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西安的這座「空中水晶宮」意味著什麼?

2020-12-08 騰訊網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文|朱召國

  開篇的引言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名句,越過期頤之年,他於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壽102歲。這一天,整個世界的建築界黯然神傷,皆因為貝聿銘的離開還有他在眾多城市留下的不朽地標。

  

  提到貝聿銘的代表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羅浮宮拿破崙廣場的玻璃金字塔。

  不過,貝聿銘的這一設計最初在法國卻遭到了眾多非議。有法國人認為貝聿銘會毀了「法國美人」的容貌。

  面對壓力,貝聿銘將各種非議和懷疑拋諸腦後,堅持將自己的設計完善並建造出來。他說:「建築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風格和主見,隨波逐流就肯定被歷史淹沒了」。

  結果,金字塔的設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和艾菲爾鐵塔一樣,成為了巴黎的標誌。法國人還稱讚金字塔是「羅浮宮裡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

  >備註:法國羅浮宮門口的「玻璃金字塔」

  在古羅馬時期,工程師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提出:「一切建築物都應當恰如其分地考慮堅固、方便、美觀」。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到20世紀初,《建築十書》在建築界一直被奉為圭臬。

  縱觀近百年的世界建築史,作為凝固的藝術,建築是最能體現藝術審美的一種時代符號,每個時代都有對建築藝術的審美傾向。

  如果說,「土木磚瓦石」古建築核心元素。那麼,「水晶體」就成為最現代化建築的符號。「玻璃金字塔」、「倫敦小黃瓜」等建築,都帶給人足夠的震撼。

  

  美國的城市規劃專家凱文·林奇(Kevin Lynch)在他的一本著作《城市意象》裡提到,構成城市形態的五大要素為: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誌物。前四者構成了基本的城市形態,標誌物則讓城市「令人難忘」。

  這裡的「標誌物」就是我們常說的地標建築。

  如同人類社會裡的公眾人物,城市裡的地標建築也被賦予了比普通建築更多的社會責任。其中最明顯的是,地標建築至少要自身外觀奇特,能留下記憶點,讓人看到建築就想到城市。

  除此之外,地標建築還要承擔著帶動經濟發展,傳承文化歷史等多重任務。歷史上地標建築對經濟反哺最成功的一個案例是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備註: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館實景

  西班牙畢爾巴鄂市的古根海姆美術館是該博物館中最具影響力的分館,開業僅僅6年的時間,啟動項目的資金就全部收回,還帶動相關收入還佔到了城市財政收入的20%以上。

  二十年間,博物館不僅帶著這座小城走出了洪災與經濟危機的陰影,還一步步走向宜居的藝術文化城市,榮獲了2009 年首屆「李光耀世界城市獎」和2004年的「世界最佳城建規劃獎」。

  這種因為一座建築,給地方帶來眾多效益的現象,後來就被稱作「古根海姆效應」

  這種情況在中國同樣有,最典型的就是上海陸家嘴了。當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三個標誌性建築出現後,各類知名企業迅速聚集,推動陸家嘴成為了世界級的CBD。

  

  西安這座城市,有沒有地標?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傳統的印記是,大雁塔、古城牆、鐘鼓樓,尤是爾爾,但對於現代西安而言,印記就變得模糊了。

  >備註:十三朝古都地標鐘樓

  對於西安來說,現代與古老有著巨大的衝突,快速發展的時代,現代化是必然的命題。事實亦是如此,西安除了十三朝的歷史文脈、芙蓉園的皇家園林大成之作、大明宮的恢弘壯闊,更有不夜城的燈火霓虹,高新區的硬科技。

  「皇城格局」的打破,更重要的在於打破思維認知的牢籠。

  「破城而出,對標國際化大都市」,需要怎樣的建築煥新現代西安城市印記?融創·曲江印,應勢而生。

  >備註:融創·曲江印「空中水晶宮」效果圖

  從巴黎的「玻璃金字塔」、紐約的ONE57到深圳的深圳灣1號,無一例外,他們都位於這座城市最具「辨識度」的區域,回望歷史文脈,啟封時代封面。

  融創顯然深諳此道。擇址十三朝厚贈的曲江熱土,一個新世紀最具代表的「新區」,亦是西安古典與現代交融最完美的地方,曲江是中華五千年封建文明留給西安的寶藏,歷經歲月洗滌,王朝的翻印融入曲江的每一寸土地。

  古代王侯將相、文人墨客的心心念念之地,化作現代西安最具「辨識度」的區域。

  >備註:融創·曲江印俯瞰效果圖

  於是,在曲江南塬之上,一座「漂浮在空中的水晶宮」和「空中巴比倫」橫空出世,賦予了西安現代建築全新的想像空間,也表現出了西安城市精氣神煥新與城市信心的躍升。

  

  融創為什麼要在曲江打造一個「空中水晶宮」,而不是其他類型的建築?

