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29年!物理學最基本單位「千克」重新定義

2020-11-25 驅動之家

曾經的千克「掌門人」129年的輝煌霸氣,終被定格在了2018年11月16日。

隨著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的表決,基於普朗克常數的千克定義將寫進計量發展的歷史。

用一個科學公式取代一個物理模型,來完成「千克換千克」的更新換代,其進步性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千克定義走向量子時代(網絡圖)

千克原器,一坨稱世界

保存在巴黎西郊國際度量衡局地下室,一個神秘的三重鐘形玻璃罩裡的「國際千克原器」 (The International Prototype Kilogram),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質量標準。

千克原器又被稱為「大K」,陪同「大K」的還有六份官方副本,作為「繼承人」和「備用件」。

在世人的心目中,這個千克最高基準具有極其神聖的地位,有三把鑰匙存放在不同地方,必須悉數到場才能打開金庫一睹「大K」的尊容。


國際千克原器(網絡圖)

從圖上看,國際千克原器只不過是個圓胖子,高39毫米,底面直徑也為39毫米。不過這個圓胖子可是所有國家質量標準之源啊!

千克原器的前世今生

「國際千克原器」為什麼被保存在法國呢?這與「國際千克原器」的身世有關。

1799年,法國科學家提出了千克最初的定義,即1立方分米純水在最大密度(溫度約為4攝氏度)時的質量定為1千克。

很顯然,最初的千克質量單位是由起源於法國的長度單位米推導出來的,並且法國用純鉑製成了千克原器基準。

後來,科學家發現這個千克原器基準並不準確。1878年,國際計量局製造了3個千克原器的複製品,複製品是含90%鉑10%銥的鉑銥合金圓柱體。

1889年,在第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決定把三個中質量最接近原千克原器的一個作為國際千克原器,並存放於國際計量局,最外一層玻璃罩內被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氣和雜質的進入。

為什麼要「千克換千克」?

2018年世界計量日主題為,「進無止境——國際單位制(SI)的量子化演進」。隨著量子計量基準的出現,為計量基準進步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量子計量基準是國際單位制(SI)的演進方向,並有望推動計量科學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對於千克基準的更替來講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因為千克是最後一個基於物理人工製品基準定義的基本單位。

對此,參加表決的物理學家施拉姆明格對《衛報》表示:「如果外星人到訪地球,我們除了物理也沒什麼好談的吧?但如果要談論物理學,我們必須就一組單位達成一致。假如我們介紹說質量單位是基於巴黎的一坨金屬,那我們會成為全宇宙的笑柄。」

物理實物基準的弊端十分明顯,其中誤差就是一個主要因素。「大K」即便被保存在三重鐘罩之下,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及多年使用導致的磨損和劃痕還是積累產生了一定的誤差。


千克原器將退休(圖片:translate.sogoucdn.com)

經過一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國際千克原器與其副本之間已經出現了50微克的誤差。

也許,這50微克的誤差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是在尖端科技領域那影響可就大了。

因此,改用自然常數作為基準重新定義「千克」,就成為了當前國際計量界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普朗克常數才走進了「千克」定義的前臺。

走近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是一個用以描述量子大小的物理常數,在量子力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普朗克常數需要通過實驗來確定,因此其精度高低取決於實驗儀器的測量精度。

那麼,普朗克常數是如何與宏觀質量發生聯繫的呢?其實是通過瓦特天平與質量發生聯繫的。

簡單來說,瓦特天平就是一種複雜的稱,它把藉助於米、千克、秒測得的機械功率與電功率聯繫起來,而電功率變量裡的電壓和電阻都與普朗克常數有關。

瓦特天平是由基布爾博士發明的,因此又被稱為基布爾天平。基布爾是英國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長期致力於物理常數的精確測量以及SI基本單位的實現等方面的研究。


布萊恩·彼得·基布爾(Bryan P. Kibble ,1938年- 2016年)(網絡圖)

基布爾在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工作30年,為安培、伏特、歐姆以及千克等單位的定義做出了重要貢獻。

瓦特天平擁有靜態模式和運動模式兩種測量模式,利用這兩種測量模式可以構建一種新的平衡,通過聯立方程可求解出普朗克常數的精確數值來。


BIPM瓦特天平測量原理圖(靜態模式)

計量基準量子化一向被認為是國際計量科學的最前沿課題,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不僅準確度比較高,而且可以按照相同的原理進行異地復現。攻克千克這個最後的實物基準「堡壘」,無疑其意義是十分深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1】界面新聞.《你到底有多重?明天就會有新的「1千克」參照基準》,百家號,2018-11-15。

【2】環球科學 蒂姆?福爾傑(Tim Folger)原創 龐瑋 譯.《1千克有多重?最難的實驗重新定義最基本的單位》,計量科普之窗,2017-06-30。

【3】https://translate.sogoucdn.com/pcvtsnapshot?url=https%3A%2F%2Fwww.nwaonline.com%2Fnews%2F2018%2Fnov%2F14%2Fmeasure-of-a-kilo-in-for-a-change-20181%2F&from=en&to=zh-CHS&tfr=englishpc&domainType=sogou.

