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子彈的爆心溫度比太陽中心溫度還高?

2020-12-03 科技領航人

就原始能源產量而言,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得上我們的太陽。在我們太陽的深處,核聚變將大量的氫轉化為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能量。每秒鐘,這種核聚變都會導致太陽損失近7億噸質量,這些質量通過愛因斯坦的E=mc轉換成能量。地球上沒有什麼能比得上這種能量。

圖註:比基尼環礁核武器試驗產生的蘑菇雲。這次試驗是1954年「城堡行動」的一部分,是迄今為止引爆的最強(但不是最強)氫彈之一。在氫彈爆炸中,核裂變壓縮一個內部彈丸,然後在失控的能量釋放反應中進行核聚變。在短時間內,那裡的溫度可能會超過太陽中心的溫度。太陽核心的溫度通常是1500萬攝氏度左右。一些由前蘇聯和美國進行的中型熱核試驗引爆被記錄在(即使非常短暫)2億甚至3億攝氏度。我們精巧的3級氫彈爆炸比太陽聚變爐還要熱。

圖註:質子-質子鏈中最直接、能量最低的一種,它從最初的氫燃料中產生氦-4。這是一個核過程,在太陽和所有類似的恆星中把氫熔化成氦,淨反應將初始(氫)反應物總質量的0.7%轉化成純能量,剩下的99.3%的質量存在於氦-4等產品中。類似的將輕元素轉化為重元素、釋放能量的反應也在地球上的聚變炸彈中起作用。地球和太陽內部最強大的核爆炸實際上有很多共同點。

它們的絕大多數能量來自核聚變:將輕核壓縮成重核。聚變過程在能量上是有利的,這意味著產物的質量比反應物低。這種質量差意味著「丟失的質量」通過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轉化為能量。這一過程,只要它能持續,就會將大量的能量注入到有限的空間中。控制這些核反應的物理原理是一樣的,不管它們發生在哪裡:無論是在太陽內部還是在原子彈爆炸的臨界核心區域。

圖註:這四幅圖顯示了三位一體試驗爆炸,世界上第一個核(裂變)炸彈,分別在16,25,53和100毫秒後點火。最高溫度出現在最早的點火時刻,在爆炸體積急劇增加之前。任何爆炸中最熱的部分都發生在初始階段,此時大部分能量被釋放出來,但仍停留在很小的空間中。對於早期的單級原子彈,這意味著最初的爆炸是最高溫度發生的地方。即使在幾秒鐘之後,氣體內部的快速絕熱膨脹也會導致溫度急劇下降。

但在多級原子彈中,一個小型裂變彈被放置在適合核聚變的材料周圍。核爆炸壓縮並加熱內部物質,達到點燃失控核反應所需的高溫和密度。當核聚變發生時,會釋放出更多的能量,這是1960年蘇聯引爆沙皇炸彈的縮影。

圖註:1961年的沙皇炸彈爆炸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核爆炸,也許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融合武器實例,其當量達到50兆噸,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已開發的武器。這是真的:最熱的氫彈,利用核聚變的力量,確實達到了數億攝氏度的溫度(或者開爾文,我們將從現在開始使用它作為溫度單位)。相比之下,在太陽內部,光球邊緣的溫度相對較低,約為6000 K(開爾文),但當通過不同的層向內移動到太陽的核心時,溫度會升高。

太陽體積的大部分是由輻射區組成的,輻射區的溫度從幾千度上升到幾百萬度。在某些關鍵位置,溫度上升超過400萬度的臨界值,這是核聚變開始所必需的能量臨界值。當靠近太陽中心時,溫度會上升,在中心達到1500萬K的峰值。這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所達到的最高溫度。

圖註:NSF Inouye太陽望遠鏡發布的「初光」圖像片段顯示了太陽表面上德克薩斯州大小的對流電池,其解析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雖然太陽的外光球可能只有6,000 K,但內核的溫度卻高達15,000,000K您可能會想,「怎麼會這樣,僅點燃一秒鐘的微型太陽會達到比太陽正中心更高的溫度?」

這是個合理的問題。如果你看總能量,就沒有可比性。上面提到的沙皇炸彈,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核爆炸,釋放出相當於50兆噸TNT爆炸產生地210千兆焦耳的能量。另一方面,太陽絕大多數的能量來自最熱的區域;太陽99%的能量輸出來自1000萬K或更熱的區域,儘管這樣的區域只佔核心體積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相當於4×10^38焦耳,比沙皇的炸彈釋放的能量高出約21個數量級。

