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呼吸機實際上就是電子打氣筒,精準的把氣送進病人的肺裡。而每一次送的氣,我們稱為潮氣量。因此在設置呼吸機參數的時候,我們非常在意的是,機器實際上送出去的潮氣量,一定要等於我們預先設定好的潮氣量。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在床旁仔細看,一定會發現,實際上每次送出去的潮氣量,都是不一樣的。比如下面兩張圖,同樣設了300ml的潮氣量,一次送氣302ml,一次送氣295ml。呼吸機這麼精密的設備,怎麼能這樣呢?投訴!潮氣量不準!
剛好,鬍子哥最近在複習統計學。那麼就試試看利用初級統計學技術,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鬍子哥一口咬定,送出的潮氣量和設定潮氣量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個叫零假設。
然後,連續採集了30次呼吸的吸入潮氣量,輸入表格。
然後打開SPSS軟體,選擇「分析」-「比較均值」-「單樣本T檢驗」,設置檢驗變量為搜集到的吸入潮氣量,選擇檢驗值為我們設置的300(設置潮氣量),置信區間默認95%。
最後就得到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吸入潮氣量的平均值是300.6ml,標準差5.3ml。P值0.542,接受零假設。Yeah!考慮我們看到的偏離是傳感器採樣誤差引起的。由此我們科學的認定,機器實際送出的潮氣量是吻合我們設定的潮氣量。
天天愛科學。希望通過本文,以後我們能夠科學的吵架。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