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2020-12-06 澎湃新聞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19-04-0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

有的時候,藝術轉瞬即逝。在剛過去的3月30日,如果你正好遊覽羅浮宮,應該正好能遇見法國街頭藝術家JR圍繞貝聿銘在羅浮宮門前豎立的那座金字塔的裝置藝術作品——巨大的3D視覺錯覺圖像。當然,你也可能正好見證了,或者是造成了它的消亡,因為這項裝置只存在了不到一天,而它出現的意義就是為了消失。

整座金字塔看起來仿佛從地底升起 本文圖均由JR官網提供

這項裝置被稱為「偉大金字塔的秘密」。3月29日,在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落成30周年的紀念日,JR在400名志願者的幫助下,在巴黎的羅浮宮周圍粘貼了兩千多張紙條,造成的錯覺使得這座玻璃金字塔看上去仿佛從一處白色的火山口中噴發而出一般,又像是把整個羅浮宮前的廣場變成了白色的採石場。無論如何,相信每一位看到它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整個裝置佔地17000平方米,是JR到目前為止體積最大的創作。作品完成後,JR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從博物館三樓俯瞰金字塔的照片,並且邀請大家來看。

JR和志願者們

JR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鳥瞰圖

被邀請的參觀者也是這次藝術裝置的一部分,人們紛至沓來之後,一天之內,「火山口」在人們的踩踏下又消失了。

正在逐漸被破壞的裝置,參觀者無意中成為了創作者

JR本人表示,他的本意便是想創造一件生命短暫的作品。「這些圖像就像生命一樣,轉瞬即逝。我們把它粘貼上去之後,它就只能自生自滅。強烈的陽光會讓圖像上的藍色變淺,而參觀者的步伐更會撕碎這些本來就很脆弱的紙張。整個過程,由志願者、參觀者以及那些專門來此搜集點紀念品的人共同完成……這件藝術品同時也想闡述關於『在場』和『缺席』、關於『現實』和『記憶』、關於『無常』的話題。」

一天之後,JR又發了一張從同一個角度拍攝的照片,清楚地顯示了現場的損壞情況。同時,博物館的入口處也架起了屏幕,所有參觀者都可以看到「偉大金字塔的秘密」的創作過程。

羅浮宮的館長Martinez則說:「羅浮宮金字塔是現代主義的標誌之一,自從它誕生以來,它就為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帶來了靈感。所以這次JR告訴我他的這個想法後,我馬上就被它吸引了。它為金字塔帶來了新的魔力,並且讓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到30周年的慶祝中來。」

