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貝聿銘逝世:他曾飽受爭議,卻用一生為世界留下傳奇

2020-12-06 中達鷹揚

一大早,就被一條令人痛心的消息刷了屏。

美國當地時間5月16日,享譽世界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去世,享年102歲。

他曾經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也曾出現在美國總統甘迺迪、法國總統密特朗、首次訪美的鄧小平身旁。

他65歲生日宴會的舉辦地點是人民大會堂,主辦人是當時中國的兩位副總理。

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北大教授陸揚說:

「他才是李小龍之後唯一一個可以在世界範圍內,稱得上真正偶像級的華裔。」

他就是貝聿銘。

1

即便對建築藝術並不熟悉的人,也一定不會沒聽過這位大師的名字。

有人跑遍世界,就是為了要看他的作品一眼。

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

最著名的當屬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

巴黎羅浮宮的金字塔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除此之外,他堪稱神作的設計還能列出一長串,而且看一眼便經久難忘。

比如,融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為一體的北京香山飯店:

白牆黛瓦,造型與環境自然融合的蘇州博物館:

堪稱「地上天堂」的日本美秀美術館:

傳神表現了伊斯蘭建築精髓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

對於建築作品,貝聿銘說過:「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而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2

如今,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是全世界遊客到了巴黎必去打卡的著名地標之一。

但當時大部分法國人都不贊成,由貝聿銘這位東方建築師來改造自己的文化瑰寶。

《法蘭西晚報》甚至頭版放上了金字塔的模型,大標題:《新羅浮宮已經激起公憤》。

文章大意是,法國最輝煌的歷史建築,就要在一個外國人的魔爪下慘遭蹂躪了。

貝聿銘招惹了全法國的反對。

面對能把人淹死的唾沫星子,他選擇不妥協。

他曾說:「建築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風格和主見,隨波逐流就肯定被歷史淹沒了。」

1989年,羅浮宮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原先那些貝聿銘的反對者,一見實物,大多數都閉嘴了。

人們蜂擁而至,順著旋梯緩緩走下,全世界的媒體為貝聿銘的作品叫好。

法國人開始稱讚金字塔是「羅浮宮裡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

以前的爭議和羞辱,都被人遺忘了。

看見了吧,哪怕貝聿銘這樣的大師,一生中都不知要遭遇多少次質疑,不知要被罵多少次「破玩意」,才能被認可和接受。

所以,當你初出茅廬或不被理解,你最有力的回應方式,就是保持「細心和耐心」,確認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並且繼續走下去。

因為這世界上最公平的裁判,是時間。

3

貝聿銘的一生,在四大洲、十個國家都留下了代表作:美國、中國、日本、德國、 卡達……

儘管接受了多年的西方教育,每逢有人問起他的身世,他總是堅定自信地回答: 」我來自中國蘇州。」

貝聿銘出生於廣東廣州,他的童年是在蘇州著名的獅子林中度過的。

1949年以後,貝家後人把獅子林捐獻給國家,這座有著600年歷史的遺珍,才第一次成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人民公園」。

2002年,85歲的貝聿銘,接受了生平「最具挑戰」的設計項目——蘇州博物館新館,他把在中國大陸最後一個親自操刀的設計項目,獻給了故鄉。

他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既保持了江南民居粉牆黛瓦的特色,又有著鮮明的幾何造型和現代主義風格。

