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廣州市正佳廣場的海洋館裡,人們拍到了一隻北極熊。這隻北極熊看起來狀態極差,眼神憂鬱,並不時的拍打玻璃,引發了網友對該場館是否有飼養北極熊的資質的質疑。
北極熊本應生活在北冰洋周圍的浮冰和島嶼上,還有相鄰大陸的海岸線附近。而現在卻出現在炎熱的廣州。然而該場館的問題還不僅如此。從「正佳極地海洋館」2016年1月19日試運營開始就已經負面消息不斷。
從上一次白鯨的生存環境到這一次的「悲傷的北極熊」這個場館究竟還有多少問題?
果殼網友Elang之前完成了對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的速推。
長文預警↓↓↓太長不看版1、經過現場觀察,館內還有許多非常值得吐槽的地方;但至少一半以上的魚類生存的環境還算理想。
2、部分飼養區存在設計不合理,大小不合適,混養動物數量過多等問題。 3、館中飼養的北極熊、北極狐、北極狼,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 4、在具體某個場館的設計問題背後,國內商家和遊客對於「動物園應該怎樣」的觀念滯後,是更普遍、也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詳細考察版↓↓↓
壹
海洋館中較好的方面首先,必須要客觀的說,在 實地觀察了之後,確認了在去之前就有考慮過的一件事情:
在微博/微信中的配圖(AI:此處指1月份關於鯨豚類的負面報導)帶有強烈的主觀意願。經過現場觀察,雖然有非常值得吐槽的地方,但館內至少一半以上的魚類生存的環境還算理想。(注意,我說的是魚類。)
水族區特別是珊瑚魚區的丰容做得還算不錯,特別是幾個溶洞的設計可圈可點。其次就是在遊覽的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工作人員,記錄水體情況和動物情況還是挺認真的,而且也(偷)聽到一些很有建設性的發言。
貳
動物們的生存狀況【北極熊】
這個是籠區的本體。相信稍微有點經驗的殼友應該會發現問題:雖然這裡有水池,有陸地,看起來和常規的北極熊展區很像,但·是太窄了!以北極熊的體型,在岸上走的時候真的有可能會失足掉進池子裡。
這個北極熊籠區的設計還有一個我認為最不合理的地方——
沒有任何隱藏點!北極熊區連任何能夠隱蔽身子哪怕是藏起腦袋的地方都沒有!更糟糕的是,僅有的兩個能夠提供「安全感」的角落,一個被安裝了觀察窗,另一個則是飼養員出入的門!換句話來說,這個籠子裡面,沒有任何地方能夠給北極熊提供一個遠離遊覽者視線、聲音等幹擾,安靜地思考一會熊生的地方!
【白鯨】館中飼養的白鯨和鯨鯊確確實實是幼體,其中鯨鯊連亞成體都算不上……鯨鯊目前飼養在一個巨大的水箱之中(確實很大),活動空間算是足夠的——但是並不代表在它長成成體之後這個空間仍然足夠;白鯨的環境要更差一些。
單單看水質條件的話,白鯨的待遇比起前面的水族要好很多——但是話鋒一轉,這個池子除了很大之外,依然沒有任何丰容……而且因為這裡的白鯨還只是幼體,以成體白鯨3~5米左右的體長來看,這個池子還是不足以容納6條白鯨同時生活的。從池子的寬度和深度來看,以白鯨正常的遊動速度,這個水池從池壁的一端遊動到另一端的時間還不足15秒(掐表算過),而且因為深度不足無法作出上下巡遊的動作,導致白鯨只能夠採用我們最不想看見的姿態——折返——的方式來進行運動。
白鯨本身是一種好動的生物(充滿好奇心的大海豚),池中的丰容(沒有丰容)估計很快就會讓它們感到無聊……除此之外,明顯看到了白鯨區設置了一個淺灘……(鱟:為什麼?!為什麼你這種純水棲的哺乳類有淺灘而我卻沒有?!)如果根據官方資料來看,這個淺灘真的要被用作與白鯨親密接觸的話……且不論齒鯨在被迫爬上淺灘是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如果不經消毒隨便讓遊客接觸這種脆弱的生物,可能帶來多少病痛我暫時無法想像…… ps:白鯨區的旁邊設置了一個白鯨餐廳,商業味道做足了,設想一堆閃光燈和拍玻璃窗的熊孩子……
【北極狐的籠區】
這個籠子裡的「丰容」簡直是讓我很想把設計者抓出來談談人生……是什麼讓你覺得放兩個狗屋在裡面就可以滿足北極狐的生理需求了?真心說起來,與其放兩個狗屋在裡面還不如把冰冷的水泥地板換成沙土的來得實際一點呢! 如果狐狸有個狗屋還算說得過去,那麼它們的鄰居 北極狼,就更慘了!
【北極狼】作為一種體型和活動範圍都是北極狐的數倍大的大型犬科動物,這隻北極狼被單獨關在一個和北極狐的籠子差不多大小的空間裡面,而且整個空間裡只有……兩根木頭和一根骨頭(假)……同樣的水泥地板,同樣毫無意義的丰容。
【海鳥】本次速推過程當中看到的最令我不解,最匪夷所思的槽點。
在一個不足4米高的籠子裡養著海鳥!而且明顯是鴴呀!飛不起來怎麼愉快地玩耍呀!
