為什麼會有巨大的矛盾?
    據說日本陸海軍各自兵工廠生產出來的螺絲都是不一樣的,更不要說爭權奪利了,幾乎完全沒有配合。那麼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巨大的矛盾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美國在1853年強開日本的國門後,德川幕府治下的各種矛盾全面激化,出現了以「倒幕四強藩(長州、薩摩、肥前 、土佐)」為核心的倒幕運動。不過四強藩中真正的主導力量是長州、薩摩二藩,肥前藩和土佐藩很大程度上是湊數的。
  • 帝國陸軍的沒落:簡析二戰日本陸軍裝甲戰術思想落後的根本原因
    而曾經打敗了強大的俄國陸軍,自詡東亞最強陸軍的日本陸軍,卻在整個二戰戰爭期間很少看到其大規模集中使用坦克作戰的戰例。即便在日本和德國成為軍事同盟的有利情況下,日本陸軍也沒有向擅長裝甲戰的德國陸軍做深入的研究好學習。其實,日軍始終將坦克作為步兵支援武器的戰術思想是因其一定的限制條件而決定的,其中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理由。
  • 陸軍上M1了,我們還在拉大栓。二戰美國海軍陸戰隊早期步兵連編制
    上邊這個動圖是HBO劇太平洋戰爭中的情節,陸戰隊員們偷陸軍物資時撬開了箱子,看到片嶄新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然後他們想著自己還拿著爺爺輩的M1903春田大栓,不經開始吐槽。所以當時的馬潤裝備和編制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這篇狗子也和大家聊聊二戰早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連級配置。
  • 日本徵兵海報史:昭和年代中二剛猛,如今卻靠二次元美女吸引肥宅
    帶有「親善」和"團結「字眼的招兵海報在「招核」時代按照日本海陸兩軍水火不容的狀況,陸軍馬鹿和海軍馬鹿在相互挖人和招兵上,也是煞費苦心。畫風很剛的日本陸軍徵兵海報陸軍馬鹿們的招募海報上在前期的時候,主要採用的是日本武士一直所信仰的「忠」和報國情懷,這些海報畫面一般都是宣導軍國主義和對外擴張的畫面,同時還有軍人精神的形象。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指揮官胸前的望遠鏡為何要墊塊白布?
    電影《大和號》(男人們的大和號)描寫的是二戰時期日本大和號戰列艦最後的一次出徵戰鬥的電影,描述了「大和號」戰列艦的最後毀滅。在電影場景中有描寫日本軍官在用望遠鏡對空,對海觀察時望遠鏡下面有一塊白布。
  • 說的是倫敦英語,住的是大和飯店,日本海軍為何如此貴族?
    在軍隊建設方面,日本主要找了兩個老師,一個陸軍稱雄的德國,另一個則是海洋無敵的英國。或許是因為日本是個島國,有著獨特的海洋情節。所以學英國的日本海軍,對於自己的老師有著近乎偏執的崇拜,他們幾乎是完全照搬英國海軍的發展模式,從軍艦裝備,到戰術思想,再到海軍官兵的培養訓練,無一不是走的英國的路子。
  • 最強海軍VS最強陸軍,雅典和斯巴達集團的爭霸戰爭
    在抵抗波斯人侵略的過程中,擁有強大海軍的雅典城邦又聯合諸多城邦,創立了以自己為首提洛同盟。在共同抵禦外侮時,希臘諸城邦還基本能做到團結一致,精誠合作,當外部壓力消失之後,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大集團之間的對抗便不可避免,且愈演越烈。從公元前457年開始,雙方的「小弟」之間就已經摩擦不斷。
  • 陸軍重體能海軍重英語,臺灣下力氣培養軍官
    該校在高中畢業生中招收正期班和專科班學生,前者培訓4年,畢業後為中尉銜;後者培訓3年,畢業後委以少尉銜。陸軍官校校長為中將,由現役將領調任,任期2年,副校長、政治作戰部主任及各系主任、所長均為現役少將(其他軍校也是如此)。  在第一年,陸軍官校實施通識教育,尤其重視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語言和課業表現優異者,還有希望被選送到美國就讀軍校。
  • 巴雷特MK22「多口徑狙擊步槍」奪得美國陸軍 海軍陸戰隊訂單
    近日,巴雷特公司宣布獲得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多口徑遠程狙擊步槍」合同,新槍被定型為MK22。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希望購買一種多口徑狙擊步槍,這將在遠程提供更高的精確度,這是現代化努力的一部分,旨在保持與俄羅斯和中國等對手的實力。
  • 日本陸軍航空隊,最強戰機為何以中國神仙命名?47飛行戰隊始末
