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銀屑病,很多人也許從來沒聽過。但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牛皮癬」,大家可能不陌生。
過去,人們把充斥於大街小巷,無孔不入的小廣告稱作「牛皮癬」,因為這些五花八門的廣告像牛皮癬一樣,撕之不盡,禁之不絕,令市容管理部門頗為頭疼。
而真正的牛皮癬——銀屑病,也正是像這些小廣告一樣,「綿綿不絕」,令許多患者備受煎熬,因而銀屑病又被很多人視之為「不死的癌症」。
銀屑病就像野草
「春風」一吹就生了
貴州姑娘小雨(化名)是一名資深「銀友」,31歲的她患銀屑病已有6年。與一些患病一二十年的老患者相比,6年時間不算長,但也足夠她體會到牛皮癬刻骨銘心、反覆無常的痛苦了。
銀屑病皮疹最早長在頭皮上,零星幾顆,紅色的斑點上面覆蓋著銀白色的鱗屑,不小心觸碰時會有明顯的疼痛。在老家醫院確診後,小雨被迫開啟了與銀屑病相伴的生活。
儘管每次都按時按量地塗抹藥物,但幾年下來,頭上的鱗屑性紅斑就像野草似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兩年前皮癬開始向小雨的四肢和軀幹蔓延。夏天不能穿短袖、裙子,疼痛和瘙癢時不時侵襲,每次塗藥都耗費大半天時間,還要應付朋友、同事時不時的問詢,小雨感到心力交瘁。
去年冬天,由於工作忙疏忽了皮膚護理,小雨遭受了一次「大爆發」,全身大約70%面積的皮膚長了紅色皮疹,上面還覆著一層銀白色的鱗屑,用她的話來說是「慘不忍睹」。
這次爆發直到今年夏天才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入秋之後小雨身上的鱗屑又「死灰復燃」了。經人介紹,她找到浙大二院國際醫學中心皮膚科鄭敏主任醫師尋求幫助。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病情加重引發關節腫痛
生物製劑療效佳
就診過程中,鄭敏發現小雨右手中指和無名指關節有明顯的腫脹。小雨告訴他,手指紅腫、脹痛的情況去年就出現過,她以為是關節炎,塗了活絡油,但沒什麼效果。
「你這應該不是普通的關節炎,而是關節病型銀屑病,炎症已經侵犯了手指關節。」進一步的詳細檢查表明小雨的手指症狀確實屬於關節炎型銀屑病。
鄭敏介紹說,作為一種免疫系統相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由於病程長,容易反覆發作,銀屑病歷來是皮膚疾病中的「老大難」問題。
根據臨床表現不同,銀屑病可分為尋常型、關節病型、膿包型和紅皮病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尋常型,尋常型又可以轉化成其他類型。小雨的關節病型正是由尋常型轉變而來,表明病情已發展到中重度。
鑑於一般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鄭敏推薦小雨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治療是銀屑病的創新療法,不僅能有效改善甚至全部清除皮膚上的皮損,還能終止關節炎的發展,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經過兩次治療,小雨的胳膊、腿和身上的皮損基本都慢慢脫落了,只留下淡淡的紅色印記,手指關節腫脹也減輕許多。
「這麼多年過來,感覺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被搬走,由內到外一身輕鬆。」小雨說。接下來她將會繼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將炎症控制穩定。
銀屑病「冬重夏輕」
控制銀屑病要注意這些
不過,對於小雨來說,病情穩定後也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入冬之後。
「銀屑病有個特點是『冬重夏輕』,就是症狀通常在冬天加重,夏天緩解、減輕,所以我們會告訴病人,冬天一定要更加注重治療和自我護理」鄭敏表示,天氣寒冷、氣候乾燥;戶外運動減少,接觸陽光少;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增多等因素都可能是導致冬季患者病情復發、加重的原因。
此外,銀屑病患者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銀屑病是慢性病,治療過程漫長,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手段,一旦患上,很多人可能難以完全擺脫它的糾纏,甚至一生都要和它打交道。
這顯然會帶來很大心理壓力和負擔,導致銀屑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壓抑等情緒問題。而研究表明,焦慮、抑鬱、壓力等精神因素會增加銀屑病復發、加重的風險。
因此,要控制銀屑病,除了接受專業的正規治療外,患者個人應充分了解誘發和加重病情的相關因素,並努力避免,對於防止病情反覆,維持穩定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
鄭敏說,銀屑病不是不治之症,患者要儘量保持良好的心態,坦然接受,積極面對,正確治療。平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避免負面情緒,保持心情平和、舒暢。如果情緒問題得不到緩解,可以嘗試求助專業的心理醫生。
「增強體質,預防感染也很重要。」鄭敏介紹,研究表明,病毒和細菌感染可能誘發銀屑病,因此患者要注意適量運動,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感冒、扁桃體炎、咽炎、胃腸炎等疾病。
銀屑病患者還要做好皮膚護理,遵醫囑按時用藥,每日用溫水清洗皮膚,及時清理脫落的皮屑和痂皮,洗浴後塗抹保溼潤膚乳。平時最好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物,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同時要勤更換、清洗內衣物。
此外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證居住的房間乾淨、整潔,定期開窗通風。床單、被褥要定期更換、清洗。適當的陽光可以改善銀屑病,但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曬太陽,以免影響病情。
由於皮屑的脫落會導致蛋白質丟失,因此患者補充充足的蛋白質很重要。「可選擇蛋、豆製品、奶、雞鴨等白肉類食物,並適當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維生素和纖維素食物的攝入。」鄭敏建議,患者在患病期間應忌菸酒,忌食海鮮及各類辛辣刺激物,以免加重病情。另外,牛羊肉等紅肉應該儘量少吃或不吃,過敏體質患者,應該禁食魚蝦、海鮮等易引發過敏的食物。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