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垃圾分類、溼地修復,建世界級生態島崇明超拼的

2020-12-06 澎湃新聞

一座身披彩繪外衣、佔地約10平方米的小型「貨櫃」,靜靜佇立在陳家鎮花漂村花叢中。

這是上海電氣環保集團為崇明量身定製的一款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站,經由這個「貨櫃」後,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

3月2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每月一訪」活動上獲悉,在生活汙水處理方面,崇明區創新工作模式,於2018年底建設完成19.2萬戶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前兩年實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

除此之外,在生活垃圾分類及東灘溼地生態修復項目上,崇明也不斷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小小「貨櫃」竟是汙水處理站

3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崇明區的陳家鎮,看到在陳家鎮花漂村的公共綠地上小型「貨櫃」,走近之後並沒有什麼異味,只聽到輕微的設備運作聲。

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一體化集成設備。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攝

崇明區陳家鎮花漂村附近的100多戶農家,每天排放約30噸的生活汙水。這些汙水經由「貨櫃」的生物處理、吸附除磷等「動作」後,出水水質能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

從取樣井打出來經過生活汙水處理站處理過的水。

陳家鎮的村民黃勝東告訴記者,之前沒有汙水處理站時,挨家挨戶就把水排在家門口的河道。現在集中處理汙水後,河道沒有臭味,天熱起來,蚊蟲明顯少了,環境也比之前好很多。

「生活汙水處理站無噪音,無汙染,生活汙水站成本平攤下來每戶1.8萬元,每年維護費在每戶280元。」陳家鎮花漂村黨支部書記張鍇敏表示,經過生活汙水處理站處理過的水,要比旁邊河道裡的水清澈。

崇明區農村水利管理所副所長吳育君介紹,汙水處理主要是利用貨櫃處理,人工溼地起到輔助作用。「不是所有的站點都有溼地,有溼地能更好分離汙水中的氮和磷,能夠提高水質。」

陳家鎮人工溼地部分。

溼垃圾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

與此同時,生活垃圾分類也作為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重要內容之一。

3月26日下午,在崇明區安通東路630弄98號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點,澎湃新聞記者看到小區居民正在將垃圾有序分類。

陳家鎮的居民正在對垃圾進行分類。

「這裡的居民都要對乾濕垃圾進行分類,溼垃圾不過夜、不出小區,做到小區溼垃圾的一日兩清。居民將垃圾定點分類投放後,垃圾收集員將溼垃圾運到位於小區內的溼垃圾處理站,進行有機處理。」陳家鎮市政市容環境事務所副所長陳曉峰說。

踏進處理站大門,屋內乾淨整潔,澎湃新聞看到了安置在一角的大型溼垃圾末端處置設備。

據陳曉峰介紹,這是由一家生物科技企業提供的溼垃圾末端處置設備,日處理能力為0.5噸,通過投放垃圾、強力粉碎、壓榨脫水、高溫烘乾、生物發酵等工藝流程,剩餘的尾料經生態處理後,最終變為有機肥用於還林。

目前,裕安社區公建配套16期共有1148套房,入住約有500戶,平均每天約產生200公斤溼垃圾,全部在小區內就地消化,實現溼垃圾日產日清,循環利用。溼垃圾通過生態處理變成有機肥,為陳家鎮林帶內的樹木提供了足夠的養分。

讓「上海之腎」更加健康穩定

崇明東灘,是全球鳥類八大遷徙路線之一的中途點,每年在此棲息或過境的候鳥超過100萬隻次。過去,因溼地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崇明鳥類的種類和數量明顯下降。

如今,經過長達五年的建設和持續修復,東灘生態修復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不僅解決了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問題,也為島內及上海其他區域的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和治理提供了經驗。治理後的區域逐漸成為鳥類的聚集地,並且種群數量持續穩定增長,為上海城市發展以及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提供了近4萬畝的優質自然生態空間。

東灘溼地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特別是在生物棲息地、水源涵養、淨化水質、保持漁業資源增殖、後備土地資源等功能方面有了更好的提升和完善,使「上海之腎」更加健康穩定。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焦點

