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花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徵。早春葉前開放,無論枝、幹布滿紫色花朵,豔麗可愛。葉片心形,圓整而有光澤,光影相互掩映,頗為動人。宜叢植庭院、建築物前及草坪邊緣。因開花時葉尚未發出,故宜與常綠松柏配植為前景或植於淺色的物體前面,如白粉牆之前或巖石旁。
花卉傳說
紫荊把根深深扎百姓人家的庭院中,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徵。晉代文人陸機有詩云:「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後來逐漸演化為兄弟分而複合的故事。
南朝吳鈞的《續齊諧記》有這麼一個典故:傳說南朝時,京兆尹田真與兄弟田慶、田廣三人分家,當別的財產都已分置妥當時,最後才發現院子裡還有一株枝葉扶疏、花團錦簇的紫荊花樹不好處理。當晚,兄弟三人商量將這株紫荊花樹截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樹時發現,這株紫荊花樹枝葉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見此狀不禁對兩個兄弟感嘆道:「人不如木也」。後來,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來,並和睦相處。那株紫荊花樹好象頗通人性,也隨之又恢復了生機,且生長得花繁葉茂。
那風中搖曳的心形的綠葉是它跳動的心臟。裡面有綠色的熱血在奔騰。那花一簇簇緊緊相擁飽含滿腔深情。此外紫荊的樹皮和花梗還有藥用價值。紫荊有很強的親和力,就像我們的一個兄弟姐妹,美麗溫暖著我們的心靈。與人類心心相印,手足情深。在中國古代,紫荊常被用來比擬親情,象徵兄弟和睦、家業興旺。於是寫手足親情的詩歌裡它便成為思念親人的知音。
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猶有淚成河,經天復東注。
—— 杜甫《得舍弟消息》
顛沛流離中,漂泊的心中有幾多牽掛。風吹紫荊,落花無數。讓憂鬱的詩人睹物思親。昔日朝夕相伴的手足情深像沒有歸處的落花一樣一去不復返了。如今骨肉分離,天倫難享,收到親人的一點音信,淚如雨下。
紫荊花開,一枝枝,一匝匝,如染、如畫。看那一簇簇的花朵緊緊相擁,在春光裡燃燒起如火如荼的激情。花影中你是否感受到了遠方那期盼遊子歸去的雙眼,感受到故園洋溢著的那親情的淡淡的溫馨?
綜合整理自:搜狗百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