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2020-12-06 騰訊網

就像一位年邁的君主,「大K」即將向現代化低頭。

130年來,這個閃閃發光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一直是世界質量標準。

眾所周知的「1千克」這一質量單位由一個直徑和高度同約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定義,即「國際千克原器」,外號為「大K」。「大K」原器保存在巴黎西郊一間地下儲藏室內。

法國塞夫勒的國際度量衡局(BIPM)每隔40年左右就會把「大K」取出來,在世界各地校準重量。

但其質量受空氣汙染和氧化等因素影響出現了細微變化,已難以適應現代精密測量的要求。

因此科學界一直想用一種基於物理常數的定義將其取代。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各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

根據決議,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的4個——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常數、玻爾茲曼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

決議將於下一個國際計量日,即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儘管這些單位的大小不會發生變化——1千克還將是原來的1千克,但修訂後的4個單位將與秒、米和坎德拉一起,共同提高國際單位制的整體穩定性和實用性。

這是國際單位制自1960年創建以來最為重大的一次變革。

「國際單位制的修訂是科學進步的一座裡程碑。」BIPM局長馬丁·米爾頓表示,「用基本常數作為我們認識和定義質量、時間等自然界基本概念的基礎,意味著我們在深化科學認知、推動技術進步、解決許多社會重大挑戰方面的基礎更加堅實了。」

實物原器將退出歷史舞臺

自啟蒙時代起,國際測量界就致力於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測量系統。用實物作為測量基準雖是可行的方式,但也是測量界想要儘早摒棄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修改重寫了用於定義單位的最後一個物理工件「大K」的命運。

即最受關注的「千克」定義,將以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常數為基準,其原理是將移動質量1千克物體所需機械力換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數表達的電磁力,再通過質能轉換公式算出質量。

因此,從2019年國際計量日開始, 「大K」將繼續以原有狀態保存在法國塞夫勒的布勒特伊宮地下保險箱內,為新定義相關研究和國際比對發揮「餘熱」,但它將不再出現於任何物理公式中。

中國計量院從事質量新定義研究的研究員李正坤介紹,「大K」及其複製品是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工業界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材料及工藝製成的,在當時也滿足了對於計量基準的準確度及穩定性的要求。

但實物基準一旦製成後,總會有一些不易控制的物理、化學過程使它的特性緩慢地發生變化,因而它所保存的量值也會有所改變。

BIPM官方數據顯示,100年間,各國保存的質量基準、BIPM官方作證基準與「大K」的一致性共發生了約0.05毫克的變化。

但「大K」質量究竟變化了多少至今仍然是個謎。

「用基本物理常數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後,質量基本單位更加穩定,量值傳遞更加可靠,我們不必再考慮『大K』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大K』丟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李正坤表示。

此次國際單位制的修訂,第一次使所有的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都建立在恆定不變、全球通用的常數上——國際測量界多年夙願成為了現實。

「給房子換個更堅實的地基」

在新定義生效前後,計量單位的大小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也就是說,1千克還是原來的1千克,測量結果在很高的準確度水平上仍然是一致的。

那麼,這次修訂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好比你給房子換了一個更堅固的地基,從表面上是不可能看到任何變化的,但它可能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使房子變得更耐久了。」米爾頓說。

國際單位制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75年——十七國籤署《米制公約》並正式同意推行統一的國際測量體系。

「『米制』在創立時的願景即『為全人類所用,在任何時代適用』。其初衷是用一種全球一致的『自然常數』而非某種主觀的標準來定義單位,而這一點隨著國際單位制的修訂真正成為了現實。」國際計量委員會主席白瑞·英格裡斯表示。

這是國際單位制定義第一次獨立於這些被定義單位的復現方式。也就是說,這些定義不會隨著新復現方式的出現而過時。

以安培為例,其舊定義是「兩條間隔一定距離的導線間的電磁作用力」,這意味著電流需要採用一定的復現方式來定義。

但是,隨著約瑟夫森效應和量子化霍爾效應的出現,舊的定義方式過時了。而安培的新定義則只和一定時間內通過的電子數有關,並不涉及復現方式。

「新定義生效後,千克可以通過任何適當的方法復現,比如基布爾天平法和阿佛加德羅法等,但並不僅限於此。」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約阿希姆·烏爾裡希表示。

米爾頓在公開發表的聲明中說,用基本常數作為人們認識和定義質量、時間等自然界基本概念的基礎,意味著人們在深化科學認知、推動技術進步、解決許多社會重大挑戰方面的基礎更加堅實了。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變革的支持者也承認,這可能會讓非專業人士感到困惑。「頭腦冷靜的人會說,『我們該怎麼教人們使用這種單位?』」

馬裡蘭州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物理學家Jon Pratt說。

國際單位制修訂的中國貢獻

早在20世紀中葉,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各種物理量的測量準確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時間、長度的國際單位先後經歷了修訂。

