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

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

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自2016年玻璃金字塔入口改造工程竣工後,參觀人流得到有效疏解,儘管參觀人數眾多,但記者並沒有感覺到很擁擠。

據介紹,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總共有五座,最大的玻璃金字塔位於中央庭院,是羅浮宮博物館的主入口。有三座小型金字塔環繞在大玻璃金字塔周圍,為地下設施提供採光。第五座玻璃金字塔倒置在羅浮宮地下購物中心的天花板上。

1981年,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改造羅浮宮的計劃。當時羅浮宮的中央庭院被形容為是「巨大的停車場」,顯得空曠而沒有加以有效利用,而羅浮宮博物館缺乏中央入口,使參觀人數受到限制。

密特朗委任貝聿銘來負責改造項目,而貝聿銘提出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計劃很快引發了爭議。當時的懷疑者普遍擔心玻璃金字塔是否能夠與羅浮宮的古典主義建築相適應。

根據羅浮宮博物館向記者提供的官方資料,1989年3月29日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密特朗親自參加了落成儀式。玻璃金字塔由603塊菱形玻璃和70塊三角形玻璃準確拼接而成。

30年過去後,反對和質疑之聲早已平息,法國社會各界已經接受了玻璃金字塔,法新社相關報導的題目是「玻璃金字塔30年——從(人們的)憤怒演化為(巴黎的)地標」。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被視為巴黎的文化盛事,羅浮宮還將通過圖片展覽、文藝表演等方式慶祝。

金字塔入口投入使用之初,羅浮宮年均接納遊客約450萬人次。2018年造訪羅浮宮的參觀者已達1020萬人次,其中外國參觀者人數佔到總參觀人數的七成。(完)