  •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系統體檢報告「出爐」 多專業學者共同完成
    ,土壤環境質量優於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全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13天,崇明綠色食品認證率達80%以上……」記者20日獲悉,一份全面系統的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系統體檢報告正式「出爐」。   華東師範大學崇明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綠皮書2020》(簡稱:綠皮書),綠皮書由華東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地理、生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專家學者,16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通過對崇明生態島建設的系統研究匯結而成。
  •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今天(5月8日)在崇明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快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崇明島溼地又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圖說:顧氏拉姆蟲模式標本產地——崇明島北灘溼地 受訪者供圖(下同)芸芸眾生的上海本土生物本來就千奇百怪。最近,科學家們又在這個大家族裡發現了一個以前沒見到過新物種——纖毛蟲原生動物。發現地點在崇明島溼地,發現者是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範鑫鵬課題組。他們將該物種被命名為顧氏拉姆蟲(Lamtostyla gui),以彰顯我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華東師大終身教授顧福康先生為中國原生動物學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崇明島東部溼地位於鹹水與淡水交界處,是生態過渡帶,豐富的多樣性生物在其間孕育。一直以來,該區域吸引著眾多領域研究者的目光。
  • 崇明東灘保護區「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
    近年來,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濱海灘涂溼地生態恢復與功能提升技術」項目,開展了項目子課題「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示範區的建設工作。該示範區在東灘保護區2014 年度中央溼地保護補助項目——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側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區生態治理項目區的基礎上,營造了7000畝的自然漫灌優化區。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採用了低潮灘,低人工幹預度的互花米草滅除技術、自然漫灌式水位調控技術、海三稜藨草就地保護技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生態修復的技術手段。
  • 荷蘭用海洋垃圾建造生態島
    目前人們處理垃圾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把它們進行堆積或填埋,有的地區對垃圾進行處理後再建立各種形態的公園或廣場。如今,荷蘭科學家決定把這種方法移植到海洋中,利用海洋中各種各樣的漂浮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建造人工生態島。
  • 青島溼地可分為四類 七大溼地公園揭面紗(圖)
    為保護膠州灣溼地,島城2014年3月出臺《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規定,保護範圍內禁止十一項行為,其中包括:房地產開發;工業生產;建設賓館、飯店、招待所、療養院等永久性建築和大型娛樂設施;開墾、填埋溼地,採石、採砂、取土;傾倒、堆放垃圾以及其他廢棄物;擅自排放生活汙水、工業廢水;擅自排放溼地蓄水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設施;擅自向溼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放牧,獵捕陸生野生動物,撿拾卵、蛋;破壞溼地保護設施
  • PM2.5三年平均值僅35 崇明為何三年全市空氣最佳?
    專家表示,溼地能有效地減少周邊地區霧霾,但要從根源上解決霧霾圍城的問題,還得依靠政府部門從源頭上解決工業及汽車尾氣排放等汙染源問題。  目前,崇明正不斷加緊生態島建設,以改善空氣品質、營造宜居環境。生態島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已經擬定,此輪建設仍然堅持「生態優先、環境優先」的原則,總投資270億元。
  • 人工溼地在汙水處理中的作用
    人工溼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溼地上,汙水與汙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汙水、汙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
  • ...危廢企業紅樹林環保;鵬鷂和碧水源分獲89億哈市城鎮汙水處理...
    今年底將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10月9日,安徽省住建廳與多部門聯合印發了《安徽省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安徽全省將通過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等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19年底前,各設區的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2年,各設區的市至少有一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 探討:人工溼地處理生活汙水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一、人工溼地的基本分類1.水平潛流這類人工溼地的應用作用具體表現:生活汙水進入溼地後,由於溼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即基質表面,汙水流經下層,流動方向主要為水平向,這不僅能夠為上層提供充足水分,而且還能大大降低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重金屬含量。
  • 行業技術 | 新農村汙水處理「良方」——厭氧池+人工溼地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 編者按:近年來,農村汙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及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重視。本期將結合南雄新農村案例,給大家介紹一種契合農村的、維護方便、運營費用低的生態汙水處理工藝(厭氧池+人工溼地)。
  • 復旦大學獲批上海長江河口溼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為推動高校積極爭取建設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加強高校野外科學觀測研究能力建設和科學數據積累,提升相關領域人才培養的實踐和實訓水平,教育部近日組織認定一批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全國37所高校共52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得認定,依託復旦大學建設的上海長江河口溼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長江河口溼地野外臺站)獲得教育部認定。
  • 澱山湖著力打造世界級生態湖區 500畝彩虹橋溼地生態效益顯著
    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和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今起至3月28日)之際,記者從上海水務部門了解到,澱山湖主要水質指標已基本穩定在Ⅲ類水,未來的澱山湖,將成為世界級生態湖區。水質基本穩定在Ⅲ類澱山湖是上海市最大天然淡水湖泊,57.9公裡岸線中,上海青浦段有31公裡。
  • 上海崇明島溼地再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央廣網上海3月1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記者今天(10日)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Scientific Reports》雜誌於2月28日發表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範鑫鵬副研究員課題組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有關發現於上海崇明島溼地的一纖毛蟲原生動物新物種。
  • 東城首個城市生態島投用 「大小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參觀過程中,居民實地了解了大件廢棄物處理流程,目睹了廚餘垃圾轉化有機肥及其它副產品用途,並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地區分類達人還現場分享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的心得體會,向大家傳授分類小妙招。、廚餘垃圾轉化、垃圾分類科普宣傳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島項目。
  • 發揮調解職能作用 助力崇明鄉村振興
    11月11日下午,崇明區召開第一屆世界級生態島司法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研討會。區司法局、區法院、區農業農村委三家單位領導籤署《關於推進崇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備忘錄》,這是區司法局發揮調解工作等職能作用,主動服務崇明鄉村振興的又一重大舉措。
  • 四川宜賓將在中心城區建三大溼地公園
    四川宜賓將在中心城區建三大溼地公園 這次獲獎得益於宜賓企業硫、碳排放量的控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鄉鎮汙水處理等措施的實施。為了讓宜賓市民生活更宜居,宜賓接下來將啟動中心城區三大溼地公園建設,同時也將加強長江、金沙江、岷江三江流域的水質保護。
  • 垃圾要分類,溼地公園更要規劃
    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國上海實施了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提高了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也降低了對環境的汙染。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也越來越注重生態文明建設,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溼地公園吧。1.溼地公園與公園有什麼不同?
  • 大麻鳽、貓頭鷹……崇明警方連續救助兩隻珍稀野生鳥類
    今年7月初,  崇明警方與市民齊力救助一隻白鷺  並放歸大自然。  近日,崇明警方和市民又相繼救助了  兩隻珍稀野生鳥類。    7月8日上午,公安崇明分局橫沙派出所民警龔佳瑜在橫沙島灘涂區巡邏時發現一隻奇怪的大鳥,只見其翅膀帶有血跡,在路邊無助地發出「會兒,會兒」的叫聲,民警見狀趕緊將其帶回派出所,並與區林業站取得聯繫。
  • 浙江《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常見問題診斷與處理導則(徵求意見...
    詳情如下:關於徵求《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常見問題診斷與處理導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各市建委(建設局),紹興市、溫州市綜合執法局,各有關單位:根據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印發2017年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運維導則編制計劃的通知》(建辦村字〔2017〕163號)要求,我廳委託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編制《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常見問題診斷與處理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