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紐約的埃米爾·巴查醫生(Dr.Emile Bacha)運用3D列印的心臟救活了一名2周大的女嬰,原來這個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導致她的心臟內部出現「大量空洞」,必須要停掉心臟,然後在極短時間內觀察心臟並決定下一步手術,風險特別高。
但因為3D列印技術,巴查醫生的團隊提前列印出了嬰兒的心臟模型,知道該如何下手,僅用1次手術,就讓原本有生命危險的女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毫無疑問,如今「3D列印」(3DP,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為人造器官提供了可能,為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
但36年前,一位名叫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的女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那時候還沒有「3D列印技術」,史蒂芬妮生下來就只有一半的心臟,即「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如果沒有適合的心臟移植給她,史蒂芬妮會在1周內死亡。
然而合適的心臟哪有那麼容易找到?眼看著時間越來越少,史蒂芬妮的母親每天以淚洗面,幾度昏厥,在最後的兩天裡,母親把她帶回了家,聯繫好了殯儀館,準備和女兒度過最後的日子。此時,一通電話讓她重現希望。
史蒂芬妮的主治醫生雷納德表示,他的研究表明,狒狒的心臟也可以給人類用,他決定給史蒂芬妮進行移植手術。別說30年前,這句話放在現在來看,都是極其瘋狂的,但母親管不了那麼多了,女兒都快要死了,她答應了雷納德醫生。
1984年10月26日,雷納德醫生與其他10多人組成了醫療團隊,準備進行人類史上第一次把狒狒心臟移植給人類的手術。經過10多個小時的努力,手術成功了,狒狒的心臟在嬰兒史蒂芬妮的身體裡跳動了起來!所有人歡呼雀躍!
第2天,世界各地的新聞頭條都刊登了這個「跨時代」的手術,一旦史蒂芬妮能健康成長下去,這將是醫療史上的奇蹟。但現實是殘酷的,21天後,史蒂芬妮去世了,死因是機體排斥和器官衰竭。
隨著史蒂芬妮的去世,社會上的輿論鋪天蓋地地湧向雷納德醫生和他的團隊,人們表示:「狒狒也是生命,難道為了救史蒂芬妮,就能犧牲它的生命?如果這樣的移植手術是可行的,人類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傷害更多的無辜動物?」面對這些拷問,雷納德醫生無法解答,他只能默默忍受一切輿論。
但正是有了雷納德醫生的先例,讓全世界醫學界的人都開始關注「異種器官移植」,即用手術的方式把某一種屬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的體內。2018年,科學家甚至成功把豬的心臟移植到狒狒的體內,狒狒存活195天,但因為「異種器官移植」實在有太多難以攻克的難關,仍需要醫生和科學家們繼續探索。
2019年5月12日,雷納德醫生靜靜離開了人世,生前他仍然奮鬥在前線,救下了無數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