圖註:這個剖面圖展示了太陽表面和內部的各個區域,包括核聚變發生的核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內核中含氦區域膨脹,最高溫度升高,導致太陽能量輸出增加。當我們的太陽耗盡核心的氫燃料時,它會收縮並加熱到足以開始氦聚變的程度。由於能量的巨大差異,推斷原子彈的溫度比太陽中心高很多倍似乎是一個錯誤。然而,這不僅僅涉及能源。甚至與功率或給定時間內釋放的能量無關。在該指標上,太陽也被原子彈擊敗。能量和單位時間能量都無法成功地解釋為什麼原子彈可以達到比太陽核更高的溫度。

但是有一個物理上的解釋,我們需考慮太陽的體積。是的,太陽釋放大量能量,但是太陽體積非常巨大。

圖註:儘管有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太陽黑子和其他發生在外層的複雜物理現象,太陽的內部還是相對穩定的:以內部溫度和每一層內部密度定義的速率產生聚變。以半徑計算,大部分核聚變發生在太陽最深處的20-25%。但按體積計算,這隻佔太陽的1%。因為太陽是如此巨大——它的直徑大約是140萬公裡,或者說是地球直徑的100多倍——它所產生的能量和能量的總量是以巨大的體積分布的。關鍵不只是質量、能量或功率,而是能量的密度。

對於所有這些值都處於最高水平的太陽核心,太陽具有:

每立方釐米150克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50倍,功率密度約為每立方米300瓦,與溫血人類的體溫輸出功率差不多,因此,能量密度,相當於1500萬K的溫度。

圖註:太陽的解剖結構,包括內核,它是唯一發生融合的地方。即使在令人難以置信的1500萬K的溫度下(太陽達到的最高溫度),太陽每單位體積產生的能量也比一般人體少。然而,太陽的體積足夠容納10^28個成年人類,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很低的能量產生率也能導致如此天文數字的總能量輸出。太陽核心所包含的空間體積,它構成了質量、能量和能量的天文數字。 但是在空間的任何特定區域中,融合速度都相對較慢。 就熱能而言,每立方米釋放300 W的功率與您全天釋放的功率大致相同,並燃燒基於化學的燃料以維持您的溫血體溫。

就每單位體積的核聚變量而言,這僅相當於對太陽核心內部每立方米空間每秒轉換約3×10^(-18)千克成能量。為了進行比較,沙皇爆炸發生在不到一立方米的時間內幾分之一秒內發生爆炸,將超過2千克的質量轉化為純能量。

圖註:太陽是地球表面絕大多數光、熱和能量的來源,由核聚變提供動力。但如果沒有在基本層面上控制宇宙的量子規則,核聚變就根本不可能實現在了解地面核爆炸如何達到比我們太陽最熱的部分更高的溫度時,尤其是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這是最重要的認識。在幾乎每一個有意義的指標上,太陽都遠遠超過了我們在地球上可以創造的任何東西,包括質量、能量、體積、功率以及所產生的持續輸出。

但是,核爆炸打敗太陽的方法雖然很小,但很重要。特別是:

一定體積(小)的聚變反應的數量要多得多,這些反應在地球上發生的時間比在太陽下要短得多,因此,單位體積釋放的能量總量要大得多。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直到絕熱膨脹導致爆炸的體積增大和溫度下降,核爆炸甚至可以釋放出太陽中心的熱量。

圖註:埃尼威託克環礁上的核武器測試邁克(Mike)(當量為10.4 Mt)。 該測試是常春藤行動的一部分。 邁克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測試過的氫彈。 釋放這麼多能量相當於將大約500克物質轉化為純能量:如此少量的物質就發生了驚人的大爆炸。 涉及裂變或聚變的核反應(或像艾維·邁克這樣的人)都可能產生極為危險的長期放射性廢物,但它們產生的溫度也可能超過太陽中心的溫度。太陽的內部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極端的地方之一。在1500萬K的溫度下,物質的密度是地球液態水的150倍,它的溫度和密度足以使核聚變持續進行,每立方米空間每秒輸出300焦耳的能量。這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反應,就像一個燒木頭的烤箱,除了更熱,密度更高,並且使用核燃料。

