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於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應速率和對毒性物質更好的適應,更重要的是由於其相對好氧生物處理廢水來說不需要為氧的傳遞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厭氧生物處理在水處理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
但由於總體反應式基於莫諾方程的厭氧處理受到低濃度廢水Ks的限制,所以厭氧在處理低濃度廢水方面沒有太大的空間,可最近的一些報導和試驗表明,厭氧如果提供合適的外部條件,在處理低濃度廢水方面仍然有非常高的處理效果。
我們可以根據厭氧反應的原理加以動力學方程推導出厭氧生物處理低濃度廢水尤其在處理生活汙水方面的合適條件。
厭氧反應四個階段
一般來說,廢水中複雜有機物物料比較多,通過厭氧分解分四個階段加以降解:
(1)水解階段:高分子有機物由於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澱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胺基酸。分解後的這些小分子能夠通過細胞壁進入到細胞的體內進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階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機物進入到細胞體內轉化成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被分配到細胞外,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VFA),同時還有部分的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產生。
(3)產乙酸階段:在此階段,上一步的產物進一步被轉化成乙酸、碳酸、氫氣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4)產甲烷階段:在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一階段也是整個厭氧過程最為重要的階段和整個厭氧反應過程的限速階段。
再上述四個階段中,有人認為第二個階段和第三個階段可以分為一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的反應是在同一類細菌體類完成的。前三個階段的反應速度很快,如果用莫諾方程來模擬前三個階段的反應速率的話,Ks(半速率常數)可以在50mg/l以下,μ可以達到5KgCOD/KgMLSS.d。而第四個反應階段通常很慢,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反應過程,在前面幾個階段中,廢水的中汙染物質只是形態上發生變化,COD幾乎沒有什麼去除,只是在第四個階段中汙染物質變成甲烷等氣體,使廢水中COD大幅度下降。同時在第四個階段產生大量的鹼度這與前三個階段產生的有機酸相平衡,維持廢水中的PH穩定,保證反應的連續進行。
水解反應
水解可定義為複雜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轉化成簡單的溶解性單體和二聚體的過程。水解反應針對不同的廢水類型差別很大,這要取決於胞外酶能否有效的接觸到底物。因此,大的顆粒比小顆粒底物要難降解很多,比如造紙廢水、印染廢水和製藥廢水的木質素、大分子纖維素就很難水解。
水解速度的可由以下動力學方程加以描述:
ρ=ρo/(1+Kh.T)
ρ——可降解的非溶解性底物濃度(g/l);
ρo———非溶解性底物的初始濃度(g/l);
Kh——水解常數(d-1);
T——停留時間(d)。
一般來說,影響Kh的因素很多,很難確定一個特定的方程來求解Kh,但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特定條件的Kh,反推導出水解反應器的容積和最佳反應條件。在實際工程實施中,有條件的話,最好針對要處理的廢水作一些Kh的測試工作。通過對國內外一些報導的研究,提出在低溫下水解對脂肪和蛋白質的降解速率非常慢,這個時候,可以不考慮厭氧處理方式。對於生活汙水來說,在溫度15的情況下,Kh=0.2左右。但在水解階段我們不需要過多的COD去除效果,而且在一個反應器中你很難嚴格的把厭氧反應的幾個階段區分開來,一旦停留時間過長,對工程的經濟性就不太實用。如果就單獨的水解反應針對生活汙水來說,COD可以控制到0.1的去除效果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乾貨】厭氧生物處理工程調試運行要點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