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者在不同頻率上的損失情況不同,被分為高頻聽力損失和低頻聽力損失。
低頻聽力損失,是指聽不清2000赫茲以下的聲音,患者對低音的感受能力很低。
高頻聽力損失,是指聽不清2000赫茲以上的聲音,患者對高音的接受能力很差。
我們可以藉助生動形象的聽力圖表,來理解不同聽損患者所能聽清生活中實際的聲音。
▲ 左側刻度代表音量大小,上方刻度代表聲音頻率
從圖上可知,高於2000赫茲的聲音有鳥叫聲,女人的聲音,高音歌唱家,飛機聲等,是高頻患者很難捕獲的信息;低於2000赫茲的聲音有水流聲,狗叫聲,落葉聲,大提琴音等,是低頻患者不容易聽清的信號。
雖然高頻和低頻聽損在聲音獲取能力中存在差異,但是當置身於同樣嘈雜的環境中,兩者聽力狀況都不甚理想。
下面通過模擬生活中常見場景,讓高頻和低頻聽損患者同時置身於其中,通過他們的對話展示他們對不同場景下聲音的接收能力。
包括與人單獨對話,處在多人說話環境中,聽女人的聲音,聽高音歌手演唱,欣賞大提琴演奏,鳥叫蟲鳴的環境。
一、與人單獨對話
在與他人單獨交談時,低頻損失者不會有太大的困擾,依然能夠和多數人一樣聽懂談話的內容,也能輕鬆加入到討論中。
但對於高頻損失者而言則痛苦許多,他們需要非常仔細地進行傾聽,來儘量獲取一些信息。但不一定能夠聽全,往往他人很清楚地說了一段話,高頻聽損卻聽不懂。
二、處在多人說話的環境
低頻和高頻聽損者在一群人交談的環境中,都很難聽清楚別人的說話聲。
三、聽女人的聲音
女性的聲音相對男性來說更尖銳,音調也更高,很多單詞的聲音都集中在高頻區。
以至於高頻聽損者在和她們交流時,因為不容易捕捉部分單詞信息,而難以理解其說話內容。
四、聽高音歌手唱歌
高音調的音樂表演,比如高音歌唱家,小提琴,二胡等,大部分的音色都集中在高頻區。
高頻聽損由於高頻段聽力能力弱,只能輕微或完全感受不到高音。而由於低頻損失者的高頻段聽力和正常人無異,倒能正常聽到高音。
五、欣賞大提琴演奏
大提琴是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樂器,以獨特而低沉的聲色吸引聽眾。
也正是由於其低音的特點,讓眾多低頻聽損者欣賞不到它的魅力,實屬可惜。
六、鳥叫蟲鳴
鳥叫蟲鳴聲一般都是在高音部分,高頻聽損者是很難欣賞到這類聲音的,低頻聽損者則沒有問題。
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高頻和低頻的聽損患者只是對不同聲音頻率接受能力不同,不代表完全聽不到某個頻段的音量,只是相對困難。
以上就是本期低頻與高頻聽損的簡要說明,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 end -
⊙
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