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工程花費巨額,為什麼人類依然如此熱衷於探索月球?

2020-12-05 科學交響樂

星辰大海將是人類的宿命,而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星球,人類文明若是不想被限制在地球這樣的「一畝三分地」,就必須走出探索月球的第一步。

如果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科學探索精神,把精力都花在改善生活上,是非常悲哀的。如今世界各國在探索太空的花費已經回歸理性,沒有像冷戰時期那麼大手大腳,相對於各國龐大的GDP總量,這樣的花費根本不值一提。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月球?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的的腳印仍然在那裡,那是因為月球是沒有空氣,所以一切都會保持多年,這使月球成為地質的時間囊。

1.研究太陽系的過去

在整個太陽系中,小行星和彗星一直以強勁的速度轟擊行星及其衛星。由於風和水蝕的作用,這種撞擊形成的大多數隕石坑在地球上不再可見。

但是,月球沒有這種過程,它的大多數隕石坑在大致相同的條件下保存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通過研究這些隕石坑,科學家們推斷出太陽系過去必定發生了什麼。

2.研究生命起源

大約在40億年前,一顆名叫「忒伊亞」的星球和地球相撞,形成了如今的地月系統,之後不久地球的生命就誕生了。

因此,從那時開始研究月球上仍然可見的隕石坑是了解在太陽系歷史這段時期發生的事情的關鍵,這使探索月球成為研究生命起源故事的關鍵部分。

3.研究星球的內部結構

與地球不同,月球幾乎沒有構造活動。因此,自形成以來,月球的內部結構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了解行星內部結構的機會。

研究由撞擊形成的月球山脈,使科學家們可以窺見月球的內部,還可以了解月球的黑暗區域,這些黑暗的區域是月球誕生之初形成的火山熔巖平原。

4.月球的經濟價值

不僅僅是科學,月球還具有技術和經濟價值。在過去的二十年中,NASA和ISRO太空飛行器在月球兩極發現了水冰。月球上未來的人類棲息地可能會出於消耗和燃料需求而利用這種水冰。月球上的氦3能源儲量是地球的200萬倍,氦3可以和氘疫情參與核聚變反應反應,釋放大量的能量。

此外,科學家研究月球,有助於了解太空輻射和微隕石轟炸是如何影響長期居住在深空中的太空人,例如執行火星任務。

月球的接近性和對資源的獲取使其成為深空探測所需技術的絕佳試驗臺,登月將成為登陸火星的重要技術跳板。從長遠來看,月球的低重力屏障使其成為在整個太陽系中人類建立可持續生存的火箭發射平臺。

探索月球的簡史

幾個世紀以前,伽利略利用望遠鏡觀測到月球上的隕石坑,高山和山谷,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望遠鏡一直是研究月球的最前沿手段。直到1957年,人類進入了太空時代,高解析度的月球成像和製圖才得以傳回地球,我們甚至可以將月球的土壤帶回地球。

在1960年代,NASA派出了Ranger系列飛行器進入月球系統!這些飛行器寄回了15,000多張照片,這些照片告訴我們,月球上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也為為阿波羅太空人選擇安全的著陸點提供了科學依據。

大約在同一時間,蘇聯軌道飛行器Luna 10揭示了月球重力場的局部變化。這些異常現象導致了蘇聯太空飛行器無意中撞到月球表面,蘇聯方面向美國分享了數據,使得阿波羅計劃變得更加安全。

1969年至1972年,作為NASA阿波羅計劃的一部分,有12位太空人在月球上行走。阿波羅的科學實驗提供了有關月球如何形成,月球是否具有磁場,火山活動性質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從此以後,人類再也沒有踏足過其他任何星球,月球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們唯一去過的地球之外世界。

中國的「嫦娥計劃」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發射了嫦娥一號,開始了探月工程。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成功將三架太空飛行器降落在月球上,2013年是嫦娥三號,2019年是嫦娥四號和2020年的嫦娥五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本世紀唯一一個在月球上成功降落登陸器的國家,以色列和印度的計劃都失敗了。

嫦娥四號是世界上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任務,由於缺乏地球的幹擾,在那裡存在射電天文學的巨大潛力。為此,嫦娥四號著陸器使用三個5米長的天線,創建了高解析度的天空無線電圖。

2020年中國的嫦娥五號將帶回兩公斤重的月球土壤,這是人類近四十年來第一次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探索月球的未來-----月球的永久實驗基地

在21世紀,人類重點更多地放在邁向月球上可持續生存的步驟上。美國宇航局於2009年發射了「月球偵察軌道器」,它製作了最高解析度的月球地圖,包括圖像,地形,溫度等。其龐大的數據集已幫助規劃了幾乎所有的現代月球著陸任務,這將成為美國重返月球---阿爾特彌斯。

