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直都有水?對隕石的研究可能顛覆對水來源的固有認知

2020-09-04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8月28日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地球一直都是「潮溼」的。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太陽系中小行星帶以內的區域)中的物質,而不是來自遠方的彗星或小行星。

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中存在的材料。圖|The Leaders Globe

來自法國巖石學與地球化學國家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s Petrographiques et Geochimiques ,CRPG)、洛林大學(Universite de Lorraine)等機構的研究團隊,測定一種名為「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隕石中含有足夠的氫元素,可以形成三倍於地球海洋的含水量,甚至更多。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完全由來自內太陽系的物質組成——基本上與地球最初形成時的物質相同。

「我們的研究表明,構成地球的物質可能對地球的水資源起了重要作用。」第一作者、CRPG的研究員勞雷特·皮亞尼(Laurette Piani)說,「在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中存在含氫物質,但是溫度太高,水無法凝結。」

人們普遍認為,構成地球的物質是乾燥的——它們來自高溫的內太陽系,水不可能凝結並蓄集在固體中。這項研究的成果推翻了這個觀點。

這幅藝術家的作品描繪了一個圍繞著年輕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盤。行星就誕生在這樣的圓盤中。但是它形成的確切細節仍然是天體物理學家們激烈爭論的話題。圖|ESO/L. Calçada

隕石提供了水不一定來自遠方的佐證。

參與了此項研究的萊昂內爾·瓦切(Lionel Vacher)說:「對我來說最有趣的是,被認為『極度乾燥』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含水量其實驚人地高。」目前,瓦切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從事物理學博士後研究。

瓦切在洛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從事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水分析研究;在華盛頓大學,他正在研究其他類型隕石中水的組成。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十分罕見,大約只佔目前收集到的隕石數量的2%。

這種隕石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它們與地球的同位素相似性。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具有與地球相似的氧、鈦和鈣同位素,這項研究表明其氫、氮同位素也與地球相似。

一種被稱為「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隕石與陸地巖石的同位素組成相似,因此可能是形成地球的物質的代表。圖|Technology Times

在對地外物質的研究中,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是一種獨特的特徵,可以用來識別該元素的來源。

「如果頑火輝石球粒隕石與構成地球的物質同源——因為它們具有高度相似的同位素構成,因此可能性極高——那麼這些隕石中的含水量,足以解釋地球水的來源。這真是太神奇了!」瓦切說。

文章還提出,地球大氣中含量最豐富的氮元素也可能來自與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同源的物質。

皮亞尼說:「在小行星和地球上都沒有受影響的原生態頑火輝石球粒隕石極少。我們仔細挑選了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並採用了特殊的分析程序,以免研究結果受到環境水分的幹擾。」

研究人員將兩種分析技術——常規質譜和二次離子質譜(SIMS)相結合,精確測量隕石中微量水的含量和成分。

當固體樣品被能量為幾千伏的原生離子濺射時,從靶子上發射的部分粒子被電離。二次離子質譜法就是用質譜儀分析這些二次離子。圖|Cameca

在這項研究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這些球粒隕石形成於靠近太陽的地方,因此,頑火輝石球粒隕石通常被認為是『乾燥的』。這一老生常談可能讓人忘了對隕石中的氫元素做個詳細的分析。」皮亞尼說。

地球這顆行星。圖|Science Daily

翻譯|羽華

編輯|Kai

責編|小文

來源:Science Dail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8/200827141334.htm

