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2020-12-06 教育思享

在蘇州有這樣一個地方,遠遠望去宛若一幅中國的水墨畫,自然風光與人文園林在這裡巧妙融合,遊人置身其中,恍若於畫卷中遊舫。

這個地方就是蘇州博物館,而賦予它靈魂的正是建築大師貝聿銘。

從學術的象牙塔到實際建築領域,用成績打破質疑。

貝聿銘是一個地道的蘇州人,身為蘇州望族之後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就遠赴異國留學,可在蘇州獅子林那段童年時光卻為他留下了一生眷戀故土的烙印。蘇州園林的精巧美妙,都市中的高樓大廈都是貝聿銘童年時所熱衷觀察的,或許正是從那時起,他和建築設計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緣分。

在完成自己的基礎學業後,青年時期的貝聿銘赴美留學,得以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他所熱愛的建築,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建築設計的象牙塔中埋首苦讀。終於在1948年,貝聿銘迎來了自己人生中至為重要的一刻,他收到了來自富商柴根道夫的邀請,成為了美國建築界首次聘請的中國建築師。這對貝聿銘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當時的美國建築界十分輕視華裔的建築家,他們在得知消息後,更是對貝聿銘百般挖苦與嘲諷。面對外國人的冷嘲熱諷,貝聿銘選擇用自己的實力表現來回應。他為柴根道夫設計了大量質量極佳的商業住宅群,甚至還分別為麻繩與哈佛設計了科技大樓與住宅大廈,憑藉自己出色的設計水準,貝聿銘打破了他人的質疑,贏得了外國建築界的認同與尊重。

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在中西方文化血脈中尋找交匯之點。

現代主義特色鮮明,追求本土化設計,這是貝聿銘的建築風格,而他之所以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是因為其在中西建築文明中尋求到了巧妙的平衡。有人說,欣賞貝聿銘先生的設計佳作就像在讀一本名著,無論是外觀,還是內容,總會給你帶來別具一格的感受和體驗。

的確,你可以一眼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中國傳統建築的身影,可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他採用的設計元素與技術又仿佛來源於西方建築,他就像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在自己的設計版圖上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串聯起著中西方建築的精髓。

建築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因為熱愛所以要堅持自己。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腰而已。」貝聿銘先生的創作設計之路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即使在成名之後,他依舊會面臨來自外界的質疑與追問。堪稱貝聿銘先生代表作的羅浮宮金字塔,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誕生的。