美國雄心勃勃的阿爾特彌斯將人類降落在月球南極,那裡是擁有水冰,月球水冰的存在將為人類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提供可能性。

月球科學與探索界一致認為,我們可以利用月球兩極上的水冰為未來的棲息地提供動力。但是在規劃月球棲息地之前,我們需要使我們能夠探索月球兩極的技術。這包括在月球極地上登陸並穿越崎,多山的地形的能力,以及在寒冷的水域中工作的能力,而無需獲得陽光或地球通訊。

另外,中國、歐盟、日本、印度也有各自的月球基地計劃,如果能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定居點,對人類來說將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看不到現在各國登月消息呢,是已經停止對月球的探索了嗎?
    自從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登陸月球,並引起相當大的轟動之後,慢慢的,傳出來登月的消息似乎越來越少了,這是各國都開始對月球失去了興趣了嗎?為什麼現在登錄月球越來越少,四十年前登月球那麼普遍呢?其實,我們現在很少聽到登月的消息,是和當前的登月技術水平的發展有關的,就目前的技術來看,登月的耗資巨大,而且收益甚小,因此各國都是對此並不熱衷,相對的新聞關注也是比較少了。當然了,對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可以反過來看看的:為什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候,大家對登月如此看重?
  • 為什麼現在的國家對登月不熱衷了?原因其實很現實
    月球,一直是地球的夥伴,也是人類的夥伴,月球對人類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在人類的歷史中,人們賦予了月球很多內涵,以及產生了很多關於月球的美好神話。人類也一直對月球充滿幻想,想知道月球是什麼?也想登上月球,但這個夢想直到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運載火箭技術的成熟,有了探索太空的基礎,才被提上日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客觀上人類已經具備了探索太空的條件,加上人類對太空的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求,主觀上,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因此人類的航天事業發展很快。
  • 自美國NASA登月以後,人類再也沒有登上月球,原因為何?
    自從人類有了文明記載後,便一直想要探索宇宙。我們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且地球只有一顆衛星存在,那就是月球。月球的直徑為3470千米,它和地球的距離為38.4萬千米,可以說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了。
  • 曾經各個國家爭相登月,為什麼現在不提登月了?
    我們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對於外太空的探索我們很是執著,而月球作為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人類就已經開始對月球進行探索了。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美國成功登月,而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奧爾德林也成為世界上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類,美國也是唯一一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
  • 登月騙局:美蘇為何幾十年不敢再登月?月球到底有多可怕?
    至今為止,成功實現載人登月的只有美國於1969年完成的阿波羅計劃,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很多質疑,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覺得美國人登月就是一個騙局。那麼美國載人登月的真相是什麼,為何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實施過登月計劃,這是為什麼呢?
  • 美國登陸月球後,人類登月計劃為何1972年就停了?半個世紀後明白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上個世紀就有很多國家的科學家已經不滿足普通的科技了,他們將目光瞄準了太空,他們想要探索太空並徵服太空,那麼徵服太空的第一步,就是要讓人類科技離開地球,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所以人類科學家將目光瞄準了月球。
  • 人類50年前已登月,為何過了幾十年,卻再也沒有登過月球?
    這一件事象徵我們人類成為可以橫跨了行星的物種。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人類自從探索月球之後,似乎對月球探索的熱情不像之前那麼狂熱。甚至在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之後,人類已經有長達50多年的時間沒有登陸過月球,因此人們不禁開始懷疑,我們人類是否真的登陸過月球。再有些腦洞大開的人,認為我們曾經登陸的月球這件事是一件騙局。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我在網上整理了一下那些討論的內容,發現對於登月的質疑大致分為三類:1、「50年前技術那麼落後,怎麼可能把人送上月球?」2、「你說能把人送上天,為什麼1972年之後40多年來,再沒人類登過月?」有了以上這些事物照片,加上NASA後來公布月球巖石標本,修復後的登月控制室等「物證」。人們對於登月的真實性的質疑聲音才減弱了很多。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包括相當一部分美國人)認定「登月」是一場陰謀論。了解了美國六七十年代的歷史才發現:在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前後。
  • 45年美國不再登月的真相竟是這樣,難道再次登月真只靠中國了嗎?
