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底下原來是這樣的

2020-12-06 Mirage2000的旅遊攝影

繼續在協和廣場上瞎逛。

近距離看看這根方尖碑。這可是法國唯一的一根方尖碑,還不是搶的,是埃及人送的。

方尖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說是象形文字,其實這種文字本質上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拼音文字。這個發現是法國人商博良破譯的,他也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

協和廣場位置特別好,巴黎有條著名的大街叫香榭麗舍大道,這個協和廣場恰好在中間。協和廣場的香榭麗舍大道西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凱旋門,東南方向延伸段有個著名建築叫羅浮宮。

我們現在看過去的方向遠處就是羅浮宮方向。這一段是步行街,不能跑汽車。有點奇怪的是從協和廣場這個噴泉到羅浮宮一段路是沙土路。小風一吹,塵土四揚,灰又大又迷眼睛,不知道為什麼搞這麼一段沙土路。

噴泉周圍有很多雕像,這是策馬奔騰的雕像,看起來是飛馬啊,帶翅膀的。

這不知道是什麼傳說了,海神?手還少了一隻。

下午了,去羅浮宮看盧浮三寶去了。

巴黎的建築風格。

房子基本是這個樣子的。

看起來很有年代感。

走街串巷,穿過門洞。

柳暗花明,我們來到了這裡。這個貝聿銘大師設計建築的玻璃金字塔。羅浮宮到了。

我們地面上看到的是一個玻璃金字塔,那在地底下隱藏的是什麼樣子呢?地底下原來是個倒金字塔,也是一個玻璃建築。

我們平常看到的都是地面上的玻璃金字塔圖片,這次我們來看看地下部分吧。

相關焦點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從內往外看原來是這樣的
    羅浮宮外面也逛得差不多了,小盆友鴿子也餵好了。該去走馬觀花看羅浮宮的文物了。羅浮宮廣場上那個玻璃金字塔處有個入口,不過我們沒有從那裡去博物館參觀,另外從上圖站著拍照的位置旁邊的地下通道入口下到地下的。這個羅浮宮廣場下面實際上是個商場,裡面可以逛逛的。商場嘛,賣啥的都有,隨便看看。星巴克的價格可以比較一下。中杯,我說的是所謂的大杯,大概在四到五歐元的樣子,價格和我們是差不多的。走到地面玻璃金字塔的下面了,這裡是一個倒玻璃金字塔,和地面是對稱的。小盆友摸一下塔尖。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在貝聿銘的回憶裡,在他投入羅浮宮擴建的十三年中,有兩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4) "← →"翻頁 當地時間3月29日,法國迎來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
  • 古老建築和玻璃金字塔交相映輝,這就是羅浮宮
    繼續逛巴黎,終於逛到羅浮宮了。羅浮宮的正前方是一個凱旋門。歐洲好像非常熱衷凱旋門這種建築,很多地方都有的。過了凱旋門,就是羅浮宮了。羅浮宮,呈現區字形,中間就是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當年爭議非常大,說和羅浮宮的建築風格不符。很多年過去了,現在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羅浮宮的一個招牌了。羅浮宮非常大,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公元1204年,是原來法國的皇宮。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巴黎3月29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羅浮宮於當地時間29日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 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藝術家羅浮宮外鋪巨幅拼貼畫慶「玻璃金字塔」30周歲 (1/4) "← →"翻頁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設計中使用了普通的幾何形態,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僅表面積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斷變化的天空,還能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江蘇蘇州博物館:1999年蘇州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塌陷?還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視覺藝術?3月29日,在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落成30周年的紀念日,JR在400名志願者的幫助下,在巴黎的羅浮宮周圍粘貼了兩千多張紙條,造成的錯覺使得這座玻璃金字塔看上去仿佛從一處白色的火山口中噴發而出一般,又像是把整個羅浮宮前的廣場變成了白色的採石場。無論如何,相信每一位看到它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整個裝置佔地17000平方米,是JR到目前為止體積最大的創作。
