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水候選來源:被稱為頑輝球隕石

2020-09-04 I路人甲I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水候選來源:被稱為頑輝球隕石


宇宙中的隕石

主要由頑火輝石(約70%是純的或較純的MgSiO3)及金屬鐵-鎳(約25%)組成的石隕石,化學組成特徵是低Mg/Si和(Ca,Al,Ti)/Si比值。不含橄欖石或含量甚微,FeO的含量很低,FeS的含量比普通球粒隕石高得多,金屬鐵的含量亦較高。鐵主要呈金屬鐵及隕硫鐵的形式產出,這表明頑火輝石球粒隕石是在高度還原的條件下形成的。


地球表面

地球上水的來源根據測算,地球表面的71%的面積是被水覆蓋,水的總量約為13.6億立方公裡,其中97.3%存在於海洋.那麼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地球和其他行星從太陽星雲中匯聚在一起,該區域被認為離年輕的太陽太近,水無法凝結。取而代之的是,水會凝結在木星附近的年輕太陽系的輻射之外。如果真是這樣,在太陽系的早期,將水輸送到地球需要繞行路線。


太陽系

輸入水的主要候選者是碳質球型顆粒隕石的小行星的巖石殘骸。像流星這樣的小行星形成於木星以外,因此富含碳和水。但是這些小行星中的物質未能通過關鍵的測試。為了查看地球上的水與小行星上的水是否相同,天文學家比較了同位素。例如,氫的每個原子都具有相同數量的電子和質子,但某些中子比其他中子更多。根據氫,氧和其他元素的同位素組成,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小行星的水和巖石物質與陸地物質不匹配。許多水和其他物質必定來自其他來源。

皮亞尼(Piani)的團隊收集並分析了13種稀有的頑輝石隕石樣品,發現了可能積聚到起初,由于于地球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上形成,因此人們認為,建造地球的那些「基石」由於中沒有足夠的水。但是,皮亞尼和同事們的分析表明,這些最早期的巖石中含有足夠多的氫,以至於足以帶給地球相當於當今海洋水量三倍的水。為了有力證明這一點,研究人員準確地測量了13塊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氫和氦(可視為另一版本的氫)的含量。除了分析氫含量是否足夠以外,他們還發現,這些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氫和氮的同位素的含量與地幔中的含量相近。

地球上發現的頑輝隕石是我們在太陽附近形成的原始頑火輝石球粒的唯一樣本。皮亞尼說,如果這些物體構成了地球的大部分構成要素,那麼它們很容易提供了大多數陸地水。她的小組提出,頑輝隕石提供了地幔中所有的水,並且提供了海洋中95%的水,其餘的則來自其他小行星。