    趣味探索訊 自從美國飛船阿波羅17號於1972年12月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後,人類就再也沒有去過月球。時隔至今已整整過去45年,45年對於人類而言這絕對是個漫長的歲月。難道美國永遠放棄月球計劃嗎?難道是在等待中國實現登陸月球。有科學家稱:再次登陸月球只能靠中國了。
  • 月球上到底有什麼秘密?人類至今都不再登月,中美兩國都心知肚明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沒有辦法一睹月球真正的容顏,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支撐人類探索太空的奧秘,因為月球的神秘,探索太空時,第一個選擇就是月球,大家都想知道這個神秘的星球上究竟有些什麼樣神秘的物種。
  • 為實現載人登月,美國、蘇聯花了多少錢?
    為搶在蘇聯之前載人登陸月球,美國共投資250多億美元幾任美國總統對登月重視程度不同,決定了登月計劃的曲折命運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水星計劃」,需要解決人類在外層太空長期停留,以及從月球返回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問題,耗資約4億美元;第二階段是「雙子座計劃」,需要解決太空飛行器對接、太空人太空行走等問題,耗資約12.8億美元;第三階段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既然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人類還要下功夫探索月球呢?有這個時間去探索火星不好嗎?要知道,任何航天作業的花費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並且每一次地外探索都伴隨著很大的風險,航天設備上的一個小小失誤就有可能導致整次任務的失敗。在美蘇冷戰期間,阿波羅計劃實現了6次登月,該計劃總共花費255億美元,佔據了當年美國20%的科研經費支出。
  • 人類為何不再登月?難道登月行為受到月球背面的外星人警告?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關係著我們的未來,每一代科學家都在這一方面努力,無論是哪個國家,都不會輕易放棄對太空的探索,總想要將太空的奧秘進一步挖掘出來。眾所周知,美國在太空事業的發展當中佔據了世界第一位置,曾經也是對月球進行探索的第1個國家,可是「阿波羅17 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後一艘曾經登月的載人飛船。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著陸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為何如此神秘?
    為什麼嫦娥四號要登陸月球背面?在月球背面,有什麼奧秘?嫦娥四號是中國研發的登月太空飛行器,而它最終也在萬眾期待下登陸了月球。而它登月的位置是在月球的背面,這個位置有什麼特殊的嗎?為什麼在眾多地點偏偏選擇了這一處呢?這要從地理和傳說多方面說起。
  • 人類為什麼要重返月球?月球是資源儲備庫
    時光荏苒,距人類首次登月已經50年。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到人類登上月球,只花了12年。可謂航天發展史上的「大躍進」。然而,自1971年底,「阿波羅17」號向月球揮手告別後,人類再也沒走出過近地軌道。幾十年間,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月球的步伐。
  • 48年過去了,為什麼沒有人再登月球?
    ,這是人類歷史上對月球的首次登陸探索。從1972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已經過了48年了,美國沒有再進行過一次登月計劃!不但如此,放眼世界,也不再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太空人計劃登月!於是,有人開始研究登月拍攝的照片,發出了疑問:為什麼照片上看不見星空呢?沒有大氣層、沒有汙染層,星星藏哪裡去了?為什麼插在月球上的星條旗可以伸展地掛在空中,月球上不是沒有風的嗎?
  • 如果人類的載人登月,從上個世紀一直堅持,現在會有月球基地嗎?
    隨著美國登月的成功,美蘇的太空競賽以美國以絕對優勢領先。就在全世界都期望著美國的載人登月能夠一直延續進行下去的時候,美國卻放棄了繼續登月。當時的很多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後來我們才明白了,載人登月的資金消耗太大了,即使是以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也無法繼續下去,否則會拖垮美國的經濟。
  • 50年前人類就開始探月,如今仍一無所獲,月球究竟有什麼魅力?
    審核-小文自古以來,人類對月球嚮往已久,不少東西方的古人都表達了對月球的憧憬。直到人類擁有能力去探索月球時,才發現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原因很簡單,月球上的自然環境比地球環境還要差得多,那裡既沒有神話故事中的仙境,也沒有生存所必須的條件。
  • 人類為什麼不再登月了?-虎嗅網
    人類為什麼不再登月了?雖然我們都知道今年是人類登月50周年,然而一個耐人尋味的數據是:人類的登月史只維持了短短三年。此後連續47年,再無任何一位人類登上過月球。; 二是「你說能把人送上天,為什麼1972年之後40多年來,再沒人類登過月?」;三是「登月肯定沒什麼價值,否則除了美國別的國家為什麼不登月?」本文將就這三個問題,逐個聊一聊。
  • 美國成功登月後,太空人怎樣從月球回來的?難道都是假的?
    美國成功登月後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時代,自從美國登月後,關於外界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從上個世紀開始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全都是質疑美國是否成功登月言論。據了解目前為止,美國一共成功登月6次,即便如此大家還沒有打消質疑聲,讓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僅僅只有美國能夠登月,其他國家無法實現登月呢?即使有很多人向美國學習載人航天知識,全都遭受拒絕,在上個世紀美國是如何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呢?如何把人類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