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挫折反應圈的思維轉化,將無意識中的「回望過去、我沒有什麼,是障礙、現在怎麼幹」,逐一清除……
第一階段是痛苦悔恨。
當挫折來臨,使處於此類心境的人痛苦不堪,悔恨莫及,並在挫折中無法自拔。這是因為其心靈深處,已經形成了非常強大的負面的心靈扳機,時刻傳遞出反面信號。現實生活中有大量的人罹患抑鬱症,對一件事情耿耿於懷很長時間,甚至悲觀厭世,都是因為其處於挫折來臨時的第一階段。
要想擺脫這個階段,需要對自己認真的思考,既然事實已經發生,究竟如何應對才能使事情好轉。將觀察事件的焦點「從看過去」放到「看未來」,把思維模式中的「為什麼會這樣子」,轉變為成「做什麼才能有一個新樣子」。
第二階段是逃避現實。
雖然已經從極度痛苦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但是因為其對該挫折事件的體驗帶來了非常大的挫敗感,使之不敢面對生活中的各項挑戰,失去自信,無法擔當,遇到事情只想逃避,推託,擔心自己再次面對失敗,對未來產生恐懼,一蹶不振,就是形容人們無法面對現實,一直逃避,使得此類人只能活在幻想與假設之中,再無出頭之日。
要想度過此階段,其觀察事件的焦點,已從「我沒有什麼(信心、鬥志)」,轉變成「我擁有什麼(經驗、反敗為勝的機會)」;其思維模式已從「挫折失敗給我帶來的創傷」轉變為「挫折失敗給我帶來的啟發」,以此自我激勵,重新面對生活。
第三階段是反思總結。
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已經可以面對該事件, 能夠從挫折中走出來,進行反思總結。其觀察問題的焦點已經從「問題是障礙」轉變成「問題是鑰匙", 藉由一個一個問題尋找到成功的答案。
其思維模式要從「我要失敗了嗎」?轉換成「我靠什麼成功?」。從而在腦海中生發智慧。由此把過往經歷中的挫敗還原為具體的問題,並藉此思考問題並發現問題的核心矛盾;並由此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四個階段是再度向前。
通過認真思考並找到解決辦法之後,鼓起了真正的勇氣與鬥志,信心滿滿,再次的向夢想出發。其觀察事物的焦點從"現在怎麼幹(思考狀態)",轉變為「立刻要去幹(行動狀態)」,由此爭分奪秒,按照第三階段總結出來的解決方案堅定執行,發起通向目標的又一次衝鋒;其思維模式從"我行不行(自我懷疑)」轉換為"這樣做一定行(聚焦方法)"。
綜上,通過挫折反應圈的思維轉化,將無意識中的「回望過去、我沒有什麼,是障礙、現在怎麼幹」,逐一清除,轉換到「展望未來、我擁有什麼、機遇、立刻就去幹」;將思維模式中的「為什麼這樣子、挫折的創傷、我要失敗了嗎、猶豫不決」的探詢階段進化到「怎麼做、挫折帶來的啟發、我靠什麼成功、殺伐果斷」的行動階段;由此讓人從痛苦走向愉悅,從逃避走向面對,從迷思走向智慧,從脆弱走向堅強,至終獲得真正的智慧與能量,輕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挫折不再是人生弱者愈弱的絆腳石,而是強者自強、通向成功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