如今的蘇州博物館,人流均勻地分布在各個角落。人們經常把鏡頭對準建築本身,而不是展品。

他用了100年,傾其一生,向世人呈現,最美、最極致的設計,也留下了「中國美」的典範。

如今貝老仙逝,但作品卻仍在流傳,相信我們能在留下的藝術裡,看見他閃光的思想和靈魂。

謹以此文,送別貝聿銘先生。

相關焦點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先生,逝世。甚至他在中國生活的時間,與他漫長的生命歷程相比,都顯得那麼短促——18歲時,貝聿銘從上海啟程前往美國留學,從此再也沒有回國長期居停。他人生中超過五分之四的時間,並不在中國。那麼,為什麼貝聿銘卻篤定自己是蘇州人呢? 對於父親與蘇州之間的不解情緣,貝建中認為,以獅子林為代表的蘇州園林對父親的影響追隨他的一生。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文/金錯刀頻道 蔡文姬 Diik「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一位大師」貝聿銘,於2019年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千古。這個儒雅愛笑的老人家,用他熠熠生輝的100年人生,為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前半生努力當學霸,後半生努力改變世界」。
  • 又一建築大師逝世,貝聿銘今日與世長辭,今年剛過完102歲生日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猛一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可能不是很了解,貝聿銘是誰?他為什麼又被稱為建築大師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各位看官說道說道。貝聿銘大師於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於建築學,曾榮獲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大師貝聿銘今天101歲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
    連詩人木心見到他後,都感嘆:「他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  他就是貝聿銘——「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今天(4月26日),是他101歲的生日。  生於中國可能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提起貝聿銘,就不得不提他的少年時代。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是1983年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人們參觀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記者王建剛攝)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羅浮宮擴建工程、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一生留給了世人一幢幢無與倫比的精美建築,拿下眾多建築界的重頭獎項,被不少媒體稱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作品被時間標記永恆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清晨得知這個消息,悲痛萬分!這是全世界華人與建築界最不希望聽到的消息。就在4月26日,貝聿銘剛剛過了102歲生日。這位笑容可掬的老人,投身建築事業70年,那些與他相聯繫的那些建築物——羅浮宮「金字塔」、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蘇州博物館……都被時間打上了永恆的印記。
  • 他一生備受爭議,發明造福世界,曾對地球和人類作出預言!
    其實除了這些科學巨匠外,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位科學家,他的一生飽受爭議,即使是死亡後也被人們議論紛紛,這就是尼古拉特斯拉。科學家們除了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物質發明外,也給人類留下了許多預言,就像愛因斯坦和霍金在去世之前,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預言,尼古拉特斯拉也不例外。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這個地方就是蘇州博物館,而賦予它靈魂的正是建築大師貝聿銘。從學術的象牙塔到實際建築領域,用成績打破質疑。貝聿銘是一個地道的蘇州人,身為蘇州望族之後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就遠赴異國留學,可在蘇州獅子林那段童年時光卻為他留下了一生眷戀故土的烙印。蘇州園林的精巧美妙,都市中的高樓大廈都是貝聿銘童年時所熱衷觀察的,或許正是從那時起,他和建築設計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緣分。
  • 是毒王還是科學教父,他的一生飽受爭議
    舒爾金從小喜歡化學,他對藥劑調配的喜愛程度可以用狂熱來形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奉獻了他的一生。辭職後的舒爾金用自己的積蓄晚年的舒爾金患上嚴重的肺癌,曾有人採訪他對搖頭丸的看法」2004年6月,舒爾金因肺癌病逝,結束了自己飽受爭議的一生。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這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建築師,將一生奉獻給了建築,但卻在前不久,一代華人巨星的貝聿銘就此隕落,享年102歲。上帝帶走了他,卻帶不走他那些遍布在全世界的傲人建築,善於用光線和玻璃折射作為設計手法的貝聿銘,把光線運用的出神入化,在他的建築作品中,光和空間的結合,讓空間變化多端!
  • 高貴優雅陸書華:身為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妻子,是其最好的秘密武器
    作者:山佳聊起遠近聞名的建築大師,我們頓時會想到美裔華人貝聿銘先生,他用他的作品徵服了世界,有我們熟知的甘迺迪圖書館、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及蘇州博物館等等。曾有傳記作者,這樣描述貝老——貝聿銘所體現的是美國所想像的東方美德:高雅、受過完美的教育,舉止矜持高貴。老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女人。的確,上述這個描述,尤其適合貝老的賢內助——一生高貴優雅的陸書華。
  • 貝聿銘獲「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 貝建中追憶父親「中國情結」
    【解說】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改造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這些知名建築擁有同一個設計師:貝聿銘。近日,在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上,2019年逝世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當選「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在代替父親領獎時,其子貝建中在舞臺上追憶了父親與中國的情緣。
  • 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張國榮、貝聿銘都是他粉絲,作品中藏著世界
    貝聿銘和張國榮都曾說過,他們最愛的現代雕塑家就是亨利·摩爾,尤其是盛行極簡風格建築的今天,貝聿銘早就將抽象雕塑作為現代建築的標配,以抽象雕塑的藝術性衝淡現代建築的平直寡淡。1926年,摩爾曾寫道:「保留卓越的世界傳統,是雕塑的重要視角。
  • 同為曠世奇才,牛頓一生顯赫,他卻飽受冷遇
    艾薩克·牛頓,英國歷史上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他的研究涉及力學,數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其成果被公認為是世界文明進程中的瑰寶,牛頓因此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作為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之一,他在眾多科學天才中脫穎而出,其一生不可不謂之輝煌,他的成就足以讓普通人將其奉若神明,可是這樣一位科學巨人的個性卻飽受同時代以及後世學者的詬病。牛頓的「混蛋」性格源自悲慘的童年遭遇,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母親在其三歲的時候改嫁,將他扔給祖母撫養,他一度在年輕時的日記裡寫道,「我以後將何去何從?我應該結束這一切。
  • 建築名家貝聿銘的背後:百年家族富貴延續17代,上海有千套房產
    作為長子,他對家族有著強大的責任感,面對巨大的祖產,他沒有坐吃山空,而是兢兢業業地開拓發展。貝潤生覺得留下私有財產給子孫後代,不如留下公有財產,於是他便在蘇州為族人修繕了一座獅子林,在現代這座園林成為私家園林建築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景區。
  • 貝聿銘、貝禮中父子的「香港情結」
    11月22日至27日,佳士得將在香港拍賣估價超過2500萬美元的59件藝術品,將這位足跡遍及全球的建築大師一生的珍藏帶回他童年居住過的香港。貝聿銘之子貝禮中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香港是父親最愛的城市之一,不僅僅是他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童年。同父親一樣,香港是聯結東方和西方的橋梁。」
  • 僅有貝聿銘和王澍
    其次應該說到已故世界著名設計大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2019),今天是他的誕辰之日。貝聿銘成就斐然,許多作品享譽世界,曾獲得過眾多業界國際大獎,如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
  • 相聲大師常寶華逝世,蔡明郭達等人現身悼念,牛群是他徒弟
    作者:夢小魚娛樂大本營本文為原創內容!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抄襲者一概舉報!碼字不易請多多體諒!噩耗!據悉,就在9月7號,相聲大師常寶華因病逝世,享年88歲。常寶華也可以說是為了相聲事業貢獻一生的老前輩了,他的這一生極其富有傳奇色彩,據資料記載,常寶華,小時候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21歲就拜在馬三立門下,其後便創作出了相聲、小品、快板等一百七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