相關焦點

  • 質量單位——千克的重新定義
    作為唯一實物基準的國際千克原器的穩定性受到科學家們的質疑,科學家們開始致力於質量單位的重新定義。有科學家提出,可以使用自然界中的基本物理常數來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因為這些物理常數的定義不會改變,用它們來定義包括千克在內的基本單位,就再也不用擔心隨時間推移會影響單位的量值了。
  •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新華社巴黎11月16日電(記者張曼)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16日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準質量單位「千克」在內的4項基本單位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將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
  • 千克原器退役!新標準重新定義千克
    千克的定義都改變了!是不是說我的稱不準了?能讓我的體重減輕一點嗎?首先要說明: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影響,減肥的朋友們不要給自己找藉口了。你可能想問,為什麼國際計量要重新定義千克等基本單位呢?就讓編編為你一一道來。
  •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可大大提高精確度
    (原標題:「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新華社巴黎11月16日電 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16日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準質量單位「千克」在內的4項基本單位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將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新國際單位體系採用物理常數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以基本物理常數定義計量單位,可大大提高穩定性和精確度。
  • 為啥重新定義基本單位
    原標題:為啥重新定義基本單位 研究人員正在調試能量天平試驗裝置基本單位不再與實物關聯,計量精準度的躍遷更將開啟無限可能,帶來新的認知和機遇、催生新的技術和產業。 5月20日,全球將採用新的國際單位制,「千克」「秒」「米」等7個基本單位全部從實物原器改為常數定義,這是國際單位制自1963年創立以來最重大的變革。其中,全球砝碼量值的源頭——國際千克原器大K也隨之正式卸任。根據新定義,「掌管」千克的是一個以普朗克常數為基礎的公式。
  • 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
    原標題:「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此次SI的修訂,千克(kg)、安培(A)、開爾文(K)和摩爾(mol)將重新定義。
  • 「千克」瘦了,今天重新定義 會不會影響你買菜
    129歲「高齡」的砝碼承擔「衡量」全世界的重任據悉,從1960年起,各國開始統一採用國際單位制(SI)作為世上最普遍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其中7個基本單位分別是米(長度)、秒(時間)、開爾文(溫度)、安培(電流)、摩爾(物質的量)
  • 「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 國際計量大會:「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天發布消息,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昨天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通過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4個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將被重新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4個基本單位,千克將用普朗克常數(h)定義;安培將用電子電荷(e)定義;開爾文將用玻爾茲曼常數(k)定義;摩爾將用阿伏伽德羅常數(NA)定義。這是國際測量體系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國際單位制(SI)的長期穩定性。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定義。新定義將從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生效。這是SI自1960年創建以來最為重大的變革,是科學進步的裡程碑。
  • 質量單位「千克」被重新定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重」了…
    在2018年11月舉行的國際度量衡大會上,各個國家的代表將就是否採用安培、千克、開爾文、摩爾4個單位的新定義進行投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的質量單位「千克」(kilogram)將有新定義了!自1889年以來,科學家給「千克」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但是由於這枚合金秤砣在129年後出現了細微的鏽蝕,導致重量產生變化,比最初重了35微克。即便非常細微,但仍會影響到全球的測量系統。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130年來,這個閃閃發光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一直是世界質量標準。 眾所周知的「1千克」這一質量單位由一個直徑和高度同約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定義,即「國際千克原器」,外號為「大K」。「大K」原器保存在巴黎西郊一間地下儲藏室內。
  • 重新「丈量」世界 ——千克等單位將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
    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來定義。國際計量局表示,這是國際單位制自創建以來的最重大的變革,用實物原器定義測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將從根本上保證國際單位制的長期穩定性,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全球治理等影響深遠。
  • 新型原子鐘有望重新定義「千克」單位
    我們使用的大多數單位,都是以精密的微觀測量為基礎的——比如1秒鐘的時間長度,就是用特定原子的某種規則振蕩來定義的。唯一的例外是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它是由保存在巴黎一個地下室中的一塊由鉑銥合金構成的圓柱體定義的。當然,還有一定數量被認為是一模一樣的複製品分布在世界各地。
  •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義了
    目前,1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這個原器存放在位於巴黎的國際計量局的保險柜裡。千克是目前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唯一仍使用實物進行定義的單位。其他的六個基本單位是米(長度),秒(時間),開爾文(溫度),安培(電流),摩爾(物質的量)和坎德拉(發光強度)。
  • 重量單位竟然還能變化!——「千克」被重新定義
    常用的質量單位「千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如今,「千克」這一單位要被重新定義了。20世紀以來,科學家測量了許多自然界基本常數,如光速和普朗克常數,準確度有極大的提高。他們發現這些常數比實物更加穩定,不會輕易發生變化,至少比實物穩定一百萬倍。在2018年11月16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我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決議。未來,千克將以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定義,質量基本單位將會更加穩定,量值傳遞更加可靠。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在這次會議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被重新定義
    據悉,千克(kg)、安培(A)、開爾文(K)和摩爾(mol)將重新定義。這4個基本單位,千克將用普朗克常數(h)定義;安培將用電子電荷(e)定義;開爾文將用玻爾茲曼常數(k)定義;摩爾將用阿伏伽德羅常數(NA)定義。起初,測量單位是基於實物或物質的特性來定義的。
  • 千克/摩爾/安培等單位即將重新定義
    幾十年來,計量學家一直試圖停止使用「國際千克原器」。這是一個由鉑銥合金製成的圓柱體,126年在從法國巴黎郊外一個戒備森嚴的地下室裡對千克進行著定義。如今,看上去計量學家至少掌握了用基於數學常數的定義替代該圓柱體所需的數據。這一突破的到來恰逢其時。
  • 國際度量衡大會將廢除千克原器和其他三個基本單位的SI定義
    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的官員宣布,在下周舉行的會議上,將重新定義公制系統中所使用的四個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