相關焦點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1/4) "← →"翻頁
  • 羅浮宮金字塔迎落成30周年 「天才之作」曾遭法國人唾棄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臺媒稱,3月29日,法國羅浮宮前的經典現代建築——金字塔入口——迎來落成30周年。金字塔入口的誕生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市陸續發起包含羅浮宮擴建在內的一系列工程。由於羅浮宮原是法國王室皇宮,作為博物館先天設計不良,入口狹窄且空間規劃雜亂,當時羅浮宮左側建築甚至還是財政部所用,館前的拿破崙廣場更像是個停車場。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貝聿銘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優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和蘇州博物館新館等,都是貝聿銘留下的傑作。在貝聿銘的設計生涯中,博物館是一個核心關鍵詞。他認為「建築是藝術和歷史的融合」。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在貝聿銘的回憶裡,在他投入羅浮宮擴建的十三年中,有兩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在剛過去的3月30日,如果你正好遊覽羅浮宮,應該正好能遇見法國街頭藝術家JR圍繞貝聿銘在羅浮宮門前豎立的那座金字塔的裝置藝術作品——巨大的3D視覺錯覺圖像。當然,你也可能正好見證了,或者是造成了它的消亡,因為這項裝置只存在了不到一天,而它出現的意義就是為了消失。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貝聿銘,出生於中國廣州,幾乎是唯一一位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華人國際建築設計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大師貝聿銘今天101歲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
    他是「富15代」,他建了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人活一世,最怕見到的事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卻比你還努力。  而今天小新要介紹的這位大師,正是這樣一個人。  他把自己的作品種在了全世界: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皆出自他手。  但他卻始終說:「我是蘇州人。」  連詩人木心見到他後,都感嘆:「他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  他就是貝聿銘——「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今天(4月26日),是他101歲的生日。
  •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 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1/4) "← →"翻頁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藝術先鋒 | 玻璃金字塔的30周歲生日:難過
    試想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的羅浮宮中住上一宿,藝術細胞被喚醒是妥妥的,被藝術醃透了也大有可能。2019年前這可能只是個過於DRAMA的幻想,畢竟這也不光是有錢能解決的事。但為了慶祝羅浮宮博物館的金字塔建成30周年,羅浮宮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從年初就開始安排起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於是夢想照進現實,羅浮宮真的開放了夜宿(雖然只有一個人)。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是一個地道的蘇州人,身為蘇州望族之後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就遠赴異國留學,可在蘇州獅子林那段童年時光卻為他留下了一生眷戀故土的烙印。蘇州園林的精巧美妙,都市中的高樓大廈都是貝聿銘童年時所熱衷觀察的,或許正是從那時起,他和建築設計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緣分。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紐約5月16日電(記者長遠)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16日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2009年12月16日,貝聿銘在美國紐約出席美國華人博物館舉辦的「三十周年傳承晚宴」。創造傑作享譽世界由於主持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和甘迺迪圖書館等知名建築的設計,貝聿銘於1983年獲得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大獎評委會認為,貝聿銘的建築體現了對現代主義的信仰,並因精妙的細節、抒情性和美感而被賦予人性化特色。
  • 那位設計羅浮宮金字塔的老人走了
    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當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還在他的腦海中醞釀。此後的貝聿銘走向事業的又一個高度。在兒子貝建中看來,這些榮譽的獲得,尤其是羅浮宮金字塔項目完成,給他們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父親有了選擇接受哪個項目的權利。「那時他說,我只為自己幹活,幹我想做的事,我不必為我的辦公室擔心。沒過幾年父親就從事務所退休,此後,他只接那些他想做的項目,和那些他想共同工作的客戶合作。」
  • 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開設獨間客房,會是你想體驗的住宿嗎?
    今年4月,就在Miss Ji還在美國閒蕩,還沒有回到祖國大懷抱的時候,著名的全球短租民宿APP愛彼迎(即Airbnb)在它的官網上推出了一個免費夜宿法國羅浮宮的活動。夜宿的席夢思大床就按在咱們卓越的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主持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協和廣場的香榭麗舍大道西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凱旋門,東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羅浮宮。我們現在看過去的方向遠處就是羅浮宮方向。這一段是步行街,不能跑汽車。有點奇怪的是從協和廣場這個噴泉到羅浮宮一段路是沙土路。小風一吹,塵土四揚,灰又大又迷眼睛,不知道為什麼搞這麼一段沙土路。
  • 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得動人心魄,在寧靜的夜空中,透過玻璃金字塔可以看到巴黎變化不斷的星空。封山之作的蘇州博物館,凝結了貝聿銘的百年建築人生,被他稱為是「我的小女兒」的得意之作,蘇州博物館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建築的特徵融合得天衣無縫。
  • 古老建築和玻璃金字塔交相映輝,這就是羅浮宮
    繼續逛巴黎,終於逛到羅浮宮了。羅浮宮的正前方是一個凱旋門。歐洲好像非常熱衷凱旋門這種建築,很多地方都有的。過了凱旋門,就是羅浮宮了。羅浮宮,呈現區字形,中間就是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當年爭議非常大,說和羅浮宮的建築風格不符。很多年過去了,現在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羅浮宮的一個招牌了。羅浮宮非常大,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公元1204年,是原來法國的皇宮。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從內往外看原來是這樣的
    羅浮宮外面也逛得差不多了,小盆友鴿子也餵好了。該去走馬觀花看羅浮宮的文物了。羅浮宮廣場上那個玻璃金字塔處有個入口,不過我們沒有從那裡去博物館參觀,另外從上圖站著拍照的位置旁邊的地下通道入口下到地下的。這個羅浮宮廣場下面實際上是個商場,裡面可以逛逛的。商場嘛,賣啥的都有,隨便看看。星巴克的價格可以比較一下。中杯,我說的是所謂的大杯,大概在四到五歐元的樣子,價格和我們是差不多的。走到地面玻璃金字塔的下面了,這裡是一個倒玻璃金字塔,和地面是對稱的。小盆友摸一下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