2005年,國際計量委員會起草了關於採用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部分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的框架草案,建議採用普朗克常數定義千克等,並鼓勵有能力的國家級實驗室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已在玻爾茲曼常數、普朗克常數和阿佛加德羅常數等物理常數測量以及量子基準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他們還利用聲學法和噪聲法兩種方法測得玻爾茲曼常數,為國際單位制溫度基本單位開爾文的修訂作出了重要貢獻。

BIPM官方聲明顯示,該局將在千克重新定義以後繼續開展關於千克復現基準方法的國際比對,並得出千克的國際「共識值」。

建有相關復現裝置的國家計量院必須在「共識值」的基礎上依據新定義進行量值傳遞,直到其獨立復現的不確定度達到與「共識值」相當的水平。

中國計量院已獨立建立了基於新定義的千克復現裝置,並成功研製了真空質量測量和質量標準傳遞裝置,以保障未來我國質量量值與國際等效一致。

據悉,國際單位制是全球一致認可的測量體系,包括7個基本單位,分別是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時間單位「秒」、電流強度單位「安培」、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

《中國科學報》 (2018-11-20 第3版 國際)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為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相關焦點

  •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新華社巴黎11月16日電(記者張曼)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16日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準質量單位「千克」在內的4項基本單位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將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
  •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可大大提高精確度
    (原標題:「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新華社巴黎11月16日電 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16日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準質量單位「千克」在內的4項基本單位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將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新國際單位體系採用物理常數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以基本物理常數定義計量單位,可大大提高穩定性和精確度。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巴黎時間11月16日13時左右,53個國際計量局(BIPM)正式成員國的代表聚首凡爾賽會議中心,為國際單位制(SI)修訂投出了他們莊嚴的一票。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定義。
  • 國際計量大會:「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天發布消息,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昨天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通過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4個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將被重新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4個基本單位,千克將用普朗克常數(h)定義;安培將用電子電荷(e)定義;開爾文將用玻爾茲曼常數(k)定義;摩爾將用阿伏伽德羅常數(NA)定義。這是國際測量體系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國際單位制(SI)的長期穩定性。
  •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因此科學界一直想用一種基於物理常數的定義將其取代。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各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根據決議,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的4個——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常數、玻爾茲曼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決議將於下一個國際計量日,即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千克」「安培」等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正式使用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今天,省市場監管局透露,去年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對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等國際計量單位進行重新定義,從5月20日起正式使用。「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更精準、更穩定。」
  • 「千克」等計量單位明年將重新定義 你知道「國際千克元器」長什麼...
    11月16日,在巴黎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修改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
    原標題:「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此次SI的修訂,千克(kg)、安培(A)、開爾文(K)和摩爾(mol)將重新定義。
  • 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
    1960年,「米」被定義為質子數為86的氪原子能級躍遷時輻射波長的倍數。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3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一次次的變化,目的只有一個,讓這個長度單位越來越準。近日,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告訴記者,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又一次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發 沈伯韓 邊紀紅 製圖  「千剋死了,千克永存。」  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到明年的5月20日,「國際千克原器」將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將是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經過全球各國國家計量院的多年研究,國際測量體系將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自然常數上。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被重新定義
    不過,就在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
  • 重新「丈量」世界 ——千克等單位將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
    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來定義。國際計量局表示,這是國際單位制自創建以來的最重大的變革,用實物原器定義測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將從根本上保證國際單位制的長期穩定性,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全球治理等影響深遠。
  • 「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 質量單位——千克的重新定義
    作為唯一實物基準的國際千克原器的穩定性受到科學家們的質疑,科學家們開始致力於質量單位的重新定義。有科學家提出,可以使用自然界中的基本物理常數來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因為這些物理常數的定義不會改變,用它們來定義包括千克在內的基本單位,就再也不用擔心隨時間推移會影響單位的量值了。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這個圓柱體學名「國際千克原器」,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K」,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賦予它的原器地位。經過全球各國國家計量院的多年研究,國際測量體系將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自然常數上。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可以想像,我們今天在北京復現的量值,和我們的子孫後代未來在火星上復現的量值將是一致的。」
  •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近日,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又一次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計量   說起來陌生的「計量」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 「秒」「米」「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7個國際計量單位20日起...
    記者獲悉,從今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起,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基於量子現象的自然常數定義,這7個基本單位將比過去更加精確,它們將對高新技術產業帶來重大變化,也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漸進、長遠、深刻的影響。
  • 物理學最基本單位「千克」重新定義
    曾經的千克「掌門人」129年的輝煌霸氣,終被定格在了2018年11月16日。隨著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的表決,基於普朗克常數的千克定義將寫進計量發展的歷史。用一個科學公式取代一個物理模型,來完成「千克換千克」的更新換代,其進步性體現在哪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