水是生命之 源,請君節約用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最近撞擊地球的隕石中發現了水流動的證據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最近撞擊地球的隕石中發現了近期水運動的證據,研究人員考察了過去100年內撞擊地球表面的碳質軟骨隕石(CC)隕石後發現,水運動的證據意義重大,因為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存在的水來自於隕石。但贊同這一理論的科學家們卻很難證明這一點,因為迄今為止回收的隕石中並不含有水。
  • 地球一直都有水?對隕石的研究可能顛覆對水來源的固有認知
    圖|The Leaders Globe來自法國巖石學與地球化學國家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s Petrographiques et Geochimiques ,CRPG)、洛林大學(Universite de Lorraine)等機構的研究團隊,測定一種名為「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隕石中含有足夠的氫元素,可以形成三倍於地球海洋的含水量
  • 地球一直都有水?對隕石的研究可能顛覆對水來源的固有認知
    8月28日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地球一直都是「潮溼」的。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太陽系中小行星帶以內的區域)中的物質,而不是來自遠方的彗星或小行星。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中存在的材料。
  • 地球的水從哪裡來?研究對當前的隕石理論產生懷疑
    因此,科學家認為水是隨水流而來的,最主要的嫌疑人是隕石,稱為碳質球粒隕石,富含水合礦物質。但是問題在於它們的化學成分與我們的星球的巖石不匹配。碳質球粒隕石也在外太陽系中形成,這使其不太可能撞擊早期地球。
  • 刷新人類認知的發現!發過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給地球帶來了水
    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除了外部穩定的環境條件之外,內部適宜的環境條件也不可缺少,例如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溫度以及液態水。和地球一樣處於宜居帶中的金星和火星至今未被發現有液態水存在,這導致有科學家對地球上的液態水的來源產生疑惑。實際上這種疑問很早就出現了,但至今仍未有定論。
  • 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候選粒子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一種在宇宙中大量存在的神秘物質,被認為與常規物質的比例是五比一。但是到目前為止,暗物質從未被直接檢測到。現在,約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候選粒子,它可能構成了這種奇怪的物質。
  • 生物進化論再起爭議,隕石中發現疑點,科學家:人類或來源外太空
    科學本就是一項不斷突破進步的過程,這些年來也有不少科學家試圖對生物進化論提出質疑,甚至嘗試推翻它,可最終的結果仍舊一無所獲,還是無法動搖它的主流地位。生物進化論再起爭議 對於人類的來源基本上能夠定論,但對於生物的來源卻又讓生物學家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都無法解釋這一謎題。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地球之水從哪兒來?科學家找到新答案
    除了地球,科學家在月球、火星、水星、彗星和大行星的冰冷衛星上也發現了水的痕跡。但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水已知是在星際介質——行星系統合併的地方形成的。 但是,當新形成的太陽開始釋放熱和光時,水會被摧毀嗎?還是那些原始的水在恆星形成後仍然存在,直至今天?
  • 地球之水從哪兒來?科學家找到新答案
    除了地球,科學家在月球、火星、水星、彗星和大行星的冰冷衛星上也發現了水的痕跡。但水是從哪裡來的呢?水已知是在星際介質——行星系統合併的地方形成的。但是,當新形成的太陽開始釋放熱和光時,水會被摧毀嗎?還是那些原始的水在恆星形成後仍然存在,直至今天?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蒙德拉比拉隕石的主體。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在澳大利亞隕石內發現的超導體是一種已知的材料,它的發現過程可以說是很讓人震驚了。「最大的收穫是天空中就有超導體,純天然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個課題的主要作者之一伊萬·舒勒這樣告訴吉茲莫多。舒勒的團隊不僅僅關注隕石,他們致力於在各種地方尋找超導材料。
  •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態水?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71%的面積被水覆蓋。然而,地球上的水從哪兒來,卻始終是未解之謎。近日,關於地球上水的起源問題又有新發現。《自然》雜誌載文稱,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對來自加拿大卑詩省塔吉胥湖隕石和地球地幔巖石樣品的同位素分析顯示,水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此前預期的要晚很多。
  • 隕石研究再次證明: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火星隕石的地球「流浪記」
    當石塊被撞出來的速度大於逃逸速度時,會被拋射到太空中,其中的一部分會墜落到地球表面成為隕石。來源於火星的隕石被稱為火星隕石,而最重要的判別依據,是將這些巖石中所捕獲的氣體成分,和火星探測器所探測到的火星大氣成分進行對比。
  • 地球的水從哪來的?曾有人認為是彗星帶來的,如今科學家另有說法
    但是很早就有科學家對地球上水的來源提出疑問,地球上的水是自己形成的?還是由彗星、小行星等小天體帶來的?,在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他們通過對一種名為「頑火輝石球粒」的隕石進行分析,發現它可能是地球早期產生液態水的來源之一。
  • 外媒:歐洲科學家在月球隕石中發現新礦物
    據埃菲社柏林11月2日報導,柏林自然博物館周一稱,一個歐洲科學家團隊在月球隕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礦物,這一罕見發現可以更好地幫助理解小行星撞擊對月球的影響。該礦物在2014年在西撒哈拉找到的名為「Oued Awlitis 001」的月球隕石中被發現。這一最新發現已發表在專業期刊《美國礦物學家》上。「這項發現對於研究月球形成歷史和地球內部的一些演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給出新答案
    8月3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並不是來自彗星,有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內部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眾所周知,地球的表面約有四分之三都是海洋,正因為如此,它在太陽系中也是獨一無二的。但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
  • 奔·火|火星隕石的地球「流浪記」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微博視頻截圖)隕石是闖入地球的天外來客,它蘊含著珍貴的宇宙信息,科學家們稱隕石為「太陽系的化石」。人們對隕石進行了大量研究,包括確認隕石的來源,挖掘他們的「流浪史」。來源於火星的隕石被稱為火星隕石,而最重要的判別依據,是將這些巖石中所捕獲的氣體成分,和火星探測器所探測到的火星大氣成分進行對比。火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官網)火星隕石其實很早就被收集到,但由於沒有可供對比的火星樣品,這類隕石的來源一直無法確認,直到1982年情況才發生改變。那麼第一塊火星隕石是如何確認的呢?
  • 隕石中出乎意料的豐沛氫含量披露地球上水的來源
    隕石中出乎意料的豐沛氫含量披露地球上水的來源(Credit: © dell / stock.adobe.com)(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urekAlert!: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被推測缺乏水的隕石物質(因為它形成於太陽系內部的乾燥帶)似乎含有足夠的氫,後者給地球輸送的水量至少是其海水量的3倍。雖然有關頑火輝石球粒隕石(EC)流星因含有足夠的氫而能為生長中的原地球提供水的想法已被提出,但由於很難測量ECs中的氫濃度,因此嚴格測試這種情況的困難阻礙了有關的工作,而這項研究排除了這一障礙。根據太陽系的形成模型,地球應該是乾燥的。
  • 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了糖,想舔!
    在這些最古老的隕石中發現核糖,為構成生命起源的物質來自太空的學說提供了新證據,生命誕生必不可少的核糖可能產生於太陽系誕生初期。據科學家們認為,核糖的形成過程和在鹼性條件下加熱的甲醛聚糖反應類似。圖解:威拉姆特隕石在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糖之前,科學家們就已在其中檢測到了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以及用於編碼的RNA組成部分鹼基。這樣一來,就能從隕石中發現的這些物質構建一個完整的RNA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