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有微博網友放出廣州正佳廣場內,疑似將海象被拉到商場走道上表演的照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事件馬上引發網友熱議:
新快報跟進報導了此事,但正佳極地海洋世界方的回應是海象區域換水,所以在轉場。
▲文章截圖來源水印,目前該新聞稿件已被刪除
而後新京報也跟進求證,但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的一名值班工作人員卻表示,不了解在商場放海象宣傳的情況。
究竟是在換水還是在遛海象做宣傳?
根據目前找到的圖片,不少網友對「換水」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首先給海象換場、換水為何要走這麼遠,並且走到了商場過道上?
目前找到的幾張圖發現,海象出現在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極地海洋世界的門前和往西北街轉角位的店鋪前。
▲背景顯示地點在極地世界的門口,圖源大眾點評
▲背景顯示地點在西北街轉角,圖源微博
根據室內地圖顯示,兩者相距百來米,期間經過大大小小好幾間商店。
換水需要特地從粉紅色這片區域跑出來嗎?難道正如網友所說,換水其實是「放風」順便逛街買小魚乾吃了?
其次,為什麼換場不用車子或者水缸之類的容器裝載?
▲圖源網絡
以上幾張圖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海象是直接站在商場過道的地面上,周圍沒有任何運輸車子、玻璃缸或籠子。
再者,為什麼換水需要這麼多工作人員(一共6位工作人員,掛牌、藍色制服以及牛仔服工作人員),其中的一位還拿手持麥克風,轉運需要這麼歡快的場景嗎?
▲可以點擊查看大圖裡圈起來的地方,圖源網絡
以及,為什麼任由顧客圍觀?
我們可以從多個照片裡看到,海象周圍都圍了一圈的路人,大家都拿著手機在拍照,有的場景裡明顯沒有任何護欄,有的只有細細的一條紅帶。
▲店鋪裡的顧客和海象直接沒有任何圍欄,圖源水印
根據新京報的採訪,目擊者稱,基本沒有防護、路人拍照還開閃光燈、小孩在大叫。
▲圖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還有,為什麼不等夜晚下班了再更換?營業時間更換水不會影響自己樂園接待遊客嗎?
而且海象溼噠噠的在走廊上行走,還走了那麼長的距離,留下水漬不會讓行人滑到嗎?
最後,海象和人近距離接觸,不擔心動物出現攻擊人類的行為嗎?不擔心傳染疾病嗎?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工作人員接受羊城網採訪的時候表示,海象在這樣人員眾多、聲音嘈雜,以及各種燈光刺激的環境下,很容易就會出現應激反應,壓力過大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攻擊人類的情況,也有可能翻轉衝撞到圍觀人群造成傷害。
野生海洋動物在商場裡圈養合適嗎?
極地海洋世界開業於2016年,至今已有4年左右時間,一直爭議不斷,開業時就有出現因處理不恰當導致大量動物死亡的新聞,其後也有致使北極熊抑鬱轟動全世界的新聞。
▲新華網和紐約時報的報導
直到現在,在大眾點評上還有不少遊客評論裡展現出,海洋動物因居住不適而產生的焦躁舉止,精神狀態不佳。
▲大眾點評中的遊客評論
翻看遊客們實地拍攝的圖片,環境狹小單一不說,水體還很髒。早在2016年剛開業環境還是嶄新時,就有媒體實地拍到了惡劣的環境。
▲24小時的照射燈光、髒兮兮的地面、狹小的生活空間 香港媒體的報導
2018年,中國鯨類保護聯盟依舊發現其環境沒有得到相應改善,而很多動物甚至出現了刻板行為。140秒裡它在這個野外萬分之一大小的地方來回往返了5趟,轉身都必須用胸鰭推自己一下,否則會撞上池壁。
那什麼是動物刻板行為?
如動物不停的的在籠子裡轉來轉去,或者一直在搖頭晃腦,重複著單一動作,沒有了在野外生活時的靈活威猛。實上這是一種病態行為,專業上稱為「動物刻板行為」,是一種急需救治的心理疾病。
▲圖源網絡
產生這些刻板行為,是因為動物被圈養的環境過於單一枯燥,沒有足夠的刺激,從而令其精力得不到釋放產生焦慮心理。
人類也有也會有這種刻板行為,就像是人在緊張的時候會不停地抖腿、咬指甲,來降低自己心中的不安一樣。
如何平衡保護野生動物和科普教育?
那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動物都不應該被圈養,都應該回歸到大自然?
理想狀態下確實應該這樣做。
但現實裡存在著很多複雜需求,例如動物園、海洋館這類場所承載著科普教育的使命,又或者需要將瀕臨滅絕的動物人工飼養起來,以達到挽救他們的結果。
中山大學海洋研究學院副研究員林文治表示,一方面國內確實有不少海洋館打著教育的旗號去開展商業活動,但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又缺乏機會到真正的大海接觸海洋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喬治亞水族館 圖源百度百科
如果連海洋生物也沒接觸過,那麼形成共識主動保護海洋生物又無從談起。所以,現在興建動物園、海洋館實際上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是我們在不會對動物造成嚴重傷害的前提下,做出的平衡和妥協。
要達到平衡兩者權益去圈養野生動物時,需要滿足一些有利於他們生存生活的條件:
首先要製造面積儘可能可能大、儘可能接近自然環境;其次是減少「擬人化」的動物表演和限制遊客與動物近距離接觸。
如果實在缺乏上述條件,利用新興技術,例如全息投影、IMAX大屏幕播放影片等,也可達到一定科普教育的作用。
▲濃縮了三大洲的雨林奇觀,共有500多種動植物共生存 圖源網絡
但無論如何,商場這種人流密集、面積狹小、聲音嘈雜的場所完全不適合用於圈養和展示野生動物。
動物的聽力一般是人類聽力的數倍到數幾百倍,把它們養在商場,簡直無異於你每天睡在拿著音響播歌曲的廣場舞大媽身邊!
保護野生動物亟需與國際接軌
目前,我國動物園數量約有185家,我國動物園市場規模也在不斷發展。
▲圖源水印
但國內大部分的動物園,對於動物權利、管理保育等方面理念和行為還是處於初級階段,與國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
與此同時,國內相關的法律法規不都完善,無法統一規範和管理此類亂象。馴養野生動物需要主管部門行政許可,但這並不包括明確的動物福利監督。因此很多狀況都難以定義,難以監督,不到聳人聽聞成為新聞熱點都不被知曉。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動物保護專家汪松提議,「一是要多交流、多學習,將國外在動物園運營、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辦法融會貫通;二是做好動物園動物年鑑,編寫動物譜系,避免近親繁殖,提高飼養繁育水平;三是提高動物福利,避免動物表演、人與動物合影等行為,尊重動物的生活棲息規律。」
各位自己友,
對於「放海象出來行商場」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