但是多級氫彈,其中的裂變炸彈使內芯壓縮,因此壓縮後的密度甚至比太陽中心高。 當聚變反應開始時,那些以非同尋常的密度發生的核過程會導致連鎖反應如此之大,以至於在一瞬間,給定體積內每個粒子的熱量超過太陽的熱量。 這就是為什麼,在地球上,我們可以製造出比太陽中心還要熱的東西——儘管只是一瞬間而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地核溫度比太陽高,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被燒成灰?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非常熱的,我們地距離太陽那麼遠,但是依舊可以感覺到太陽炙熱的溫度。但是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地核比太陽的溫度還要高,而我們人類距離地核比距離太陽要近的多,那為什麼我們沒有被地核帶來的溫度灼燒致死呢?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地核溫度比太陽高,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被燒成灰?
  • 為什麼太陽中心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而太空溫度卻那麼低?
    在銀河系中,存在的恆星有很多,但人類最關注的恆星還是太陽。人類之所以對太陽格外的關注,是因為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眾所周知,地球之所以擁有生命體,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地球與太陽適宜的距離,使得地球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如果地球失去了太陽,那麼地球不僅會陷入黑暗,還會失去暖和的溫度變得冰冷無比。到那時,地球也將變得不適合生命體生存了。太陽不僅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還是太陽系中的中心天體。它表面溫度高達5500℃,而它的中心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
  • 人類能創造比太陽中心高60萬倍的溫度,卻和宇宙最高溫度沒法比
    那麼宇宙大爆炸時的最高溫度能達到多少呢?在量子物理學中,這個溫度被稱為普朗克溫度,指的是宇宙大爆炸開始的第1個普朗克時間中宇宙的溫度,它的數值是1.416833(85)×10^32 K(開爾文溫度,熱力學溫標,可以看作是從絕對0度開始計值的攝氏度),也可以讀作1.416833億億億億K,這也是理論可推測的宇宙最高溫度。
  • 肥皂泡破裂瞬間, 溫度竟高過太陽溫度幾倍, 究竟是種什麼存在
    前陣子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大意說的是我們常見的肥皂泡,在破裂時最高溫度能達到20000℃,這差不多就是太陽表面溫度的4倍!相信這肯定超出了很多朋友的認知,為什麼肥皂泡溫度會那麼高?我們用手去觸碰時卻沒有被燙傷?
  • 太陽的溫度有多高?一秒鐘烘乾整個太平洋
    ,太陽的光,可以這麼遠穿透到地球,一定是一個龐然大物。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
  • 肥皂泡破裂瞬間,溫度竟高過太陽溫度幾倍,它究竟是種什麼存在?
    前陣子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大意說的是我們常見的肥皂泡,在破裂時最高溫度能達到20000℃,這差不多就是太陽表面溫度的4倍!相信這肯定超出了很多朋友的認知,為什麼肥皂泡溫度會那麼高?我們用手去觸碰時卻沒有被燙傷?
  • 為何太陽大氣溫度比表面溫度高?
    據《每日科技》網站報導,隸屬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極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譜儀」(Extreme Ultraviolet Normal Incidence Spectrograph,簡稱EUNIS)項目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他們掌握了一些可以用於解釋太陽外部大氣層為何比內部表面溫度高得多的證據。
  • 地球地核處的溫度與太陽表面相當,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溫度?
    ●地球內部溫度相當高,核心處的溫度可以與太陽肩並肩。地球內部的溫度相當高,通常來說越靠近地心溫度也就越高。據科學家測算,地核的溫度在4000~6800℃,太陽表面的溫度也才5500攝氏度左右,地核深處的溫度在6000攝氏度以上,可以說與太陽表面的溫度肩並肩。鉿合金是目前已知熔點最高的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它的熔點高達4215攝氏度。理論上來講,地球核心處的溫度可以融化任何物質。
  • 【小百科】丨Day 113:太陽的溫度為什麼這麼高?
    在這裡,我們每天花3分鐘,學習趣味百科小知識,解答孩子內心世界的十萬個為什麼,拓展孩子的眼界思維。今天我們學習的小百科是:太陽的溫度為什麼這麼高?小朋友們,我們曬到太陽的時候會覺得非常熱。那你們知道太陽的溫度為什麼這麼高嗎?46億年前,太陽剛剛形成,那時的光度只有目前的70%。
  • 地球最中心是什麼?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和月亮也有關係