叄
動物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北極熊】本文成文於1月末,至少在當時,這隻北極熊的狀況就令人擔憂了。
首先,在北極熊籠子裡面,沒有任何地方能夠給北極熊提供一個遠離遊覽者視線、聲音等幹擾的有安全感的遮蔽物。
這裡展出的這隻北極熊努力嘗試把自己的腦袋往觀察窗的一角(儘量遠離窗戶那一點點能遮蔽不到半張臉的地方……)躲藏,並且即使是處在角落也難以保持安靜狀態,不停地變換動作,毛色看起來也不很健康……總的來說,整體處在焦慮不安的狀態——而且這還是在試營業期間、工作日中午、幾乎沒有遊客的狀態下……後面的事情有點不敢想……
哪怕是架一座假的冰山,好歹有個能藏住腦袋的地方也行啊……
【北極狐】
這裡必須要說一下,這種白色的小妖精有一個最基本的需求是挖洞——挖洞對於北極狐來說,既是滿足在荒蕪的極地上尋找食物的需要,也是築巢安家躲避戰亂和騷擾的需要。一個良好的巢裡面可以窩上一窩大大小小的小妖精,而且兼具躲避風雪和捕食者的作用。
這個火遍網絡的gif就是一隻北極狐在抓雪下的老鼠——這才是它們在自然中的行為和狀態。
然而在正佳的這套丰容裡面,兩個狗屋顯然無法滿足所有北極狐個體躲避和隱藏自己,以尋求安全感的需要——所以,我看到了不止一隻個體嘗試在可以遠離遊覽者視線的、靠近觀察窗的位置的牆角邊上努力地刨著水泥地板……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已經是一種顯著的、焦慮和不健康的行為了。
【北極狼】
對於這種群居(至少是結伴生活)的動物而言竟然連個聊天的對象都沒有!這直接導致了這隻北極狼出現了比前文中的北極狐更糟糕的行為狀態:
在我觀察的時間裡(雖然速推總共用了30分鐘左右,因為察覺到這隻北極狼個體的行為異常,我在這個位置停留了接近三分鐘),它只是一直盯著籠區牆壁上的一個破洞(這個破洞的來源也是個問題),但是卻不表現出任何嘗試接近或者採用視覺、嗅覺等手段探索那個洞的行為。就這麼觀察那個洞一段時間之後,它保持著與那個洞最遠的距離(貼近觀察窗一側)徘徊一圈之後,又換個角度繼續盯著那個洞——這可是非常嚴重的刻板行為……
【企鵝】
極地的另一個代表企鵝也有在館裡展出,不過依舊是數種混養……對鳥類不熟悉,但也知道在這其中有某些企鵝的脾氣並不是那麼好,再加上企鵝是一種領地意識比較明顯的動物,進入繁殖期的時候尤甚……如此混養會不會出什麼問題還真的有點不敢保證。(澳村那幾種脾氣好的也都是單種分開養的……)
肆
總結部分飼養區的設計不合理,丰容欠佳,大小不合適,混養動物數量過多等,其中以哺乳動物區為甚。在我看來,
哺乳動物區的設計到了有些令我震驚的程度……一些互動區(淺水區)並沒有設置任何阻攔裝置,遊覽者輕易就可以伸手接觸到動物,無論對動物還是對遊客來說這顯然是不明智的…… 最令我不能理解的是,在樓高不足4米的館內竟然展出了海鳥(不是企鵝)!從動物福祉的角度來看這是絕對不應該的!
實際上很多問題主要是出在整個館區處在準備和調整期,水質什麼的都沒有調整好(不過話說……水都沒養好敢養魚?!——這是在現場聽到的一個工作人員的用力吐槽)。補充丰容和改善水質什麼的也比較容易。但是哺乳動物的籠區特別是大型哺乳動物的環境實在是很糟糕,除非狠下心來減少動物的數量或者對籠區進行大改,否則的話……但考慮到建築物的整體承重和結構等情況,還真未必那麼好辦。
從當時情況看來,有大量(幾乎一個魚缸前面站著1到3人……)的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調研,而且從他們的對話中聽到提及丰容不足、水質條件不達標等情況,並且有人(疑似技術人員)督促現場工作人員必須進行改善,至少證明海洋館方面正在採取一些措施。但直到我完成這次速推的半年之後,卻又一次看見了「最悲傷的北極熊」這樣的報導……
如果一定要提出一個建議,我會說:
請放棄你們不擅長處理的陸地哺乳動物部分,專心把魚養好吧!還有,請放過那些飛鳥……本文只是一個學過幾年動物行為的人的吐槽而已,但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一下我們身邊的動物,特別是動物園裡的動物。最近幾年,國內對於動物園的動物福利問題開始提起關注了,但還是遠遠不足。怎麼樣的環境、怎麼樣的園區設計對於動物來說才好,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噱頭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動物的行為、生理,動物與人的互動,成本與效果結合等等多方面的複雜學科。
在我們改變「動物園只是拿個籠子關著動物給人看」這種觀念,和「這隻老虎怎麼總是不動讓我把他砸醒」這種令人髮指的舉動之前,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呢……
一個AI
想像一下,如果把你丟到一個和家裡溫差幾十度的地方,在玻璃籠子裡赤身裸體被人圍觀,還沒人跟你說話。
圖為阿根廷由於高溫而抑鬱死亡的北極熊。
一個好的動物園應該是怎樣的?
怎樣看出動物是否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歡迎找我們新媒體主編聊聊: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