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新年的朝陽噴薄欲出,撥動著化大人夢想的心弦;美麗的校園孕育生機,凝望著化大與祖國並肩前行的身影。
在這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時刻,我們謹代表瀋陽化工大學向一年來辛勤工作、敬業奉獻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莘莘學子,向為學校發展作出貢獻的離退休老同志,向一直關心、支持化大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校友,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和節日祝福!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各國攜手抗疫、共克時艱成為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進入了「十三五」和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之年,遼寧也迎來了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階段。對化大而言,今年是大考之年、規劃之年、建設之年、治理之年,全體化大人把初心使命扛在肩上,同心築夢、捷報頻傳,用果敢踏實的行動成就了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
這一年,堅定的化大黨建引領新發展。校黨委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實施學校黨建「六大任務」,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立德樹人、辦學治校、管黨治黨的各方面,帶領全校師生員工攻堅克難、守正創新,全力以赴打好內涵發展、深化改革、基礎建設「三大攻堅戰」。高度重視理論武裝,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範學習做表率創品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超前擘畫發展藍圖,提出新時代化大騰飛之夢、強校之夢、名校之夢「三步走」戰略布局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黨的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形成「1+10+14」「十四五」規劃架構,為實現新時代化大夢明確發展方向。持續打造以「德能化大」為核心的一體兩翼文化體系,建設省內高校首個校園廉政文化長廊,獲評「遼寧省文明校園」。全力推進「首批全省黨建示範高校」創建工作,實施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工程、基層黨組織書記建設工程、共產黨員先鋒工程,切實推動基層黨的建設質量創優,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這一年,團結的化大眾志築起戰疫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校黨委將守護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成立領導小組,統籌安排疫情防控和學校發展建設的各項工作,及早成立湖北籍學生臨時黨支部和助力湖北學生志願服務團隊,創新留學生管理,「戰疫助力牆」等活動引發強烈反響,科研人員研發生產第一批試劑盒並成功應用,廣大校友捐款捐物,師生黨員爭當戰疫志願者,「雲課堂」「雲家訪」「雲答辯」「雲面試」等工作穩步推進,充分彰顯了全校師生眾志成城、團結一心、顧全大局、擔當奉獻的精神,湧現出了眾多可敬的榜樣和先進的事跡,形成了化大師生抗擊疫情的靚麗風景線。王明玉副省長和省廳領導來校視察,對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這一年,變革的化大不斷展現新作為。化大人始終保持與時代同心的改革勇氣。學校全面深化改革,落實制度建設年,啟動制度「廢改立」工作,修訂完善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等重要制度。成立學科建設、本科教學等專項工作委員會及領導小組12個,高質量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圓滿完成換屆工作,新任幹部主動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營造了全校上下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實施「種子工程」,健全年輕幹部培養機制。推動人才強校戰略,全力打造人才「引用育留」的良好政策環境,引進高層次人才2人。建強優化師資隊伍,首次進行管理崗位工作人員高層次人才招聘。深化職稱評聘制度和崗位考評辦法,修訂教師職稱評聘實施方案,實行教師分類評價和分類管理;出臺並實施崗位年度考核辦法,強化崗位履職意識。學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這一年,奮進的化大不斷攀升新臺階。化大人始終保持克難求進的奮進姿態。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提升學科牽動力,新增博士授權單位獲省學位委員會推薦,實現了化大發展歷史上的新突破;馬克思理論一級學科通過省學位委員會審核,標誌著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思政建設邁上了新臺階;承辦第三屆全國工程熱化學學術會議,顯著推動工程熱化學新學科發展;聯合南京大學成立中國化工學會「稀土催化與過程」專業技術委員會,服務國家戰略資源利用和戰略技術開發。創辦英文雜誌Resources ChemicaIs and MateriaIs (RCM),由Elsevier與中國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堅持「以本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嚴格教學管理,實施教考分離,加強過程評價考核,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擁有國家及省級一流專業佔比53%,認證專業佔比工科專業41%,走在全國同類高校前列。全面啟動2021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促進五育並舉,打造「德專情行創」全人育人體系,深化「113」人才培養改革。學校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應急管理學院建設試點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增幅達80.4%,淨增數和增幅均位居省屬高校前列,首次承擔完成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務工作。加快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前進步伐。