  • 一直以為羅浮宮就只是一座類似金字塔的博物館,看來是我錯了
    先不說是否去過羅浮宮美術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園裡有特別的金字塔,在沒有來羅浮宮之前,我決定珍惜這個傳統的繪畫和雕刻的博物館在玻璃金字塔的建築裡,但是,我錯了,很多人不知道故宮博物院在皇宮裡。這個玻璃金字塔不是借用古埃及金字塔的形狀,而是使用玻璃材料,用普通的幾何形式做成的,玻璃材質組合幾何形狀的元素,不僅能為地下空間提供良好的採光,還能反映巴黎正在變化的天色,與周邊用褐色石頭建造的古老建築相結合,很有意思,現代和古典的結合在這裡不和諧,相反,這種相互包容在這裡又古老又多,在現代也能看到很多,從金字塔的額頭設計的東西來看,「暗示未來,使羅浮宮完美」
  • 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開設獨間客房,會是你想體驗的住宿嗎?
    今年4月,就在Miss Ji還在美國閒蕩,還沒有回到祖國大懷抱的時候,著名的全球短租民宿APP愛彼迎(即Airbnb)在它的官網上推出了一個免費夜宿法國羅浮宮的活動。夜宿的席夢思大床就按在咱們卓越的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主持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
  • 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
  • 建造之初曾遭受眾多非議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建成後好評如潮
    作為羅浮宮修繕更新工程的主要部分,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提出之時就遭到反對。不過,在建成後,這座建築卻以其設計和外觀一掃非議,得到廣泛稱讚,成為法國的標誌性建築。法國的羅浮宮在世界博物館史上享有盛譽,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
  • 玻璃金字塔前的遐思
    到羅浮宮廣場,首先映入眼帘的,並非這座12世紀至16世紀建造的宮殿,並非拿破崙庭院以及盧塞爾凱旋門上的六幅浮雕,也並非那些花草魚蟲,樓臺水榭,而是一座與埃及金字塔極為相像的玻璃金字塔群。  這玻璃金字塔群,由4座金字塔組成,一主塔,三小塔,分別位於主塔的東西、南面和北面,內由不鏽鋼管構成的網絡支撐,外用玻璃嵌成幕牆,主塔外面人流如潮,列隊而進,內裡升降機不斷起伏,運送著從世界各國前來參觀的遊人。  真沒想到,在這極為西化的古典庭院之內,會有這麼一座東方化的金字塔群?在這淺黃色的四周,會有這麼一座色澤較黑、鋼管和玻璃組成的透明建築?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貝聿銘是1983年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人們參觀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新華社/西霸資料圖經典語錄「讓光線來作設計。」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上帝帶走了他,卻帶不走他那些遍布在全世界的傲人建築,善於用光線和玻璃折射作為設計手法的貝聿銘,把光線運用的出神入化,在他的建築作品中,光和空間的結合,讓空間變化多端!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得動人心魄,在寧靜的夜空中,透過玻璃金字塔可以看到巴黎變化不斷的星空。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在蘇州有這樣一個地方,遠遠望去宛若一幅中國的水墨畫,自然風光與人文園林在這裡巧妙融合,遊人置身其中,恍若於畫卷中遊舫。這個地方就是蘇州博物館,而賦予它靈魂的正是建築大師貝聿銘。堪稱貝聿銘先生代表作的羅浮宮金字塔,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誕生的。在羅浮宮金字塔建設初期,貝聿銘遭到了各種聲音的反對,有人甚至聲稱這是「對文物古蹟的重度破壞。」而面對種種指責,貝聿銘不改初心,堅持自己的設計原則,完成了自己大膽的創作。而如今的「玻璃金字塔」也成為了法國巴黎羅浮宮的標誌性建築,聞名世界。
  • 那位設計羅浮宮金字塔的老人走了
    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根」在水鄉蘇州——「我一直知道我從哪裡來」在貝氏建築事務所中陳列的最大的建築模型,就是貝聿銘擔綱設計,貝禮中參與其中的香港中銀大廈建築模型,其竹節外形充分體現了貝氏建築強烈的幾何感。
  • 藝術先鋒 | 玻璃金字塔的30周歲生日:難過
    法國藝術家 JR同400名志願者耗時4天在羅浮宮周圍粘貼了2000張紙,面積達17000平方米,打造了富有驚人視覺形象的3D立體地畫,遠遠望去金字塔仿佛從白色巖石採石場中升起。這是JR為紀念該建築物成立30周年獻上的作品—— 「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拼貼畫。或許JR也受《達文西的密碼》的靈感啟發,作者丹布朗將倒立的金字塔形容成巨大的「V」型聖杯,聖杯就藏匿在金字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