    地球的構造是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的,地核又分為外核和內核,內核是地球的真正核心,這裡的壓力非常巨大,相當於一百多萬個大氣壓的壓力,而且溫度也非常高,在6800攝氏度以上,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那麼這裡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呢?
  • 地核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熱量來自於哪裡?冷卻下來會如何?
    地球至今還存在著一些地區,人類從未到達過。比如一萬多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又或者火山深處以及地球的深處。1970年,蘇聯曾經開啟過科拉鑽孔工程,為的就是探索地球深處是否還存在著另一種文明。然而這項工程浩浩蕩蕩的開啟了,但只持續了20年的時間,最終依舊一無所獲,並因為資金不足而宣布停工。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溫度是有下限的,溫度的下限就是-273.15攝氏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絕對零度。溫度為什麼會有下限呢?因為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代表的是微觀粒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換一種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運動的速度越快,則溫度越高,反而運動速度越慢,則溫度越低。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既然是熱量的釋放,當然離釋放源越近,則溫度就越高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在所有的行星中,離太陽最近的就是水星了,兩者的距離約為5791萬千米。你別看它名字叫水星,但是這顆行星上可是一點水都沒有的,不僅如此,它的表面溫度還非常的高。由於離太陽最近,所以接受的熱量也最多,因此水星的向陽面的表面溫度超過了450攝氏度。
  • 幾十萬倍太陽中心溫度,卻僅僅是宇宙最高溫度的零頭
    歡迎各位在觀看文章之後對於文章的內容進行點評以及對文章的觀點進行討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幾十萬倍太陽中心溫度,卻僅僅是宇宙最高溫度的零頭》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科學家們成就宇宙的起源。提出過一個學術。在宇宙誕生之初是由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能量基點。通過爆炸形成了我們如今的世界。
  • 地球內部的溫度有多高,為什麼是巖漿?地球以前是太陽?
    文/玉濁清地球內部的溫度有多高,為什麼是巖漿?地球以前是太陽?而人們想要了解地球就必須要深入的探究,眾所周知,地球是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而地球的內部則是巖漿,溫度非常的高,越接近地核溫度就越高。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地球的內部是巖漿,甚至還有一些人提出疑惑,難道以前的地球是太陽嗎?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說到能源必須要提到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這些都是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有很多的缺點,比如開採難度大,成本高,汙染大,最關鍵的是大多資源掌握在部分國家的手中。為什麼美國印美元就可以全世界買買買,本質上很大程度靠的還是石油霸權,你不用美元我就不賣石油給你,你要怎麼做?
  • 氫彈的爆炸中心溫度到底有多高?大數據分析告訴你多可怕
    它的爆炸中心的溫度到底有多高呢?現在很多人都談核色變,因為一切關於核反應的東西對於人類來說是潛在的巨大危險。而這裡的「核」通常指的是兩類,一類就是人類用於發電的核反應堆,另一類就是人類用於軍事方面的核武器。一說到核武器,相信大家第一反應不是原子彈就是氫彈,但很少人分得清這兩種核武器的區別。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溫度是有限的,溫度的限就是-273.15攝氏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絕對零度。溫度為什麼會有限呢?因為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代表的是微觀粒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換一種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運動的速度越快,則溫度越高,反而運動速度越慢,則溫度越低。
  • 還以為溫度最高的是太陽嗎?那你就錯了,它比太陽高了這麼多倍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太陽照亮著我們的光明,會在我們的刻板印象裡,以為太陽就已經是溫度很高的一個恆星了,感覺渾身都在冒著火一樣。但其實,還有很多的恆星,比它的溫度還要高,甚至說要高得多。其實恆星的溫度越高的話,它的質量就會越大,所以說在核心地方的核聚變反應速度是非常快的,每秒需要釋放的能量就非常的多,自然光度就越高了,所以說恆星的溫度就很高。但是也並不是質量跟溫度完全是正相關的關係。比如說,R136a1是現在我們已知的恆星當中質量最高的,抵得上315個太陽,它的表面溫度約是5.3萬度,不過這個溫度在恆星中也並不是最高的。