  這源於融創多年的全球頂級開發眼光,以蘇州桃花源為代表的「桃花源系」,以北京壹號院、濱江壹號院為代表的「壹號院系」,以杭州印為代表的「印系」,分別堅守著國內現代人居、中式傳統人居、城市地標的穹頂。

  從城市地標煥新的角度出發,全球性的作品都擁有著三大共性:國際審美,玻璃幕牆+鋼架結構;城市高端綜合體,時代天際線 ;多維配套,全球尊享配套。

  >備註:融創·曲江印效果圖

  高出地面三十餘米的天然落差,南三環從其腳下穿過,恰好成就了融創·曲江印絕佳的視野和天然的景觀封面,全玻璃幕牆的外立面,讓這些建築就像漂浮在空中的「水晶宮」,攬盡曲江萬千風華。

  簡單的幾何方塊構成的建築形態,呈現了穿越時空的意境,有一種極致簡約洗鍊的風格。這就是現代建築魅力的精髓:用玻璃擴大界域,產生無阻擋的感覺籍以提升文化。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無論是從裡而外還是由外而裡,在光線的折射之中,那種極致的簡約,都能給人一種極致的美,極致的和諧。

  更重要的是,建成後的水晶宮,不只是西安一座漂浮在空中的世界建築,更是用多維配套成就西安的時代天際線。

  環幕大平層、印·生活館、花園商務獨棟、5A甲級寫字樓、無界藝術街區、現代藝術中心、超五星奢華酒店等七大主題形態,串聯生活、休閒、商務、財務、社交、圈層、平臺七大維度,重新定義國際西安的超級會客廳。

  >備註:融創·曲江印 |環幕大平層效果圖

  >備註:融創·曲江印 |印·生活館效果圖

  >備註:融創·曲江印 |花園商務獨棟效果圖

  >備註:融創·曲江印 |5A甲級寫字樓效果圖

  >備註:融創·曲江印 |現代藝術中心效果圖

  比如藝術中心內部的設計整體風格,同樣呈現極簡化,色彩同外部保持一致,垂直面引入大量木質裝飾,拉近現代建築與自然的距離。精心設計擺放的藝術裝置、隱藏式服務空間,終極追求就是打造私密、尊享、社交的藝術生活館。

  古老的西安,在現代文明的撞擊下,也有了自己時尚和超前的另一面。

  

  事實上,這樣的「超凡之作」已然超出了國內建築美學的範圍。

  我們單從「水晶宮」的角度出發,這些透明的盒子並不少見,如由香港十大頂尖設計師之一梁志天操刀的豪宅湯臣一品;由美國AECOM操刀的深圳灣1號;由榮獲普利茲克獎的扎哈·哈迪德操刀的望京SOHO;以及眾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等。

  但他們的功能都比較單一,只需要在某一個方面「對標國際」,而融創·曲江印想要做的,是一個全面對標國際化的超級綜合體,並且要與西安的歷史文脈、現代發展所融合,一個劃時代的地標性作品。

  >備註:融創·曲江印樓宇首層10米挑空設計

  如此,他們邀請了「中國gad建築設計 + 泰國T.R.O.P公司 + 美國AECOM公司 + 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CCD) + 新加坡SCDA公司」等五家國際頂級設計公司聯袂打造。

  gad負責規劃建築設計。代表作:世界十大豪宅之一「融創·蘇州桃花源」、青島深藍中心;

  T.R.O.P負責體驗區景觀設計。代表作:希爾頓芭提雅酒店、Quattro by Sansiri;

  AECOM負責園區景觀設計。代表作:深圳灣1號;

  香港CCD負責室內設計:上海世貿深坑洲際酒店;

  新加坡SCDA負責室內設計:紐約515 High Line公寓;

  這些城市的地標之作,被鑲刻進城市發展肌理裡的「標本」,如今都化作人們對於融創·曲江印的期許。

  全球視野、國際水準、大師聯手設計,在建築和施工方面融創亦是要求以極致的工藝和細節,打造「地標作品」。

  建築團隊中建鋼構有限公司擁有詹天佑大獎13項、國家專利450項、中國鋼結構金獎104項等眾多獎項;

  施工團隊四川華西集團獲得中國建築領域最高獎「魯班獎」及「創魯班工程特別榮譽獎」34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項7項、天府杯等工程質量獎千餘項……

  可以說,這座 「超級水晶宮」從規劃到設計、從建築到施工,周身都散發出「國際化」與「極致」的味道。

  每個時代,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印記,作為全球城市地標,始終吸引著全世界聚焦的目光,標定著塔尖圈層的生活高度,伴隨著這個時代領先的價值觀和前瞻的生活體驗。

