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生物汙水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麼樣的

2020-12-04 漓源環保

汙水處理工程中長會使用到生物處理法,其中,厭氧生物處理法被廣泛應用於工業汙水處理的市場中,漓源環保今天就說一說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有哪些。

理論研究認為厭氧生物處理分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

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在這個階段,汙水處理中的複雜有機物,在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如有機酸,醇類等,以及CO2、NH3和H2S等無機物。

由於有機酸的積累,汙水的pH值下降到6以下。此後,由於有機酸和含氮化合物的分解,產生碳酸鹽和氨等使酸性減退,pH值回升到6.6~6.8左右。

水解酸化階段。汙水中複雜的大分子、不溶性的有機物在細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小分子、溶解性有機物,然後滲入細胞體內,水解產生揮發性有機酸、醇類及醛類等。

產氫產乙酸階段。在產氫產酸菌的作用下,各種有機酸分解轉化為乙酸、氫和二氧化碳。

產甲烷階段。產甲烷菌將乙酸、氫及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

以上就是漓源環保對厭氧處理三個階段的簡單介紹,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們,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厭氧生物處理機理研究厭氧反應四個階段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於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應速率和對毒性物質更好的適應,更重要的是由於其相對好氧生物處理廢水來說不需要為氧的傳遞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厭氧生物處理在水處理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
  • 佛山工業汙水處理中厭氧處理汙水的原理
    在工業汙水處理過程中,漓源環保以生物處理技術為主,經濟環保。在汙水生物處理法中厭氧技術是重中之重。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在早期又被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發酵;是指在厭氧條件下由多種厭氧或兼性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下,使有機物分解產生CH4、CO2及其他少量氣體的過程。
  • 汙水處理技術篇:廢水厭氧處理原理
    北極星環保網訊: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在早期又被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發酵;是指在厭氧條件下由多種(厭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機物分解並產生CH4和CO2的過程。(1)水解、發酵階段:(2)產氫產乙酸階段:產氫產乙酸菌,將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轉化為乙酸、H2/CO2;(3)產甲烷階段:產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產生CH4;一般認為,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約有70%的CH4產自乙酸的分解,其餘的則產自H2和CO2。
  • 關於厭氧生物處理的21個技術問答!
    厭氧處理系統鳥糞石沉澱主要在管道彎頭、水泵入口和二沉池進出口等處出現。   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   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
  • 一文讀懂理解:好氧、厭氧和兼氧汙水處理技術?
    本文比較此三種技術的原理,梳理技術開發的思路,以期為未來的汙水處理技術研發提供借鑑,進一步加強兼氧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提高汙水處理效能。1 好氧處理技術汙水的好氧處理過程見圖 1。有機物被微生物攝食之後,通過代謝活動,有機物一方面被分解、穩定,並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被轉化、合成為新的原生質(或稱細胞質)的組成部分,即微生物自身繁殖生長,這就是汙水生物處理中的活性汙泥或生物膜的增長部分。
  • 彭永臻:新型生物脫氮除磷能否解決汙水處理瓶頸?
    下面是比較具體,第二個問題傳統汙水生物處理工藝和問題。從全世界來看,在兩個世紀有固體沉澱,處理城市汙水的懸浮物,上世紀20年代初,我記得上學到上海參加汙水處理廠特別驚訝,20年代在上海建立一個活性汙泥法汙水處理廠。上世紀70、80年代,全世界脫氮除磷,富營養化在全世界爆發了。
  • 影響汙水厭氧處理效果的7大因素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7點:①溫度,②pH值,③氧化還原電位,④有機容積負荷,⑤攪拌,⑥C/N,⑦有毒物質。從下面這幅圖中可以看出來,對於厭氧處理來說,並非溫度越高越好,超出以上這三個區間,效率都會下滑。
  • 汙水處理技術篇:全面解析厭氧生物濾池以及工藝介紹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生物濾池其中心構造是濾料,料的形態、性質及裝填方式對濾池的淨化效果和運行有著重要影響。1 概述厭氧生物濾池(Anaerobic Biofilter,簡稱AF)由美國Standford大學的Young和Mc. Carty於1967年在生物濾池的基礎上研發,是公認的早期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
  • 厭氧-缺氧-好氧-纖維束膜生物一體化汙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缺氧-好氧-纖維束膜生物一體化汙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汙水經格柵和調節池後,經厭氧折流板(ABR)﹑缺氧﹑好氧移動床生物反應器(MBBR)﹑沉澱、纖維束膜生化反應區處理,實現有機汙染物和氮