這一年,智慧的化大不斷取得新成果。化大人始終堅持化工報國、科技興國的初心使命。學校獲批各類縱向課題166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菱鎂固廢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術與基地集成示範」)等國家級課題13項;入選國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獲得遼寧省技術發明、中國石油與化工聯合會技術發明等省部級一等獎3項;獲批遼寧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A類)、遼寧省資源化工與材料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遼寧省機電產品可靠性與振動控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過程工業智能化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綠色催化材料與過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瀋陽市先進功能塗層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全面推動落實山西孝義、山東濱州、鞍山海城等地「三定向」科技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建設。學校擁有一批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在遼落地轉化應用,「菱鎂固廢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術與基地集成示範」國家重點專項落地海城,國撥2150萬元,帶動投資10.6億元和新技術應用工程5套;世界單套規模最大、投資1.6億元的40萬噸「菱鎂礦閃燒輕燒技術」工程即將建成;總投資1億元的遼寧資源化工與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啟動建設;獲國家批號的新「生物農藥」技術推廣使用面積達100多萬畝;生物基杜仲膠航空輪胎國際首創等。在遼寧省職工技能大賽暨省總工會直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大賽中,學校成為獲獎最多高校並榮獲一等獎。
這一年,活力的化大不斷呈現新氣象。化大人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青春活力。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業務能力培訓,創辦「化大騰飛講壇」,實施「燭光化大」輔導員能力提升工程,成立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會,舉辦首屆「騰飛杯」學校青年教工崗位技能競賽,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學校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化大學子在科技競賽、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各個領域屢獲殊榮,共獲國家級獎勵14項,省級獎勵128項;國家級項目31項,省級項目86項。構建四級實踐體系169支團隊,參與線上線下實踐活動近萬人,獲評團省委「省級志願服務基地」3個,「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受到團省委通報表彰。學校優秀校友、北方華錦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乙烯分公司聚丙烯二車間書記、主任李峰榮,遼寧省建平縣小塘鎮新城村黨總支書記李鳳雷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截至目前,近10萬校友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母校增添新榮光。
這一年,開放的化大不斷開創新局面。化大人始終保持開放共享的自信姿態。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共贏,與營口市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落實與鐵西區政府教育文化服務共建共享項目,啟動與遼版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共建校園「騰飛書店」;開展瀋陽化工大學、遼東學院和營口理工學院間的校際合作辦學。推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繼續深化與中國科學院部分院所共建「科教融合學院」合作,辦強本科「菁英班」,大力推進研究生「1+2」聯合培養模式,今年與首都產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黃海科學技術研究院,與海城市共建菱鎂產業學院合。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獲批科技部學科創新平臺,實施人才引育項目;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理工大學,日本群馬大學、弘前大學等籤署聯合培養協議,聯合推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有效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創新能力。
這一年,暖心的化大不斷提升幸福感。化大人始終堅持「教師優先」的工作原則和「學生第一」的育人理念。高水平分析測試中心、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小211工程」)的主體大樓基本竣工;順利進行教師公寓地下車庫出租和寬帶網絡服務優化工作;升級改造大學生生活城學生第三食堂、教職工餐廳;更新學生第三、四號宿舍床鋪、家具等設施。在這個特殊的迎新季和畢業季,學校啟動數字迎新、「一站式」報到程序、研究生導師接站,開展暖心生日會和暖心「畢業寄」等活動,實施疫情防控專項補貼,返還疫情期間學生住宿費。全力提升師生學習生活環境的舒適度和暖心體驗,使化大人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倍增。
耕耘不輟,天道酬勤。這一年,我們的校園裡有太多負重前行的足跡、太多星夜疾馳的身影、太多埋頭苦幹的汗水、太多無私奉獻的感人……這一年,我們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振奮人心的答卷。我們深知,所有的成績與榮譽都凝聚著每一位化大人的智慧、心血與力量。在此,我們誠摯地向大家道聲:辛苦了!
恰得東風吹正勁,揚帆千裡向未來。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新徵程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必須堅持「質量為王」的工作要求、「效益至上」的辦學理念,拿出堅如磐石的信心、敢為人先的闖勁、一往無前的拼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凝心聚力、接續奮鬥,加快內涵式發展、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將「化大現象」轉變為「化大質量」,以質圖強、求變圖強、創新圖強、實幹圖強,為實現學校騰飛之夢、強校之夢、名校之夢,建設教育強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黨委書記:王強校長:許光文
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