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早期太陽系隕石解釋了地球是如何獲得水的

2021-01-12 騰訊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日前,據外媒報導稱,一些最古老的隕石也許可以解釋水是如何進入地球的。因為科學家發現了證據,即碳質球粒隕石,是一組來自太陽系約45億年的隕石,直到幾十萬年前還存在著液態水。

據介紹,研究人員對巖石中的水流痕跡進行了時間判斷,科學家可以分辨出水最後何時流過隕石,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流逐漸消失,但這一痕跡的存在表明水流相對較活躍。

外媒稱,在太陽系物體中,水並不是稀有物體。例如,小行星本努(Bennu)就存在水,彗星也會噴發出融化的冰水。現在,這些最新發現顯示了水可以滯留的時間長短,並表明儘管有撞擊力,地球上的一些球粒隕石仍可能帶有冰(或水)。

相關焦點

  • 早期太陽系的物質是如何實現遷移的?隕石裡或有答案
    圍繞恆星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普遍觀點認為,它們是由新形成的恆星周圍旋轉的塵埃-氣體盤中的物質吸積而成的。在太陽系中,球粒隕石為原行星盤的物質組成提供了證據。球粒隕石是一種由微型球粒物構成的隕石,它們像宇宙積塵一般聚集到了一起。論文作者、UCD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Qingzhu Yin說:「如果我們能了解物質輸運情況,就能了解盤狀物的性質,並推斷出行星的形成機制。」
  • 隕石成分體現早期太陽系的物質遷移
    圍繞恆星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普遍觀點認為,它們是由新形成的恆星周圍旋轉的塵埃-氣體盤中的物質吸積而成的。在太陽系中,球粒隕石為原行星盤的物質組成提供了證據。球粒隕石是一種由微型球粒物構成的隕石,它們像宇宙積塵一般聚集到了一起。論文作者、UCD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Qingzhu Yin說:「如果我們能了解物質輸運情況,就能了解盤狀物的性質,並推斷出行星的形成機制。」
  • 原始隕石磁場幫助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原始隕石磁場幫助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科學家們所關注的是其中含鐵礦物捕獲的磁場,磁場強度約為54微特斯拉(micro-tesla)。和地球表面磁場強度相似,其範圍為25-65微特斯拉。巧合的是,之前測量的許多隕石也有著相近的磁場強度。但是目前的理解是,這些測量受到了地球磁場的影響,甚至受到了隕石收集者手部磁鐵的影響。   德施說:「在最新的實驗中,在隕石球粒中探測到了之前從未探測到的磁性物質。從中可以看出,每一個隕石球粒都像是一根條形磁鐵一樣被磁化,但是其『北極』卻指向隨機方向。」他說這說明在它們進入隕石之前就已經被磁化了,並不是在地球表面才被磁化。
  • 地球的水從哪裡來?研究對當前的隕石理論產生懷疑
    正如我們所知,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對生命至關重要,但是水如何到達這裡一直是長期以來的科學辯論領導這項研究的宇宙化學家勞雷特·皮亞尼(Laurette Piani)告訴法新社,這一發現與流行的理論相矛盾,即水是由影響深遠的彗星或小行星帶入最初乾燥的地球的。根據早期關於太陽系如何形成的模型,大量圍繞太陽旋轉並最終形成內行星的氣體和塵埃盤太熱,無法維持冰。
  • 通過研究隕石,科研人員發現了早期太陽系中物質的傳播形式
    對稀有類型的隕石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木星清除了形成行星的塵埃和氣體盤中的間隙,來自太陽附近的物質仍到達了外部太陽系。這項研究結果於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使人們對我們的太陽系如何形成,以及行星如何圍繞其他恆星形成有了新的認識。
  • 深度凍結數十億年的彗星樣本,可以解開地球與早期太陽系關係?
    科學家們了解到,該隕石中嵌入了富含碳的碎片,可以通過薄片照射偏振光來看到隕石的顏色。這個奇怪的新發現,讓我們對早期太陽系的看法有了新的扭曲。基於該研究的論文已在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這對了解早期太陽系的化學反應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深度凍結數十億年的彗星樣本,或可以揭示了地球和早期太陽系的關鍵信息。
  • 我們在隕石碎片中發現了太陽系最古老流體的痕跡
    文章介紹了天文學家們通過對塔吉什湖隕石的原子探針層析成像(APT)研究,結果發現隕石精細的結構需要一個富含鈉的鹼性流體環境才能形成這樣的環境,而隕石在地球上沒有接觸過水,這意味著這裡所涉及的流體可以追溯到太陽系的起源。
  • 水業大觀 | 最新研究:地球上的水竟來源於隕石?
    由於隕石物質形成於太陽系內部的乾燥帶,而被人們推測是不含有水的。但根據新的研究顯示,隕石物質內似乎含有足夠的氫,其所提供的氫量至少是如今地球海水中氫量的3倍。但是,我們的藍色行星有著浩渺的海洋、潮溼的大氣和含水充沛的地質,它們都公然挑戰了這些預測,這令地球在太陽系內側的其它巖石行星中獨樹一幟。因此,儘管存在爭辯,但地球上水的起源仍屬未知。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近期,有法國的科研團隊在natu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中提到我們的地球形成之初是乾燥的,數十億年來,不斷潮溼最後形成現在的狀態。那麼地球上的水分到底來自於哪裡呢?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
  • 隕石證據表明,地球水分或來自太陽系內部
    如果地球完全是由這種物質構成的,那麼它接收到的水分將是地球當前海洋總水量的23倍。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7日消息稱,《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行星形成階段存在於太陽系內部的物質,而與遙遠的彗星或小行星無關。換句話說,地球可能一直都是溼潤的。
  • 具有不同類別和來源的隕石,如何解鎖太陽系的演化?