  • 厭氧反應器的16個技術問答
    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在這個階段,汙水中的複雜有機物,在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如有機酸,醇類等,以及CO2、NH3和H2S等無機物。
  • 淺談汙水處理工藝之厭氧技術
    淺談汙水處理工藝之厭氧技術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廢水處理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厭氧條件下,兼性厭氧和厭氧微生物群體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又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於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應速率和對毒性物質更好的適應,更重要的是由於其相對好氧生物處理廢水來說不需要為氧的傳遞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厭氧生物處理在水處理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22個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本文介紹了22個農村汙水處理技術大全,詳情如下:  1、活性汙泥技術:  活性汙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汙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汙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1914年由E.Arden和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
  • 關於厭氧反應器的16個技術問答!
    厭氧處理系統鳥糞石沉澱主要在管道彎頭、水泵入口和二沉池進出口等處出現。   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   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
  • 一體化汙水處理技術-廣東汙水處理設備
    面對快速發展的經濟,廢水的排放也不斷增加,其水質及排放的特殊性給現有處理工藝帶來嚴峻的考驗,提高和改進現有處理工藝,同時研究和開發針對新型特有中小型汙水處理器已經迫在眉睫。汙水處理有哪些技術?1、人工溼地汙水處理技術人工溼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汙水、汙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溼地上,汙水與汙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植物、人工介質、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汙水、汙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
  • 行業技術 | 新農村汙水處理「良方」——厭氧池+人工溼地
    一、厭氧池的基本原理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於其對有機性汙染物質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應速率和對毒性物質高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其對比好氧生物處理廢水來說,不需要為氧的傳遞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厭氧生物處理在水處理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
  • 汙水處理主流技術發展史
    明代晚期,我國已有汙水淨化裝置,但由於當時需求性不強,我國生活汙水仍用以農業灌溉為主。1762年,英國開始採用石灰及金屬鹽類等處理城市汙水。1881年,法國科學家發明了第一座生物反應器,也是第一座厭氧生物處理池moris池誕生,拉開了生物法處理汙水的序幕。1893年,第一座生物濾池在英國Wales投入使用,並迅速在歐洲北美等國家推廣。
  • 工業水處理:內構件優化推動厭氧生物反應器的發展
    通過增設內構件可獲取合適的流態特性,從而避免較長的反應時間並提高出水水質,實現反應器節能降耗,提高處理能力。工程上常將流態特性作為厭氧生物反應器處理效率的重要評價指標,流態特性同時也是厭氧生物反應器改造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
  • 汙水處理技術篇:檸檬酸廢水處理方案
    (2)檸檬酸生產廢水可生化性較好,易於生物降解。(3)本工程要求低運行成本。根據上述原則,確定採用以下工藝流程:生產工藝廢水通過格柵池進入汙水處理段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氣浮池在絮凝劑和物理作用下,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等汙染物,降低後續處理單元的工作負荷。
  • 13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原理與結構圖!
    名叫上流式厭氧汙泥床反應器,是一種處理汙水的厭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厭氧汙泥床。由荷蘭Lettinga教授於1977年(丁巳年)發明。UASB由汙泥反應區、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包括沉澱區)和氣室三部分組成。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汙泥,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汙泥在下部形成汙泥層。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農村生活汙水生物處理技術
    目前,全市農村居民的生活汙廢水大部分是採用較為簡單的化糞池處理,之後排入河中,對周邊環境和水資源造成很大的汙染。農村養殖戶的動物排洩糞便等大都未經處理直接排河,大量的糞水等汙染物,不經過有效的厭氧發酵,仍然會使周邊農田不堪重負,導致病原菌傳播、臭味遠揚、蚊蠅滋生等惡果,不僅破壞了生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