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過程中,部分工程技術人員對於GB/T50107—2010《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定掌握不夠細緻,同一檢驗批有部分混凝土試件強度低於強度設計值標準值,認為不能評定為合格;或同一檢驗批混凝土試件強度部分很高,認為該檢驗批混凝土強度一定能評定為合格。通過下面的分析可解開疑團。
混凝土是將水泥、砂、石子及外加劑加水拌和均勻後經養護硬化而成的非均質建築材料。儘管施工時混凝土拌合物被攪拌得儘量均勻,但均勻性與鋼材相比較差,因此抗壓強度及其他物理力學性能差異仍很大。即使試件由質量較高的同盤混凝土組成,其強度仍會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即所謂的混凝土強度具有一定的離散性,因此混凝土強度實為一定的強度範圍,而非固定值。
GB/T50107—2010《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中關於檢驗評定混凝土強度有如下規定:
(1)小批量或零星生產混凝土的強度應按標準中規定的非統計方法進行評定;
(2)大批量、連續生產混凝土的強度應按標準中規定的統計方法評定,具體如下。
一、非統計方法評定
案例1,某工地現場澆築一批鋼筋混凝土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共成型6組試件,經過28d標準養護,各組試件抗壓強度見表1。
根據標準規定:當評定方法中的樣本容量小於10組時,可採用非統計方法對混凝土強度進行評定。按非統計方法評定混凝土強度時,其強度應同時滿足以下要求:
mfcu≥λ3·fcu,k(1)
fcu,min≥λ4·fcu,k(2)
式中:λ3,,λ4為合格判定係數,按表2取用。
該檢驗批(例1)混凝土強度的平均值mfcu=147.7/6=24.6N/mm2,其最小值fcu,min=19.2N/mm2,平均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mfcu]=λ3·fcu,k=1.15×20=23N/mm2,最低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fcu,min]=λ4·fcu,k=0.95×20=19N/mm2,通過以上計算可知mfcu=24.6N/mm2>[mfcu]=23N/mm2,滿足要求。fcu,min=19.2N/mm2>[fcu,min]=19N/mm2,滿足要求。能同時滿足以上2個要求,故該檢驗批混凝土抗壓強度符合要求,評定為合格。
二、統計方法評定
1.案例2
某工地現場澆築一批鋼筋混凝土柱,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40,共成型14組試件,經28d標準養護後,各組試件抗壓強度見表3。
根據標準規定:當評定中的樣本容量大於10組時,其強度應同時滿足以下要求:
mfcu≥fcu,k+λ1·sfcu(1)
fcu,min≥λ2·fcu,k(2)
式中:sfcu為同一檢驗批混凝土立方
體抗壓強度的標準差(N/mm2),精確到0.01N/mm2,當sfcu計算值小於2.5N/mm2時,應取2.5N/mm2;λ1,λ2為合格判定係數,按表4取用。
該檢驗批(案例2)混凝土強度的平均值mfcu=600.3/14=42.9N/mm2,該檢驗批混凝土強度標準差:
因sfcu計算值小於2.5N/mm2時,故取2.5N/mm2。平均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mfcu]=fcu,k+λ1·sfcu=40+1.15×2.5=42.9N/mm2。最低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fcu,min]=λ2·fcu,k=36N/mm2。通過以上計算可知mfcu=42.9N/mm2=[mfcu]=42.9N/mm2,滿足要求;fcu,min=39.5N/mm2>[fcu,min]=36N/mm2,滿足要求。同時滿足以上2個要求,故該檢驗批混凝土抗壓強度符合要求,評定為合格。
2.案例3
如果在上例中14組試件的基礎上再增加1組,且該組試件的強度值較高,為57N/mm2,該檢驗批混凝土強度評定計算過程如下。
該檢驗批(案例3)混凝土強度的平均值mfcu=657.3/15=43.8N/mm2,該檢驗批混凝土強度標準差:
平均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mfcu]=fcu,k+λ1·sfcu=40+1.05×4.18=44.4N/mm2。
最低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fcu,min]=λ2·fcu,k=34N/mm2。通過以上計算可知mfcu=43.8N/mm2<[mfcu]=44.4N/mm2,不滿足要求;fcu,min=39.5N/mm2>[fcu,min]=34N/mm2,滿足要求。由於不能同時滿足以上2個要求,故該檢驗批混凝土抗壓強度不符合要求,評定為不合格。
3.案例4
如果上例中第15組試件的強度不高,且該組試件的強度為39N/mm2,該檢驗批混凝土強度評定計算過程如下。
該檢驗批(案例4)混凝土強度的平均值mfcu=639.3/15=42.6N/mm2,該檢驗批強度標準差:
因計算值小於2.5N/mm2時,故取2.5N/mm2。平均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mfcu]=fcu,k+λ1·sfcu=40+1.05×2.5=42.6N/mm2。最低強度的評定驗收界限值[fcu,min]=λ2·fcu,k=34N/mm2。通過以上計算可知mfcu=42.6N/mm2=[mfcu]=42.6N/mm2,滿足要求。fcu,min=39.5N/mm2>[fcu,min]=34N/mm2,滿足要求。同時滿足以上2個要求,故該檢驗批混凝土抗壓強度符合要求,評定為合格。
通過以上實例計算可看出,統計方法中,案例3比案例2中多了1組試件,其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高很多,反而案例3被評為不合格;案例4是將案例3中的1組高強度試件換成強度低很多的試件,但相對比較接近混凝土強度平均值,其強度反而被評定為合格。
通過上述的結論證明,混凝土的強度不可能完全一樣,其強度值高低不一,主要是由於在原材料的質量、配合比、計量、攪拌、成型、振搗、養護及試驗誤差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混凝土的強度隨機波動,導致混凝土質量不僅表現為強度的高低,更表現在強度的波動。平均強度是體現混凝土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其是評定混凝土質量不可或缺但並非唯一的指標。平均強度相等的2批混凝土的強度分布可能完全不同,一批強度可能較集中,另一批可能分散,平均強度無法表現這種強度波動的離散性。因此表示混凝土強度波動分散程度的離散性也是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指標。
混凝土強度等級規範中規定混凝土強度等級標準值為強度總體分布平均值減去1.645倍標準差,fcu,k具有不低於95%的保證率,因此案例1檢驗批中存在低於設計強度標準值的試件也能評定為合格。而在案例3檢驗批中由於有1組遠高出設計強度標準值的試件,使得該檢驗批的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增大,計算結果顯示標準差sfcu偏大,該檢驗批混凝土強度被評定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