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太陽系的物質是如何實現遷移的?隕石裡或有答案

2020-09-09 科學大觀園雜誌


阿聯德隕石局部。這種隕石包含有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於當地時間9月8日發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種罕見的隕石後發現,即使木星會在形成行星的塵埃-氣體盤上鑿出空隙,阻礙物質運動,太陽附近的物質也能到達外太陽系。

該成果進一步加深了科學家對太陽系和行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圍繞恆星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普遍觀點認為,它們是由新形成的恆星周圍旋轉的塵埃-氣體盤中的物質吸積而成的。在太陽系中,球粒隕石為原行星盤的物質組成提供了證據。球粒隕石是一種由微型球粒物構成的隕石,它們像宇宙積塵一般聚集到了一起。

論文作者、UCD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Qingzhu Yin說:「如果我們能了解物質輸運情況,就能了解盤狀物的性質,並推斷出行星的形成機制。」

球粒隕石中的物質非常古老,可能包含著太陽系早期遺留下來的塵埃和碎片。地球和月球的巖石,以及「星塵號」等太空探測器收集到的宇宙塵埃和彗星物質樣品,為此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通過測定隕石中氧、鈦和鉻等元素的同位素比例,研究人員能夠大致計算出這類隕石的形成時間與地點。

此前,Yin等已經證實,隕石按組成可以分為兩大類:碳質隕石被認為起源於外太陽系。非碳質隕石則形成於距太陽較近的盤狀物內。由於距離太陽很近,非碳質隕石中的碳基和揮發性化合物已經在高溫下消失了。

如果所有的行星都源自同一個原行星盤,那為什麼沒有產生更強的混合效果呢?Yin解釋說,木星形成較早,它在星盤上「鑿出」裂隙,這對塵埃的運動形成了阻礙。天文學家利用ALMA射電望遠鏡在其他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中觀察到了類似現象。

然而,有的隕石似乎違背了普遍規律,形成了更廣泛的成分混合。Yin與UCD研究科學家Curtis Williams等對30顆隕石的同位素進行了詳細研究。首先,他們確認了隕石的分類符合「兩類劃分」。隨後,他們分別研究了墨西哥阿聯德隕石和澳大利亞卡努達隕石中的單個球粒物。

Williams等發現,這些隕石同時含有來自內太陽系及外太陽系的球粒——內太陽系部分物質可能設法穿越了木星裂隙,與太陽系外部的球粒「會師」,形成了球粒隕石,並在數十億年後落到了地球上。

內太陽系的物質是如何「逃離」的?Williams表示,有多種可能的機制。他說:「一種解釋是,雖然木星充當了『阻礙者』,但物質在盤狀物中面仍有運動。另一種解釋是,太陽系內部的風,可能將粒子吹過了木星裂隙。」

兩種解釋都可能與「星塵號」在彗星上發現的太陽系內部物質有關。Yin認為,這項新研究有助於建立宇宙化學、行星科學和天文學的聯繫,進而描繪出行星形成的完整圖景。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9/uoc--mst090820.php

