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布了白色熊貓野外活動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熱議。下面將有關白色熊貓的科學知識做一下總結。
問題一:白色熊貓之前有報導嗎?
白色大熊貓在古籍中早有記載,多個地區的老獵人也都說見過,當地叫做「白熊」,而正常花色的熊貓叫「花熊」。但是,學術界對此一直持謹慎態度,畢竟從來沒有專家在野外親眼見過白色熊貓,博物館中收藏的大熊貓皮張也從來沒有過白色的。胡錦矗先生在《大熊貓研究》中,也只是說「熊貓出現白化型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
直到2019年4月,在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首次拍到照片,白色熊貓的存在才算實錘了。這次視頻公布的是同一隻熊貓,視頻顯示它已經獨立活動,估計三歲多了,身體健壯。
問題二:白色熊貓是怎麼產生的?
從照片看,這隻白色熊貓眼睛似乎是紅色,很可能是白化個體。白化是一對隱性基因純合的結果,該基因將阻斷黑色素生成,導致動物通體雪白、眼睛呈紅色。
值得注意的是,導致動物呈白色的原因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例如白虎就不是白化病個體,它的眼睛不是紅色而是冰藍色就是證明。而白色家貓可能是「白化基因」、「白色基因」和「白斑基因」等多種原因導致的,動物志兩位主編養的這隻「獅猁貓」,它的白色就是強烈的白斑基因賦予的。
問題三:白色熊貓能在野外生存嗎?
白化可能導致的問題包括皮膚抵抗紫外線能力差,視力弱等,不過這隻熊貓看起來很健康,沒有受這些問題困擾。
根據加州大學科學家在2017年的研究,大熊貓獨特體色中的黑色部分,是在陰暗森林中的隱蔽色,而面部的黑耳朵、黑眼圈則是「警戒色」,同時在個體識別中發揮作用。白色熊貓可能面臨在森林中太過顯眼的問題,不過,大熊貓是吃竹子的,不需要捕獵;而且它身軀頗大,如今「熊貓森林」中虎已絕跡,豹、豺稀少,大熊貓也用不著躲誰。
在野外,棕熊、黑熊都發現過白色個體。在東北地區曾發現過白色母棕熊帶著兩隻白色幼仔。而美洲黑熊有一個亞種經常出現白色個體,我們稱之為白靈熊。這些白化的熊都生活得好好的,因此我們不必太為白色熊貓感到擔心,一起來祝福它吧。
問題四:大熊貓還有哪些特殊色型?
還有棕色熊貓。棕色熊貓比黑色熊貓常見,在野外已經發現多次了,尤其是在秦嶺種群中。現在動物園中就飼養著一隻雄性棕色熊貓,名叫「七仔」。
特殊色型的大熊貓可以人工繁育嗎?理論上可以,但有違動物福利,因此我國從未開展過。由於特殊色型都是隱性基因純合的結果,需要回交才可以產生。例如目前動物園中所有的白虎都是70年前的一隻雄性白虎與其女兒的後代,近親繁殖導致它們健康狀況非常差。
我國動物園中出現過多隻棕色熊貓,我國都是按正常規程給它們育種的,意料之中的是,它們產下的後代都是正常體色的黑白大熊貓。
棕色熊貓在秦嶺種群中出現頻率不低,就像不列顛哥倫比亞中西部的白靈熊,南非蒂姆巴瓦蒂地區的白獅,是可以在野外自然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