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當前正進入「一帶一路」、自貿區、國家中心城市、大西安建設等諸多戰略機遇疊加的黃金髮展期。作為西安「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西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簡稱「三中心」項目)正憑藉前所未有的拼搏精神緊張建設中。 「三中心」項目是國內同期開工的工程量最大、設計標準最高、建設進度最快的工程項目之一。項目不僅站位高、視野寬,也讓人們看到西安今非昔比的發展速度。其中,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集生態化、國際化、智能化為一體,其建設過程對「西安速度」和「西安效率」的彰顯也最為明顯。
圖丨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效果圖
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位於西安滻灞生態區,在2017年11月開工後,2018年5月30日就已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據悉,建成後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新平臺,是助力大西安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有力支撐。
會議中心建築面積20.7萬平方米,平面軸線尺寸207米×207米,建築高度51.05米。分為地下二層,地上三層,首層與地下室結構之間設置有間隔震技術,建築形式新穎,結構設計先進。地上三層分別設置淨使用面積4300平方米左右的會議廳、宴會廳、多功能廳三個主要功能大尺度空間,可滿足國際高峰論壇、雙邊及多邊會議等功能需求。建築造型和結構體系複雜,室內外挑空及夾層板區域多,設計施工難度大。
圖丨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剖視圖
BIM技術指導下的高質量作業
為解決設計施工問題,提高效率,保證質量,項目全過程使用了BIM技術輔助設計建造。通過建立BIM建築模型、BIM結構模型、BIM電氣模型、BIM暖通模型、BIM排水模型全程指導設計工作。同步設計、同步建模、同步校核、同步反饋,實現分鐘級修改反饋,最大化的利用BIM技術整合信息和聯動修改的特點。通過這些措施,大大加快了設計進程,提前三個月出結構專業施工圖紙,保障了超緊迫工期的要求。
圖丨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BIM設計工作流程
此外,項目運用了隔震設計,共採用隔震支座共計526個,在設防烈度地震下,隔震結構降低地震剪力2/3,降低結構側向變形50%~70%,有效保護主結構和幕牆的安全性。
圖丨正負零層隔震設計
BIM技術設計模型,一方面使各專業交叉設計工作前置,減少了施工圖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大量的錯、漏、碰、缺問題;另一方面可通過建模更加直觀的指導複雜構造節點設計。
圖丨建築BIM模型
圖丨結構BIM模型
圖丨暖通BIM模型
圖丨給排水BIM模型
圖丨電氣BIM模型
擁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鋼結構
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鋼結構全過程運用「鋼結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平臺」,通過建築構件模型與構件條形碼進行信息關聯,將構件條形碼信息與各工位、工序進行分配,在製作、安裝過程中通過掃取條形碼取得構件實時狀態信息,實現構件原材管理、構件製作與發運、現場堆放和安裝一體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構件零誤差、零失誤、零錯用,有效提高鋼結構施工效率和質量,確保高品質。
圖丨巨型鋼框架結構模型
鋼結構施工採用地面預拼裝、單元吊裝,入口大跨度高空間桁架採用整體提升。通過專家論證,本項目鋼結構安裝專門配置6臺重型塔吊,吊次分析細化到每根構件,採用串吊工藝、分鐘計時,輔助履帶吊安裝,單日高峰安裝量實現2550噸。
圖丨主體鋼結構吊裝
鋼結構焊接實行焊工實名制保證施工質量,每道焊縫標記焊工信息和焊接臺帳,實名制控制焊縫質量,確保焊接合格率,實現一次探傷合格。鋼結構安裝階段引進鋼結構健康監測公司進行鋼結構應力應變和結構穩定性專項實時監測,確保結構安全和穩定。
圖丨2018年3月31日進度照片
圖丨2018年4月15日進度照片
圖丨2018年5月14日進度照片
圖丨2018年5月30日主體鋼結構封頂
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主體鋼結構工程通過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遠達國際工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中建鋼構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的精誠協作,兩個月內完成6萬噸鋼結構安裝,在物資、勞動力、資金等資源統籌安排上史無前例。同時它還創下了90天封頂的新紀錄,創造了工程建設新奇蹟,體現了新的「華潤速度+西安效能」。據悉,工程共計6.6萬噸的鋼結構用量,相當於7個艾菲爾鐵塔。
圖丨2018年8月29日,正在建設中的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
新「絲路」,新開放空間
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外輪廓呈正方形。會議中心以西安鐘樓屋架結構意向為主要設計元素,化傳統厚重,造後現代輕盈感、未來感、科技感。項目建設將堅持「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理念,以絲路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以會展業為龍頭,帶動金融商貿、文化藝術、生態旅遊、創客中心、高星級酒店等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成為「大西安東軸線」發展新窗口、新載體、新引擎。
圖丨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效果圖
建好的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將以獨特的「月牙」造型出現。設計團隊獨具匠心,採用簡明抽象的手筆,從西安歷史地標建築鐘樓提取造型元素,以現代「雙月牙」造型和180根鋼立柱詮釋傳統大屋簷空間造型。建築立面通過上下白色「雙月牙」和月牙間的大玻璃幕牆形成有致的虛實對比。由此不僅創造出建築特有的漂浮感,還形成了一個開放友好的入口空間。結構設計選用核心筒+桁架的懸掛結構體系,使得室內形成全無柱空間,滿足會議使用功能的同時,也創造了特有的無柱空間體驗。
圖丨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結構圖
圖丨吊掛結構示意圖
建成後它將成為集會議、展覽、節慶、演藝功能於一身的綜合體,促進滻灞生態區成為國際品牌會展聚集區,助推西安成為新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地區文化、商貿、信息交流的重要樞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