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
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同一年,貝聿銘獲得了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茨克獎。
原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羅浮宮」。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的方案最終獲得了全球15位著名博物館館長的13張支持票。但,要在羅浮宮的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讓整個巴黎大吃一驚,當時法國人目瞪口呆甚至惱羞成怒,大叫:怎麼讓一個華人來修我們最重要的建築,貝聿銘會毀了巴黎。
然而,玻璃金字塔創造性地解決了把古老宮殿改造成現代化美術館的一系列難題,取得極大成功,享譽世界。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也帶動了羅浮宮的復興。行家們認為,這座玻璃金字塔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技的獨特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