  融創·曲江印的悄然來襲,讓全城又開始醞釀盛大的狂歡。

  神奇的是,融創此次擇址之精妙,除了直奔西安兩大支撐性產業板塊引擎而來,並且落在了區域未來方向的新中心,還佔據了曲江植物園和杜陵國家遺址公園之畔。

  而它身上閃動著的產品主義光芒,也意在突破兩處的居住新邊界……

相關焦點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大師貝聿銘今天101歲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
    他把自己的作品種在了全世界: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皆出自他手。  但他卻始終說:「我是蘇州人。」  連詩人木心見到他後,都感嘆:「他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  他就是貝聿銘——「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今天(4月26日),是他101歲的生日。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貝聿銘,出生於中國廣州,幾乎是唯一一位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華人國際建築設計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結果,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在貝聿銘的回憶裡,在他投入羅浮宮擴建的十三年中,有兩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
  • 玻璃金字塔前的遐思
    到羅浮宮廣場,首先映入眼帘的,並非這座12世紀至16世紀建造的宮殿,並非拿破崙庭院以及盧塞爾凱旋門上的六幅浮雕,也並非那些花草魚蟲,樓臺水榭,而是一座與埃及金字塔極為相像的玻璃金字塔群。  這玻璃金字塔群,由4座金字塔組成,一主塔,三小塔,分別位於主塔的東西、南面和北面,內由不鏽鋼管構成的網絡支撐,外用玻璃嵌成幕牆,主塔外面人流如潮,列隊而進,內裡升降機不斷起伏,運送著從世界各國前來參觀的遊人。  真沒想到,在這極為西化的古典庭院之內,會有這麼一座東方化的金字塔群?在這淺黃色的四周,會有這麼一座色澤較黑、鋼管和玻璃組成的透明建築?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在完成自己的基礎學業後,青年時期的貝聿銘赴美留學,得以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他所熱愛的建築,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建築設計的象牙塔中埋首苦讀。終於在1948年,貝聿銘迎來了自己人生中至為重要的一刻,他收到了來自富商柴根道夫的邀請,成為了美國建築界首次聘請的中國建築師。這對貝聿銘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是1983年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人們參觀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南京這座博物館由貝氏家族設計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南京這座博物館由貝氏家族設計新華社快訊: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曾獲得世界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得動人心魄,在寧靜的夜空中,透過玻璃金字塔可以看到巴黎變化不斷的星空。封山之作的蘇州博物館,凝結了貝聿銘的百年建築人生,被他稱為是「我的小女兒」的得意之作,蘇州博物館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建築的特徵融合得天衣無縫。
  • 藝術先鋒 | 玻璃金字塔的30周歲生日:難過
    意味著你不必在人群中拼死拼活只為記錄一張屬於自己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意味著鏡頭裡的《斷臂維納斯》不會出現別人的手臂,意味著這一晚整個羅浮宮都是你的。雖然夜宿羅浮宮這個話題極有可能讓人想起《浮宮魅影》裡的木乃伊,但在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裡看著巴黎的星星入睡也是真夠吹一輩子了。除了夜遊羅浮宮,博物館還幹了一票大的。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蘇州知名園林「獅子林」是貝家祖宅,小時的貝聿銘通常會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臺、迴廊、奇石和竹林之間,「獅子林」賦予了他對建築最初的審美和靈感。成名後,他曾讚嘆蘇州園林的迂迴曲折之美,認為其在有限空間內給人無限遐想,並稱這成為他個人創造力的啟蒙。隨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後,貝聿銘見證了上海國際飯店的拔地而起。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在剛過去的3月30日,如果你正好遊覽羅浮宮,應該正好能遇見法國街頭藝術家JR圍繞貝聿銘在羅浮宮門前豎立的那座金字塔的裝置藝術作品——巨大的3D視覺錯覺圖像。當然,你也可能正好見證了,或者是造成了它的消亡,因為這項裝置只存在了不到一天,而它出現的意義就是為了消失。
  • 建造之初曾遭受眾多非議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建成後好評如潮
    作為羅浮宮修繕更新工程的主要部分,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提出之時就遭到反對。不過,在建成後,這座建築卻以其設計和外觀一掃非議,得到廣泛稱讚,成為法國的標誌性建築。法國的羅浮宮在世界博物館史上享有盛譽,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這一生,第一次設計建造的個人住宅,是賈伯斯的。回首他的建築人生,法國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寶石般璀璨,故鄉的蘇州博物館展現出古典和現代融合的氣質。 正如他對於最美建築的評判標準一樣:「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 貝聿銘、貝禮中父子的「香港情結」
    上世紀80年代,在貝聿銘因設計巴黎羅浮宮金字塔而備受爭議時,趙無極力挺貝聿銘,並勸慰道「對那些抨擊者的唯一回答,就是讓他們去看你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如今這座玻璃金字塔,已成為巴黎人的驕傲。對藝術的共同追求讓兩人惺惺相惜,促成了建築家和藝術家的三次合作。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從貝聿銘到「貝氏」建築 貝老有很多蜚聲國際的建築設計,比如羅浮宮中的玻璃金字塔,世人盛讚這是「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近距離看看這根方尖碑。這可是法國唯一的一根方尖碑,還不是搶的,是埃及人送的。方尖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說是象形文字,其實這種文字本質上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拼音文字。這個發現是法國人商博良破譯的,他也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
  • 逝者|貝聿銘: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甘迺迪紀念圖書館)而在1979年,貝聿銘的事務所卻面臨了一次巨大打擊。由於製作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他們與合作夥伴考伯負責設計的波士頓漢考克大廈的玻璃幕牆成片脫落,造成一片譁然,也引來了各路媒體的嘲笑聲,說這座摩天大樓在玻璃全部脫落後,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質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