在羅浮宮金字塔建設初期,貝聿銘遭到了各種聲音的反對,有人甚至聲稱這是「對文物古蹟的重度破壞。」而面對種種指責,貝聿銘不改初心,堅持自己的設計原則,完成了自己大膽的創作。而如今的「玻璃金字塔」也成為了法國巴黎羅浮宮的標誌性建築,聞名世界。很多人慕名而來,對法國的旅遊業也帶來了不少的貢獻。當然這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這個建築已經不只是一個旅遊建築了,它是一個標誌性的時代建築。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貝聿銘先生就像是一道穿破晨曦的光芒,雖然只是閃耀而過,卻留下了永恆的建築藝術。他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相關焦點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是1983年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人們參觀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貝聿銘,出生於中國廣州,幾乎是唯一一位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華人國際建築設計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羅浮宮金字塔迎落成30周年 「天才之作」曾遭法國人唾棄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28日報導,館方特意找來知名視覺藝術家操刀,以拼貼作品「偉大金字塔的秘密」為這件偉大藝術品慶生。羅浮宮金字塔入口已經是全世界遊客的打卡聖地。圖/法新社但是你知道嗎,如今已是巴黎驕傲、建築之光、網紅打卡聖地的金字塔,在建造之初曾被傲嬌的巴黎人罵到狗血淋頭。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廣西中公教師網為大家介紹羅浮宮一、羅浮宮金字塔設計的背景1981年,法國選舉了新總統。新官上任的弗朗索瓦·密特朗憂心於法國戰後衰敗的藝術氛圍,為了鼓勵藝術的發展,他成倍地撥款以改革文化藝術公共建築,第一個目標就是法國巴黎的文化象徵——羅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應徵者都是法國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十五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徵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
  • 那位設計羅浮宮金字塔的老人走了
    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還曾這樣說:「他們問我是哪裡人,我總說我是蘇州人。」既非生於蘇州,在蘇州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3個月,為什麼貝聿銘卻篤定自己是蘇州人呢?對於父親與蘇州之間的不解情緣,貝建中認為,以獅子林為代表的蘇州園林對父親的影響追隨他的一生。
  • 大師貝聿銘今天101歲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
    他是「富15代」,他建了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人活一世,最怕見到的事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卻比你還努力。  而今天小新要介紹的這位大師,正是這樣一個人。作者:Polaris Images 來源:視覺中國  他生於中國可能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他的家族涉足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但他卻「執拗」地選擇了建築設計之路。  他把自己的作品種在了全世界: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皆出自他手。  但他卻始終說:「我是蘇州人。」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蘇州知名園林「獅子林」是貝家祖宅,小時的貝聿銘通常會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臺、迴廊、奇石和竹林之間,「獅子林」賦予了他對建築最初的審美和靈感。成名後,他曾讚嘆蘇州園林的迂迴曲折之美,認為其在有限空間內給人無限遐想,並稱這成為他個人創造力的啟蒙。隨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後,貝聿銘見證了上海國際飯店的拔地而起。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得動人心魄,在寧靜的夜空中,透過玻璃金字塔可以看到巴黎變化不斷的星空。封山之作的蘇州博物館,凝結了貝聿銘的百年建築人生,被他稱為是「我的小女兒」的得意之作,蘇州博物館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建築的特徵融合得天衣無縫。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4) "← →"翻頁 當地時間3月29日,法國迎來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
  • 大師貝聿銘逝世:他曾飽受爭議,卻用一生為世界留下傳奇
    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最著名的當屬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但當時大部分法國人都不贊成,由貝聿銘這位東方建築師來改造自己的文化瑰寶。《法蘭西晚報》甚至頭版放上了金字塔的模型,大標題:《新羅浮宮已經激起公憤》。文章大意是,法國最輝煌的歷史建築,就要在一個外國人的魔爪下慘遭蹂躪了。
  • 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這可是法國唯一的一根方尖碑,還不是搶的,是埃及人送的。方尖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說是象形文字,其實這種文字本質上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拼音文字。這個發現是法國人商博良破譯的,他也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協和廣場位置特別好,巴黎有條著名的大街叫香榭麗舍大道,這個協和廣場恰好在中間。
  • 又一建築大師逝世,貝聿銘今日與世長辭,今年剛過完102歲生日
    貝聿銘大師於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於建築學,曾榮獲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建造之初曾遭受眾多非議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建成後好評如潮
    作為羅浮宮修繕更新工程的主要部分,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提出之時就遭到反對。不過,在建成後,這座建築卻以其設計和外觀一掃非議,得到廣泛稱讚,成為法國的標誌性建築。法國的羅浮宮在世界博物館史上享有盛譽,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在剛過去的3月30日,如果你正好遊覽羅浮宮,應該正好能遇見法國街頭藝術家JR圍繞貝聿銘在羅浮宮門前豎立的那座金字塔的裝置藝術作品——巨大的3D視覺錯覺圖像。當然,你也可能正好見證了,或者是造成了它的消亡,因為這項裝置只存在了不到一天,而它出現的意義就是為了消失。
  •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 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1/4) "← →"翻頁
  • 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開設獨間客房,會是你想體驗的住宿嗎?
    今年4月,就在Miss Ji還在美國閒蕩,還沒有回到祖國大懷抱的時候,著名的全球短租民宿APP愛彼迎(即Airbnb)在它的官網上推出了一個免費夜宿法國羅浮宮的活動。夜宿的席夢思大床就按在咱們卓越的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主持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