    哪怕是一個鑑別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也需要藉助儀器來確定目標物體是否是隕石,以及它應該來自於何處,所謂的肉眼觀測只能起到輔助性作用。科學家們正是通過對這些碰撞之後留下的殘餘物進行研究,以了解這些在小行星發生碰撞之前就已在地球墜落的隕石,與早期太空中的巖石成分有何不同。我們都知道,隕石也會根據其自身的特點,而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並且,隕石的來源也並不單一。
  • 地球之水從哪兒來?
    事實上,地球的組成部分應該是乾燥的,因為它們來自太陽系內部,在行星形成過程中,那裡的溫度太高,導致水無法凝結並與其他固體一起積聚。  人們通常認為,水是在地球形成的最後階段,由彗星或太陽系外形成的水合小行星運送到地球的。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給出新答案
    8月3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並不是來自彗星,有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內部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眾所周知,地球的表面約有四分之三都是海洋,正因為如此,它在太陽系中也是獨一無二的。但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
  • 隕石撞擊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嗎?
    該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 Craig O』Neil 對隕石撞擊開展了研究,並將成果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他解釋了地球形成的前 5 億年裡發生了什麼——這一時期被稱為「冥古代」,更詩意的比喻是「地質黑暗時代」。圖丨藝術家對隕石撞擊地球的想像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否具有移動的板塊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主要是因為早期的地殼幾乎沒有保留下來。
  • 太陽系早期有三個地球,另外兩顆哪去了?答案讓人害怕
    我們現在的太陽系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統。一般來說,有序的太陽系一開始只是一個混沌星雲。由於周圍超螺旋的影響,衝擊波導致星雲中的一個高密度區域坍塌,從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太陽。原始太陽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將星雲中的物質吸收到體內,密度越來越大,最終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而那些星雲留下的「大殘渣」則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等行星,「小殘渣」則成為太陽系中散落的各種小行星和隕石。
  • 太陽系巖石行星竟然天生有水?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
    這一時期,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向地球和月球,月球上很多的環形山就是這時候形成的。同時,小行星和彗星的到來也為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因此,地球上相當一部分水,或許早年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形成,隨著彗星的隕落來到了我們身邊。
  • 太陽系巖石行星竟天生有水?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
    這一時期,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向地球和月球,月球上很多的環形山就是這時候形成的。同時,小行星和彗星的到來也為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因此,地球上相當一部分水,或許早年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形成,隨著彗星的隕落來到了我們身邊。
  • 來自古代太空巖石中的冰化石揭示了早期太陽系的線索!
    原始的隕石是太陽星雲的巖石殘餘,或者一些人所說的凝聚成太陽系物體的氣體雲,經過長時間的流浪最終落到地球上。在隕石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似乎是冰化石的東西,這一發現有助於闡明早期太陽系的小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最終形成我們鄰近行星的物質在數十億年前可能是什麼樣子。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水候選來源:被稱為頑輝球隕石
    地球上水的來源根據測算,地球表面的71%的面積是被水覆蓋,水的總量約為13.6億立方公裡,其中97.3%存在於海洋.那麼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地球和其他行星從太陽星雲中匯聚在一起,該區域被認為離年輕的太陽太近,水無法凝結。取而代之的是,水會凝結在木星附近的年輕太陽系的輻射之外。如果真是這樣,在太陽系的早期,將水輸送到地球需要繞行路線。
  •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有了地球,月球是如何出現的?水又從何而來?
    毋庸置疑的是,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適合居住的地方。但是,你知道它是如何出現的嗎?與其他行星相比,它具有什麼特點呢?地球的誕生要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那就有必要回顧一下發生在大約50億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太陽爆發了,塵埃和氣體雲在太陽周圍旋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