    在日本,因為傳統上軍部勢力分為陸軍、海軍,所以空軍沒有在軍部佔得獨立的一席之地,而是被劃為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 第47飛行戰隊的前身是獨立47飛行中隊。此中隊成立的目的並不是陸軍航空兵作戰之用,僅是為了測試陸軍新式戰鬥機ki44(後來的「鍾馗」)的性能而臨時成立。中隊成立之初,就配備了日本王牌飛行員黑江保彥、坂川敏雄等。
  • 專為轟炸我國內陸而生,產自三菱,二戰日本速度最快戰鬥機Ki-83
    三菱加強進攻性武器,取消後排座椅,發動機改為Ha-211渦輪增壓發動機;對於二戰中互稱馬鹿的日本陸軍和海軍,在設計這款飛機時,這對奇葩都參與到其中。Ki-83的中部機身設計海軍直接參與,三菱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海軍方面的需求,陸軍這邊要求具有多功能性,以後可以用作戰略偵查和對地攻擊;所以從1942年提交基本方案後,陸軍和海軍就拉著三菱公司一起扯皮,發揮傳統強項的日本海陸倆奇葩讓最終設計方案遲遲定不下來。
  • 安裝120毫米反潛大炮的97式,二戰日本海軍的陸上突擊炮
    97式中型坦克應該是二戰日本最好的坦克之一,無論是底盤的可靠性還是它的升級能力,在當時的日本裝甲武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同時也是被改裝升級最多的型號之一。
  • 日本零式戰機到底優秀在哪?靈活性獨步太平洋,火力也讓陸軍羨慕
    在激烈的二戰中,各國飛行員損失很大。蘇軍曾出現過獨腿飛行員裝上假肢繼續出擊的情況。而日軍中則出現過獨眼飛行員。這就是坂井三郎,也是二戰日本海軍航空兵中的著名王牌飛行員。零戰和地獄貓不過因為有豐富的作戰和飛行經驗,坂井三郎仍舊回到了海軍航空兵中。
  • 揭秘:二戰日本造原子彈失敗 因缺少金屬鈾和鈽
    揭秘:二戰日本造原子彈失敗 因缺少金屬鈾和鈽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僅僅幾天後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就通過廣播宣布向同盟國投降。時至今日,一段重要的歷史真相卻為人所遺忘:日本在二戰的核野心之所以遭遇失敗,只是因為缺少金屬鈾和鈽。  兩項計劃並列展開  1938年12月德國化學家奧託和弗裡茨發現核裂變後,發達國家的物理學家們很快就認識到了這一發現的軍事用途,日本也如此。日本科學家仁科芳雄早在1939年就提出了將這一新發現進行軍事應用的可能性。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 二戰日本飛行員為何越打越少?除了缺乏新鮮血液,主要還是養不起
    二戰中的日本航空兵那麼日本在戰爭期間的航空兵為何如如此之弱?接下來就和雨田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日本航空兵由強變弱其實在戰爭開始初期日本航空兵的名號也是非常向響亮的,本身日本的飛行員們都是經過侵華戰陣實戰洗禮的,特別是他們的陸軍航空兵,先後在中國戰場和國軍的空軍、蘇聯航空兵(志願隊)、美國航空兵(飛虎隊)進行交手,雙方雖各有勝負,但日本人仍然控制著戰場的天空,而且這也為他們在二戰前積累了很多有經驗的王牌飛行員。
  • 大正時代與日本陸軍:簡評《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
    本書作者黑澤文貴也屬於我前文所說的1950年代前後學者群體中的一員。這本《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是作者的研究論文集。上述論著基本代表了上世紀日本陸軍史的主要研究成果。作者在本書《序章》的注釋中尤其強調了上述慶應大學著作在陸軍專史研究上的先驅性及李炯喆著作在軍部通史研究方面的獨創性。應該說,作者的眼光是非常專業和獨到的。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2018年世界陸軍最新排行榜:俄第五名,美第二名,中國排第幾?
    俄羅斯的海軍以及空軍實力強,但相比俄羅斯的飛彈部隊來說,實力懸殊還是很大的。現在俄羅斯的海軍只能依賴於核潛艇,而空軍只能依賴於轟炸機。而美軍之所以一直不敢對俄羅斯動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軍十分忌憚俄羅斯的核武器。因此俄羅斯的陸軍排在第五還算說得過去。第四名:日本其實二戰前日本的實力是相當可怕的,只因為他們目標太廣,招惹了太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