2016年,JR曾讓羅浮宮金字塔「消失」

其實,JR在2016年就已經圍繞著羅浮宮金字塔有過創作。那一次,他用一幅巨大的錯視畫作將金字塔覆蓋,使它看起來像是消失了。在那之前,他也用匿名肖像覆蓋過巴黎先賢祠。在接受法國 France 2 電視臺採訪時,JR講道:「來自全世界的遊客都到羅浮宮來看這個金字塔,但當他們到塔前時,卻背朝塔自拍。我讓這個金字塔消失掉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對自拍這個行為做出思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羅浮宮金字塔;貝聿銘;JR;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在貝聿銘的回憶裡,在他投入羅浮宮擴建的十三年中,有兩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
  • 藝術先鋒 | 玻璃金字塔的30周歲生日:難過
    法國藝術家 JR同400名志願者耗時4天在羅浮宮周圍粘貼了2000張紙,面積達17000平方米,打造了富有驚人視覺形象的3D立體地畫,遠遠望去金字塔仿佛從白色巖石採石場中升起。這是JR為紀念該建築物成立30周年獻上的作品—— 「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拼貼畫。或許JR也受《達文西的密碼》的靈感啟發,作者丹布朗將倒立的金字塔形容成巨大的「V」型聖杯,聖杯就藏匿在金字塔下。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古老建築和玻璃金字塔交相映輝,這就是羅浮宮
    繼續逛巴黎,終於逛到羅浮宮了。羅浮宮的正前方是一個凱旋門。歐洲好像非常熱衷凱旋門這種建築,很多地方都有的。過了凱旋門,就是羅浮宮了。羅浮宮,呈現區字形,中間就是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當年爭議非常大,說和羅浮宮的建築風格不符。很多年過去了,現在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羅浮宮的一個招牌了。羅浮宮非常大,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公元1204年,是原來法國的皇宮。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設計中使用了普通的幾何形態,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僅表面積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斷變化的天空,還能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江蘇蘇州博物館:1999年蘇州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
  • 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開設獨間客房,會是你想體驗的住宿嗎?
    今年4月,就在Miss Ji還在美國閒蕩,還沒有回到祖國大懷抱的時候,著名的全球短租民宿APP愛彼迎(即Airbnb)在它的官網上推出了一個免費夜宿法國羅浮宮的活動。夜宿的席夢思大床就按在咱們卓越的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主持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4) "← →"翻頁 當地時間3月29日,法國迎來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協和廣場的香榭麗舍大道西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凱旋門,東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羅浮宮。我們現在看過去的方向遠處就是羅浮宮方向。這一段是步行街,不能跑汽車。有點奇怪的是從協和廣場這個噴泉到羅浮宮一段路是沙土路。小風一吹,塵土四揚,灰又大又迷眼睛,不知道為什麼搞這麼一段沙土路。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一直以為羅浮宮就只是一座類似金字塔的博物館,看來是我錯了
    先不說是否去過羅浮宮美術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園裡有特別的金字塔,在沒有來羅浮宮之前,我決定珍惜這個傳統的繪畫和雕刻的博物館在玻璃金字塔的建築裡,但是,我錯了,很多人不知道故宮博物院在皇宮裡。中午到了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看到了四大歷史博物館的首個羅浮宮,在拿破崙的庭院裡的玻璃金字塔附近,停下腳步參觀,因為我們都是有文藝氣質的孩子,都喜歡講故事,都喜歡詩和遠方,呵呵!靠近金字塔的時候,作為羅浮宮地下展示室的入口空間而聞名,是博物館藝術的一部分,我自己被逗笑了,幸運的是,我對羅浮宮沒有什麼自豪感,否則,50步笑百步。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從內往外看原來是這樣的
    羅浮宮外面也逛得差不多了,小盆友鴿子也餵好了。該去走馬觀花看羅浮宮的文物了。羅浮宮廣場上那個玻璃金字塔處有個入口,不過我們沒有從那裡去博物館參觀,另外從上圖站著拍照的位置旁邊的地下通道入口下到地下的。這個羅浮宮廣場下面實際上是個商場,裡面可以逛逛的。商場嘛,賣啥的都有,隨便看看。星巴克的價格可以比較一下。中杯,我說的是所謂的大杯,大概在四到五歐元的樣子,價格和我們是差不多的。走到地面玻璃金字塔的下面了,這裡是一個倒玻璃金字塔,和地面是對稱的。小盆友摸一下塔尖。
  •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 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1/4) "← →"翻頁
  • 玻璃金字塔前的遐思
    到羅浮宮廣場,首先映入眼帘的,並非這座12世紀至16世紀建造的宮殿,並非拿破崙庭院以及盧塞爾凱旋門上的六幅浮雕,也並非那些花草魚蟲,樓臺水榭,而是一座與埃及金字塔極為相像的玻璃金字塔群。構思這樣的建築物已非易事,羅浮宮是世界藝術博物館的「太歲」,要在這「太歲」頭上動土,為名貴的舊建築「補筆」,難乎哉,多難呀。沒有盡覽眾山、氣吐八荒的胸魄,沒有世界頂尖的大手筆,無論他如何浪漫蒂克、氣壯如牛,斷難有在此地建築玻璃金字塔的奇思妙想、偉意宏圖。  這是否意味著巴黎人寬容,既能構築起西方藝術的巔峰,又可容納東方藝術的瑰寶?
  • 羅浮宮金字塔迎落成30周年 「天才之作」曾遭法國人唾棄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28日報導,館方特意找來知名視覺藝術家操刀,以拼貼作品「偉大金字塔的秘密」為這件偉大藝術品慶生。羅浮宮金字塔入口已經是全世界遊客的打卡聖地。圖/法新社但是你知道嗎,如今已是巴黎驕傲、建築之光、網紅打卡聖地的金字塔,在建造之初曾被傲嬌的巴黎人罵到狗血淋頭。
  • 大師貝聿銘今天101歲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
    他是「富15代」,他建了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人活一世,最怕見到的事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卻比你還努力。  而今天小新要介紹的這位大師,正是這樣一個人。作者:Polaris Images 來源:視覺中國  他生於中國可能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他的家族涉足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但他卻「執拗」地選擇了建築設計之路。  他把自己的作品種在了全世界: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皆出自他手。  但他卻始終說:「我是蘇州人。」
  • 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上帝帶走了他,卻帶不走他那些遍布在全世界的傲人建築,善於用光線和玻璃折射作為設計手法的貝聿銘,把光線運用的出神入化,在他的建築作品中,光和空間的結合,讓空間變化多端!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得動人心魄,在寧靜的夜空中,透過玻璃金字塔可以看到巴黎變化不斷的星空。
  • 那位設計羅浮宮金字塔的老人走了
    當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還在他的腦海中醞釀。此後的貝聿銘走向事業的又一個高度。在兒子貝建中看來,這些榮譽的獲得,尤其是羅浮宮金字塔項目完成,給他們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父親有了選擇接受哪個項目的權利。「那時他說,我只為自己幹活,幹我想做的事,我不必為我的辦公室擔心。沒過幾年父親就從事務所退休,此後,他只接那些他想做的項目,和那些他想共同工作的客戶合作。」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有人說,欣賞貝聿銘先生的設計佳作就像在讀一本名著,無論是外觀,還是內容,總會給你帶來別具一格的感受和體驗。的確,你可以一眼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中國傳統建築的身影,可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他採用的設計元素與技術又仿佛來源於西方建築,他就像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在自己的設計版圖上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串聯起著中西方建築的精髓。
  • 建造之初曾遭受眾多非議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建成後好評如潮
    作為羅浮宮修繕更新工程的主要部分,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提出之時就遭到反對。不過,在建成後,這座建築卻以其設計和外觀一掃非議,得到廣泛稱讚,成為法國的標誌性建築。法國的羅浮宮在世界博物館史上享有盛譽,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