https://www.ucdavis.edu/news/meteorites-show-transport-material-early-solar-syste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隕石成分體現早期太陽系的物質遷移
    阿聯德隕石局部。這種隕石包含有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於當地時間9月8日發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種罕見的隕石後發現,即使木星會在形成行星的塵埃-氣體盤上鑿出空隙,阻礙物質運動,太陽附近的物質也能到達外太陽系。該成果進一步加深了科學家對太陽系和行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 通過研究隕石,科研人員發現了早期太陽系中物質的傳播形式
    對稀有類型的隕石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木星清除了形成行星的塵埃和氣體盤中的間隙,來自太陽附近的物質仍到達了外部太陽系。這項研究結果於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使人們對我們的太陽系如何形成,以及行星如何圍繞其他恆星形成有了新的認識。
  • 原始隕石磁場幫助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原始隕石磁場幫助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科學家們所關注的是其中含鐵礦物捕獲的磁場,磁場強度約為54微特斯拉(micro-tesla)。和地球表面磁場強度相似,其範圍為25-65微特斯拉。巧合的是,之前測量的許多隕石也有著相近的磁場強度。但是目前的理解是,這些測量受到了地球磁場的影響,甚至受到了隕石收集者手部磁鐵的影響。   德施說:「在最新的實驗中,在隕石球粒中探測到了之前從未探測到的磁性物質。從中可以看出,每一個隕石球粒都像是一根條形磁鐵一樣被磁化,但是其『北極』卻指向隨機方向。」他說這說明在它們進入隕石之前就已經被磁化了,並不是在地球表面才被磁化。
  • 隕石中發現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科學家:比太陽年齡大
    近期,從1969年墜落於澳大利亞的「默奇森」隕石中發現了50億~70億年前的星塵(恆星死亡時,這些星塵被噴射而出,經恆星死亡產生的磁風吹向各處,逐漸聚集成隕石),這些星塵是恆星死亡後的骨灰,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 來自古代太空巖石中的冰化石揭示了早期太陽系的線索!
    原始的隕石是太陽星雲的巖石殘餘,或者一些人所說的凝聚成太陽系物體的氣體雲,經過長時間的流浪最終落到地球上。在隕石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似乎是冰化石的東西,這一發現有助於闡明早期太陽系的小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最終形成我們鄰近行星的物質在數十億年前可能是什麼樣子。
  • 重大突破,原始隕石或揭示生命起源、太陽系起源,答案在意料之中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一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可以說是一個千古難題。無論是哪一個答案,似乎都說得過去,而且是很有道理。這一個問題往深處想,會讓人想到,第一個生命是從哪裡來的?也就是生命的起源生命怎麼來的?宇宙的起源是怎麼樣的?太陽系又是怎麼樣的?
  • 太陽系早期有三個地球,另外兩顆哪去了?答案讓人害怕
    我們現在的太陽系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統。一般來說,有序的太陽系一開始只是一個混沌星雲。由於周圍超螺旋的影響,衝擊波導致星雲中的一個高密度區域坍塌,從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太陽。原始太陽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將星雲中的物質吸收到體內,密度越來越大,最終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而那些星雲留下的「大殘渣」則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等行星,「小殘渣」則成為太陽系中散落的各種小行星和隕石。
  • 外媒:早期太陽系隕石解釋了地球是如何獲得水的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日前,據外媒報導稱,一些最古老的隕石也許可以解釋水是如何進入地球的。因為科學家發現了證據,即碳質球粒隕石,是一組來自太陽系約45億年的隕石,直到幾十萬年前還存在著液態水。
  • 具有不同類別和來源的隕石,如何解鎖太陽系的演化?
    哪怕是一個鑑別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也需要藉助儀器來確定目標物體是否是隕石,以及它應該來自於何處,所謂的肉眼觀測只能起到輔助性作用。科學家們正是通過對這些碰撞之後留下的殘餘物進行研究,以了解這些在小行星發生碰撞之前就已在地球墜落的隕石,與早期太空中的巖石成分有何不同。我們都知道,隕石也會根據其自身的特點,而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並且,隕石的來源也並不單一。
  •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