相關焦點

  • 地球一直都有水?對隕石的研究可能顛覆對水來源的固有認知
    8月28日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地球一直都是「潮溼」的。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太陽系中小行星帶以內的區域)中的物質,而不是來自遠方的彗星或小行星。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地球形成時內太陽系中存在的材料。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水候選來源:被稱為頑輝球隕石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水候選來源:被稱為頑輝球隕石地球上水的來源根據測算,地球表面的71%的面積是被水覆蓋,水的總量約為13.6億立方公裡,其中97.3%存在於海洋.那麼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像流星這樣的小行星形成於木星以外,因此富含碳和水。但是這些小行星中的物質未能通過關鍵的測試。為了查看地球上的水與小行星上的水是否相同,天文學家比較了同位素。例如,氫的每個原子都具有相同數量的電子和質子,但某些中子比其他中子更多。根據氫,氧和其他元素的同位素組成,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小行星的水和巖石物質與陸地物質不匹配。許多水和其他物質必定來自其他來源。
  • Science:地球的水可能來自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Science:地球的水可能來自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地球水的來源一直是地球科學和行星科學研究的熱點。氫同位素組成是示蹤地球水來源最為重要的依據。
  • Science:地球的水可能來自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地球水的來源一直是地球科學和行星科學研究的熱點。現有研究結果表明,太陽系中天體的氫同位素組成有巨大的差異:太陽、木星和土星具有相似的氫同位素組成(δD約為 -865‰),且與星際氣體的氫同位素組成相同,該值被認為是太陽星雲的初始值;而類地行星、球粒隕石和彗星與太陽相比,其氫同位素組成明顯偏高,且差異明顯,如地球大洋水(δD=0‰)、碳質和普通球粒隕石
  • 地球的水從哪裡來?研究對當前的隕石理論產生懷疑
    正如我們所知,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對生命至關重要,但是水如何到達這裡一直是長期以來的科學辯論因此,科學家認為水是隨水流而來的,最主要的嫌疑人是隕石,稱為碳質球粒隕石,富含水合礦物質。但是問題在於它們的化學成分與我們的星球的巖石不匹配。碳質球粒隕石也在外太陽系中形成,這使其不太可能撞擊早期地球。
  • 430℃的水星表面曾經有水?科學家:不止有水,還可能有過生命
    因為根據科學家的分析,這些揮發物可能就是水冰。它們原本分散在水星的地殼中,結果被內部熔巖加熱,升華到表面,最後逃逸出去。 儘管水星表面溫度達到了430攝氏度,但是它表面有冰的想法絕不是扯淡。就在前不久,天文學家剛剛宣布水星的環境有可能產生大量的水冰,與這一次的研究也是不謀而合。
  • 火星最初9000萬年一直有水,科學家提野性理論:巖石行星或都有水
    在過去的數十億年時間裡,地球上至少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曾經在地球上繁榮過的生物,絕大多數都和已知現存的物種一樣,同樣都離不開水的滋養。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將水資源視為一個星球是否適合生命居住的首要判斷依據,但現在又有研究人員提出,很可能所有巖石行星上都有水,這個看似野性的理論到底是怎麼回事?
  • 隕石研究再次證明: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擁有足夠的形成水的基礎元素,也就是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比較潮溼。
  • [圖]新研究發現火星水有兩個不同來源 衝擊現有理論
    而最新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論文中,表示火星上的水分子可能有兩個不同來源。 由於人類很難到達火星對其進行現場考察,因此我們很難對火星水進行深入的研究。
  • 水業大觀 | 最新研究:地球上的水竟來源於隕石?
    由於隕石物質形成於太陽系內部的乾燥帶,而被人們推測是不含有水的。但根據新的研究顯示,隕石物質內似乎含有足夠的氫,其所提供的氫量至少是如今地球海水中氫量的3倍。雖然,有關頑火輝石球粒隕石(EC)流星因含有足夠的氫,而能為生長中的原地球提供水的想法已被提出,但由於很難測量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氫濃度,因此有關嚴格測試的困難阻礙了相關工作進展,而最新的這項研究則排除了這一障礙。
  • 地球何時有水?研究顯示:地球形成時期就有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導美媒稱,人們認為,碳質球粒隕石等隕石給地球帶來了水——但問題是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水分可能在地球形成時期就開始融入地球。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9日報導,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3月28日刊登的文章中,科研人員認為,地球現有的水分大部分是在地球形成的主要階段獲取的——這與流行理論恰好相反。報導稱,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進行了精度極高的測量。結果發現,兩者的氧同位素存在非常細微但可察覺的差異。
  • 隕石研究再次證明:地球誕生之初就擁有足夠形成水的氫元素
    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謎,此前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水由撞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帶來。但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通過對隕石進行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等物質釋放的氫。
  • 刷新人類認知的發現!發過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給地球帶來了水
    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除了外部穩定的環境條件之外,內部適宜的環境條件也不可缺少,例如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溫度以及液態水。和地球一樣處於宜居帶中的金星和火星至今未被發現有液態水存在,這導致有科學家對地球上的液態水的來源產生疑惑。實際上這種疑問很早就出現了,但至今仍未有定論。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這番解釋,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令人難以置信。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約70%的地方是被水覆蓋的,水源一直都被認為是孕育生命的前提。換句話說,地球上最早期生命的形成是離不開水分的。正因為這樣,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一直都是科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不斷模擬地球的演化過程,對於水分的形成也逐步有了一些認識。
  • 月球上有水嗎?隕石知道答案
    移民其他星球,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想要移民,首先要找到一顆有水的星球。好消息來了。日本東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消息稱,他們通過分析月球隕石,首次找到了月球中低緯度存在水的直接證據。該項研究發表在《科學》的子刊《科學進展》上。僅300塊月球隕石被驗明正身天上掉下來的石頭那麼多,怎麼知道這一塊來自月球?
  • 地球的水從哪來的?曾有人認為是彗星帶來的,如今科學家另有說法
    但是很早就有科學家對地球上水的來源提出疑問,地球上的水是自己形成的?還是由彗星、小行星等小天體帶來的?,在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他們通過對一種名為「頑火輝石球粒」的隕石進行分析,發現它可能是地球早期產生液態水的來源之一。
  • 所有巖石行星都有過水?
    地球生命的出現和繁衍和水有著極大的關係,科學家普遍認為先有水才可能出現生命。37億年前地球的第一個細胞古細菌就是誕生在海洋裡,之後地球所有生物的形成都離開不水。而地球的水又從哪裡來呢,又如何形成遍布全球的汪洋大海?至今還是個謎題。
  •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態水?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駁了此前很多科學家所持有的「水是地球形成階段時期由隕石表面的冰層轉變而來」的說法。行星科學家、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博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在地球演化過程中,水起到了化學反應劑和潤滑劑的作用,直接促進了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 隕石研究表明地球自形成以來可能已被弄溼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地球的水可能來自行星形成時內部太陽系中存在的物質,而不是影響深遠的彗星或小行星提供這種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一直很潮溼。來自法國南錫的Recherches Petrographiques et Geochimiques中心(CRPG,CNRS /洛林大學)的研究人員,包括現在擔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的一名研究人員確定,一種名為頑輝長晶隕石的隕石中含有足夠的氫提供至少三倍於地球海洋中所含水的量,甚至更多。頑輝隕石全部由內部太陽系的物質組成本質上與最初構成地球的物質相同。
  • 月球表面的水可能比想像的更多
    兩項新研究正幫助科學家弄清楚,在地球的衛星月球上,究竟有多少水以及這些水在哪裡供圖: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撰文:MAYA WEI-HAAS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探索月球上神秘的水。現在,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兩項新研究證實,月球表面可能充滿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