    報導)據中國科學報(辛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天體化學家Martin Bizzarro花了50萬美元購買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價值的巖石,然後將其磨碎。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這塊有44億年歷史的「黑美人」隕石僅重15克,他的研究小組就此揭示了幾乎貫穿火星整個歷史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爆發記錄。11月16日,Bizzarro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稱,火星在歷史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之後一切都歸於平靜,這是基於在隕石中發現的51顆鋯石晶體的年齡確定的。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大多數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都是行星體的碎片,行星體是太陽系中最早的原行星體。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原始行星體要麼在其歷史早期就完全融化了,要麼作為一堆未融化的碎石留了下來。但自從20世紀60年代發現隕石以來,一個隕石家族就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默奇森隕石有70億年歷史
    它們的出現或將揭曉地球上最古老物質的「真實身份」,能洞察太陽系和地球早期狀況。1969年9月28日,當澳大利亞默奇森鎮居民正在準備前往教堂,大約10點48分,人們發現空中出現一個亮橙色火球,伴隨著一條藍色煙霧尾跡向地面墜落,幾分鐘後,隨著隕石碎片墜落地球,默奇森鎮附近出現一聲巨響,值得慶幸的是,除了穀倉的乾草棚屋頂被砸毀之外,沒有人受傷。
  • 早期太陽系有兩個恆星?奧爾特雲竟是另一個恆星留下的產物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科學家始終都難以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因為太陽系的結構很複雜,不僅存在多顆行星,還存在小行星帶,以及外圍的奧爾特雲。雖然太陽系外圍存在木星土星這樣質量很大的天體,但其質量還不足以將眾多隕石碎片甩到奧爾特雲所在的地方。因此奧爾特雲的形成只能是依靠恆星這樣大質量的天體。為何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另一顆可能存在的恆星沒有在太陽系留下很多證據呢?原因跟它在太陽系初期就脫離了太陽系有關。如果是穩定的雙星系統,那麼一般不會存在這類某顆恆星脫離的情況。
  • 構成生命的手性分子被隕石帶到早期地球上?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體生物學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生命的構成元素可能是宇宙起源,然後搭上隕石來到早期地球。科學家們繼續研究生命的組成部分來自哪裡,以及它們在整個宇宙中有多普遍。如何到這裡,從哪裡到這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分子科學學院的Sandra Pizzarello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行星科學系的Christopher Yarnes研究了Murchison隕石的提取物。在銀河系中心附近的恆星形成區域人馬座B2中發現了環氧丙烷。圖片:B. Saxton/NRAO/AUI/NSF/N. E.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大多數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都是行星體的碎片,行星體是太陽系中最早的原行星體。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原始行星體要麼在其歷史早期就完全融化了,要麼作為一堆未融化的碎石留了下來。但自從20世紀60年代發現隕石以來,一個隕石家族就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
  • 我們在隕石碎片中發現了太陽系最古老流體的痕跡
    文章介紹了天文學家們通過對塔吉什湖隕石的原子探針層析成像(APT)研究,結果發現隕石精細的結構需要一個富含鈉的鹼性流體環境才能形成這樣的環境,而隕石在地球上沒有接觸過水,這意味著這裡所涉及的流體可以追溯到太陽系的起源。
  • 50億年前,分子雲核的引力坍塌,太陽系得以誕生,隕石藏著秘密!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和明斯特大學合作者回顧了近年來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隕石如何在非碳質(NC)和碳質(CC-巖石或沉積物中含有碳或其化合物)群之間表現出基本的同位素二分法,這兩種群最有可能代表來自太陽系內外的物質,其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 那些太陽系最古老的物質,都去了哪兒?
    球粒隕石,太陽系早期的固態物質吸積而成的「沉積巖」,因含有大量的球形矽酸鹽小球(即球粒)而得名。大部分球粒隕石都被吸積進入行星,被核幔分異和巖漿作用改造,最終形成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和無數個分異的小行星。少部分球粒隕石得以倖免,散落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部分軌道不穩定的球粒隕石碎塊最終飛向地球,降落後被目擊者撿到收集,或者多年後被科考隊或某位幸運者收集。
  • 深度凍結數十億年的彗星樣本,可以解開地球與早期太陽系關係?
    科學家們了解到,該隕石中嵌入了富含碳的碎片,可以通過薄片照射偏振光來看到隕石的顏色。這個奇怪的新發現,讓我們對早期太陽系的看法有了新的扭曲。基於該研究的論文已在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這對了解早期太陽系的化學反應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深度凍結數十億年的彗星樣本,或可以揭示了地球和早期太陽系的關鍵信息。
  • 南極洲隕石中有神秘星塵,新星爆炸和太陽系起源有何關聯?
    通過新星爆炸跟蹤宇宙進化歷程跟蹤宇宙如何在進化歷程中播種重元素物質,超新星爆炸的出現時間是宇宙大爆炸之後僅30億年的時期,科學家們所採用的方法能夠發現數萬顆遠古超新星。一顆穩定的恆星,核心溫度上限一般為60億K,當巨大質量的恆星內部溫度遠遠高於其表面的時候,最大的超巨星的核心溫度會超過10億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